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5600000007

第7章 草间偷活沉吟不断——中国人,通常是不怎么自我忏悔的

每年秋后,总有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在我家后院的角落里,茕然存活。那虽没有什么气力,但相当专注的啁鸣,常常坚持到真正冬天的来临。每当我在呼啸的寒风里,贴着玻璃窗,倾听这只蛐蛐的声音时,对于生命力的不绝于缕,总使我有所触动,总使我想到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的名句:“为当年,沉吟不断,草间偷活。”

诗人的这句诗,很酸楚,很凄凉,每吟,心必为之动,尤其对有过“草间偷活”体验的我来说,更甚。可以想知,在江左三大才子之中,吴梅村应该是活得最“苦”的一位。

我说的这个“苦”,并不是他自称的“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的“苦”;而是他在一种无时无刻的忏悔中,一种至死也不能自谅的忏悔中,对于灵魂那永无休止的自审自谴的“苦”。

中国人,通常不怎么忏悔,中国文人,则尤其缺乏忏悔精神。在西方文化史上,远一点的,有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近一点的,有卢梭的《忏悔录》,而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学历程中,几乎找不到一本类似的著作。中国文人甚至不如中国皇帝,他们在混不下去的时候,还不得已而为之,下罪己诏。吴梅村的恩主崇祯,就涕泗滂沱地干过这桩事。但是,有些中国文人,错了也不认错,不但不认错,还赖账,还推诿,还狡辩,还倒打一耙。所以,吴梅村在中国文学史上,如果不是惟一,也是极其少见的,具有忏悔意识的文人,值得我们后人尊敬。

早先,文坛的好事之徒,不如今天这般蛆虫也似的多,少有捧臭脚的排行榜。但在士子们的口碑上,是按钱谦益一、吴伟业二、龚鼎孳三这样的次序排列,逐渐形成公论。不过,若就纯文学的意义而言,吴和钱,至少是不相上下的。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说:“梅村当国亡时已退闲林下,其仕于我朝也,因荐而起,既不同于降表佥名,而自恨濡忍不死,跼天蹐地之意,没身不忘,则心与迹尚皆可谅。”要是从道德角度衡量,那么,鼎革之际的表现,吴胜于钱,更胜于龚,是毫无疑义的。

文学史所以将他们统而论之,因为生逢末世,命运蹭蹬,遭遇不济,坎坷半生的命运,大致相同。但具体到每个人,状况又不尽类似。钱是一个政治化的文人,深陷政治漩涡,龚是一个市侩气的文人,热衷投机转蓬,吴则是一个更纯粹些的文人,生性怯懦,胆小怕事,体弱多病,努力躲开政治,可是政治偏偏不放过他。这倒也不光吴梅村个人的悲剧,而是中国文人几乎躲不掉的共同厄运。皇帝老子要是跟你过不去的话,肯定是一竹竿打翻一船人,你在这条船上,想不成落汤鸡也难。时代要跟你别扭的话,如托尔斯泰所言,在盐水里煮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弄得你人不人,鬼不鬼,也不是没有可能。不过,钱谦益自寻是非,龚鼎孳自讨没趣,吴梅村在劫难逃,明白这点差别,也就理解他这什么“沉吟不断,草间偷活”了。

他忏悔是真诚的,但他“沉吟不断”,更多是在诉苦,诉他那个“一生遭际,万事忧危”的苦,这里面就有很多文人的夸饰了。

从古至今,中国文人无不喜欢夸饰,往自己脸上贴金,光荣要贴,成功要贴,到了当代,被运动,要贴,受迫害,要贴,甚至连耻辱也要拿出来往脸上贴。吴梅村也属于卖苦一族,在遗书里,告诉儿子,他是“天下大苦人”一个,说得可怜兮兮。他这一辈子,忧患连连,危机重重,提心吊胆,担惊受怕,过得很不自在,也是事实,但绝不是彻头彻尾的倒霉蛋。

他应该没有这么大的忘性,他刚走出他的家乡太仓,那几年间,可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为世人瞩目。他的连捷高中,他的奉旨完婚,他的翰林高就,他的讲学东宫,也使得满朝文武惊诧,艺苑杏林艳羡。毋庸讳言,吴伟业曾经很陶醉于那相当风光,相当体面,相当得意,相当快活的满足中的。

