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9000000025

第25章 太宗晚年(5)

贞观十年基本上可以作为一个标志,在这以前为贞观前期,以后为贞观后期。太宗的为人和治国,在贞观后期都逐渐走下坡路。正如魏征在贞观十年上疏中所指出的那样:“自从王道美好,有十多年了,威力遍及全国,万方来朝拜,国库一天天充实起来,领土天天扩展。但是道德没有更加深厚,仁义没有更加广博,为什么呢?因为对待臣下的态度没有完全诚实信用,纵然做事有良好开端,却不见得能善终的缘故。它的形成是逐渐的,不只一早一晚。过去贞观初年,听到好事惊喜赞叹,到贞观八9年间,还高兴地听取劝谏。自那以后,逐渐厌恶直言规谏;即使勉强容纳,不再像过去那样宽宏大量。正直敢言的人,逐渐避免触犯君王;邪佞的小人,无所顾忌地施展花言巧语。认为同心同德的人是独揽政权,认为忠诚正直的人是诽谤别人。说人家是结党营私,即使他忠实诚信也觉得可疑;说人家是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假也觉得没有过失。坚定刚直的人担心独揽政权的罪名,忠诚直言的人忧虑诽谤别人的过错。甚至毫无事实根据地乱加怀疑,听信谣言而造成疑惑,使正直的人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意见,大臣没有谁能直言规谏。迷惑自己的视听,使理想的准则闭塞,妨碍施政,损害德行,恐怕就在于这里吧?”“如今要想求得到国家的治理,总是把国事委托给君子;而国事处置的成功失败,却又去向小人咨询。对待君子的态度是严厉而疏远。对待小人的态度是随便而亲近。亲近小人就无话不说,疏远君子就使下情不能上达。这样就是褒贬决定于小人,刑罚施加给君子,确实是关系到国家的兴亡,能不慎重吗?”

贞观11年,向太宗进谏的人特别多,光魏征就进谏三次;此外,刘洵、马周、岑文本等人也都进谏过;就连一向不敢进谏的长孙无忌也破例开口。这就说明这一年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从这以后太宗的为人和治国渐渐下滑。

聪明的太宗对此并非毫无觉察,他在贞观11年间魏征道:“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德义为什么反而更大?”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做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劝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些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

贞观11年之后,魏征不断地指出太宗在为人和治国方面的缺点和失误,仅据《贞观政要》记载:11年就有三次、十二年有二次、13年有一次、14年有四次、十五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二次。其余大臣,也不断对太宗提出规劝:刘洎11年有一次、十六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二次;褚遂良十五年有一次、十八年有一次;房玄龄十七年有一次、二十二年有一次;马周、岑文本、长孙无忌11年各有一次;刘仁轨14年有一次;高季辅十七年有一次;尉迟敬德十八年有一次;充容(九嫔之一)徐氏二十二年有一次。

在以上这些劝谏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魏征13年的上疏。这篇奏疏,全面、具体、深刻地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下滑的情况。该奏疏即着名的“十渐疏”,又称“十渐不克终疏”,指出了太宗贞观后期十条不如前期,即十条不能坚持到底:

“贞观初年,陛下不烦扰百姓,没有贪欲,清明宁静的教化,远远遍及荒僻地区。现在来考察一下,这种风气渐渐丧失了。听陛下的言论,远远超过上古的英明帝王,论陛下的作为,还没有超过中等品德的君主。凭什么这样说呢?汉文帝、晋武帝都不是古代的英明帝王,汉文帝不接受千里马,晋武帝烧掉雉头毛制的裘衣。现在陛下却派人到万里之外去寻求骏马,去外国购买珍奇之物,被沿途的百姓责怪,被外族所轻视,这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一条。”

