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叶志》中说:一般认为在渥堆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水热作用,同时也不否认微生物作用,水热作用的主要方面是茶坯水分,如含水量过低,堆温就不容易升高。随着堆温的升高,化学变化加速进行,因而茶坯的色香味也发生明显的变化。
由此可见,渥堆对普洱熟茶的生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也是普洱茶品质形成中的核心。
普洱茶叶精包装
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随着现代人审美观的转变,普洱茶的包装也显得格外重要。我的看法是包装应与茶的品质相得益彰。对于上乘的普洱茶来说,包装过于简陋则显得寒酸,过于奢侈则大可不必。因为我们买的是茶,不是装茶的外包装。
普洱茶包装历史悠久,前面我们讲过的内飞、内票等都属于包装的内容。而现在的包装则是多元化、多变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最根本的是包装应为保证茶的品质服务的,应以保证茶的品质为前提。因此包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鲜
普洱茶虽是一种干燥食品,较一般鲜活商品容易贮藏,但普洱茶有很强的吸附性,它既然能吸收樟香、兰香及日晒味,同样也能吸附别的味道,因此普洱茶包装首要是保持其味,不使异味特别是腐朽酸臭之味杂入。
2. 防潮
一般茶叶中的含水量不宜超过5%~6%。含水量越高,茶叶中的有益成分扩散和变化的就越快,超过一定的限度,茶叶就会变质。长期保存时含水量也应以5%~6%为最佳,最高也不能超过10%,否则茶叶表面的氧化膜容易被破坏,有益成分容易分解,茶叶的色香味也就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较高温度下,变质的速度会更快。
普洱茶制作要经过渥堆程序,所以含水量的要求会低于一般茶叶,但这不意味着普洱茶的茶包装不需要考虑防潮因素,含水量过多或防潮技术过差,都会使品质好的普洱茶发生霉变,质量下降,所以普洱茶的包装也应注意防潮。
3. 防氧化
普洱茶虽已经过渥堆发酵氧化的过程,但普洱茶的后发酵、后氧化的过程还一直在进行,如茶中含氧量超过1%则会导致茶中某些有益成分变质,致使茶的色香味等有所损失,甚或严重霉变。
4. 避光
普洱茶包装应能有效避开强光照射,尤如人穿了衣服能避开阳光照射一样,因为光线太强会使茶中的成分分化,不利于储藏。
这是普洱茶包装应注意的几个关键事项。了解这些,我们在选购时,就可通过其包装来大概辨别其内装茶品的茶质如何,因为正规的普洱茶生产厂家的包装往往是很规范的;了解这些,有利于我们选购到放心、质优的普洱茶。
包装历史及设计
普洱茶的包装历史概括起来,主要有5个时期,分别是:
1. 号字茶时期的普洱茶包装设计
这一时期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之所以称之为“号字茶时期”,是因为这段时期的茶叶生产者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的私人作坊和私人茶庄,有些都是百年的老号,比如前面介绍过的同庆号、福元昌号、车顺号、可以兴号等都是私人茶庄,因为这些茶庄的产茶量在当时占有很大的比例,故又称之私人制茶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普洱茶的包装在前面讲老茶庄和老茶时已经讲的很清楚,兹不赘述。
2. 印字茶时期的普洱茶包装
印字茶时期是专指20世纪30年代后期,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普洱茶这一时期。这一时期生产的普洱茶其包装多用绿印或红印,故称之为“印字茶时期”。这一时期又常常与号字茶时期相并行,它们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生产者是私人的作坊或茶庄,而后者则是国营的中茶公司。关于印字茶的包装,我们在讲勐海茶厂时已经讲过。
3. 七子饼茶时期
七子饼茶时期是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云南勐海等地生产的饼茶。关于七子饼的包装,我们在前面也讲过了。只是有人说,这一时期,中国正处在十年“文革”时期,生产停滞。七子饼的生产也没有国家的统一规划,其包装就更混乱不一,故而称之为普洱茶包装文化的“战国时期”。
