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100000028

第28章 流动性经济学(1)

你真的拥有过财富吗?还是一堆废纸或者是几个数字符号,你知道你生存在货币幻觉中吗?你理解各种庞氏骗局吗?资产价格又是怎样被决定的?什么是资本、货币和金融的真谛?如何打败疯狂的印钞机?你知道如何保卫自己的财富吗?

庞氏骗局、货币幻觉和资产泡沫

某种程度上,我们都生活在货币幻觉下,以及私人债务、公共债务、银行信用创造的庞氏骗局中,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不过70万亿美元,广义货币供应65万亿美元(GDP的92%),而各种债务价值100万亿美元(GDP的1.4倍),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则达到640万亿美元(GDP的9.1倍)。

从历史来看,任何国家其实从来也没有真正清偿过它们的债务,信用本位以后,各主要存续着的经济体的负债率就一路上升,它们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也在不断膨胀。除借新债还旧债以外,通常消解债务的方法就是通胀,让本代或者下代居民来承担债务成本,有储备货币发行权的国家还可以向外国转嫁成本,只要再融资成本不是高过钞票印刷成本太多的话,这个游戏就可以一直玩下去。

不久前中国M2突破百万亿,大家终于发现中国似乎是全球经济体中最能印刷货币的,这其中有一个误解,它源于中国特殊的货币供应方式。一般而言,政府并非可以任意开动印钞机,央行的货币发行必须有相应的资产做支撑,它只能存在于三个渠道:其一,对应政府的债权(一般都是本国国债),这是以政府的税收征管权作为发行保障的;其二,对应金融机构的再贷款,这是以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作为保障的;其三,外汇占款,央行在发行本币兑换等值外币的同时具有了对国外商品的要求权。因此央行的货币发行机制本质上是资产创造货币,这与商业银行用负债创造货币的机制完全相反。

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流动性演进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经济货币化”(1979—1991),这一阶段中原来的计划经济和实物配给被货币交换和商品贸易全面替代,这迅速扩大了对货币的交易需求。

第二阶段的主题则是“资产资本化”(1992—1997),标志之一是上海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建立,标志之二则是房地产市场的出现。1998年7月,国务院宣布全面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中国就此进入波澜壮阔的房地产时代。这些资产开始大量吸附流动性,这时出现了所谓“失踪的货币”这一奇特现象,即货币供应虽多,但通胀也不是很高。

第三阶段则是“资本泡沫化”和继续资产资本化(1998—2005),1998年央行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的大门就此完全打开,紧随其后的入世、股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都需要大量流动性的支持。特别是,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来地方政府累计获得20万亿以上的土地出让收入,而这就是撬动天量信贷和货币的资本金来源。

第四阶段就是“泡沫全球化”(2005—2011),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再次打开升值窗口,随后的全球经济和资产泡沫同步升腾然后跌落深渊,危机迅速经历了一(私人部门,2008)、二(公共部门,2010—2011)两波,各经济体之间存在高度的同步性,目前还都在衰退复苏的泥潭中艰难跋涉。

短短30年时间,中国经济在流动性战车上一路狂奔、无暇他顾,电闪雷鸣般地经历了发达市场上百年演化的经济货币化、资产资本化、资本泡沫化和泡沫全球化的全过程,1985—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67%,决策者、监管者、投资者还有普通民众无一不瞠目结舌,目眩神迷。

双重投放

对于中国这样的非储备货币国,外汇占款无疑是其经济全球化以后流动性急速扩张的源泉。从1994年开始,中国外汇储备呈现第一次增长高峰,这一方面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态势在这一年得以确立,另一方面这一年实行了汇率并轨,改革之后外汇向央行集中。因此中国一度采用的强制结售汇制度最终形成了奇特的流动性供给机制。美元一旦结售汇,就形成了所谓的双重投放。

一方面,在中国,这些美元兑换为人民币基础货币,或者说美元成为中国货币投放的基础,中国央行就相当于美联储的一个大储备区分行,货币政策多年被劫持,而其能做的就是不断对冲再对冲。2002年是又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外汇资产占比还出现过下降态势,在此之后则呈直线上升态势。这实际上表明,央行在2002年之后就缺乏足够的工具进行资产内部的冲销操作了。央行2003年开始被动发行央票冲销,后来不断提升准备金进行更廉价也是更有效的对冲。