“贞观初年,陛下对待百姓就像对待自己身上的伤口一样,关心倍至,怜悯他们勤恳辛劳,爱护百姓就像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自己总是保持简朴节约,没有营建什么宫室。近几年来,心思在奢侈纵欲方面,一下忘记了谦虚节俭,轻易地使用人力,还说:‘百姓没有事干就会放纵,劳累就容易驾驭他们。’自古以来,没有由于百姓清闲安乐而造成国家倾覆败亡的,哪有反而害怕百姓放纵而故意去劳累他们的呢?恐怕这不是振兴国家的正确言论,又怎么是安抚百姓的长远办法呢?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二条。”

“贞观初年,陛下减少自己的享受而使他人得到好处。到了现在,放纵个人的私欲而劳累百姓。谦虚俭朴的作风一年年地改变,矜骄奢侈的性情一天天地不同。虽然口中不停地说着关心百姓的话,心中却非常关切使自己快乐的事情。有时想营建宫室,担心臣下来规劝,就说:‘如果不这样做,对我自身不方便。’碍于君臣的情面,臣下怎么能够再诤谏呢?这是一意封住劝谏人的口,还能说是选择好的意见而照着实行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三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注意磨炼名誉节操,对人不偏私,只要贤良就接近,亲近爱护君子,疏远斥退小人,现在就不是这样了,轻率地狎近小人,很有礼节地尊重君子。名为尊重君子,实际上是敬而远之;名为轻视小人,其实是亲热地接近他们;亲近小人就看不见他们的坏处,疏远君子就不知道他们的好处。不知道君子的好处,不用别人离间就会自己疏远他们;看不见小人的坏处,有时就会自己去亲近他们。亲热地接近小人,决不是国家达到治理的办法;疏远君子,难道是振兴国家的作风?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四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行动遵循尧、舜,抛弃黄金美玉,回复了淳朴的本性。近年以来,特别喜爱稀奇怪异的东西,难以获得的物品,再远也要弄到手;珍奇玩物的制作,没有停止的时候。陛下爱好奢侈浪费而希望群臣百姓敦厚俭朴,过多地兴办工、商业而求农人丰足厚实,这不可能办到已经很明显了。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五条。”

“贞观初年,陛下像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人,珍惜别人举荐的人,相信并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还担心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近年以来,凭着心中的喜好和厌恶,有时众人说好而被举荐任用的人,只要一人诋毁就抛弃他们;有些多年相信而任用的人,有时一旦怀疑就疏远他们。行为有一惯的做法,做事有一贯的表现。诋毁举荐的人,不一定比被举荐的人可信;多年的作为,不应该一下子就否定。君子的胸怀,屡行仁义而发扬盛大的功德;小人的本性,喜欢挑拨是非为自己谋利。陛下不审查其根源,而轻易地对它进行褒贬,这使得奉行道义的人一天天疏远,钻营利禄的人日益提拔,因此人人只求苟且无过,谁也不愿尽心竭力。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六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处在高位看得深远,办事只求不烦扰百姓,心中没有嗜好欲望。在内除去毕、弋等猎具,在外禁绝一切打猎的根源。“几年以后,就不能固守心志了。虽然没有长时间的逸乐,有时也超过了天子一年三次田猎的礼制。于是使游猎的欢乐被百姓讥讽,猎鹰猎犬的贡献远到四境外族。有时候,教练武艺的地方,道路遥远,陛下清晨出去,深夜才回来,把驰骋当作欢乐,不考虑难以预料的变故和发生不测之祸,来得及挽救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七条。”

“陛下刚登上帝位,用恭敬的态度接近臣子,君王的恩惠向下流布,臣子的想法上达君王,君臣都想竭心尽力,心中没有什么隐讳。近年以来,有许多忽略了的地方。有的地方官充任使节,上奏事情来到朝廷,想见见天子,要陈述见到的事情,又不能和颜悦色地倾听,有所请求,又得不到恩准。有时由于臣子有不足之处,严责他的细小过失,这时,即使有聪敏善辩的才能,也无法表明他的忠诚,而希望上下一条心,君臣融洽,不也太难了吗?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八条。”

