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0900000018

第18章 文人长寿考

按说,应该长寿的是帝王,因为帝王得到最好的养生条件,最好的医疗服务,然而,帝王长寿者很少。中国一共出现过三百多个帝王,天殇者多,短命者多,而非正常死亡者尤多,能够括到古稀之年的,不会超过十位,活到耄耋之年的,不会超过五位。可是,在封建社会中,中国文人高龄者却为数可观。

值得指出的一点,凡是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之际,文人的生命力不但不被扼杀,反而活得更坚忍,更结实,创造力不但不被杜绝,而是表现得更蓬勃,更生气,这就教人不禁生出咄咄之感了。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不大“待见”文人,特别那些捣蛋的文人,恨不得掐死一个少一个,可事与愿违,无论怎么收拾,怎么作践,谁也不到阎罗王那里去报到,一个个活蹦乱跳地等着看万岁爷驾崩。

这颇使历朝历代的帝王伤透脑筋。

现在披一些史学家、文学家哄抬起来的清代“盛世”的康雍乾三朝,恐怕是最典型的例证了。从公元1662年起,到公元1796年止的一百三十四年间,可以说是中国文人最走背字的时期,也是中国文人骨头收得最紧、脑袋掉得最多的时期。虽然,玄烨活到六十八岁,胤稹活到五十七岁,弘历活到八十八岁,但是,这三朝,长寿文人之多,称得上是历代之冠。

据不完全统计:

享年九旬以上者有,孙奇逢九十一岁,毛奇龄九十岁,沈德潜九十六岁;

享年八旬以上者有,朱舜水八十二岁,冒辟疆八十二岁,黄宗羲八十五岁,尤侗八十六岁,吴历八十六岁,朱彝尊八十岁,蒲松龄八十五岁,王谬八十五岁,胡渭八十一岁,梅文鼎八十八岁,赵执信八十二岁,方苞八十一岁,张廷玉八十三岁,纪昀八十一岁,赵翼八十七岁,袁枚八十一岁,姚鼐八十四岁,段玉裁八十岁,王念孙八十八岁。

达到人过七十古来稀者,查继佐七十五岁,傅山七十七岁,丁耀亢七十岁,顾炎武七十岁,王夫之七十三岁,谷应泰七十岁,朱耷七十九岁,李蛰七十八岁,颜元七十七岁,陈维崧七十三岁,王士祯七十岁,孔尚任七十岁,郑板桥七十三岁,卢文罥七十八岁,钱大昕七十六岁……对当时平均寿命不超过五十岁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文人群落中的寿星老儿,可谓多矣!

在这场统治者和文人的生命力的较量中,强者虽强未必享寿,弱者虽弱未必殒折。于是,强者愈折腾,弱者愈健壮;

强者愈打击,弱者愈来劲,强者愈压迫,弱者愈长寿,强者愈摧残,弱者愈不死。这三朝文人生命力之顽强,硬是活到七老八十,硬是活到帝王伸腿瞪眼,真是很令后来为文的我辈振奋不已。

所以,在文人与统治者的抗争中,到底谁输谁赢,把眼光放远一点看,还真是很难说的。我始终记得1978年的第四次文代会上,经过“文革”浩劫以后依然活着的作家、艺术家们,齐集人民大会堂,那一位位眉宇间的亮色,所流露出来的生命之光,足以说明时间最终是属于文人一边的。

因此,说一句非常贱骨头的话,文人的“穷而后工”,其中的这个“穷”字,除去物质的“穷”之外,大概精神上的“穷”,包括统治者对于文人的折腾、打击、压迫,摧残,还包括成年累月悬在脑袋上,不知何时掉下来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文人得以成就“工”,甚至是得以成就不死的必要条件呢!