即便如此,流动性总量仍然不断膨胀,进而刺激资产价格和投机情绪,这时出现了人民币的“对外升值,对内贬值”,以及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人民币之所以对外升值是热钱围城、定向投赌的结果,而对内贬值是被迫进行货币投放、冲销不力的结果。我们肯定还记忆犹新,2003—2007年,那貌似是中国制造和贸易的最甜蜜时刻,也是全球资本豪赌人民币升值的最高峰,2005年重新打开的升值窗口就如同总攻的集结号,全球套息交易产生的热钱滚滚而来,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扶摇直上。

但更加诡异的是,另一方面,强制结汇产生的美元储备成为中国央行的资产,由外汇管理局负责日常管理和投资,由于中国外汇储备投资渠道狭窄,大量的美元储备用于购买美国国债。2008危机以后市场把美联储直接购买国债的行为叫做量化宽松(QE),那么从这一点上看,不管美联储愿不愿意,中国央行很早以前就一直在买入美国国债,相当于中国(还有日本、东南亚、石油国等)向美国不断投放美元基础货币,替美联储执行量化宽松政策。

这就是美元的双重投放和循环膨胀,它在中国和美国创造出了双重信用——不同仅仅在于,美国人得到了廉价的信贷可以不断挥霍消费,中国得到更多的货币进行投资和生产,G2相互需要相濡以沫,真是一个完美的循环。直到泡沫全球化,货币总量多到可以推动中美两国各自的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失控,最终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这其实就是所谓全球失衡的真相和金融危机的根源。中国的流动性其实不过是全球流动性的一个镜像,这也是理解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规律的新范式。正如格雷斯顿所说,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一旦流动性被证实是经济分析中的重要元素,那么很多传统经济学理论都将需要做出改变。

在实践中,宏观流动性对各种资产价格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遵循最简单的相对定价的市盈率分析框架:P=EPS?(P/E),还是绝对定价的DCF模型:V=EPS/(1+r),资产价格的推动因素,不外是盈利上升或者估值提升。流动性膨胀不仅是从估值角度推动资产价格,还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吹大现值,并且它在推动盈利增长(EPS)方面也功劳巨大。不论是资源性企业(如有色煤炭),还是资产密集型企业(如泡沫丰富的房地产),甚至高杠杆率企业(如银行),它们哪一个EPS的大部分不都是由流动性堆积出来的?面对这波巨大的流动性狂潮,除了冬虫夏草可以勉强跑赢外,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是输家,被印钞机打得满地找牙,对于屌丝级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逆袭的唯一机会就是尽量买更多的房子,还通过加杠杆(贷款)来实现,这种近似本能的选择也是目前房价居高不下的动力来源。

转折时刻

展望未来,我们预期中国流动性的供给机制(从外汇占款到再贷款、以中国国债为基础的公开市场操作)和供给水平(从22%到14%)都会有重大变化发生,特别是当人民币开始双向波动时。十余年主动加被动(存在“善意”的忽视)的流动性盛宴可能就要谢幕。流动性的转折点意味着大变革时代即将来临,这涉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改良、货币供应方式调整,资本管制政策的变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布局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和风格的转变。转型、脱钩和去杠杆化将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经济和市场运作的题中之义。

但是决意要刺破房地产泡沫的决策者必须特别小心,当系统性风险来袭时,其实是没有B计划的。这么多年来针对中国房价的堂吉诃德式的攻击之所以没有任何效果,是因为它面对的对手,是每个卖地为生的城市的地方政府和每个慷慨资助地方政府和买房人的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它们和地产商一起通过同一条脐带相连,而这条脐带中流动的血液就是来自中央银行源源不断发行出来的货币。这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前夜的形势没什么差别。

最终掌握唯一钥匙的就是中央银行的看门人,此项责任特别重大。一个货币管理者要青史留名或者说善始善终,不仅仅是其可以在危难关头放出流动性,还要看其最终是否能够收回流动性,这同样需要巨大智慧和勇气(伯南克的任期将近,估计很难了)。最近四部委463号文(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银监会8号文(清理银行非标产品和理财通道),以及10号文(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监管)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让各种融资诉求急切地倾巢出动,但这很可能是转折的开始。

