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太行山,北起燕赵、南止黄河,似巍巍峨峨的鲸鳍龙脊,耸立在华夏大地。位于太行山南端的王莽岭以不可压倒之势翘首云海,王气盈天。
蓬勃兴起的旅游业拉近了王莽岭与游人的距离,高等级的公路直通岭尖,乘车前往快捷便当,省了腿脚功力,却体验不到攀登的愉悦。爬老爷梯,翻赶羊爽,钻天桥圪廊,这三条小道,虽步步涉险却能尽情领略沿途美景,仰观王莽岭主峰冠盖群山的真容雄姿。
海拔1700余米的王莽岭,论高度算不上很高,但当你站在岭尖放目远望,就可见千峰竞秀如仪仗列阵,万壑奔涌像群蟒狂舞。再细看身边的草木荒石,都象是沾染了仙风道骨,超凡脱俗。银色的条状灰岩被风化得瘦骨嶙峋,横竖交错,纹路明晰,姿态迥异,似人似仙。苏州的园林是人工堆砌,王莽岭上的园林却是天地造化。王莽岭上的松柏树是在与穿山风搏击中长大的,树干扭曲粗壮,苍劲的虬枝撑起别样的树冠。说不出名字的野草长着尖细茸茸的叶茎,依附在岩石表层,顽强地吸取营养,显绿绽红。这时候,就会觉得置身在仙境之中。
王莽岭是摄影家创作精品的地方。云海雾凇、林海松涛、挂壁通途、佛光回照、晓日欲浮,都是经久不衰的题材。许多摄影人为捕捉那一生一世都难得遇见的一瞬间,在这里耐心等待,苦苦守候。
在中国的诸多避暑胜地中,王莽岭完全有资格跻身其间。王莽岭上无夏日,春秋相联寒冬。盛夏季节,在这里依然要穿毛衣线裤。午时的阳光仍然是那么温暖,没有丝毫的炙热和火辣。
王莽岭的名字汇集了太多的故事。明清的古书记载:“黄蟒岭,俗叫王莽岭,为太行山绝顶。王铎有登陵川黄蟒岭诗,即在此地也。当秋日清明,黄河一线,村烟万熙皆在望中。”
王莽岭之名似源于民间传说。在这一带的大小村庄里,妇孺长幼都能说一段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山峰、石头、岩洞、溪流、花草、树木、飞鸟、昆虫都被拟人化,机智地帮助刘秀脱险,刘秀当上皇帝后不忘报恩,一一给予封赐。这些故事情节曲折,结果相同。表达了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因果报应的笃信。
历史上的王莽比刘秀大39岁,他死后两年,刘秀当上了皇帝。王莽与刘秀是否对阵决战,是否将刘秀追逐进太行山,史书上没有记载,也没有必要考证。
发生在王莽岭上最悲壮的战事是1942年的太行战役。那年四月,日军集结20万重兵,以铁壁合围之势,与守卫在王莽岭至莲花岭一线的国民党中央军决一死战。战役的第一阶段,中国守军凭借险峻的地势,用落后的武器,借助滚木擂石打退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伤亡惨重的日军退却后调整兵力,围困多日后用飞机重炮强攻。王莽岭弹痕累累,骨肉横飞,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将士们被炸飞炸散,最后以阵地失守而告终。
王莽岭记载着那场屈辱,也记载着将士们血溅黄花、奋勇拼杀的精神。1982年前后,一些流散在海外的老兵,携带儿孙万里迢迢来到王莽岭重游战地,追思袍泽,祭奠亡灵,启迪后人。
王莽岭最光荣的历史在1960-1974年,解放军的高空雷达站在此战备值班。山下村民都知道他们为击落入侵我国领空的无人侦察机立下了战功,就把王莽岭当作英雄岭,逢年过节扛着鸡蛋、柿饼、核桃、宰杀的肥羊去慰劳驻站的官兵。那支部队走后,营房却还在,那是官兵们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垒成的。没有水泥、白灰,没有一砖一瓦,更不要说一寸钢筋,可以想像,我们的子弟兵在那样的房子里是如何抵御三九寒天的冰冷和阴雨绵绵的晚秋的。那些残破的营房墙壁和那支部队留下的精神,让王莽岭增色生辉,光彩永远。
王莽岭,是人间少有的一幅美景,是我心中的英雄岭。
2011年5月6日
作者:万洪志
地址:河南省辉县市工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