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8900000001

第1章 回望记忆中的那片绿色(1)

一、绿色植物编织生命摇篮

地球形成初期,从外表上看,和太阳系中其他几个行星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在后来的若干年中,地球上出现了海洋。大约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植物。最初的植物,结构极为简单,种类也很贫乏,并且都生活在水域中。经研究发现,海洋中最早出现的植物是蓝藻和细菌,它们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它们在结构上比蛋白质团要完善得多,但和现在最简单的生物相比却要简单得多,它们没有细胞结构,连细胞核也没有,它们被称为原核生物,在古老的地层中还可以找到它们的残余化石。地球上出现的蓝藻,数量极多,繁殖快,在新陈代谢中能把氧气放出来。它的出现在改造大气成分上作出了惊人的成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产生能自己利用太阳光和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质的生物,并且出现了细胞核,如红藻、绿藻等新类型。

由于气候变迁,生长在水里的一些藻类,被迫接触陆地,逐渐演化为蕨类植物,这一时代以后便出现了裸子植物。之后,被子植物快速发展起来,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类,整个植物面貌与现代植物已非常接近,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在地球上占据着绝对优势,直到现在还是被子植物的天下。现知被子植物共1万多属,约20万种,占植物界的一半,中国有2700多属,约3万种。就这样,植物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巨大而又极其复杂的过程,几经兴衰,由无生命力到有生命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才出现了今天形形色色的植物界。

地球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表明,距今4亿年前植物已由海洋推向大陆,实现了登陆的伟大历史进程。植物的登陆,改变了以往大陆一片荒漠的景观,使大陆逐渐披上绿装而富有生机。不仅如此,陆生植物的出现与进化发展,完善了全球生态体系。陆生植物具有更强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以海生藻类无法比拟的生产力制造出糖类,而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出大量的游离氧,从而改善了大气圈的成分比,为提高大气中游离氧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4亿年前的植物登陆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植物的登陆成功,便没有今天的世界。可以说,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出现,不仅推动了地球的发展,也推动了生物界的发展,而整个动物界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依靠植物界才获得生存和发展。

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的光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藏在光合作用的有机产物中。这些产物如糖类,在植物体内进一步同化为脂类、蛋白质等有机产物,为人类、动物及各种异养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能源。人类日常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物质,也主要由历史上绿色植物的遗体经地质变迁形成的。因此,地球上绿色植物在整个自然生命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是不可代替的。

除了推动地球和生物界的发展和进化,地球表面土壤的形成,也主要是由植物参与的。细菌和地衣在岩石表面或初步风化的成土母质上不断侵袭,再经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到木本植物,在漫长岁月中,以强大根系吸收母质中有效矿物质,使养分呈有机态,固定在植物体中。植物和别的生物死亡后,尸体经异养微生物分解,部分养料可供植物再利用,另一部分形成腐殖质,使土壤变成具有一定结构和肥力的基质,经过长期利用,使土壤渐趋成熟。这样为一定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在其中或其上滋生繁衍创造了条件,形成了一定的生物群落。

在绿色植被中,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称。这是因为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从城市到山区,我们不仅会感到山野的幽静,更会感到空气的清新。许多道人和僧人长寿,除了他们上山下山的运动使身体得到锻炼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林中空气的清新。现代科学已经证明,生活在山林地区的人们患呼吸类疾病的可能性要比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少得多。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凡是有森林的地方,一般不会发生洪水,更不会遭受风沙的侵袭。再说物种大灭绝为其规模绝不亚于6500万年前所造成的恐龙灭绝的灾难,只是与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相比,这次物种大灭绝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人类的行为一手造成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2006年3月20日发表的报告明确指出:“现在是我们造成了地球历史上第六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

地球正经历着6500万年来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而人类正是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

