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4400000028

第28章 成才视野(8)

翌日,苏轼又来请佛印去吃“半鲁”,佛印以为苏轼也是请他吃鱼,欣然前往,没想到苏轼在阳光充足的院子中央摆了只凳子,请佛印在上面坐了一会儿就下逐客令了:

“请回吧,我的‘半鲁’请你吃过了。”

佛印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苏轼又打趣说:“我请你吃的‘半鲁’是下半截。”

佛印与苏轼的相互戏谑使用的就是趣味拆字法。

拆字又称测字,隋代叫“破字”,宋代叫“相字”,就是把汉字的偏旁笔画拆开,或增笔减画,或重新组合,或参照其他字加以离合发挥。早在唐宋时期,拆字术便盛行起来,成为一种用以判断吉凶的方法。

拆字术在我国源远流长。它萌芽于秦汉,成熟于唐宋,唐宋以后,在民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据《麈谈》记载,刘邦当亭长的时候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奋力追赶一只羊,眼看着追上了,用手一拽羊尾巴,尾巴掉了,再去抓羊角,羊角又掉了。刘邦请人解梦,解梦的人对他说;“羊无角尾,乃为王,先生前程无限,可能终将为王。”《后汉书?蔡茂传》中也记载了一个“梦殿得禾”的故事:〔茂〕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主簿郭贺,郭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人们一般认为,此为后世拆字之由来。

拆字是我国古代迷信的一种,用拆字来推断人的吉凶祸福无疑是非常荒唐的,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将拆字术拿来为我所用,运用拆字来创造幽默。事实上,早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这样做了。

有四位朋友聚会,拆字作酒令,后接两句俗语,大雅大俗,交相映趣:

甲:单奚也是奚,加水还是溪。除去溪边水,加鸟变为鸡(鸡)。

得志猫儿雄似虎,凤凰落地不如鸡。

乙:单青也是青,加水还是清。

除去清边水,加心变成情。

火烧纸马店,落得做人情。

丙:单相也是相,加水还是湘。除去湘边水,加雨变为霜。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丁:单其也是其,加水还是淇。除去淇边水,加欠变为欺。

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好友间以拆字的形式相互进行姓名戏谑,别有一番情趣。

唐代甘洽与王仙客是好朋友,某日,二人携手南行,甘洽忽然停步打趣说:“王向南,王向南,你本应姓田,为你面泼赖,抽却你两边。”王仙客也不示弱,转瞬之间,嘻笑着如法炮制:“甘向南,甘向南。你本应姓丹,为你头不曲,回脚向上安。”语毕,二人相视大笑。

拆字的方法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

一是增笔法。如果要拆的字与欲附会的事之间不完全吻合,从字形上看缺少一些东西,但又缺少得不太多,这时候就需要把缺少的笔画加上,使字和事统一起来,这就是增笔法。

增笔法可以在一个字的基础上任意增添笔画或偏旁、字头、字底等,直至使其演化为自己所需要的字。比如:工――红――巧;

大――庆――奈;米――粪――粟――粮――眯――迷;日――杳――早――阳――明――目――胡――晶――查。

据说,从前有两个读书人去找拆字先生,前者写了一个“串”字,拆字先生故作惊喜地说:“可喜可贺,不久你可能科考双中,你看这‘串’字,分解开来就是两个‘中’字么!”

后者也想讨个吉利,效法前者又写了个“串”字,希望拆字先生也来祝贺他一番。没想到拆字先生叹了口气说;“唉,你科考大不吉利呀!”书生惊问其故,拆字先生摇头晃脑地说:“无心写串为串,有心写串为患啊!”拆字先生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增笔法。

二是减笔法,就是把要拆的字的某些笔画减掉,使其同要附会的事物相吻合的方法。减笔法可以减掉偏旁、字头、字底,也可以随意选取汉字中的任意一个部分,把其余部分全部减掉。如:仇――九;笔――毛;神――示――不――申――由――甲――中――曰――口。