我始终认为,上帝虽然吝啬,但对每个人的安排,基本上(当然不是百分之百)还是要保持账面上借方与贷方的大体平衡。一个太快活的幸运儿,不见得永远一帆风顺;同样,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家伙,未必就会被上帝抛弃。君不见福利彩票开奖,立马成为百万富翁者,常常是北京人绝看不上的外地打工仔。所以,吴梅村虽然一生不幸,但他二十三岁起,开始发迹,上帝真开眼,让他着实地火了一把,比进城民工中头彩还来劲呢!

旧时中国的“士”,十年寒窗,囊萤刺股,大都怀有高第入仕,衣绯着紫,文章翘楚,领袖群伦,连做梦也忘不了的双重心结。时至二十一世纪,我所熟悉的作家同行,想谋一身黄马褂,同时又想执文坛牛耳者,也是大有人在的。可鱼和熊掌,两者兼而得之,岂是那么容易的事吗?

在中国,考中状元,未必做得文豪,做得文豪,很难考得状元。吴敬梓、金圣叹、曹雪芹、蒲松龄,恰恰都是科场上的名落孙山者。这其中,二律背反,势难两全,八股文做多了,性情文字难免生涩凝滞,脑袋里装满了论、表、诏、诰、判、策之类应试制艺,诗词歌赋的绝妙灵感,也就找不到立足生根之地。这也是今天那些削尖脑袋热衷做官的作家,再也别指望他写出好作品的原因。以今譬古,能凭真本事,赢得科举,而且又凭真才华,成为大师者,肯定少而又少,只有吴伟业,是这样一个佼佼者。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晚号梅村,又号鹿樵生,江苏太仓人。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长大于儒雅环境,聪颖早慧,好学不倦,尤其拜在名师张溥门下,文章大进,学业完善,笔墨娴熟,得心应手。所以,1631年(崇祯三年),他到南京应乡试,中举,名列第十二。次年进京,参加会试,得第一。接着殿试,皇帝亲点,为一甲二名进士,即“榜眼”,这一个成功过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叫好鼓掌都来不及,所以他老是卖苦,是没有道理的。

接下来,授翰林院编修。随后,崇祯出面,赐假回里,洞房花烛,真是如其宗师所褒誉的,“大登科后小登科”,“天下好事皆归子”了。吴也很得意,得意难免忘形,他评价自己为:“陆机词赋,早年独步江东;苏轼文章,一日喧传天下。”如同时下有些作家同行,将自己列入诺贝尔文学奖种子选手一样,都有不自量之嫌。

所以,我相信而且尊重他后来的忏悔之“苦”,但不大相信甚至鄙薄他所夸饰的遭际之“苦”。满清入关,改朝换代,攻城略地的屠杀,铁骑践踏的血腥,文化钳制的强暴,予取予夺的恐惧,是每个老百姓都难逃脱的痛苦,非独吴梅村一人。他所以特别强调这一点,我认为,在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努力为自己辩白的欲望,表现出来,便是喋喋不休的诉苦。

后来人常常不理解,人称吴太史的这样一位文学大师,睿智学者,聪明透顶的人,为什么不能像顾炎武、黄宗羲那样埋名隐居,坚拒不就?为什么不能像陈子龙、夏完淳那样宁死不降,舍身成仁?最不济,也可以学王夫之那样,作《惜发赋》,存明代衣冠,逃到湘西大山里潜心读书。

说说是容易的,要做到,可就相当相当的难了。

直到我当了“右派”,我才懂得,中国知识分子中间,强者太少,而弱者太多。你可以这样高标准地要求吴梅村,但他愿意跪下来求生,而不想站着取死,那你也只好抱憾。

一位研究吴梅村的日本学者安积信,就十分为这位大师惋惜:“第梅村受知于庄烈帝,南宫首策,莲烛赐婚,不十年累迁至宫詹学士,负海内重名久矣。当都城失守,帝殉社稷时,不能与陈卧子、黄蕴生诸贤致命遂志,又不能与顾亭林、纪伯紫诸子自放山林之间,委蛇伏游,遂事二朝,是则不若尚书(王阮亭)之峻整,随园之清高远矣。向使梅村能取义成仁,或隐身岩穴间,其节概文章,皆足以为后学标准,而天下所推为一代冠冕者,亦将不在阮亭而在梅村矣,岂不尤可惜哉?”(见清人方浚师所著《蕉轩随录》)