“陛下在贞观初年,勤奋努力,不敢懈怠,委曲自己顺从他人,常常还觉得做得不够。近年以来,稍微有些骄傲放纵,仗恃功业伟大,心中轻视前代帝王,自负圣哲英明,心中看不起当代人物,这是骄傲在滋长。想要干什么,都要称心如意,即使有时控制情感听从规劝,始终也不能忘记想要干的事,这是私欲在放纵。志趣在嬉戏游乐,心情没有厌倦,虽然没有完全妨碍政事,但不再专心国家大事,这是过度的娱乐。天下安定,外族诚服,仍然在远方劳苦军队,向边远的外族进兵,这是过分地满足心愿。亲近的人迎合陛下旨意而不肯陈说,疏远的人畏惧君威而不敢规劝,如此积累下去而不停止,将要损害陛下高尚的品德。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九条。”

“贞观初年,连年霜灾旱灾,京郊的百姓全都流向潼关外,扶老携幼,往返几年,没有一户人家逃亡,一人抱怨痛苦,这确实是因为百姓体会到陛下怜悯抚育他们的关怀,因此到死也没有逃离的人。近年以来,百姓被徭役弄得疲敝不堪,关中的百姓,劳苦疲困尤其厉害。各种手工工匠,结束服役期限后,全留下来继续受官府雇用;正在服役的士兵,大多调到京城去做别的事情。在乡间采购物资,接连不断,道路上押送物资的差夫一个接一个。已经有了弊端,百姓就容易被惊扰,如果由于水灾旱灾,谷麦无收成,恐怕百姓的心,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宁静安稳。这就是陛下渐渐不能坚持到底的第十条。”

五、迷信长生不老

唐太完晚年随着功业的隆盛与年岁的增高,也与历史上一切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一样,愚蠢地追求长生、服食丹药。直接的原因当与其情绪的消沉与健康状况的恶化有关。从史籍上可知,唐太宗在贞观十六年以前多次外出围猎,精神焕发,骑射娴熟,说明他有充沛的精力与健康的体魄。然而,从贞观十七年开始直至二13年临终的七年当中,仅见外出围猎一次的记载,这从中透露了一个信息,即他的健康状况趋向下降。究其原因,太子承乾被废,魏王泰被黜,对他的思想刺激很深,一度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精神上的郁郁寡欢影响了身体健康。以前根少服药的唐太宗,这时开始服食药石了。当时太子右庶子高季辅上疏陈述政事得失,唐太宗认为其言有益于国,“特赐锺乳一剂,谓曰:‘卿送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元戈直注曰:“锺乳,产于石,食之使人通气生胃。”由此可知,唐太宗这时已患了消化不良症。

影响唐太宗健康状况下降的另一个事件,是贞观十9年征代的失败,秋末“辽东还,发定州,在道不康”,所谓“不康”,是指“病痈”。年底退至并州,以作休整,次年2月起程,3月返京。据胡三省注云:“并州至京师一千三百六十里”,由于长途跋涉,归程劳累,再加战争失利,心情郁闷,到京后再次病倒。“上疾未全平,欲专保养”,为此下诏太子李治处决军国大事,李治于听政之暇,“则入侍药膳,不离左右。”同年10月病虽愈,然而体仍虚。返至灵州,又“冒寒疲顿”,打算子年底前,“专事保摄”。至次年正月,“上疾新愈”。一切感冒竟然需要三个月的“保摄”,其虚弱可想而知。到2月,唐太宗又“得风疾”,直至11月“疾愈,三日一视朝”。可见,唐太宗自贞观19年秋冬以来,连续一年多患病,当时除早年的“气疾”外,又患“痈疾”、胃病、感冒、风疾等多种疾病。积极的药物治疗未见好转,便滋生了对超自然力量的迷信的消极想法,寄托于方士的丹药,希望能收奇效。于是从贞观二十年年底开始服食丹药了。

贞观二一一年正月,高土廉去世,唐太宗困死者系开国元勋兼贵戚的关系,极为哀痛,决定亲临其家吊丧,行至中途,被长孙无忌挡驾。长孙无忌劝告:“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临丧,奈何不为宗庙苍生自重!”服药不得临丧的禁忌,似非医方所立,当为方士的玄言诫语,“金石”则为方士所炼的丹药无疑。可见,唐太宗至迟在贞观二十年底已经吞服丹药了。

