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7100000029

第29章 走进新生活(5)

移民中诞生了养猪专业户,也诞生了蚕桑专业户。移民郭云程其实没想到自己这辈子会和蚕打上交道。下山头一年,技术员给他们上课,讲授养蚕知识,讲到蚕种,他领会得了,讲到蚕种的量词,用的不是粒,不是颗,不是个,而是张,他起初一点也不明白。技术员说,像你们新来的移民,初次养蚕,不宜贪多,一般只养一张到一张半即可,否则照顾不过来。他心里还在嘀咕:一张、一张半?这能有多少?后来,当他看到真正的蚕种,是一张约一尺见方的篾箕,上面布满密密麻麻的蚕卵,这才明白一张蚕种的个体数量有多少!养蚕需要比种水稻更加的精心和耐心,这是郭云程是在养蚕实践中渐渐体会到的。蚁蚕刚孵化出来不久,就需要吃桑叶,可是它们跟蚂蚁一般大,甚至比蚂蚁还要小,那么一点点的嘴,怎么啃得动?技术员告诉他们,要选最嫩的桑叶,用刀切得细细的来喂食。一次不需喂太多,但是要经常喂,隔一两个钟头喂一次,如果疏忽了,会对蚁蚕的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小蚕这辈子的主要任务似乎就是吃,它们的胃口很好,一天24小时,除了睡眠就是啃桑叶,经过两眠之后,蚕的个头大了许多,它们啃桑叶的速度快了,每次喂食,桑叶把蚕全部遮住,可用不了多一会儿,蚕就把下面的叶子啃完,爬到上面来了。“唦唦唦唦”,蚕啃桑叶的声音就像春雨打在茅檐上,轻盈而富有韵律,郭云程听着那声音,觉得就像在听一首音乐。

蚕一年可以养2到3季,郭云程养的一张半春蚕,获得纯收入1000元,紧接着,他又饲养夏蚕。夏蚕的产茧量要低一些,但带给他的纯收入也有700多元,这2项一相加,就超过了往年在山上的全部年收入。他另外又种了田,养了猪,剩下的时间还去镇上打工,这一年他家的净收入比在山上时翻了2番,这让他大大增添了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郭云程就这样成了长仑村颇有名气的养蚕专业户。与他一样成为养蚕专业户的还有十好几家,大家平常见面了,话题从孩子、家务再聊到蚕桑和其他副业上,越聊越开心。有时抬眼一望,就发现天变高变阔变蓝了,人们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要灿烂——这是幸福焕发出的光彩吧?

记者同志,你说奇怪不奇怪?我们还是我们,人没变呀,怎么换了个环境大家就变成了过海的八仙,各显神通了呢?

采访中有人这样问我。说来也是,长仑村移民的致富之路,的确各有千秋。除了养殖业,他们中还有开小商店的,有开豆腐坊的,有跑运输的,移民中已经有8户人家买了中四轮的小型货车、2户人家买了昌河的微型巴士,还有村民业余时间不忘山里人的手艺:养蜜蜂。专业养蜂人一年四季跟着花开的脚步游走,家有田亩的人家不可能这么做,于是只在家乡花开的季节养一批蜂,赚一笔额外的收入。全村移民一共养蜜蜂500箱,长仑村的空气也因此终年洋溢出甜蜜的气息。

从作田佬到邱老板

瑞金,是红色苏区所在地,当年红军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红色瑞金至今流传着许多军民鱼水情的故事。今天,瑞金的移民对于干部们也怀有深深的感情,他们说:“是这些干部苦口婆心劝我们下山,又手把手教会我们致富的途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目前的生活。”

万田圩镇移民新村的邱家定,从山上搬到圩镇上整整一周年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在短短的一年间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用一句文绉绉的话来形容,那叫做“恍如隔世”。

一年前,他记得,也是眼下这个季节,也是今天这样清朗的天气,山上的稻田已经收割完毕。不久前还一片青翠的山岭,肉眼已经辨别得出它的变化:那一层一层的绿,在一天深似一天地暗起来,有些已经转化为深苍色。就像着了颜料一般,一棵一棵的枫树,树叶由微黄而淡红,很快又转为彤红。往日青翠的山经了自然的点染,正日趋妩媚、缤纷起来。山上的鸟儿最先感知了这份如妆的美丽,叫声就像头顶上的云彩一样,显得透明、清朗,同时还有淡淡的忧愁:秋山美则美矣,可这是一年之中季节留给它们最后的欢愉时光,气候很快就要转入严冬,到那个时候,它们每日的大部分时间只能窝在巢里,相互用羽毛取暖,除了外出觅食,它们将无法在山上料峭的寒风中自在地飞翔,就像居住在这山上的人们,只能依偎在火盆边,熬过每一个冬天一样。

市扶贫办和镇里的干部已经是第3次上山,来到这个叫铜盆岭的地方,劝邱家定下山。可老邱硬是个倔脾气,他怎么也不肯听干部们的话。

他想自己祖祖辈辈都住在山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子过得是有些苦,可老祖宗都熬过来了,自己也熬了半辈子,早都习惯了,为什么还要搬下山去呢?于是,他不客气地对干部说:“我知道山下热热闹闹,灯红酒绿,可那跟我有什么关系呢?那不是我们山里人能够享受的。”

“搬下山是省里统一的部署,是为了让深山区的百姓能脱离恶劣的自然环境,逐步过上富裕的生活。市里为这个下了很大决心,移民安置点也是反复研究确定的,就在圩镇附近。你……”

移民专干的话还没说完,老邱把手一摇:“圩镇附近生活开支更高,我这个人又不会挣钱。我种了一辈子田,除了这一行,别的什么都不懂,我下山去,怎么生活呀,政府会把我养起来吗?”