读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鸽异》,足可悟出一些诀窍。

邹平张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经以求,务尽其种。其养之也,如保婴儿,冷则疗以粉草,热则投以盐颗。鸽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张在广陵以十金购一鸽,体最小,善走,置地上,盘旋无已时,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须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惊诸鸽,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

看来,制造紧张、制造不安,制造恐惧、制造痛苦的过程,有可能也是激活作家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若果真如此,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说不定倒要向历代制造文字狱的帝王鞠一大躬。于是,想起俄国作家索尔仁尼琴,倒有可能是一个眼前的、现成的、为大家所熟知的例证。

此公作为囚徒,流放到古拉格群岛,挣扎在死亡的边缘多年,很悲惨,很艰难,自不待言。然而,他能够在活下来都不容易的炼狱中,以想像不到的毅力,写出那部关干集中营的皇皇巨著,着实令人敬佩。后来,他走运了,获得了诺贝尔奖,后来,他更走运了,走出铁幕定居美国。但始料不及的,在他向纽约港口那尊女神雕像礼拜的同时,有了自由,从此却没了文学,这真是欲哭无泪,无可奈何之事。

问题的症结在什么地方呢?当他在古拉格群岛饱受煎熬的年代里,克格勃无所不在的恐怖,实际起到了蒲留仙笔。

那只停不下来的“夜游”效应,老用手枪顶住你的脑门,老用封条糊住你的嘴巴,老用绳索绑住你的手脚,老用死亡威胁你的生命,激发了这位在恐怖下生存的大师,要在恐怖下写作的强烈欲望。

后来,这个外部条件不复存在了,他的创造力也就无法激活,便不可避免地患上蒲氏所说的“痹股之病”。我看过他在美国寓所的一张照片,站在门口,有点像伊凡雷帝的那个儿子,恹恹地甚乏生气,估计,从今往后,他的文学的翅膀也许还能展开一二,但若想飞得很高,很远,是不可能的了。

这大概就是他在自由的美利坚“鸽舍”里,再写不出什么具有震撼力作品的缘故。

《国语·鲁语下》里有一句精彩的论断:“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沃土”或者“瘠士”,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作家赖以生存和写作的“鸽舍”或者“鸽笼”。愤怒出诗人,苦难出文学,若是太快活了、太安逸了,连小命都会受到影响的。谓予不信,康熙朝的短命诗人纳兰性德,则是证明这句古语的中国文学史上的典型事例。

大清三百年,有无数出名的和不出名的文人,但没有一位比他更幸运。很长时间内,中国的索隐派红学家,认定他就是贾宝玉的原型人物。因为他的确也是一位特别多情、特别浪漫的富贵公子。在文学史上,有人可能风流,可并不富贵,有人可能富贵,但并不风流。有人可能是才子,可讨不来佳人芳心;有人可能很得女人垂青,但作品写得很撒烂污。

惟这位纳兰性德,却是兼而有之的幸运儿。

纳兰眷一女,绝色也,有婚姻之约,旋此女入宫,顿成陌路。容若愁思郁结,誓必一见,了此宿因。会遭国丧,喇嘛每日应入宫唪经,容若贿通喇嘛,披袈裟,居然入宫,果得一见彼蛛,而宫禁森严,竞如汉武帝重见李夫人故事,始终无由通一词,怅然而去。(蒋瑞藻《小说考证》引《海沤闲话》)

老天给他的风流很多,给他的才华也很多,但是留给他享受爱情、挥洒文彩的日子却很短很短。也许他意识到上帝的吝啬,所以在他的词章里,拼命描写男女丰富的情感,竭力描写世间美丽的女性。我在一篇《头发的功能》的随笔中,认为他也许是中国最善于描写青丝秀发的诗人,当非过誉。他的《饮水词》,“衰感顽艳”,确是一部“呕其心血,掬其眼泪,和墨铸成的珍品。”(张秉成《纳兰词笺注》)

然而,实在令人非常伤感的是,生于1654年,死于1685年的他,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活了三十一岁。

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纳兰氏,其父为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明珠,是康熙的重臣。

拜尚书徐乾学为师,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十九成进士,二十二授乾清门侍卫。尤其康熙对他的眷注,非同小可。

“异于他侍卫,久之,晋二等,寻晋一等,上之幸海子、沙河,及西山,汤采,及畿辅,五台、口外,蛊京、乌刺,厦登东岳,幸阙里,省江南,未尝不从_,先后赐金牌、彩缎,上尊,御馔,袍帽,鞍马,孤矢、字帖,佩刀、香扇之属甚夥。”(徐乾学《纳兰君神遣碑文》)