据说,明末时清兵围建宁,久攻不克,死伤严重,士兵厌战情绪日增。为了瓦解城中军民的斗志,清军派奸细装扮成拆字先生混入城中,用拆字的方法蛊惑人心。有人写一“笔。”

(笔)字去问拆字先生,拆字先生煞有介事地说:“笔中‘聿’字乃建破之象,看来建宁城破已为期不远了。”

三是相似法,就是根据字形的相近或相似,或者根据字的谐音,演绎出一个新的字,然后再据此解释、阐说。

两个读书人秋天进京赶考,旅途互相拆字占卜吉凶。甲想金榜题名,顺手写一“题”字给乙拆,乙说;“学兄考不逢时,恐怕此行不利。”甲问其故,乙说;“‘题’者,与‘?’相似,?同鹈,鹈即杜鹃,而杜鹃鸣在春分,学兄秋季赶考岂不是考不逢时么?”甲又请乙写字,乙总幻想此行能有人提携,便随手写一“携”字,甲连叫:“不妙,不妙!”乙问不妙在何处,甲说;“学弟你看,这‘携’字,进(进)士不成进士,秀才不成秀才,此行还有好结果不成?”

四是对关法,就是把一个字分为某字头、某字尾,再把本来与章 字尾的意义附会进来,从而使这个字与所要阐释的事物一致起来。这就像两扇门一样,把它关起来,它只是门自身,把它敞开了,就来去自由,任人出入,所以叫对关法。运用对关法拆字创造幽默,只要你掌握了汉字拆解的规律,一般比其他方法更为灵活顺手。比如:帛为皇头帝足,虔为虎头蛟尾,毅为龙(龙)头蛟尾,凡为头藏凤身等等。

据说,明成祖朱棣当皇帝之前,某次微服私访,遇一拆字先生,一时心血来潮,随手写一“帛”字请他拆解。拆字先生见字慌忙匍匐于地,连连叩头,口称“死罪”。朱棣问其个中原委,拆字先生一语三叹;“‘帛’乃皇头帝足!先生必非常之人!小人焉有不拜之礼!”

运用拆字艺术来创造幽默,其基本程序是:先寻找字与事之间的联系,并且据此确定拆字的方法;再依据确定的方法分拆字形,或依据字音、字义附会出一个新的字进行拆解;最后使拆解的字与所要附会的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创造出幽默的效果。在章 重组、阐发、渲染,使它与某事物天衣无缝地联为一体,从而达到创造幽默的目的。

相对于创造幽默的其他方法而言,趣味拆字法的难度要大一些,它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拆字的基本方法,而且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汉字的造型、结构、音韵知识及其规律,并且灵活地加以运用。但是只要我们注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心体悟,这个方法也是不难掌握的。

下面章 减笔法、相似法、对关法等几种方法的运用,可谓纵横捭阖,得心应手。

甲申三月,李自成大顺军兵困京城。顿时,朝野大乱,文武百官四散逃命。崇祯帝情急之中猛撞景阳钟,并不见一人前来救驾,唯有太监王承恩侍奉左右。崇祯慌不择路,带着王承恩跑到街上,迎面撞见一测字先生。

崇祯盼望能有人前来救驾,顺手写一“友”字。测字先生面有难色,摊开两手喃喃地说:“‘友’乃‘反’字出头,造反的有了出头之日,这正应了当前的局势呀!”

崇祯本来就惆怅满怀,被测字先生一席话戳到了痛处,更加悲苦不堪,勉强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自我辩解道:“我本想写一个有无的有,不想运笔走神,误写成朋友的友。”说着便又写了个“有”字。测字先生顿足道:“不好了,不好了,此字更犯大忌,‘有’字是‘大’字的一半,‘明’字的半边,大明的半壁江山早就丢掉了,剩下的一半恐怕也危在旦夕。”

崇祯不由一惊,为稳定自己的情绪,他轻轻移动脚步,从测字先生的左边走到右边,随手写一“右”字。测字先生连连摇着头说:“这个右字就更糟了,‘大’字丢掉一半不说,‘明’字已经七零八落日月无光了,而且只剩下一座被围得水泄不通的空城,恐怕已经无路可逃了。”

崇祯悲苦的神色顿时增添了几丝凝重,求生的本能牵动着他的思绪,苦苦地思索,看如何才能从四面被围的空城里杀出一条路来。沉思良久,缓缓写下一“由”字。测字先生略微思忖了一下说:“围城里杀出一条路也无济于事了,因为‘田’字出头了,农民造反有了出头之日,大明的江山还能撑得住吗?”

