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金 波
王宜振先生是我的诗友,是我可以切磋创作的朋友。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关注着他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是他留下的人生足迹,是一个诗人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也是他对于人生的诗意的诠释。
现在,他又有了这本《作文课讲稿》(中学版)问世,我的欣喜和敬意,是与读他的诗歌所感受到的是一致的,这就是他对人性的深切的尊重。他对作文所表达的理念,是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和发现。这是他开启心灵的一把钥匙,有了这把钥匙,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所以,这本书不仅是宜振先生创作的心得,还是他经过他多年缜密的思考,总结出来的一本学术之作,是一本倡导“作文学”实践的成果。
读了宜振先生的这本书,我悟到了作文是人生的大智慧。这种智慧的获得,需要作者自己的感悟,需要“自己教会自己”。从这个角度说,宜振的这本《作文课讲稿》是告诉你如何“自己教会自己”写作的书,是学会自我发现,学会自我表达的书。这就抓住了写作的根本。宜振说:作文是“心灵的感光镜,观照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一种自主性个体行为”,这是学习作文的真谛。宜振还说:“一个人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个体生命能量的释放过程”,这是他的切身感受,是他的经验之谈,更是他对作文与做人的最宏观的概括。
写作的动力源于自身。作者对写作必得先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欲望,这是一种内驱力。有了写作的内驱力,才会有学习写作技巧的积极性。前者是自我表达的心灵渴望,后者是对文字的表情达意的方法掌握。宜振深知此中三昧,所以他最看重的还是唤起作者自我表达的心灵渴望。试想我们这些喜欢写作的人,哪个不是渴望倾诉的人,哪个不是为倾诉而修炼文字的人。所以,学习写作是一种自我的唤起。情感的丰富性,是宜振最为看重的。
在这本书中,宜振还十分强调精读“名家大家的经典作品”。他所谈的精读,其首要任务还是引导作者感受到“来自于内心的表达和交流的欲望”,把握这种“人生的形式”。阅读就要先“使自己的心灵得到陶冶和感化”。
宜振的这本《作文课讲稿》(中学版),字字句句让我意识到他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以诗人的纯真,和他的读者倾心交谈关于作文的诸多问题。我们听他介绍关于想象,关于描写,关于议论,关于情感的表达,关于谋篇,关于各种文学样式的写作,无不以一个“情”字为中心。写作本来就是抒发“生命个体的独特感受”。因此,写作本身才有不可掩抑的魅力。
读这本书,我感受最多的,也是这本书对于写作的深入诠释。这诠释如同写作本身一样,也有着不可掩抑的魅力。
是为序。
2013年5月18日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