因此,我在想,优裕的物质环境,优雅的精神世界,优容的贵族生活,优渥的政治待遇……对于这位出自满洲贵族家庭的诗人来说,幸乎,不幸乎,真还得两说着。虽然,“满洲词人,男有成容若,女有顾太春”,清代文学史从这个角度,对其词章的成就,评价不低。虽然,他的《饮水词》,当时和后来的很多评家,常以南唐主,玉田生与之比拟。但是,天不假之以年,纵有盖世才华,也不得淋漓尽致地发挥,惟有赍恨而没。这就是他老师在《神道碑文》中不胜叹息的,“甫及三十,奄忽辞世,使千古而下,与颜子渊、贾太傅井称”。

由此可见,过于幸福,过于美满,过于无忧无虑,过于安逸享受的“沃土”,对于文人,对于文学,未必太值得额手称庆。家世的显赫,仕途的顺遂,朝野的褒誉,帝王的恩宠,也无法弥补这位词人短命的遗憾了。但是,一位皇帝对于一位文人格外施恩的宠遇,在历史上也许并不罕见,但在如今被捧为“盛世”的三朝里,纳兰恐怕是惟一的例外。

大清王朝以异族统治者御临天下268年期间,对于文人之镇压,世所罕见,史所罕见。据记载,中央政府一共搞了160余起文字狱案件,平均一年半就要对文人开刀问斩一次。掉脑袋的,坐大牢的,流放宁古塔,或更远的黑龙江、乌苏里江,给披甲人为奴的,每起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加上地方官吏的共同作恶,全中国到底杀、关、流了多少文化精英,恐怕是个统计不出的巨大数字。所谓“盛世”时期的文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日子,并不比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的遭遇好到哪里去。

试看乾隆年间曹雪芹写《红楼梦》时,隔三差五,就要跳出来大呼皇恩浩荡、歌功颂德的卑微心态,纯粹是文人脑袋掉得太多而吓出来的后遗症,便可了解做一个这样“盛世”文人的可怜了。一直到道光年间,龚自珍在《咏史》一诗中,犹有“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梁谋”的诗句,说明康雍乾三朝收拾文人的残酷,一个世纪过去,晚清文人仍是心有余悸的。

所以,对时下流行的“盛世说”,我是持质疑态度的。

这三朝,似有“盛世”之象,但无“盛世”之实,即以康熙为例,八岁登基,十五岁亲政,内除鳘拜,外平三藩,收复台湾,抵制沙俄,牧平叛乱,巩固政权,治国六十年,只能说是一位比较杰出的君主。在他统治后期,吏治渐弛,官员腐败,贪风日炽,国库虚空,等到雍正接班上台,康熙留给他的固定资产,倒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庞大帝国,然而只有区区七百万两银子的流动资金,真可以说是到了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程度。

据说,公元1664年,崇祯在煤山上吊那时,李自成进城,打开国库,看到白花花的七千万两银子,一屁股坐在那儿起不来。康熙是很看不起那位亡国之君的,经常要拿他作反面教材教育臣下,可从来不提“盛世”的国帑存银,只及明末的十分之一,连文官的俸、武将的饷,也差点发放不出来。

所以,康雍乾三朝,难以称为“盛世”,不但在经济上比不上汉唐,在政治上,在文化政策上,就更比不上汉之胸襟,唐之气魄了。一个视知识分子为敌的病态政权,一个年平均一次文字狱的恐怖政权,能出现“盛世”气象,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了。

清人进关,是以一个文化落后的民族,来统治一个文化先进的民族,其心灵深处,对于文化,对于文明,对于拥有悠久文化传统,拥有深厚文明积淀的,然而是被他们统治着的,非我族类的知识分子,有一种胎里带的怀疑、猜忌、不信任,视作异己的劣根性,是很难排除的。

虽然,康熙设馆编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而乾隆设馆编纂的《四库全书》,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创举,他个人一生写诗四万首,数量等于唐诗总和,至今还无一个中国诗人打破他的高产纪录。这一切,说明这些帝王,早已脱离了骑在马背上剽刧游牧为生的文化落后,原始愚昧的状态。尤其康熙,对于自然科学,诸如历算,数学、水利、测量,多所涉猎,在中国最高统治者中间,很少见的。但是,尽管他们个人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但这种精神上的软肋,这种灵魂上的忌讳,是万万碰不得的。