连测四字都这么晦气,崇祯不由烦躁起来,挥笔写一“尤”字。测字先生说:“有心写尤成忧,无心写尤也难成龙了――丢掉一撇等于丢掉了佩剑,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当今皇上恐怕要有性命之忧了!”

此时已日暮西山,到了酉时时分,崇祯无心再测下去。抬头看见徐徐西坠的残阳,忍不住又写一“酉”字。测字先生拖着哭腔嚷道:“哎呀呀,不好了,此乃不祥之兆啊,‘尊’者被砍头剁足,要面临杀身之祸了!”

崇祯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在王承恩的搀扶下仓皇登上煤山,解下白绫长带,往一棵歪脖子槐树的枯枝上一搭,用恋恋不舍又悲苦绝望的眼神久久凝视着金碧辉煌的紫禁城,仰天长叹:“大明气数尽矣。”

(7)谐音增趣法

宋时,有位读书人学会了诌几句歪诗,便自以为了不起,扬言要去和大名鼎鼎的欧阳修决一雌雄。某日,他去寻访欧阳修,一出门,见路边有两棵枯树,便诗兴大发,摇头晃脑地诌出两句:

门前一古树,两股大丫杈。

两句出口,底气不足,一下子卡了壳。恰好这时欧阳修路过此处,信口替他续上两句:

春至苔为叶,冬来雪是花。

读书人居高临下地乜斜一眼欧阳修:“看不出你也懂一点点诗道,你看我的诗才比欧阳修怎么样?”欧阳修微微一笑权作回答。读书人又说;“一不做,二不休,咱们俩一块去找欧阳修比试比试,你看如何?”欧阳修点点头。于是,二人便一同上路。乘船渡河时,读书人又念出两句:

二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接口续道:

修已知道你,你却不识羞(修)。

在这里,欧阳修的幽默就成功地使用了谐音增趣的方法。

“修已知道你,你却不识修”,其本义是“我欧阳修已经知道你了,而你却并不知道我就在你面前”。通过一个同音字“修。”

与“羞”的调换,语义随之发生了变化:“我欧阳修早就知道你肚子里装的那点可怜的墨水了,而你却还是糊里糊涂,不知天高地厚,简直不知世界上还有羞耻二字。”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谐音都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

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南,全然不念徽、钦二帝被掳之辱,终日寻欢作乐,“只把杭州作汴州”。某日太尉杨存中送一束发用的玉制“双胜交环”至宫中,伶人接过呈于高宗时说:“二胜环,二胜环,可惜只放在脑后。”高宗闻言,不觉羞愧满面。

二胜环――二圣还――迎二圣还朝,伶人巧妙地利用谐音来讥讽赵构只顾自己纵乐享受,把收复失地,迎徽、钦二帝还朝,统一中国的大业置于脑后而不顾的行径。在这里,谐音并没有造成幽默,只是起到了婉言劝谏的作用。

要运用谐音创造出幽默的效果,有这样几点是必须注意的:

一是要能够造成心理落差,出现反转。

所谓反转,是指在着意渲染的基础上,突然话锋一转,把一个出人意外的下文或结果推到人们面前,打断人们正常的逻辑思维规律和合理想象,实现审美判断上的突变。据说,李鸿章有一个草包远亲,某年去参加科举考试,拿到试卷,一下子傻了眼,不知从何下手。黔驴技穷之际,只好亮出了底牌,在试卷上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之亲妻(戚)。”阅卷的主考官看到这张试卷,先是眉头一皱,继则鄙夷地一笑,挥笔批道:

