登陆注册
6759200000054

第54章 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是如愿以偿。按照《临时约法》,接下来应该由他提名一个内阁总理的人选。对于这件事,起劲的人很多,有挺孙中山的,有挺黄兴的,还有挺梁启超的,各有各的道理。袁世凯不是那么容易被旁人左右的人,他有自己的计较。

在他看来,这个内阁总理最好是徐世昌来干。可问题是徐世昌以大清朝的忠臣自居,不肯在新朝为官,故中华民国刚一成立,他就离开北京,跑去了青岛。之所以选择青岛,是因为当时那是德国的地盘,不归民国政府管,所以前清遗老来了很多,像溥伟、周馥、赵尔巽、劳乃宣等无不“隐居”于此,故青岛一度有民国的首阳山之称。徐世昌前来,同样是为了彰显“不食周粟”的气节。

徐大哥如此顽固,那就只能选唐绍仪了。这是一个于公于私都非他不可的选择,于公,前清时期唐绍仪在内政外交两方面都有建树,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资历足够,且和南方革命党人相处融洽,是南北双方都可接受的人选;于私,他是袁世凯多年的下属,也是多年的老朋友,属于“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的那种人,况且他确实也行,那么不用他用谁?

谁知好事多磨,3月13日那天,袁世凯正式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名唐绍仪为内阁总理,却遭孙中山代表同盟会表示不能接受。孙中山的意思是,总理谁来干都可以,但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他必须是同盟会会员。同盟会在临时参议院中人数最多,其领袖孙中山的这一态度,就意味着袁世凯的这个提名很可能会被否决。

事情眼看就要陷入僵局,好在经立宪派代表赵凤昌出面协调,双方达成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即唐绍仪加入同盟会,同时出任内阁总理。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孙中山认为唐绍仪入同盟会后自会成为革命同志,袁世凯则相信唐绍仪入了同盟会也不会背叛自己。接下来,他又干了两件自认为很得意的小事情。第一件,是派人将炸死良弼的烈士彭家珍之父彭世勋接到北京来,以民国政府的名义送给他菜厂胡同住宅一所,并由总统府按月发放一笔抚慰金作为其生活费。第二件,则是聘请了当世才女吕碧成为总统府秘书。吕碧成是大家严复的弟子,有“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之美誉,作为《大公报》的第一位女编辑和北洋女子公学的创办人,她也是当时风靡全国的女权运动的领军人物。袁世凯跟她本是旧识,现在请了她来做秘书,也就等于赢得了举国上下女权主义者的好感。

3月25日,唐绍仪来到南京,向临时参议院提交内阁名单。26日,他正式加入了同盟会,入会规格很高,以蔡元培、黄兴作为介绍人,孙中山亲自主持了宣誓仪式。

29日,临时参议院对内阁名单进行了表决,只否掉了梁如浩的交通总长提名,其他全部通过,名单如下:

内阁总理唐绍仪

外交总长陆徵祥(时任驻俄大使,尚未回国,由胡惟德署理)

内务总长赵秉钧

财政总长熊希龄

陆军总长段祺瑞

海军总长刘冠雄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司法总长王宠惠

农林总长宋教仁

工商总长陈其美(未到职,由王正廷署理)

交通总长唐绍仪(兼)

这个名单很有意思,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首先它兼顾了同盟会、北洋系及立宪派几大实力派系;同时你可以说它是同盟会内阁,因为无论总理唐绍仪,还是蔡元培、王宠惠、宋教仁、陈其美,几个人都是同盟会会员,占去了内阁的半壁江山;但你也可以说它是袁世凯的内阁,因为唐绍仪毕竟首先是袁的老朋友,赵秉钧、段祺瑞、刘冠雄三人更是袁的班底,而熊希龄作为立宪派代表,走的是亲袁路线,至于陆徵祥,虽然无党无派,毕竟是前清官吏,基本上也可以算老袁的人。

再换个角度看,北洋系三人掌握着内务和军事两大实力部门,同盟会四人所得的教育、司法、农林、工商这几个部门,相对就没那么至关重要。事实上按同盟会的意思,应该由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黄兴继续担任新内阁的陆军总长,奈何袁世凯坚决不肯,倒是送了黄兴一顶高帽子,他说:“黄克强乃是全国伟人,岂可屈居阁员地位,参谋总长位在阁员之上,请其改任此席何如?”