二、人类从森林中走来

据科学考证,人由类人猿的森林古猿演变而来。人作为一种在地面上生活的哺乳动物,最初是由在森林中生活的森林古猿开始演变的。森林古猿经过树上生活的磨炼才具备了向人类转变的特殊品质:通过在树上攀缘和采摘野果,促使其前肢和后肢分工,进而产生分化;通过上树登高望远,又使其视觉扩展而导致头颅和大脑发育;通过前肢在树上上下左右的攀缘伸展,带来了对胸腔、盆骨和关节等身体其他器官的改造,使古猿向着人类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森林是森林古猿从地面爬行动物变为树栖动物继而下地生活的中介。没有森林就没有对森林古猿的改造,古猿就不可能具备下地直立或半直立行走的条件,也就没有进行萌芽状态的“意识”活动的客观基础,地球上也就不可能产生人类。制造工具和使用火是人类发展中的两个重大事件,而这两件事仍然与森林密切相关。人类制造的工具一开始就依赖于树木和森林,人类早期的工具中,除石器和骨器之外,最方便、最常用的就是树木枝干做成的棍棒等武器。“猎者,吴英之世,以伐木杀兽”,“断木为件,掘地为臼”。人类实现人工取火应用最普遍且历时最久的方法也是竹木摩擦生火,即钻木取火。《韩非子·五蠹》写道,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庄子·外物》曰:“木与木摩则然。”制造工具和使用火,使人类与其他动物产生了本质差别,即由动物变成了人。森林为早期的人类提供了隐蔽的住所、丰富的食物、蔽体的草料和工具的原坯。人类在森林中采集谷果、狩猎捕鱼、篝火驱兽、营筑篷舍、结社群居和繁衍进化。可以说,这个时期的人类是与森林共存的,人类成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参与了森林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运转,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演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森林是这一时期人类最主要的物质生产资料的供应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场所。所以说,人类的祖先是逐步从森林里走出来的。

从森林与早期人类文明兴衰史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森林为依托的,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的。中国黄河中游、非洲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区之所以能成为人类早期的社会发展的中心,与当时这些地区有茂密的森林这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古往今来,人类整个发展的历史足以证明,虽然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但当时当地广袤的森林都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人类在森林中进化,人类社会进步也依赖森林孕育和发展。回顾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不难发现,森林的繁茂曾为人类进步带来了光明,森林的衰亡亦曾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也可以说,古代文明始于森林,衰于森林破坏,止于森林消失。森林是人类早期居住与活动的地方,也是人类利用自然、模仿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原始基础之一。可是,社会的发展又往往导致森林破坏以至于大片林地被毁灭。在森林毁灭的地方,出现了人们意想不到的衰退和毁灭。曾经是青草铺地的撒哈拉变成了死寂的大沙漠,孕育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黄河,曾经是中华文明的中心、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佼佼者,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造成了当地经济的败落。人类的发展历史表明,人类的每一步发展和演变,都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息息相关。古代的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巴比伦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毁灭或延续,都与其自然环境状况分不开。

从漫长的人类进化历史可以看出,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原始萌发时期,人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果把环境简单地分成极端恶劣、相对适宜和相对优越三种类型,那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劳动者的智慧和认识能力还不足以克服食物不足和生存的困难,不通过迁移等生存措施,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长期停滞不前;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下,人民无须劳动就能长期不断地获得足够的食物资源,不需寻求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这同样也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文明也会停滞不前。例如,非洲南部的布顿曼人、印度安达曼人、巴西亚马孙河的瓦苏苏人,因其居住的生存环境常年可以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至今还过着以采集和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当人类具有了影响或改变地球局部环境的能力后,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形成,国家的出现,人口资源环境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衡都会引发一连串的动荡,甚至影响到人类历史的发展。尽管已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人类与森林的唇齿相依关系仍然未变。森林的兴衰关系到人类生存的环境质量,关系到资源的平衡,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无数事实证明,森林兴则人类兴,森林衰则人类衰。

长期以来,不但农业文明的兴起是以大面积毁坏森林开垦耕地为代价,工业文明的兴起也同样是以牺牲森林为代价的。在工业发展初期,无论是冶炼金属还是开动蒸汽机,工业的基本燃料和原料是木材和木炭。工业发展造成了森林资源的严重消耗。英国毛纺业等工业的发展,使大量森林消失,到20世纪初森林覆盖率下降到5%左右。法国工业革命的兴起,也使森林覆盖率从原始的60%~70%下降到19世纪中叶的13%左右。工业文明,使西方国家首先享受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社会经济繁荣,但工业化也给它们带来了对大量宝贵自然资源,特别是森林资源的破坏,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使人类认识到破坏森林会导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更深刻全面地认识到森林是大陆上分布面积最大、组成结构最复杂、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森林是陆地上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生物量最大、初级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以乔木为主,包括灌木、草本、藤本、苔藓等植物,以及鸟兽、昆虫等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物世界与所处气候、土壤、岩石等非生物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认识到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减免水旱灾害、维护生态安全、为人类提供优美的休憩场所和丰富的林产品等众多功能,并开始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恢复森林资源。英国生态学家格兰杰说:“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当一种文化达到成熟或过熟时,它必须返回森林,来使自己返老还童。”事实证明:人类从走出森林到回归森林,是人类必然的归宿,人类离不开森林。

