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400000004

第4章 统兵治军篇(3)

所以将帅有五种危险:一味死拼,就可能中计被杀;怯弱贪生,就可能被敌人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被敌人凌侮而轻举妄动;廉洁自爱,就可能被敌人污辱而不惜殉身;溺爱民众,就可能因救护民众而陷于烦劳。以上五种偏激的性情,是将帅的缺陷,是用兵的祸害。全军覆没,将帅被杀,必然由这五种危险引起,这是不能不深恩熟虑的。

行军篇第九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译文】

孙子说,在处置部署军队和观察判断敌情时,都应该注意:通过山地,要靠近溪谷行进,安营扎寨要驻扎在居高向阳的地方;敌人占领了的高地不要去攀登仰攻,这是军队在山地上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必须在远离江河处驻扎;敌人渡水来战,不要在他到水边时予以迎击,而要等它渡过一半时再进行攻击,这样才有利;如果要同敌人决战,不要紧换水边布兵列阵;在江河地带驻扎,也应当居高向阳,不要处于江河下游处,这是军队在江河地带上的处置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应该迅速离开,不要停留;倘若同敌人相遇于盐碱沼泽地带,那就一定要靠近水草并背靠树林,这是军队在碱盐沼泽地带上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要占领平坦开阔地域安营,而右翼部队则应倚托高地,做到前低后高,这是军队在平原地带上的处置原则。以上四种军队的处置原则运用带来的好处,正是黄帝之所以能战胜其他“四帝”的原因。

【原文】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翳荟者,必谨复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译文】

在一般情况下,军队总是喜欢驻扎在干燥的高地,厌恶潮湿的洼地,重视向阳之处,轻视阴湿之地。靠近水草丰茂、军需供应方便、安全可靠的地方;将士百病不生,克敌制胜就有了保证。在丘陵堤防地域,必须占领朝南向阳的一面,而把右翼、王力部队背靠高地,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施,是得益于地形的辅助。上游下雨涨水,洪水骤至,水上的草木碎沫就会聚集而至,部队若想要涉水过河,得等待水流平稳后再过。凡是遇上绝润、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这六种地形,必须迅速离开,不要靠近。我军远远离开它们。而让敌人去接近他们;我军应面向它们,而让敌人去背靠它们。行军过程中如遇到险山大川阻绝之地、洼陷之地、水草丛聚之地、山林森然、草木繁茂之地,一定要谨慎地反复搜索,这些都是敌人可能设下伏兵和隐藏奸细的地方。

【原文】

敌近而静者,恃者险也;远而其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阵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者,军无悬郤,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译文】

敌人离我很近而保持安静的,是倚仗它占领着险要的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是想引诱我军进攻,入其圈套;敌人之所以驻扎在平坦地带,是因为有利于进退自如。许多树木摇曳摆动,这是敌人隐蔽前来;在杂草丛生之处设下许多障碍,这是敌人布下的疑阵。鸟雀惊飞,这是下面有着伏兵;野兽骇奔,这是敌人大举突袭。尘土又高又尖,这是敌人的战车驰来;尘土低而宽广,这是敌人的步兵开来;尘土四散有致,这是敌人在砍伐柴薪;尘土稀薄而又时起时落,这是敌人正在结寨扎营。敌人的使者措辞谦卑又在加紧战备的,这是敌人准备进犯;敌人的使者措辞强硬而军队又做出前进姿态的,这是准备撤退;敌人战车先出动,部署在侧翼的,这是在布列阵势;敌人没有陷入困境而、王动前来讲和的,必定是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摆开兵车列阵的,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敌兵倚着兵器站立,这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的人自己先喝,这是干渴缺水的表现;敌人明见有利而不进兵争夺,这是极度疲劳的表现;敌军营寨上方飞鸟集结,表明是座空营;敌人夜间惊慌叫喊,这是其恐惧的表现;敌营惊扰纷乱,这表明敌将没有威严;敌阵旗帜摇动不整齐,这说明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易怒烦躁,表明全军已经疲倦;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肉,收拾起炊具,不返回营寨,这是打算拼死突围的穷寇。敌将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这表明敌将失去人心;接连不断地犒赏士卒,这表明敌人已无计可施;反反复复地处罚部属,这表明敌军处境困难;敌方将领先对部下凶暴,后又害怕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遣使者前来送礼言好,这是敌人希冀休兵息战。敌人逞怒同我对阵,可是久不交锋而又不撤退,这就必须审慎地观察它的意图。