安积信先生不了解中国文人向来崇奉“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哲学,与他们日本国动不动切腹自杀的武士道精神,是毫无共同点的。且不论切腹这举动本身的正确与否,但对死亡毫无畏惧的坚强,与但求苟且偷生的软弱,是存在着天壤之别的。

吴梅村性格软弱,可入世之心甚重,吴梅村身体脆弱,可虚荣之念更强。但文学大师的声名,复社宗主的威权,领袖群伦的欲念,一代良知的众望,都是他对自己的目标期许,是舍不得放弃的,正是这些浮华,他既不能“取义成仁”,更不能“隐身岩穴”,怎么办,只有成为“忍死偷生廿载余”的“两截人”的一条路可走。

吴梅村的故事讲到这里,对他一生起到了重要影响的两个人,就该出场了。

一位是他的老师张溥,一位是他的亲家陈之遴,前者使他卷入了明崇祯朝的党争,后者使他接受了清顺治朝的征召。这虽是两起相隔多年,毫不搭界的事件,但就吴梅村个人而言,四十多岁时的仕清三年,正是他二十多岁时介入党争的必然结果。

如果说,中国的政治家,有附庸风雅的嗜好,那么,中国的风雅文人,也多具有附庸政治的兴致。张溥为文学家,我记得旧时中学国文课本中,就选有他的《五人墓碑记》,那是一篇相当激昂慷慨的散文。但他更愿意附庸政治,要当一个政治活动家。崇祯初年,清除阉党,昭雪东林,言路放宽,政策松动,给了知识分子一点自由,张溥利用这个机会,成立“复社”,议论朝政,针砭时弊,雌黄人物,评断是非,俨然有点反对党的味道。

一般来说,文人玩不得政治,即使像张溥这样还玩出一点气候者,最后也以栽跟头而告终,甚至死了也没放过他。他不明白,皇帝只是在需要知识分子出声的时候,你可以出声,当他不需要你时,你最好闭紧嘴巴,别讨没趣。历史上那些掉了脑袋的文人,很多都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以为皇帝多么爱他,而发出声音的结果。

张溥把复社的全部希望寄托在这位弟子身上,而吴梅村也被老师的热忱所推动,一是年轻,二是忧国忧民,三是士大夫要为天下先的精神,很快进入状况,站在了朝廷中派系斗争的第一线。说实在的,他远不是斗士,而且也做不来斗士,可是,成功太快,头脑膨胀,难免虚火上升;众人撺掇,高帽戴上,也就冲动行事。少年气盛的他,一瞬间竟以为自己果然是斗士了。上书陈词,面折廷争,甚至借着崇祯召对的机会,“进端本澄源之论”,将政敌狠狠告了一状。据说,他那一番声情俱茂的廷上陈述,大有文明戏中言论小生的慷慨激昂劲头,把小他一岁的崇祯帝,听得入神,为之动容。

知识分子以求自由为己任,自由来了以后,往往得寸进尺,要求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可皇帝不是慈善家,这只手给你自由的时候,另外一只手也就准备着收回自由。更何况朱由检是个三翻四覆、夕改朝更的人呢!接着,吴梅村从“复社”被猜疑,张溥被检控,黄道周被贬谪,杨廷麟被外放……风声鹤唳,山雨欲来之势,预感到九朝门内,天子脚下,不是他呆的地方。本不是斗士的他,干脆当逃兵,撤了。

于是,到南京鸡笼山,就国子监司业的那份闲差,虽是冷板凳,但离开了京城的险恶漩涡,至少晚上能睡个安生觉。

他事后一首《送何省斋》五言古诗写道:“……夜半话挂冠,明日扁舟系。问余当时年,三十甫过二。采药寻名山,筋力正强济。濯足沧浪流,白云养身世。长放万里心,拔脚风尘际。”这似乎还有炫耀其觉悟不晚之意,其实,“拔脚”,即北京话的“撒丫子”,撇开“风尘”中的并肩战友,单独开溜,好像并不值得光彩的。