然而,国内的方士丹药并不见效。又进一步欲求国外的方士丹药。大臣为了迎合太宗的这个心理,于是向他推荐了一名印度方士。贞观二十二年,王玄策借兵吐蕃、泥婆罗,大败中天竺帝那伏帝国,俘其国王阿罗那顺与方士那罗迩婆婆寐。同年5月,王玄策将方士进献唐太宗。这个方士“自言寿二百岁,云有长生之术”,这个谎言打动了唐太宗幻想长寿的急切心理。于是“深加礼敬,馆之于金飚门内,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经过近一年的炼制,“药成,服竟不效”,以致丹药中毒暴亡。

这个教训直至高宗咸亨年间还在某些大臣中记忆犹新,当时东台侍郎郝处俊谏阻高宗勿服胡僧炼成的“长年药”时说道:“昔贞观末年,先帝令婆罗门僧那罗迩娑婆寐依其本国旧方合长生药……历年而成,先帝服之,竟无异效,大渐之际,名医莫知所为”。

所谓长生药,纯属谎言。设使唐太宗不服丹药,还可多活若干年。然而服食之后,病情急剧恶化,名医束手无策,以致提前结束了唐太宗的生命。宪宗时大臣李藩曾云;“文皇帝服胡增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所谓“暴疾”,即指丹药中毒;“不救”,指无法抢救。可知中毒之深、药性之烈。正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说的:“太宗之崩,实由于眼丹药也。”方士丹药害人已有明验,胡僧理应治罪,但是可笑的是,大臣对这个曾夺去太宗生命的天竺方士不治其罪,竟“放还本国”。据郝处俊解释,“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出于担心天竺传为笑柄,对饵药毒帝致死的胡僧,不加刑典,未免迂腐可笑。

回顾贞观初年,唐太宗一再嗤笑秦皇祁求神仙、冀其长生的荒唐,说:“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贞观五年,他反对图谶迷信,认为“此诚不经之事,不能爱好”。直至贞观11年2月下节葬诏时还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寿者修短之常数。生有七尺之形,寿以百龄为限。含灵禀气,莫不同焉,皆得之于自然,不可以分外企也。虽复回天转日之力,尽妙穷神之智,生必有终,皆不能免。”讲得何等精彩!不料晚年竟重蹈秦皇的覆辙,这是历史的悲剧,一代英主也不能摆脱阶级与历史的局限性。终于在贞观213年3月发病,5月去世,享年五十二岁,8月安葬于昭陵。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纵横捭合的外交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民国红伶往事

    民国红伶往事

    说是风流往事,然而更多的,只是红颜已逝的悲悯感怀,与不再纯净的现世现实所给予我们对于民国那质朴爱情的憧憬。佳人的爱情,沉淀于乱世。乱戢,收藏着佳人的泪与心情。看她们过往曾经的故事,就像在听一首老歌,品一杯好洒。眼前不自觉的掠过旧上海的歌舞升平,老北京的朴素大气。那些穿着旗袍的女子画着精致的妆容,慢条斯理的走卜民国的舞台。浅浅一笑,便笑得民国惊了天地,满眼满心,都是温柔的欢喜。
  •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名士风流: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成七位名士,他们常在竹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个雅号。在混乱黑暗的时代,竹林七贤把老庄哲学的无为、尚真与返归自然的精神发展到了极致,形成了一种自由解放的新气象和不伪饰、不矫情、顺其自然的新的道德风尚。东晋之后,竹林七贤的影响逐渐传播开来。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已成为魏晋时期文人精神理想的一种象征。
  •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全书(第五卷)