流动性经济学的新思维

随着雷曼兄弟和金融危机一起倒塌的不仅仅是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还有经济学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经济危机后必然是经济学的危机,社会哲学的危机,甚至信仰的危机。

有人一度认为新教伦理的丧失,是金融危机的最终源头。某种程度上说,大家又重新回到了经济学思想的黑暗时代,在摸索中期待谁会带来光和闪电。

研究者同时需要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实际上,宏观经济学的缺点就是历史太短,这使得大家争论它究竟是归纳性质的历史经验,还是放诸四海皆准的演绎式的真正科学。但无法忽略的是它出生的时代背景,1929年危机之前是没有所谓宏观经济学的,凯恩斯引领的宏观经济学是对“大萧条”的知识反应,人们希望这些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预防经济灾难的再次发生。尽管随后的哈耶克对市场干预主义进行了认为其前景昏暗的批判,但政府干预也一直是战后的主流。在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加盟以后,政府的经济调控工具箱里又增加了货币数量型工具。尽管自由主义在1980年代末再度满血复活,但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这种不同才是关键),自信满满的央行领导们一度觉得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和降服周期的勇士,特别是在伯南克这位印第安琼斯自以为获取经济学“圣杯”(即解释大萧条)的方式就是印更多的钞票以后。

理论界也感觉良好,2003年,卢卡斯曾大言不惭地说,宏观经济学成功实现了它的初衷:早在几十年前,它就从实际上解决了预防经济衰退的中心问题。然后呢?然后就崩溃了,危机一波一波袭来,从私人债务到公共债务,再到货币体系。世界经济每次崩塌,都被管理者引导在一堆越来越大的货币软垫上,而越来越多的货币又是下一次爆炸的火药。

而事实是,我们都被囚禁在传统经济学思想的牢笼里,苦苦挣扎于哈耶克、凯恩斯、弗里德曼给我们圈定的思想桎梏中,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忙于为他们根据这些“迂腐学究”理论所采取的相应决策做辩护,欧洲说让经济自己复苏,中国说4万亿没错,美国说来吧更多的QE。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高等学院中采用的洗脑教科书,例如中高级经济学、货币银行学以及它们的各种中国山寨版,都力图给出一个可以放诸四海皆准的推理体系、理论的美感以及以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为核心的次序感和经典感。它们不会告诉你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整个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及中国的出现会带来些什么。一如卢卡斯所说,“那些内嵌于一般均衡动态的、我们知道如何很好运用的理论,现在变成了一种不让我们进行思考的残留物质。它们阻碍我们学习美国在1930年代的经验,或是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金融危机及其真实后果,它们不让我们好好思索1990年代的日本。用凯恩斯学说的观点来思考那些事情,可能会令我们感到失望。在理论方面,研究者正在开发一种知识积累体系,但没人知道如何用理论成功解释货币不稳定导致的实际后果。”

而这就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家/分析师面临的尴尬生存环境,他们的工作就是解释已经发生的宏观经济记录,评论正在发生的重要经济事件,预测未来的经济数据。要做这三件事情,他们需要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解释已经发生的经济史,也就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数据,但遗憾的是这个框架目前似乎并不存在(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至少在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中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或者说现有的分析框架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分,当应用到其他样本上去时,错误的概率太大。这也是宏观经济学家们通常受到批评的原因:拿着一个不完善的工具,对过去说三道四,对现在指手画脚,对未来大放厥词。他们会在三次衰退中成功地预测到五次!

同类推荐
  •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我国企业职工参与法律制度的系统分析

    本书从企业产权制度的视角研究职工参与制度,通过对我国职工参与制度所依赖的产权制度的分析,提出了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完善职工参与制度的必要条件。
  •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国有企业的产业特质:国际经验及治理启示

    本书内容包括:国有企业:从实践到理论的多重视角、国有企业特质:国际经验证据、自然垄断与所有权治理、经济增长、战略产业与国有企业等共7章。
  •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评论2009.1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

    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

    本书采用编年史的写法,介绍了中国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与逻辑,包括秦以前的土地公有制度及其变革、秦汉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演变、民国时期土地制度等内容。
  •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中国证券业产业组织与政策研究