不碰,尚且不放心呢,提防着昵,警惧着呢,要是碰到了、触犯了,那就必然要大开杀戒,决不留情。康雍乾三朝文字狱悲剧,莫不由此而来。我不知道时下那班倡“盛世说”的清史专家,以及美化康雍乾得了大便宜的作家、编剧,是何居心,要闭着眼睛歪曲这段史实。

难道他们不知道清代的文字狱,所起到的扼杀思想,控制精神,消灭异端、堵绝才路,戕害精英,钳制学术、奴化国民,愚昧百姓的罪恶吗?难道他们不知道在这种严酷的专制统治下,所造成的大小官吏,口必奴才,诚惶诚恐,有罪该死,普天之下,悉皆磕头,万马俱喑,鸦雀无声的沉沦吗?

难道他们不知道,正是这三朝“盛世”,以至于使中国整整落后了世界三百多年吗?

于是,我想起比纳兰性德大一岁的同时代文人戴名世了,这位康熙朝著名文字狱《南山集》案的主角,其悲惨命运与那位富贵公子相比,真是云泥之别了。按照纳兰爱好结交文友的作风,看重有才华之士的性格,我想,这两位应该有过一面之缘的。然而,戴名世为钦犯,为大逆不道之人,即使早年有过来往,也讳莫如深了。

试想,如此文字狱窒息下的中国,能够“盛世”得起来吗?

据《清史稿》列传:

戴名世,字田有,桐城人。生而才辨隽逸,课徒自给,以制举业,发名廪生,考得贡补正蓝旗教习,授知县,弃去。自是往来燕赵齐鲁,河洛吴越之间,卖文为生活。善读太史公书,考求前代奇节玮行,时时著文以自抒湮郁……诸公贵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尝遇方苞京师,言日:“吾非役役求有得于时也,吾胸中有书数百卷,其出也,自忖将有异于人人,然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无所累,未能诱之而出之也。”因叹息别去。康熙四十八年,年五十七,始中式,会试第一,殿试一甲二名及第,授编修。又二年,而《南山集》祸作。

从他与方苞大叹其苦经,自怨自艾的那番话,看来,他应是一个清流自许,退隐出世,心系前朝,补缀旧史的独立特行者。其实,从他不罢手地一直考到五十七岁,终于熬到翰林院编修,说明他也是一个难耐寂寞,急于自售,频试科场,意在功名的实用主义者。因而,眷恋故明,凭吊旧朝,是他的精神维系,兴灭继绝,著书立说,是他的魂梦寄托;

依附新主,趋迎权势,是他的现实取向,文望鼎盛,饮誉朝野,则是他的终极向往。跃跃欲试,心浮气躁,自以为是,坐立不安,东奔西走,南来北往,扛鼎自视,不可一世,这就是他由翰林院的黉门,终于押进文字狱牢门的原因。

近人孟森,对他成为康熙文字狱的镇压对象,所作的分析,抓住了中国文人的不甘冷落,不愿旁置,不识时务,而又迂腐自得的心态,也就是所谓的“头巾气”,是很有见地的。

戴南山乃热心科举之士,文字皆作头巾气,断不敢显然触犯清廷,不过记其事实,中有清廷所不喜宣布之语,方、戴皆以历史视之,故人记载,决非如后世之诋斥清廷也。(孟森《科场案》)

锡候之为人,盖亦一头巾气极重之腐儒与戴名世略同,断非有菲薄清廷之意。戴则以古文自命,王则以理学自矜,惧好弄笔。弄笔既久处处有学问面目。故于明季事而津津欲网罗其遗闻,此戴之所以杀身也。(孟彝《字贯案》)

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戴名世的自负而又自恋,不自量力之不自敛,这个下场,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正如后来的政治运动一样,谁碰在风头上,谁撞在枪口上,谁偏要以身试法,谁非要自授罗网,常常取决于个人的这种性格悲剧。