我一直在猜想,放他走,应该是崇祯的决策。按朱由检一向对他的器识,会将他留在京城任用的。但在收拾了好几个“复社”同党后,居然没有对他采取措施,而且,另辟出路,使其摆脱困境。我总感觉到,这种独独赐予他的人情味的关照,很可能是1610年出生的朱由检,对1609年出生的吴梅村,存在着一种同龄人的惺惺相惜的情感。

类似这样的蒙受“天恩”,已经不止一次令他感恩戴德了。崇祯四年会试,所引发的科场纠纷,是这位年轻皇帝亲自排解的。御笔在试卷批了“正大博雅,足式诡靡”八个字,认为他的文章很“主旋律”的,这一句“天语褒扬”,定了调子,反对派再也不敢放一个屁。随后,又赐这个新科榜眼,“驰节还里门”,合卺完婚,那简直是倾动江南的一场婚礼。九年,被任命为湖广乡试主考,那时他仅二十八岁,可见其受信任的程度。十年,被命为东宫讲读,这是要在将来派大用场的儒学之士,才能坐上的位置。十一年,皇太子出阁,就读于文华殿,崇祯帝临现场视学,亲自垂问《尚书》大义,讲毕,获赐“龙团月片,甘瓜脆李”。

这所有的一切恩典,是他仕清以后,椎心泣血,悔恨万分,最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在中国人心目中,忘恩负义,最被人不齿,在封建社会里,帝王之恩,你也背叛,哪还有什么人味呢?据民国蒋芷侪《都门识小录》:“昔吴梅村宫詹,尝于席上观伶人演《烂柯山》(即《买臣休妻》),某伶于科白时,大声对梅村曰:‘姓朱的有甚亏负于你?’梅村为之面赤。”可见时人对他的背主仕清,是尤其憎恶的。朱由检行事峻急,纠刻猜忌,罚重恩薄,少见情义,对他却是优渥有加,关爱备至。这一问,真是问到了这个“两截人”的心痛处。

“两截人”,当时的流行话,系指明朝的官,薙发蓄辫,又来为清朝的官的一班人。据清人刘献庭《广阳杂记》:“顺治间,吴梅村被召,三吴士大夫集虎丘会饯。忽有少年投一函,启之,得绝句云:‘千人石上坐千人,一半清朝一半明,寄语娄东吴学士,两朝天子一朝臣。’举座为之默然。”这则轶闻,便是对“两截人”的最好注释。

“明亡后,清廷召诱天下之士,同征周廷珑、姚思孝等皆坚执不赴,又有李灏以绝食自戕相抗,梅村一时肠软,忍志赴召。”清人入关后,武力征服的同时,也进行文化征服,在中国历史上,所有想成大事而文化低下的异族统治者,无不笼络和倚重汉族知识分子,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权。满清政权用征召的办法网罗文士,从多尔衮、多铎起,到福临亲政后,是一以贯之的政策。江左三才子的钱谦益、龚鼎孳早就成了“两截人”,吴梅村焉能例外?

有人认为刘献庭所记轶闻,为杜撰之词,其实谬矣。尽管虎丘会饯时,吴梅村尚未赴召,但他的被召,和他的必然要应召,已成定局之事。因为他既不坚示拒绝,又不尽力隐匿,而且还作秀,做大秀,不是明摆着在等着清廷来征召吗?因此,某个人打油一首,给这位在大会上出足风头的吴学士,开个玩笑,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寄语”二字,多少带有一点劝诫,阁下,已经是一半清朝一半明了,你还执意要去做两朝天子一朝臣吗?