“故吾不敢娶(取)也。”这位聪明的草包,亮出李鸿章这张底牌,无疑是期待主考官卖个人情,而这种拙劣的做法所产生的结果却正好事与愿违。由于他错把“戚”字弄成“妻”,便由此衍生出谐音增趣的连环套――“取”与“娶”,造成了因果逻辑联系的嬗变――由“考”与“取”变为“妻”与“娶”。

事情发展的结果与当事人的设想和期待正好形成强烈的反差,而这个反差产生的根源又完全归于他自身。

二是要能够造成相同或相近读音的两个或多个字词间的语义反差,而且反差越大,效果越好。

有这样一个古代笑话:

一举人进京去赶考,后有仆人挑着行李相随。忽有一阵风吹来,把举人的帽子刮落在地,仆人喊道:

“相公,帽子落地了!”举人闻言,很不高兴,教训仆人道:“落地落地,说话怎么这么不吉利?再落什么东西要说及地,记住了!”仆人诺诺称是。举人又嘱咐仆人把扁担两头的行李拴结实,仆人说:“相公放心,就是走到天边也不会及地的。”

章 “落地”与“落第”的语义反差。

三是要使谐音成为一条纽带,导出语义反差的对比,心理落差的形成和反转的出现,并且相映成趣,环环相扣。

上面几个幽默故事中,“不识修”与“不识羞”、“戚、妻。”

与“取、娶”、“落地、及地”与“落第、及第”,在谐音的运用上都比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要求。

有位贾姓朋友,在一家杂志社当编辑,受命到某大单位推销杂志。双方通过姓名,一阵寒暄之后,贾编辑便感到了此行使命的艰巨性。原来该单位报刊费所剩无几,而且刚刚打发走了三家编辑部的推销者,从接待者的表情上看得出,人家对他这位迟到的推销者是不怎么欢迎的。贾编辑沉思片刻,首先从自己的姓氏上发起了“舌攻”:

诸位,我虽然姓贾,我们的刊物办得可一点不假;也别因为我姓贾,就怀疑我们编辑部全体同志对咱们单位的一片赤诚和殷切期待有假,我带来了编辑部全体同志对大家的亲切问候和真诚祝福(众笑,鼓掌)。朋友,更不能因为我姓贾,就怀疑我的话有假,我是一位姓贾但一点也不假的大家的真诚朋友,我们的刊物也是一本一点不假的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的真诚朋友。当然,我的话假与不假,我们的刊物假与不假,这都不是我这个贾编辑说了算的,大家还是来看看这本杂志吧(把手中的几本杂志分发给周围的人),它会使你相信,我这个贾编辑参加编的这本杂志确确实实一点不假著名学者赵元任,书通二酉,学富五车,博学多才,尤精于文字技巧。他尝以同一音节(shi)的89个谐音字(包括重复使用者)写一篇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兹转录于斯:

《施氏食狮史》

石室侍士施氏,

嗜狮,

誓食十狮。

氏时时适市视狮。

十时,

同类推荐
  •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三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 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

    茨维塔耶娃是俄罗斯的一位天才诗人。在苏联时期,命途多舛,最后自缢而死。作品长期得不到出版。苏联解体后,国内出版界重新审视这段文学史,给茨氏以极高的评价。她的诗作,包括散文和书信,重获出版,尤其诗歌,迅速获得世界性的声誉。译者王家新是我国少数有实力的诗人,翻译过策兰等不少著名的外国诗人,译笔一流。本书所译作品多系首译,为国内其他茨氏文本所未见。
  •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

    《呼唤阳光》中包括《岳飞》、《郑板桥》、《呼唤阳光》、《检验》、《松风柏韵》、《狼烟》、《原野风》7个电影文学剧本。其中《岳飞》、《郑板桥》、《狼烟》用艺术化的手法再现了岳飞抗金、郑板桥弃官归隐、戚继光抗倭等过程,展现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气度。《呼唤阳光》、《原野风》展现了当代县城的经济、生活的变迁,塑造了当代改革者形象。《松风柏韵》、《检验》重现了当代军人精湛高超的军事技能和保家卫国,矢志不渝的战斗精神。
热门推荐
  • 请你握紧我们的手