康熙是一定要找碴儿搞文字狱的,是一定要整肃汉族知识分子的。于是,抓住他擅修前明历史,书中竟然用南明桂王永历年号,而不用本朝年号,定性为“倒置是非,语多狂悖”,“罔视君亲大义”,以“大逆”罪被杀,此案牵连数百人,最可怜者,阖门数百亲属,率皆沉塘自溺先死。甚至书中所引用《滇黔纪闻》史实的原作者方孝标,早已亡故,也被剖棺戮尸。

只有方苞,是此案的惟一幸存者,奇迹似的活了下来。

他与戴名世,一为同多,二为密友,三曾为其《南山集》作序。案发后,他被株连入狱,拷掠刑讯,不堪折磨,初定斩监候,后经营救,免死出狱。也许他脖子上永远横着这把刽子手没有砍掉头的刀,激活着他的生命欲望,不但活到康熙驾崩,活到雍正驾崩,一直活到乾隆年间,七十五岁告老还乡,八十一岁寿终正寝。

所以,任何一场较量的双方,谁先死,谁后死,颇为关键。弱者死在强者的前面,强者说了算,便死无出头之日。

但是,强者死了弱者未死,在缺席审判中,作为绝对弱者的文人,说不定倒有可能终于得到大出一口气的胜利。

统治者深深懂得这一点,当文人为其砧上肉的时候,别指望他那拿着刀子的手会软。从宏观角度看,中国文人也有其了不起处,帝王迫害愈甚,文人生命愈强;文字狱搞得愈频密,文人的创作成就,学术成果也愈高。有清一代,凡康雍乾的高寿文人,无一不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的巨擘大匠。而自嘉成同,直到清末,文字狱案件相对减少,文人的日子相对要稍为好过一些,但是,高寿者反不若那时之多,称得上文章大家者,也不若那时之众。

这实在是一个颇为费解的悖论。

不知有识者,能否拨冗有所指教?至盼至盼!

同类推荐
  • 酒暖回忆思念瘦

    酒暖回忆思念瘦

    本书是根据著名作家陈清华在部分大专院校和各种读书会讲座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唐宋词人的风花雪月和经典词作为线索,通过对唐宋词人及其脍炙人口的名篇的趣味化解读,讲述了著名词人与词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故事,常有知人论世之语。同时,作者结合温庭筠、李璟、李煜、柳永、范仲淹、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苏轼、秦观、周邦彦、李清照、蒋捷等词人的身世背景、性格学养、情感经历等方面,来探寻唐宋词艺术的发展与演变及词中蕴涵的人生哲理。
  •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转向视阈中的文学研究

    本书以空间生产论为理论基础,以当代西方空间转向为学术资源,以中国现代小说为文本分析对象,在文学与空间的互动阐释中建构文学空间理论,揭示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之间的内在关联。本书运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对文学空间生产进行分析研究,具有探索创新的理论意义。
  •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温馨卷)

    《世界最佳感恩散文精华》,分为《挚爱卷》《情感卷》《温馨卷》《深沉卷》四册,本套丛书包罗了近百年来中外广泛流传的名家名作,它们的作者大都是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曾经影响过文坛的大师、巨匠、泰斗,这些感恩作品发乎于心,动之于情,感人肺腑,动人心魄。作家们以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实情感,他们将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幅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激发起人们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沉,闪耀着智慧的光芒,非常适合广大青少年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和珍藏的最佳版本。
  • 知青草屋

    知青草屋

    散文集《知青草屋》,述说着作者下乡当知青时的所遇、所感、所悟。集子中的人、景、事愰然已距今四十几年了,虽某些章节根据需要做了一定艺术处理,但并不影响那代人曾经五彩缤纷的记忆。唯那人、那景、那事仍风和日丽,郁郁葱葱。
  •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在场主义散文丛书)

    《斑色如陶》是作者近年来的散文优秀作品的结集。作者以朴实|智慧的语言,记述了往日的生活轨迹,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热门推荐
  • 异界之文武双残

    异界之文武双残

    魔能念咒毁天下,武能化气斩乾坤,但是我都不会。。。这是一本关于异界魔法斗气的,主角黑发黑瞳与众不同,但是也因为这个悲剧的不能用魔法,也不能修炼斗气。唯有依靠的是与他一起穿越而来的金属牌,这是什么?一切都在文武双残。
  • 花正好——你还在