当时的军事大权尽在陆军部和海军部,参谋本部没什么实权,参谋总长只不过是个好听的虚衔而已。黄兴当然不肯屈就,于是袁世凯就任命他为南京留守,直接向大总统负责,职责则和以前一样,在名义上统领南方各军,并负责裁军整编事宜。

至于参谋总长一职,虽然无权,毕竟尊贵,不是一般人可以干的,便请了黎元洪以副总统的身份兼任。此时黎元洪还在湖北,所以他的这个总长只是挂个名,参谋本部的具体工作,袁世凯安排了由黎元洪所推荐的次长陈宧主持。

陈宧前面已经提到过,是一个人物,不过现在他所在的还是个冷衙门,内阁才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只是这个内阁派系丛生,而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那么身为总理而又横跨北洋系与同盟会两大派别的唐绍仪,他的立场就显得尤为举足轻重。

此时此刻,唐绍仪的立场谁也摸不透,袁世凯只是觉得,自己的这个老朋友从南京回来后就有点变了。

孙中山也变了,变的是身份。4月1日,他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随即离开南京前往全国各地漫游。4月2日,临时参议院决议将首都由南京改为北京,后来该院也迁到了北京。

唐绍仪回来得更早一些,回来后经过一番准备,于4月21日正式成立了国务院,南北统一遂告完成。

国务院成立不久,唐绍仪和袁世凯之间就出现了裂痕,且越来越大。

这主要还是因为理念的不同。在袁世凯看来,你虽然贵为总理,但首先是我的手下,应该事事听我的才对;唐绍仪则认为,既然《临时约法》规定的是责任内阁制,那么内阁总理才是真正的老大,他没有必要自贬身份事事向袁世凯这个虚衔总统请示汇报。毫无疑问,这绝不是罚酒三杯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于是有一天,唐绍仪去总统府和袁世凯商量事情,话不投机之下,袁世凯突然来了一句:“少川(唐绍仪字少川)啊,我老了,还是你来当总统吧!”搞得唐绍仪好不尴尬。

不止袁世凯对目前的处境不满意,唐绍仪这个总理当得同样很不是滋味,毕竟半个内阁乃至大半行政系统都是北洋系的人,若得不到袁世凯的真心支持,这帮人绝不会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不管你是国务总理还是总统故人。更何况唐绍仪虽然跟袁世凯渊源很深,却和北洋军界没什么关系,再加上他又是新鲜出炉的同盟会员,也难怪大家不买他的账。

表现得最极端的是赵秉钧。老赵身为内务总长,却从不出席国务会议,理由是太忙,没时间。忙的是什么呢?唐总理也不知道,因为赵总长从来都是直接向袁大总统汇报,好像内务部不属于内阁而直隶于总统府似的。总之,老赵根本就看不上老唐,以至于有一次唐绍仪以总理之尊向赵秉钧打招呼,想安排几个同盟会的人进内务部工作,结果被硬生生地顶了回来,只把自己气了个半死。

赵秉钧如此,段祺瑞和刘冠雄也好不到哪儿去,除了面子上多多少少会过得去点之外,其它的表现和赵秉钧没有分别。这几个都是袁世凯的嫡系,老袁对他们恩重如山,唐绍仪多少还可以理解。可是熊希龄这厮居然也梗着脖子和自己作对,不拿总理当干部,这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熊希龄的本职是财政总长,他和唐绍仪的矛盾自然是源于钱,但不是所谓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回事,而是为了借钱。

这得从民国政府的窘迫说起,说起来简直就是一把辛酸泪,所以咱们还是长话短说吧。

可怜民国推翻的是清朝,有点先天不足,不像当年蒙古人灭掉南宋,继承的是一个富得流油的中国,甚至没法跟清朝灭掉明朝相比,明朝末年虽然也是千疮百孔,但好歹没有外债,清朝可就不一样了。

其实清朝一直到乾隆那会儿,政府的日子过得都还不错,即使到了嘉庆、道光年间,也都还过得下去,只是一场鸦片战争,再加一个太平天国,财政竟至濒于崩溃的局面,不过还能混混日子,比如光绪初期,清政府每年也还能盈余个几百万两银子。

甲午战争改变了一切,2.3亿两银子的赔款,搞得大清朝就仿佛英雄白头美人迟暮,从此以后打也打不了、卖也卖不出好价钱;混吃等死地耗到庚子年招来了八国联军,4.5亿两银子的赔款,连本带利接近10亿两,就连慈禧老太后都不得不承认,长此以往,大清朝就要玩完了。