    本书通过经纪业务佣金率、承销费用率对证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还在搜集整理了大量案例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案例分析,解决了目前对中国证券业市场行为的研究缺乏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问题。
热门推荐
  • 三年诺

    三年诺

    因为我相信爱情,所以这个故事必须关乎爱情,但是却又不仅仅是各种让人腻了的甜言蜜语,我也没有那么多词。其次呢,这是个迷失的大人物寻找过去的故事,遗落的回忆里不仅仅是爱人,还有那些面目可憎的阴谋者,死心塌地的追随者,人世间的贪婪,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如果有人问,是什么让你找到了真真的自己,猪脚会说——是爱那个战争年代,突然出现的神秘力量,打破了敌人进军内地的计划,国民高兴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到身边竟然隐藏了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他们保护着被战争蹂躏的人一个军阀,一个道士,一个传承了数百年的宗派,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一段故事就这么被我默默的写了出来————
  • 寂灭神主

    寂灭神主

    神可以决定人的层次,是圣级宗师、先天大师,还是后天学徒。至高神可以决定神的层次,是无敌霸主、顶级神主,还是普通神道。地球诞生第一个至高神,这是荣幸?还是灾难?正义的世界会如何迎来黑暗的至高神?地球一脉最后的结局是辉煌?还是历史遗迹?宇宙是如何的形成?至高神是何等的存在?华夏的历史何其辉煌?为何现实没有神的存在?一切,都会在《寂灭神主》中为您解答。
  • 她是她的铁石心肠

    她是她的铁石心肠

    她是T,那样玩略的外表,即使玩伴再多,实则却不想对不起任何一个人。她本来不属于P却被她温柔的内心所吸引
  • 《当橘子遇上包子》

    《当橘子遇上包子》

    “你叫包子?”小橘子含着指头,模糊不清地发问。“嗯,”小包子煞有其事地点了点头,秀气的眉头微微一皱,随即又松开,嘴角上扬,道“他们以前叫我馒头,不过我嫌不好听,就改成了包子。”“可是,包子和馒头区别很大呀,包子是有馅的,而馒头没有。”小橘子侧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对哦,”小包子摸了摸略显圆润的下巴,一脸严肃地回答“那我得回去再问问他们。”
  • 剑灵纪

    剑灵纪

    这是一个属于剑的世界,主角王璐因为一个意外醒来之后发现自己竟然狗血的穿越了。好吧,既然这样就用我手中的剑战出一段绝世传奇吧。
  • 灵鬼志

    灵鬼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陌上花开,何时归矣

    陌上花开,何时归矣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你现在在何处?我们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遇上那个你。赵梓墨对林萧萧说,陌上花开,妻何时归矣。
  • 逆世破九天

    逆世破九天

    何为情?一枪断魂情不灭!何为爱?白发苍苍与君同。何为仇?逆世之战天地同。一个蓝衣少年,手持七彩流光长枪,一枪刺破苍穹,与天挣命,圣枪一出,谁与争峰?谁敢来战?
  • 别总想着搞事情!

    别总想着搞事情!

    从"你好谢谢"到“卧槽走开”;从“麻烦借过”到“真够意思”,鬼知道我们曾经经历了什么!一个接一个轻松趣味的小故事,让我们终以青春分散又以青春重逢,如果我又一次的遇见你,相信我们还会光着膀子坐在夜市里喝着啤酒撸串子。
  • 龙破九天

    龙破九天

    宇宙洪荒无尽岁月孕育出很多代文明纪元,赤洺文明、岚楚文明、枯栩文明等,然而都是在一夜之间,所有的文明纪元轰然破碎,湮灭于世。不是天灾,不是浩劫,而是人祸与阴谋!一个来自上位面亘古关于这个宇宙生命之初的秘辛。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抔黄土。七千年后早已落没的地球上,一名少年不甘平庸,身具融合血脉,异色双瞳,只身闯荡、突破桎梏、创造历史,踏上与天地人斗争的征途。风采异族、大千世界、苍茫宇宙、万物之源;眼目所见尽皆浮沉,时空的尽头,又有着怎样的神秘;人类之上,宇宙之巅,又有着怎样逆天的传奇看林炎,如何屠灭异族、绞杀蛮兽、横行银河、执镰刑天、勘破轮回,逆转时空,成就无上之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