    花正好——你还在

    “妈咪,不要啊!”沫曦不想被送走,而且还是一个陌生男人,救命啊!“木初夏、韩贞救救我!”“我们帮不了你!”“哼!”(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群号:473484512QQ:1959734240
  • 相遇巾皮国

    相遇巾皮国

    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班笛的中国人,酷爱中华武术,精通各种武艺技巧。他最大的兴趣就是健身练武和研究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在一次旅行中,意外地来到了巾皮国,让班笛惊奇的是:这个国家还处于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这样巧合地班笛将他的功夫和军事智慧都运用在帮助巾皮国人抵御外敌上面了。和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就此拉开,同时在这里,班笛还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晨阳采露,以及收的徒弟丹六等人。。。
  • 尘缘未灭之鸢缘

    尘缘未灭之鸢缘

    她是灵界千年来难得一见的奇才,却被贬至无情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是雪狐的孩子,却遭到狐族的追杀,倒在了冰天雪地里;他是她的灵显,陪在她身边一百年,却从不说起自己的身世,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秘密?灵鸢告诉穆尘,如果你没有别的地方可去,就留在无情岛吧。他留了下来,可是换来的是什么?我爱的,爱我的,都死了,那么天下苍生的死活,与我何干?他们何曾善待过我?
  • 一世缠:妖媚皇子我来了

    一世缠:妖媚皇子我来了

    N个世纪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古老的家族——穿越世家。他们的势力非常大,不可撼动,并且拥有着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古代的神秘魔法,她,妘靥媱,穿越世家唯一一个女性,却偏偏爱上了小说里的他!寻爱之旅,遥遥无期……阴冷无情的他会不会被热情的她打动呢?“下次……可不可以换你褪去一身骄傲,喜欢我到疯掉……”
  • 神秘三校花pk校园三男神

    神秘三校花pk校园三男神

    因一通电话,她回国了,回国的第一天父母们给她发布了任务,那就是和她老哥一样隐性瞒名,进圣岚学院过高中生活,某女感到超无奈,而更巧的是:哥哥被学校派去当近一年交换生了!但好在有两个铁闺蜜陪着她。且她们的身份被她们封锁了,任何人都不知道她们的身份,也因为着神秘的身世,她的两个铁蜜更是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依靠,而她自己也遇见了属于自己的他……某女被某男堵在墙上“姓尹的,说好的高冷呢!”某男捏着某女下巴,轻笑“本人只对自家老婆不高冷反而对她好”某女“你…你无耻…唔”就这样初吻荣幸的牺牲了。本以为可以一直这样甜甜蜜蜜,可直到他以前的她回来,一切都变了………
  • 星河录

    星河录

    一艘从黑洞中飞出的神秘飞船,一举将人类文明进程向前推进千年,彻底颠覆了人类社会秩序,却也带来了人类灭亡的危机。出身平民的张离,带着一台神秘光脑,敲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步步踏上星河巅峰。“你让我放弃么?你果然还是不了解我啊!”
  • 让你感动的300篇微型小说

    让你感动的300篇微型小说

    有句名言说:“人的一生也许不会成功,但永远都在成长。”成长,是人生的乐章中最动听的歌曲,幕然回首,我们会发现,在岁月的长河里,曾深深影响我们、感动我们的故事仍然像昨天刚刚发生过的一样,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我比你酷

    我比你酷

    男生打架,骂街,酗酒,抽烟,难道只有这些才叫做酷?为了达到让身边许多小女生所崇拜的目的,继续我行我素突出叛逆的个性。这些事情在伊娜眼中,简直就是白痴的行为。恰巧做这种白痴行为的痞子金让伊娜‘逮’个正着。由此痞子的称号也就随着她的‘教育手段’而改变,做一个真正酷到底的帅男孩……
  • 重生之逆天小小姐

    重生之逆天小小姐

    “不就点了个不知名的游戏网站吗?!不就半夜玩了一会电脑吗?!至于让我穿越到这个危险四溢的大陆吗?”苏沫澜不止一次这样想。还有还有,为毛让自己穿越到这句没人疼没人爱的身体上......好吧,姐逆袭一次吧,谁说这是废柴?这明明是天才体质!看炮灰宅女如何穿越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