应该看到,第一,清廷对这样一个大文人,汉族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早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会放任不管,听其自由的。第二,那些已经为清廷效力的前朝官吏,也要拉他下水,岂能容他成为名节孤贞之士,万世流芳?虽然,他可以找到一百个理由,为自己的变节推卸责任,但是,迟至顺治九年、顺治十年,满清当局才将焦距对准他,我认为,很大程度是他个人拼命造势的结果。

明亡十年,吴梅村足迹遍江南,说明也并未闲着,说明他也是生怕世人将他忘却。文人之不甘寂寞,本是通病,过去如此,现在也还是如此。这也是越有名气的大师级的文人,所以要在主席台前排就坐,露出那张核桃脸,笑容可掬的缘故。

当年,在崇祯朝的党争中,吴梅村虽然有点虎头蛇尾,“拔脚风尘际”,但政坛之争,说到底,是权力之争,张溥让他上了这一课,积极的方面使他懂得了政治的险恶,消极的方面也让这个年轻人感受到权力的诱惑。在握有权杖的盛宴上,那一杯文学的美酒,又算得了什么?这也是他在大清王朝鼎革之后,终于不愿老死牖下的原因。何况身边有一个密友兼亲家陈之遴,这样“两截人”的样板在。“怎么活不是活?”这也是所有弱者在选择下下策时,给自己的合理解释。

上次崇祯六年的虎丘大会,不到三十岁的吴梅村,是以“联捷会元、鼎甲”和“翰林院编修”身份出现的,不过是风流儒雅的青年才俊,充其量是众望所归的明日之星。而这次顺治十年的虎丘之会,他不同了,四十多岁的吴梅村,已是一位众星捧月的精神领袖,一位举足轻重的文坛重镇。这次“和合之局”,实际为钱谦益所发起,所策划,其目的,是为了凝聚汉族知识分子,精诚团结,不起内讧,使异族统治者从中渔利。可这种在统治者眼皮子底下聚众集会,应该说与体弱多病的他,那怯事畏难的习性相背的,但吴梅村挺身而出,担纲主演,勇于任事,我觉得其中不无他个人的利益考量在内,因为,他终于等到一次向当局显示其实力的机会,值得一试。

果然,他成为与会数千文士共推的宗主,清廷马上下征召令,克日进京。

结果,令他大失所望的是,他付出变节的代价,付出叛主背恩的代价,付出数十年声名的代价,付出在知识分子中树立的高风亮节的代价,得到的是冷遇,是漠视,是猜疑,是不信任,是区区不足道的一名编纂,小小学官而已。早知如此,不若不降。

可你也不想想,一位归顺得太晚的文人,还能指望坐稳江山的顺治,为你开欢迎会么?于是,在京三年期间,风云谲变,如鸟惊弓,大案迭兴,惟恐牵连,旧病复发,沉疴难愈,亲友远离,处境凄凉,日子过得诚如其言,“无一刻不历艰难,无一境不尝辛苦”。他细细算了算账,什么也没有得到的同时,他这个人,这个人的一生,这个人的未来,都成了零。这场不是赌博的赌博,这场不是投机的投机,真是输得够惨。

文人,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存任何幻想,决绝地挺直了腰杆站立者,又能有几多?

前途维艰,后路凄凉,草间偷活,沉吟不断。从此,吴梅村一直生活在忏悔中,直到他的《临终诗》:“忍死偷生廿载余,而今罪孽怎消除?受恩欠债应填补,总比鸿毛也不如。”还兀自悔恨不已。一直到死神来临的那一瞬间,他对他的背叛,他的失节,也始终不肯自谅,长叹“浮生所欠只一死”,“竟一钱不值何须说”,阖上了眼睛。

据《清史稿》:吴伟业“临殁,顾言:‘吾一生遭际,万事忧危……死后殓以僧装,葬我邓尉灵岩之侧,坟前立一圆石,题日诗人吴梅村之墓,勿起祠堂,勿乞铭。’闻其言者皆悲之”。

忏悔,是一种崇高感情,是一个大写的人,对自己,对世界,对历史所体现出的负责感情。今天,重新温习吴伟业这段史实,我想,还是很具有现实意义的。

同类推荐
  • 流逝的纪念

    流逝的纪念

    才你纤纤的手,摘下舞曳的飞机,凝视着叶上凌晨的记忆,但绝不是仅仅因为哭泣,我捧起晨风轻拭你的眼睛,却无法抹去那两颗黎明时分的星星,你盈盈的执着推开了我的手,我稍稍犹疑,却摘到了一朵凝固在你腮畔的歌声……
  • 苏轼文集2