【原文】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

【译文】

兵力并不在于越多越好,只要不是轻敌冒进,而能够做到集中兵力、判明敌情、取得部下的信任和支持,也就足够了;那种既无深谋远虑而又自恃轻敌的人,一定会被敌人所俘虏。

【原文】

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敌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译文】

士卒还没有亲近依附就施行惩罚,那么他们就会不服,不服就难以使用;士卒已经亲附,而军纪军法仍得不到执行,那就无法用他们去作战。所以,要用政治道义来教育士兵,用军纪军法来整饬、规范他们,这样就必定会取得部下的敬畏和拥戴。士兵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军纪军令能够得到贯彻执行,这表明将帅同士卒之间相处融洽。

地形篇第十

【原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孙子说:地形有通形、挂形、支形、隘形、险形、远形六种。凡是我们可以去,敌人也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形。在通形地域上,要先抢占居高向阳的地方,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对敌作战就有利。凡是可以前往,却难以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形。在挂形地域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人已有防备,出击就不能取胜,而且难以返回,这就不利于作战。我军主动出击不利,敌人、王动出击也不利的地域,叫做支形。在支形地域上,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而应该率军假装退却,诱使敌人出来一半时再回兵攻击,这样就有利。在隘形地域上,先敌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果敌人用重兵抢先占领隘口,这时就不要去打;假如敌人还未用重兵抢占隘口,我军就应该全力进攻,去争夺险阻之列。在险形地域上,如果我军先敌占领,就必须控制居高向阳的地点,等待敌人;如果敌军先我占领,就应引兵撤退,不要去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敌我双方地理条件均等,不宜挑战,若勉强求战,就不利。以上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也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原文】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日走。卒强吏弱,日弛,吏强卒弱,日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日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日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日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译文】

军事上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天然的灾害所造成的,而是由将帅的过错所造成的。凡是双方势均力敌而一方以一击十的,叫做“走”。士兵强悍而军官懦弱的,叫做“弛”。军官强悍而士兵懦弱的,叫做“陷”。偏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擅自率军出战,将帅又不了解他们的能力的,叫做“崩”。将帅懦弱毫无威严,治军没有法度,官兵关系混乱失序,布阵杂乱无章的,叫做“乱”。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众,以弱击强,作战又没有精选勇敢善战的士兵组成精锐部队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都是造成军队失败的原因;也是将帅的重大责任之所在,不可不认真考察研究。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

地形的审用,是用兵的重要辅助条件。判断敌情,掌握、王动,考察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高明的将帅所必须掌握的方法。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要失败。所以,按照战争规律已有必胜把握的,即使国君命令不打,坚持去打也是可以的;按照战争的规律分析没有必胜把握的,即便是国君命令要打,不打也是可以的。所以,进不企求战胜的名声,退不回避失败的罪责,只求保全民众,同时符合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原文】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译文】

将帅对待士卒如同对待婴儿,士卒就可以艰他共赴患难;对待士卒如同对待爱子,士卒就可以与他同生共死。对士卒溺爱而不能命令,厚待而不能使用,违法而不予惩治,那么士卒就好像骄惯的子女一样,这种士卒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原文】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译文】

只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进攻,而不了解敌人不可进攻,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以进攻,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可以进攻,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以进攻,也了解自己的部队可以进攻,而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利于作战,取胜的可能性同样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将帅,行动起来决不会有所迷惑,战术变化也不会有穷尽。所以说,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争取胜利不会有危险;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可获完全胜利。

九地篇第十一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译文】

根据用兵原则,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敌人许多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则军队各部应互相联系,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则应迅速通过;在“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中求生。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译文】