三、物种多样性的原始森林

在过去的数千年甚至数万年里,几乎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可以归咎于人类的活动。毛里求斯的大颅榄树的生态危机,就是人们首先捕杀了渡渡鸟所引起的。

在物种急剧减少的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要首推覆盖地表的原始森林。这是因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与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两个“肺”之一,担负着为地球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作用;它又与海洋、湿地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在地球上的全部物种中,有一半在原始森林中栖息繁衍。

原始森林对人类仍保有神秘性。

正像斯蒂芬·施奈德在《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中所说:“今天我们对恒星的分类学所知道的东西,仍然要比有关地球生物分类学所知道的要多。我们对宇宙中原子的数目已经有了较好的估计,但对与我们一起分享地球的动植物物种的数目,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成功。”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原始森林究竟“窝藏”了多少生物了解不深,迄今的物种数字只能算是估计,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由此可见,统计的物种总数竟会相差到一个数量级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家对热带雨林包容物种的多寡的不同估计和认识。

什么是热带雨林?为什么热带雨林是物种多样化的摇篮?

由于气候、温度不同,地球高纬度地带分布的森林类型是针叶林,主要由松、杉、柏等组成;中纬度地带分布的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栎、山毛榉、椴、杨、桦、槭、山核桃、榆、栗、樟、山茶等组成;而赤道附近低海拔地区分布的就是热带雨林了。

热带雨林是生长在终年湿润地区的常绿森林群落,主要分布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南部等地区。我国的云南、海南、台湾也有局部的分布。

从历史上看,热带雨林和温带林有着迥然不同的经历。

受数次漫长冰期的影响,高纬度的温带森林曾一再被冰川破坏,幸而由于每次冰川扫过陆地,搅出地下的矿物质,使土壤富含营养,温带林才能获得了迅速地重生。

热带雨林则是另一番情景,每一次冰期都因置身于南北23。27′回归线以内而躲过了冰盖的侵蚀,从而自4亿年前古生代泥盆纪开始发育出森林以来,热带雨林就一直保持了它生态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这使它从多方面看上去与温带林大异其趣。

热带雨林阴凉、昏暗、寂静,树形高大,大树平均在45米左右,60米以上的树也不难见到。据报道,最高的树几乎达到90米,相当于钢筋结构30层楼房的高度,着实令人吃惊。温带的草本植物,凡热带雨林有,都生长成树,如菊长成菊树,蕨长成蕨树,连草也形似大竹。

热带雨林的树种极为丰富。

同类推荐
  • 动物生存智慧

    动物生存智慧

    遍览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动物,不必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山林,狼行天下的壮美画卷,也不必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海豚救人,比翼双飞的高尚情感,就说蚂蚁精诚团结,壁虎断尾自救,雁群纪律严明,斑羚顾全大局的生存智慧,也应当成为我们人类学习的榜样。
  • 风雨雷电的奥秘(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风雨雷电的奥秘(探索神秘的大自然)

    风雨雷电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在古代,由于人们对天象真相的无知,再加上对风雨雷电的敬畏,便认为风雨雷电是由神仙控制的,于是出现了风婆、雨伯、雷公、电母等神仙形象,在《西游记》里我们就看到了孙悟空与妖怪斗法时请这四位神仙来助阵的有趣故事。
  • 数理化之谜

    数理化之谜

    学习中也是乐趣多多,趣味无穷。当你小时候仰着头向你的父母询问着这个,那个“为什么”时,那也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是否带给你了许多求知的满足感呢?同时你是否会头疼于这种学习呢?你可以好好回忆一下这些经历,再作出回答。实际上,数学、物理、化学并非你所想的那么枯燥无味。除了一大堆演算以外,它里面也包含着无穷的神奇。本辑所辑的便是这些令人费解的神奇现象。若能通过此书的阅读激发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便是欣慰之至了。愿学生朋友们能早日遨游在科学的海洋里。
  • 奇闻怪事大破译(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奇闻怪事大破译(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奇闻怪事大破译》讲述的是世界各国所发生的灵异事件。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车