    苏轼文集2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悲与美

    悲与美

    《悲与美》收录了周安林30年间所写的30篇文章(大部分在多家报刊公开发表过),分为3辑,第一辑为文学评论,主要针对悲剧艺术及美学欣赏,观点新颖,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论述严谨;第二辑为散文,寄情于景,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第三辑记人叙事,主要针对作者的亲人及闽东的名人和好人,人物刻画到位,情感真挚,读之令人动容。三辑一脉相承,正是作者对悲剧的研究与理解,才尤为真爱人性、人情中的真善美。
  •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上半部分主要讲述男词人,下半部分讲述女词人。全书文字细腻柔美,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 纯粹倾听(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纯粹倾听(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热门推荐
  •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本书基于史实,以客观公正的视角,通过整理当前最新研究资料及成果,向世人展现了张学良将军的戎马生涯。全书共分十一章,前五章探讨了张学良的生平和处世,他与日本人、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接下来五章涉及张学良扣押蒋介石(“西安事变”)及后果;最后一章叙述了张学良被幽禁的情形。结论部分分析了张学良对中国现代史所作出的贡献。
  • 末世纪终

    末世纪终

    末日....2012年12月21日病毒席卷全球!人间惨剧!幸存人类活下来并获得了异能!而以往的动物也变强大了而且拥有智慧!末日.....星系的毁灭,宇宙的崩溃,魔魂王吞五神兽,并复活四大恶兽毁灭五大时空,看主角如何逆转五个时空的毁灭...
  • 桃夭醉

    桃夭醉

    这是一个人的故事,但又是两个人的结局。这是一个人的梦想,却又是两个人的努力。某一日风梓璃问道:“夫君,你喜欢我什么呢?是温柔大方,还是善良体贴?”楚沉澈摇头。风梓璃伤心状:“难道你是因为我貌美如花的脸?”楚沉澈笑道:“我就喜欢阿璃你的自信。”风梓璃:“。。。。。。”某人表白后。风梓璃抬头道:“楚沉澈,你确定你能给我想要的吗。”楚沉澈深情款款的盯着风梓璃说:“风梓璃,我楚沉澈以我的名义向你保证,此生绝不背叛风梓璃,许她一生幸福安康,如有背弃,任凭处置。”
  • 混沌仙帝

    混沌仙帝

    什么是凡?庸庸碌碌便是凡!什么是仙?潇洒自由便是仙!凡欲成仙!必须逆天而行!少年韩峰,登仙梯,入仙宗,学仙法,与命争,和天斗,成就无上混沌仙帝!
  • 来自阴间的你

    来自阴间的你

    我在出生前,就被人给算计了,阴年、阴月、阴时、阴地,阴鬼接生,加之是个女娃,体质阴寒,可谓阴气重重,极易招魂惹鬼,绝活不过七岁。死后,还会被算计的人做成小鬼,危害别人……生父为救我,让四岁的我配了阴婚,给一个新死的七岁男孩做媳妇,十几年来,那男孩的鬼魂,一直跟在我身边,挥之不去……
  • 太荒神录

    太荒神录

    江湖乱,风云起。在一个世界的僻静角落,有一个孤儿双眼无神的看着天空。他,遭逢大劫,却劫后余生。......世事变迁.....谁能执掌天下之牛耳?谁能破灭规则重造秩序?这一切!非他莫属!只有他,才是最终的王道!
  • 仗剑白衣行

    仗剑白衣行

    一个街头流离的乞丐,一个人人口传的才子,一个不甘践踏的凡人,一个锋芒毕露的武者,一个为爱勇往直前的柳宁!这条路布满荆棘,他该如何反抗?如何仗剑行天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逆天疯少

    逆天疯少

    一个在特战部队里有杀手之王之称的武术高手轩辕战.因为好友被杀,一怒杀到“毒贩”住处人没有杀完而自己不甘心的死去魂魄重生到魔神大陆。
  • 地球卫士之正邪之战

    地球卫士之正邪之战

    主人公李风,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人。然而我们的身边没有神秘的事情吗?每个普通人都有幻想,也听过各种奇异神秘的传说。想了解这些传说吗?那就跟着李风和他的伙伴,一起去经历各种冒险和未知吧!不同文化文化之间的冲突,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男女之间的爱情,兄弟之间的热血,朋友之间的义气。都有一番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