老佛爷当然不甘心就此玩完,于是就有了清末新政。老实说,慈禧搞新政还是有一些诚意的,虽然碍于方方面面包括心魔的局限,她搞得并不彻底,但中国人民确实很牛,你但凡给他一点好政策,立马就能回收一个大奇迹,这样到了1903年,也就是新政才搞了3年的时候,政府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1亿两的历史峰值,而到1910年,这个数字已经接近3个亿。就GDP来说,当时的大清朝仅次于美国,高居世界第二,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不过还是得靠借钱过日子,因为支出同样相当浩大。各级官员的贪污腐败且不说,逐年偿还赔款之外,四处都要用钱,譬如光编练新军,每年就需要5000万两以上,这是新政的成本,没办法。好在成本大体是可控的,只要收入能够保持不断提升,从长远来看,一个美好的未来依然值得期许。

但是一个黑白不分、贪腐丛生的朝代不配拥有美好的未来!也是老天有眼,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随即土崩瓦解,只是可怜了民国政府,接下了一个史上最烂的烂摊子。

一方面是强敌环伺,而巨额赔款还得逐年继续赔付;另一方面,从太平天国之后即开始日益坐大的地方政府,此时更是借着辛亥革命之机,纷纷打出了“地方自治”的大旗,一个个省仿若一个个独立王国,水泼不进,基本上除了外交,在当时已经看不出中央政府还有多少存在的意义。

袁世凯当然很烦,不过他久历官场见多识广,自信假以时日定能收拾得了各路诸侯,可眼下的问题是,中央政府没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当时的情形是,各省各自为政,不仅在行政、人事、军事等方面不听中央的,就连税收也不上交,只有直隶、山东、河南等少数几省属于北洋系的地盘,多少能交点钱上来,可是远远不够,那就只能借外债了——上任大总统之初,袁世凯着力于善后,重点在于整顿北京的统治机构,偿还以往的外债及赔款,还有就是履行对逊清皇室400万元岁费的承诺。当然最最重要的一项是全国大裁军,而裁军这事,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好在裁军在当时是全国上下难得的一项共识。辛亥革命期间,各地都热衷于招兵买马,以至于全国军队急剧膨胀。等到清室退位尘埃落定,大家才发现,即使以中国之大,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军队,况且上至中央下自各地,每个政府都穷得蓬头垢面,委实养不起那么多官兵。

没错,各省也穷,其实他们不向中央上缴税收,除了不愿交以外,也有自己不得已的苦衷:下面的府县同样懒得交钱给他们。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最难的肯定是南京临时政府,政府没钱,偏偏孙中山号召北伐之后,南京周边便逐渐聚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20万大军,人数实在太多,不仅军饷没有着落,就连吃饭都成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孙中山只好向外国谋求借款,无奈大家对南京临时政府没有信心,不借给他,于是孙先生在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之后,便请他帮着想办法。

此时袁世凯刚刚当选没几天,身为全国领袖,自然要心忧天下。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如果他能帮孙中山解决此困难,就表明仍未解散的南京临时政府已毫无存在的必要,再说这笔钱至少名义上是用来遣散南方军队的,更是不能不帮。

可是钱从哪里来呢?前文说过,清末的时候,英、法、德、美共四家银行(美国花旗银行、英国汇丰银行、德国德华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组成过一个四国银行团,上一年清朝还在的时候,为了改革币制、振兴实业,曾和该团签订过1000万英镑的借款合同,仅付了10万镑清政府就寿终正寝了。袁世凯心想,既然民国继承了清朝对外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那么就不妨把这个合同履行下去,改为民国政府的善后大借款多好?

四国银行团很爽快地接受了这个原则,只是细则得重新商谈,这得有个过程。但南京那边嗷嗷待哺,袁世凯生怕缓不济急,便派了度支部副首领周自齐去找银行团商量,说南京临时政府现在就需要500万两银子,其中200万属于十万火急,请银行团先行垫付,日后再从善后大借款里扣除。

老外很给面子,于2月28日,也就是蔡元培等迎袁专使团抵达北京的第二天,由英国汇丰银行经手,付给南京临时政府200万两银子作为军政费用,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不过对于另外300万两,老外表示要等把条件谈清楚了再给。