所谓古时善于用兵的人,能使敌人前后无法相顾及,非主力部队与、王力部队不能互相依靠和协同,官兵无法相救援,上级与上级不相扶助,士兵分散了就无法集中,兵力集中了也不能整齐。合于利则行动,不合于利则停止。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待呢?”回答是:“先夺其要害,就能使其就范。”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译文】

同类推荐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蟫史

    蟫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中华国学经典)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曾国藩作为清代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对书信格式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 素书(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素书(中国古代经典集粹)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容斋随笔)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热门推荐
  • 凡帝至尊

    凡帝至尊

    皇道至尊。不一样的修仙故事,不一样的爱恨情仇。看天下如何尽在掌握。
  • 星空君王

    星空君王

    乾元大陆,修士皆修炼星辰之力,当星辰之力觉醒时,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特质,或为巨斧,可开金断玉,或为苍鹰,可幻化星兽翱翔天际……而许云觉醒的特质却是一本书,一本可以盗取他人能力为己用的魔书!夺灵、吸魄、掌控他人能力……令苍生畏惧的星空君王就此崛起……
  • 另一个人的世界

    另一个人的世界

    (本书献给所有总是孤身一人,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却只能默默守护,每天用逗逼的行为来掩饰内心孤寂的废柴朋友。不要去想那些不真实的梦了,废柴也要有自己的梦想。只属于自己的女神在前面的路上等着自己呢。我也是一个废柴,期盼有一个小怪兽闯进我的世界的废柴。)彭宇,平凡的过了十几年,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可是当他做了人生的第一个决定之后,他的世界因此而改变了。变得他自己都不认识,他似乎做了很多事,却完全没有记忆。生活里多了许多人,许多事。上帝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可这个玩笑却让他的世界完全脱轨,生活不再平凡......
  • 大破界

    大破界

    万年前,众神开天辟地,孕育生灵,这是一方新世界。修仙之人,炼化天地灵气,锤炼自身,朝着漫漫成仙路挣扎前行。何谓仙?何谓神?传说只是传说吗?连移山填海都做不到,这是仙吗?神呢,神在哪里?为什么看不见,寻不着?众神的后人又都隐世于何处?绝望的气息在蔓延,天地灵气快要枯竭,修仙者何去何从,这样的仙竟不如凡人自在!但看血脉传承的少年们以自身信念,突破极限,拼了这血肉之躯,破开一个新的世界!
  • 阿郎的故事回乡记

    阿郎的故事回乡记

    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陈朗,学了一顿电影,也没学出个名堂来,不得不回到山东泰安——这个他原本非常看不上的城市来谋生,于是各种矛盾、纠结在他适应这个城市的过程中爆发,并一步步融合与接纳,谱写了一曲属于理想不灭者的传奇
  •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五朝风云之这个皇帝怕老婆

    帝师点化的平民女,生了富贵不可限量的儿子。将近而立之年的公爷,怕极了十几出头的小丫头老婆。这是哪个朝代的事情?哪个王朝的皇帝?怕老婆的皇帝,他就算一个。不过。这个皇帝的老婆既然能收拾得皇帝服服帖帖,那么能耐可……真正的历史上存在的事……吕文婉,杨忠
  • 梳妆

    梳妆

    浮生若梦,世事沧桑,多少年后,沧海桑田人间变换,只为那一句:可得长生!
  • 青春陌路人

    青春陌路人

    几年前,当年明月曾说过:你还很年轻,将来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但也失去很多,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一个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 非常圈点圈

    非常圈点圈

    神秘的店铺,行为古怪的兄妹,酷似真人的管家……施没没是探案世家的第五代传人,然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施家的传统办案法已经没落,励志要做福尔摩斯的“柯南”少女决定是时候出击了。施没没:啦啦啦~
  • 异世刺心

    异世刺心

    杀手十三最后的任务从今以后,现世中不再有十三遥远的唐代,却在江湖之中多了一个后起之秀叶凌寒一人一剑闯江湖他是武界的绝世天才,更是文界的巅峰看现世特工如何纵横异世,两世不同的人生轨迹,却造就了逆天的他,刺心归隐,一切都将从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