    鬼谷子,原名王诩,又名王禅,是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相传鬼谷即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鬼谷诡秘,社会纵横、自然地理、宇宙天地玄妙;其才无所不窥,六道无所不破,众学无所不通。证得弟子门人无数,翻云覆雨,惊世骇俗,后皆大有作为。鬼谷堪称万圣先师,万圣之祖,绝不为过。
  • 袁世凯传

    袁世凯传

    袁世凯纵横捭阖两时代,既是清朝重臣,又是民国元首,是中国近代化变革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袁世凯是个不折不扣的纨绔子弟,早年科考失败,弃文从武,投靠吴长庆,攀附李鸿章,巴结荣禄,取悦西太后,同时还不忘在维新派身上下赌注……工于心计的他施展手腕,长袖善舞,终于位极人臣。民国初始,又攘夺了民国大总统的职位,进而称帝建元。本书资料翔实、语言凝练,作为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历史作品,多角度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傲娇男神不好惹

    傲娇男神不好惹

    在爱情里,如果对你好就是放手让你幸福,那我宁愿让你恨我一生,让你与我捆绑一世
  • 绝色神医:宠妃驾到

    绝色神医:宠妃驾到

    她是二十一世纪轰动全球的医学界鬼才,却意外被卷入一场阴谋中死于非命。再睁眼,已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上有家族姨娘姐姐迫害,下被未婚夫羞辱。呵呵?不甩点毒粉毒针虐虐你们就以为姐姐好欺负?!欺她辱她就该做好被报复的准备!可谁来告诉她救她的深山少年怎么摇身一变成了帝都倾城倾国的二王爷?!还频频示好,护她没商量?!
  • 绝世倾仙

    绝世倾仙

    她,静时宛若谪仙临尘,不食烟火,高傲冷漠,拒人千里之外,她,动时犹如魔女出世,手段狠辣,所过之处浮尸万里。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是史上最惊艳的女帝,也是,史上最强的魔女,她,要为一族三百零八口人命复仇,所以!她,走上了修行之路……。
  • 穿越之尼姑皇后请还俗

    穿越之尼姑皇后请还俗

    前世的方庭向男孩子鼓足勇气告白,没成功不说,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阎王念她受的是善祸,替她开了小灶,让她成功穿越成为当今太傅的的女。本以为终于算是革命,翻身农奴把歌唱,却没有想到自己到头来,还是要倒追的命。别人提起她时,提起她的人总是大摇其头。第一她不怎么要脸,硬跑到人家的家里头去提亲。每次陆大人都会打着圆场说,只是小女孩不懂事。每次陆大人都是自己的笑脸出去,白脸回来。后来,陆三笑带人把他说那些闲话的人,都打了一遍。所以,在陆三笑的眼里,像他老爹那种跟人讲道理的人,有什么用,还不是谁的拳头大谁是老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冷傲狂妃:王爷太难缠

    冷傲狂妃:王爷太难缠

    刚开始希望有人支持……‘’好疼,真特么疼‘’被炸弹炸的疼,被自家的炸弹炸的更疼……更难过的是原主居然是个病秧子,,哼,我命由我不天,,认了个师傅,靠,这不就是前世坑劳资请他吃饭的那个臭乞丐么??说什么命里有此一劫,,,,看我不整死你,,,那个男人,实力强大,确偏偏看上了她,把兵法用在了泡妞上,也没谁了,,,(男女身心干净,腹黑,看谁更黑)
  •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斗灵战魔

    斗灵战魔

    帅气男主,打生下便厄运连连。成年后经高人指点,功力大增,于天地魔灵间威风八面。心理描写和战斗描写极其丰富,男女读者通吃。激爽的行文中,还隐含这莫大的人生哲理哦!相信你的眼光!!!
  • 校草,你别拽

    校草,你别拽

    这是一场极致浪漫的校园纯美之恋……
  • 神瀑下的祷告

    神瀑下的祷告

    故事是一段在高原神瀑下几个来自高度发达城市的男孩子男孩和一个土生土长的藏族女孩相识,又在大学校园中相遇,同样在F1定向越野协会斗智斗勇相爱相杀,关于梦想关于爱情关于友情的那些美好岁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