接下来,袁世凯便指令由唐绍仪去和四国银行团商谈善后大借款之事。谈判进行得很不顺利,因为洋人的条件相当苛刻,唐绍仪便决定绕开他们,转而向华比银行借款。

华比银行名义上是比利时背景,实际上却是由俄、英、法、比利时几国资本组成的国际财团,该财团由俄国政府指使俄亚银行(即华俄道胜银行)牵头成立,目的就是为了和四国银行团竞争对华借款事宜,所以1912年1月24日成立之后,立即就由华比银行出面跟袁世凯的北京临时政府商谈借款之事,由于条件比较温和,很快双方就达成了1000万英镑的优先借款协议,并于2月20日草签了合同。只是草签,因为在袁世凯看来,首选应该还是四国银行团。

四国银行团也没闲着,他们在不停地开会讨论,并开出条件,3月9日,袁世凯书面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此后银行团对垫款和借款应享有优先权的条件”,之后几天却未见打款,而具体经手此事的唐绍仪,此时已决定抛开四国银行团,便于3月14日晚同华比银行正式签订了借款合同,首期借款为100万英镑(合1000万元)。这个事,唐绍仪书面通告过袁世凯,袁世凯没同意,也没有反对。

此后不久,唐绍仪便带着500万元到南京组阁去了。就在他抵达南京的当天,四国公使了解到比国借款之事后,向北京临时政府提出了正式抗议,并指责袁世凯“不守信用”。袁世凯岂肯担当如此恶名?便推说自己不知情,都是唐绍仪自己干的,至于四国公使提出的“取消华比借款、公开道歉”的要求,那得等当事人唐绍仪回来再说。

唐绍仪是个很会花钱的人,500万元被他在南边花了个精光,其中大部分给了黄兴,作为遣散南方军队的开销,而实际上,黄兴用这笔钱从德国买了一大批新式军火,并说好在南京下关码头交货。

不想这事被赵秉钧手下的特工掌握了,袁世凯闻之大怒,立即派人把经手此事的洋行买办好言请来北京,重金收买之下,该买办同意将军火改到天津交货。黄兴吃了个哑巴亏,唐绍仪也因资助对手购买军火,使得袁世凯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唐绍仪回到北京,首先面对的是四国公使的外交压力,与此同时,他在南方滥用借款一事也遭到了新闻界的猛烈攻击。重重压力之下,唐绍仪只好按照袁世凯的授意,请美国公使出面调停。4月23日,唐总理亲往四国使馆道歉,并承诺退掉比国银行借款而继续和四国银行团合作,四国银行团才答应在进行大借款谈判之前,先商谈一个临时垫款合同。

又回到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的老路,还是由唐绍仪负责谈判,此时他的身份已是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银行团从一开始就有监督借款用途的念头,此时借唐绍仪滥用借款为由,更是坚定了这一要求,寸步不让。唐绍仪哪里肯干?表示此举有损主权,遂当场拒绝,谈判终于不欢而散,这是5月3日的事。

此后唐绍仪便主张放弃借款,改由在国内发行公债。他的办法很天真,说是找1000个富翁,每人购买1万元公债,如此便可筹集1000万元,何需求助于外人?蔡元培同样支持放弃借款,但他觉得发行公债也不靠谱,不如向同志们晓以大义,则无需花钱即可遣散军队——这个想法很好,只是蔡元培忽略了一点,革命固然不是请客吃饭,但革命者同样需要吃饭。

其他人没这么理想主义,宋教仁等多数内阁成员对以上两个意见都不支持,大家认为在当前情势下,只有借外债这一条路可走。

眼看事情要成僵局,恰好熊希龄来到北京,总算带来了小小的转机。

同类推荐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明月为君侣:蒋光慈的情感历程

    本书主要叙述了蒋光慈与不同成长背景、性格特色迥异的三位女性的感情纠葛。蒋光慈一生以宽厚仁爱的胸怀成全包容女性,然而最终还是因革命的爱情而染疾于女性,最后在事业、情感、生活的多重窘迫中,贫病交加,凄惨早逝。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张之洞:中国现代工业践行者

    清朝末年,中国饱受内忧外患,以慈禧外代表的守旧势力面对国家的衰落,不仅不想方设法及时补救,反而盲目自大、阻碍进步。张之洞是慈禧钦点的探花,慈禧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一心要效忠慈禧,但是国家的苦难局面让他深知慈禧的治国理念必将误国。在当京官期间,他一身正气,维护国家利益,深受慈禧欣赏;担任封疆大吏后,他转而全力进行现代工业建设,尤其是在武汉期间,他建起了在当时亚洲首屈一指的工业基础。他的努力,对于缩小中国工业与世界工业的差距有着积极意义。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着眼于张之洞的工业建设成就,体现“实业救国”的理念。
  •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本书记录了陈独秀传奇人生,内容包括:青年时代、上下求索、辛亥风云、创办《青年杂志》、北大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前后、创党、广东教育委员长、加入国民党等。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她不是他