    本书从火车的“前缘今生”,到火车的未来发展之路,火车的基本构造和原理等,这里展示的内容如同一座充满丰富知识的“火车博物馆”。在介绍火车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对火车的发展变迁做了详细的梳理,并对火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热门推荐
  • 宠妻狂魔:99次求婚说爱你

    宠妻狂魔:99次求婚说爱你

    谢依梵承认,上辈子是自己脑子有坑,放着家里的绝色美男不要,去追求什么狗屁渣男。最后让自己被渣男渣女算计,落得个不得好死的下场。重生之后,不好意思,渣男靠边站,紧紧守着绝色老公吃豆腐。“老公,我想亲你怎么办?”谢依梵两眼放光的盯着凌少道。凌少挑挑眉,“不是才亲过吗?”小女人理直气壮道,“亲不够,你这张脸,看一次就想亲一次。”凌慕言起身,直接扑倒,“凌太太,光亲不做假把式。”谢依梵:“......”-----“这辈子我最大的运气就是遇到你,然后让你喜欢上我。”
  • 神魔大陆之神与魔

    神魔大陆之神与魔

    神魔战场,是强者的坟墓,王者的归宿,或神或魔,半世迷茫,半世凄凉
  • 神兽动物园

    神兽动物园

    一个被女友戴了绿帽子的悲催学生萧杰,偶然在一次动物园兼职之中发现了动物园的不凡,因为这个动物园里,竟然居住着各种神兽!强大的时空巨猿一族、可怕的紫雷圣虎一族、儒雅的苍龙族、美丽炎雀族、幻媚狐族、爆裂犀牛族、山岳魔熊.......更为神奇的是,他竟然被选中成为了这座神兽动物园的掌控者。当然,更更为神奇的,还有他竟然觉醒了神秘的血脉......至此,萧杰知道他发了,命运的巨大逆转,让他从此踏上了妖孽般的逆天之路!
  • 星寂帝皇

    星寂帝皇

    世界初成,便有一石孕育。在无数年的人类历史中,一人类,因为这石头,成为了世界掌权者。所以,石头,被叫做,帝皇石。可惜的是,此等世界至宝,却能量爆发,几乎成为废品。所幸,帝皇石,孕育出了生命,此乃帝皇!
  • 冷王爷的腹黑王妃

    冷王爷的腹黑王妃

    死前被最爱的人告知“你只是她的替身而已!”她绝望的喝下“鹤顶红”,发誓如果在重来一遍她一定要报仇!结果奇迹重生?!她斗渣男惩庶妹,也遇见了他。她以为,自己是为复仇而重生的,却没想到爱上了他。他认为,她一定是自己小时候遇见的那名女孩。他宠她,惯她,她却一一拒绝。前一世,伤的太深;这一世,只求一生一世一双人……
  • 掌主

    掌主

    背负着重大的使命,他来到了地球,却愕然发现自己重生在一个纨绔子弟身上。九天星危在旦夕,盘罗宇宙处在泯灭边缘,这让凌天更是走向了一条通往掌主的大道!
  • 公主倾城且妖娆

    公主倾城且妖娆

    折扇一展,天下倾覆。弱水三千,为你画地为牢。她是一国公主,却为生存谋尽天下事,甚至身披战甲浴血沙场。他是一国公子,却为她三千谋划化为一腔情愫,为之画地为牢,护她一身无忧1V1独宠文慢热。
  • 穿越异界当皇帝

    穿越异界当皇帝

    我,秦戈,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游戏的标准宅男,穿越到了异世界,居然当上了皇帝?
  • 幸福是一块巧克力

    幸福是一块巧克力

    杨若朝,归国学子,在国外留学四年之后回国。叶阳在国内苦苦等待着他的归期,叶阳和他又经历什么,他和她又在平淡中品味着爱情的真谛。
  • 千寻路

    千寻路

    三千年后,路寻又回到了这里,立于华山之顶,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死寂,吟唱着那首《千寻路》一入红尘梦断魂,此缘今生笑世嗔。梦里千寻路安在?不似凡心不似卿。一路灯红配美人,万里江山非我心!若言不负存若世,报得生死不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