    请你握紧我们的手

    一场流星雨让我认识了他,被他的笑容所征服,一个从阳光大男孩慢慢的脱变成成熟男人,还是挂着起初那个招牌微笑,而我因为他,认识一群同样喜欢他的小伙伴们
  • 主仆系统佣兵天下

    主仆系统佣兵天下

    刘法禹,现代普通人,意外获得穿梭能力,并且开启了主仆系统,0级给了俩个1级仆人可以随着大禹升级而晋级,每次升级还会奖励一名高于自己不超过三级仆人随机,杀敌还会升级,掉落物品,刚说完,啥掉落了一个帝国时代基地,又在其他世界,系统真会玩,又掉落一个红警基地,在现代过着山庄生活,异界过着佣兵升级生活,还会没事开启其他世界空间,真是爽的忍不住来几发。。。
  • 放开那只小神乐

    放开那只小神乐

    主角:神乐,杀生丸┃配角:奈落,白夜,神无,桔梗,犬夜叉┃其它:犬夜叉,杀乐同人,转世求票票,求留言,求收藏,求鼓励,各种求><
  • 唐鸿胪卿越置公灵虚见素真人传

    唐鸿胪卿越置公灵虚见素真人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维摩诘经

    维摩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强吞噬系统

    最强吞噬系统

    【一样的味道,不一样的狂暴,极品爽文,一路高潮到底!】木有屠龙宝刀,木有倚天神剑。木有通天之威,木有彻地之能。但我有吞噬系统!网游大神江离魂穿异世,忍辱负重七七四十九天,终激活吞噬系统,屌丝翻身,蝼蚁逆袭。吞天吞地吞空气,凡所见,无不被化为经验。别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吃掉!
  • 绝代枭妻

    绝代枭妻

    三岁,被六岁的他订为媳妇儿,司微语以为这一生读书长大,毕业成人,与他为妻,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便是一辈子;只是,命运从来不会按章出牌;四年前,一场车祸酿成阴谋,逼得她离亲别爱,远赴他国;四年历练,强势回归,豪门准贵妇蜕变为一代女枭雄;飞车赛事,巧取豪赌,亮英雄本色;斗茶盛会,雅玩茗战,显古意风姿;破阴谋,清旧仇,京都翻云覆雨;战强敌,淡硝烟,谁与争锋?商道女王,畅意恩仇,还是做回那豪门贵妇?爱情与抉择狭路相逢;不及选择,战火卷及,更大的阴谋呈现,由活人改装成的“机械人”面世,需要维和的不是战争,而是人类的道德底线;这一次,谁与她并肩而立,护盛世于太平?
  • 元气满满的系统卡牌召唤师

    元气满满的系统卡牌召唤师

    异界一个得到了至高功法传承的正气十足的猥琐眼少年被系统砸中了然后走上了召唤卡牌的争(dou)霸(bi)之路的故事
  • 宸少的追爱游戏:独宠腹黑甜娇妻

    宸少的追爱游戏:独宠腹黑甜娇妻

    婚前,她想尽办法逃离他,婚后,她想尽了办法要和他离婚。“沈慕宸,你根本不爱我,我们结婚是不会幸福的!”男人听了却是勾唇冷笑,“看来是我爱你爱得不够多,我要争取每天多爱你几遍!”每个夜深人静的夜里,他都把她禁锢在怀里,好好“疼爱”她。“你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爱!”她气得大吼。他揽过她的腰邪笑,“不如你来教我?”梁子衿气得满脸通红,“我要和你离婚!”男人不说话,直接转身拿来一个小包子塞进她怀里,“你要离婚,是不是该先问问他?”
  • 终极至阳引魂使

    终极至阳引魂使

    十五岁的少年巧得钟馗坐骑白泽兽所化的“锁魂石”,却背负了破解2012世界末日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