    韩娱之她不是他

    她,代替哥哥管理公司,剪短发,换西装。但,她不是他。可是,某龙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了……
  • 大妖神诀

    大妖神诀

    异族来袭,乱世将起,群雄争霸,一代武神璀璨崛起。动荡混乱的时代,吾封神,尔等皆为臣!
  • 我一直在,不曾离开

    我一直在,不曾离开

    青春故事如果再多一点信任,我就永远也不会离开,可……
  • 无限黄金时代

    无限黄金时代

    综穿作,用以纪念作者逝去的青春。不过,笔者看过的作品有限。所以准备写的作品,与作者同代的80、90的书友大概比较熟悉,00后可能不熟了。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小李飞刀》之流的武侠剧集中爆发。同时因为中日关系不错,电视台播了不少日本动画。诸如《圣斗士星矢》、《名侦探柯南》、《天鹰战士》(正体不写,你懂的)等等都是笔者的青春回忆。而近几年的新作,作者是没看的,所以本书所穿越作仅包含,也只能包含10年之前就发表的作品。按目前的考虑,《射雕》、《柯南》、《陆小凤》、《拳皇》……大概的流程如此。至于按什么排的顺序,说来也是好笑,基本是按照作者少时看作品的顺序排的!
  • 荒古域

    荒古域

    九天体,神话破!这是个存在于神话时代的体制,在早已破灭的神话时代,他又怎会拥有?八荒破天,摄魂一招,佛门双子,各大超然宗派最有实力的年轻高手出世,人间界,乱世之中证道为王!天界开,天人两界大战起,各大古老神秘的种族出现,龙族,凤凰族,不老族······这是个怎样的世界,九天体又可以闯出一个怎样的天空!
  • 末日狼魂

    末日狼魂

    地球在人类的破坏下终是惊动了“守护者”,为了惩罚人类和减轻地球负担“守护者”开启了一套残酷的淘汰系统,改变了人类的主宰地位……严峻残酷的环境下,人类每天都活在恐慌之中,人人自危,只能靠着智慧、勇气和运气不断进化从而变得强大。人类是否可以通过淘汰,重新主宰世界?让我们一起见证吧!
  • 天机神劫

    天机神劫

    天机漏,纷争起,修炼之途,坎坷之路,铁骨铮铮,只为心中之道,遵循自我,重整破碎之势!!玉蝶现世,争夺势力纷纷浮现,灭门惨案背后的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阴谋?血液里流淌着怎样的血脉?
  • 穿越也疯狂之神捕女王爷

    穿越也疯狂之神捕女王爷

    穿越?没想到她火爆警花遭遇无间道,醒来一看,好家伙,她竟然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女尊时代,她忍!穿越到一个十岁小女孩身上,她再忍!穿越到棺材里诈尸?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谁敢害她,她直接让他死翘翘!要知道米饭不是白吃的,警花不是白混的,穿越不是白穿的!大眼一瞪,红唇一张,顿时再难破的案子也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媚眼一勾,纤手一伸,顿时再难搞定的帅哥美男也收入囊来。
  • 话江湖之帝都

    话江湖之帝都

    十年前,“剑阎王”木之垚木家满门被屠,木之垚结义兄弟“千手佛”,重出江湖。十年后,“剑阎王”之子木清羽步入江湖,为报灭门之仇。当木清羽得知自己认贼作父后,杀死对自己有着十年养育之恩仇人,遭天下人之唾弃。从此以后,木清羽心灰意冷,醉生梦死。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木清羽江南偶遇董白,他又重新恢复了过来,他与董白一见钟情。可是因董白家中的一场变故,她不得不卖艺。木清羽苦苦寻找,终于在江南一家妓院训得董白。当他与董白重逢后,董白要求木清羽为她赎身,可此时木清羽早已身无分文,董白一气之下离开木清羽,逃出妓院。因为董白卖身妓院是为母亲治病,这让木清羽更加痛恨明思宗昏庸。木清羽见大明朝气数将尽,于是揭竿而起。
  • 娇妻金主:我的老公是明星

    娇妻金主:我的老公是明星

    她是立鸿影视新上任的总经理,旗下艺人无数。他是任性霸道的娱乐圈小天王,人见人怕肆意妄为的季大牌。他是一战成名的娱乐圈新人,来势汹汹的天才艺人。女金主和大明星欢喜冤家虐恋情深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