4. 改革开放初期普洱茶的包装设计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
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刚开始恢复,所以这一时期的普洱茶的包装,既有传统的手工土制的棉帛纸,又有一些现代的包装材料,比如说硬纸箱、塑料袋等。在工艺上开始使用压凸印刷、浮雕印刷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是普洱方茶和盒装普洱茶。这些普茶包装除了使用以上的包装元素外,还十分注重将中国传统的设计工艺用于其中。如茶号为Y562的小黑盒的设计工艺上就应用了中国战国时期的龙纹图案等。
5. 现代普洱茶包装时期
这一时期也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当下。这时期的商品包装,我们都是见证者。
这一时期的普洱茶的包装,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有很时尚的、很先进的包装工艺,又能很好继承传统。最可喜的是,很多普洱茶生产商在包装时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既能保证内装普洱茶的质量,又能因其设计精美而令人心生珍藏之意。
同时,现代人又从自身的健康出发,要求普洱茶包装返璞归真,还普洱茶以原貌。
普洱茶包装类型
普洱茶的包装类型,其实我们已经讲过了一些,比如前面讲老茶庄时,每个老茶庄的茶品都有自己的与众不同的包装。那不过是零零碎碎的,现在我们按普洱茶的行销去向再来说说它的包装。
为什么按这个标准呢?因为由于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等不尽相同,为保证其品质,不同的地方其包装亦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按这个标准来说明,并且这么说也较为适宜,不凌乱。而在历史上和当代,普洱茶的销售主要有3个去向:入藏的藏销茶,出口创汇的出口茶和行销内地的内销茶。
1. 藏销茶的包装
历史上,藏销茶因路途遥远,为保证普茶不变质且易运送,藏销茶的包装,就个体来说,经历了团茶、沱茶等阶段。
我们在前文已经讲过,就整体的运送来说,以七子饼茶为例,藏销茶主要是这样的包装:每7个圆饼装一个竹箬筒中,饼与饼之间有一定的空隙。而每15筒又装在一个驮篮中。驮篮为长方形,在骡马两侧各有一个,两个驮篮为一担。驮篮四周及内部再衬上竹叶、笋叶等。篮口用藤条固牢。圆茶、沱茶和砖茶的包装与此类似。这就是历史上的藏销茶的包装,具体来说这是1967年以前的普洱茶的包装。
在1967年以后,云南省景谷茶厂改制砖片紧压茶,开始分内外两层包装,内层包装5块砖片为一包,每块80克,用牛皮纸包装,牛皮纸外用细麻绳捆扎成十字形。外层以竹片花篮内衬竹笋叶,将每小包装入其中,每篮24包,有15千克重。每驮篮外部用细麻绳以直横两道线封篮,上贴标签,以作说明。
在1980年以后,又改驮篮为硬纸箱。现在藏销茶因入藏交通更为便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也更科学、更先进、更符合藏族同胞的饮食习惯。
2. 出口普洱茶的包装
出口普洱茶的包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袋装,一种是盒装。
先看袋装的出口普洱茶,每袋重达30~40千克。在1985年以前,袋装的普洱茶一般用麻袋来装,1985年以后,普洱茶一般用编织袋来装。
再看盒装的出口普洱茶,盒装的出口普洱茶,其材质多为硬纸板,大箱内有小盒。每小盒茶重100克。每箱可达16千克。盒装的出口普洱茶,在大箱外面应有唛头、茶号、单位名称、规格等内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该茶生产厂家的标记。
3. 内销普洱茶的包装
内销普洱茶是指除运销西藏以外的在中国内地销售的普洱茶。近年来,随着内地对普洱茶认识的提高,需求也逐渐增加,尤其近两年来的普洱茶热,更掀起了内地需求普洱茶的狂潮。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普洱茶的包装也很看重,普洱茶生产厂家也各显神通,在包装上大下功夫以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