“你身体这么强壮,脑瓜子也够用,只要自己努力,凭两只手能生活得更好……”

镇里的干部试图勾起他对新生活的憧憬,谁知老邱根本不吃这一套,他瞪着眼说:

“嗐,你们就是给我戴天大的高帽子也没有用,我这个人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干部们笑了:“你这个老邱,怎么这么不自信?这怎么是高帽子?我们都听说了,每年村里就你家稻谷卖的价最高,你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去哪儿找买家,卖稻谷的时机和对象都把握得很好,这点村里人都比不上你,这不正好说明你脑瓜子够用吗?要是你下了山,搞点别的什么项目,做做生意、开开店,肯定能发的。”

听对方这么表扬自己,老邱的心思有些活泛了。是啊,他之所以呆在山上不想下去,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和身边的村民比,觉得日子相对不算差,他怕下了山,跟外面人比,会显出自己的穷困潦倒。都说“人比人,气死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自己的日子过得比别人差,他会感到没脸面,这也是他不愿往山下搬的原因。

干部们又耐心地劝他说:“你看看,你一个人种了15亩田,这个规模在你们村里是最多的了。从春耕到秋收,要花多少力气、洒多少汗水?要买种子、买化肥,你种的是一季稻,虫害少一些,多少也得买一点农药。可这山上山高水冷,1亩田只能打300来斤稻谷,就算你卖出最高的价,留下口粮,能卖多少钱?卖粮的钱恐怕还不够打酱油吧?山下的稻田,亩产都过千斤了,可是种粮还是挣不了什么钱,守着这些冷浆田,真的没必要啊。”

老邱还是犹豫。人就是这样有一种惰性,没有强烈的欲求,就容易安于现状。他说:“我不去跟人家比不行吗?难道别人过得这山上的日子,我老邱就不能过吗?”

后来老婆回来告诉他说,村里其他人都相继签订了搬迁协议,就剩下自己和个别几户人家。老婆还说,下山不是为了别的,即便为了孩子也应该呀。孩子每天上学要走上近10里的山路,他早就吵着不肯去读书了。还说要他读书,他就要住到学校去,家里又拿不出钱供他住校,你看怎么办嘛。

形势逼人呢,老邱感觉到了。他终于下定决心,搬到山下去。

下山之后干点什么呢?老邱一边建房,一边就琢磨这个问题。移民新村整体搬迁,许多人家都要重新购置家具,可是圩镇上卖家具的店品种有限,数量不多,老是要等,等,等。老邱脑子豁然开朗:干嘛等他的?我自己想办法去进不行吗?自己买尽管要花运费,可是节省了卖家的加价,算起来更合算呢。老邱有个亲戚住在南康市,他记得亲戚曾经告诉他,南康是赣南、也是江西省最大的家具市场,那儿既生产家具,也做家具批发,全省甚至邻省的家具批发商都到那儿做家具批发生意。他想,自己从没到南康去过,不如趁空去走走亲戚,顺便把家具“采购”回来。

等到了南康他才知道,那儿简直是座家具城,几万平方米的市场里,什么样的家具都有,有当地大大小小的家具厂生产的,也有从广东运送过来的;有现代的,有仿古的;有高档的,也有适宜普通人家甚至是农民家庭用的……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家具看得他眼花缭乱,也让他对家具顿时产生了兴趣。他精挑细选,替自己买了一套家具,价格合理,又结实耐用,运回瑞金后,移民村里不管认识不认识的,每天都有人上门来“参观”,来的人都说他的家具买得好,既便宜又好看,挺实用的,有人说:“老邱,不如你把这套家具让给我,我给你出运费。”

老邱回答:“那可不行,我自己还没得家具用呢。”

人家说:“我再加上劳务费,每件家具多付你10%。你自己要用,你还可以再去买嘛,反正你熟门熟路。”

“我也是头次去……”

他刚想说这话,脑子里又灵光闪动:不如就把这套家具给他,一套可以加价10%,就是说自己运这一趟家具可以挣上2、3百,这比卖稻谷强多了。于是便同意了对方的建议。就这样不经意间,邱家定选定了自己全新的职业:做家具生意。

他把家里的房子弄成个家具店,开始从南康那边一车一车往回运家具。没那么多钱,镇里帮他协调贷款。这些家具运回来,竟然销得很快,他的店在镇上渐渐有了名声,人家开始叫他“邱老板!”

从作田佬到邱老板,这个转身实在是太华丽了,华丽得老邱起初都不敢相信。后来,老邱生意做大了,他把隔壁的一间店面也盘了下来,店面扩充到220平米。现在,他手上光流动资金就好几万,比起在山上卖稻谷那几个钱,他觉得自己真正是“鸟枪换炮”了。

不过,事业既是机遇造成的,也是慢慢做起来的,他总是这样对自己讲。现在,他和老婆的分工是,他外出采购家具(他的采购渠道已经拓展,有时会直接去广州那边进货,毕竟广州家具更能赶上潮流),妻子在家守店。他要是不外出,便与邻居打打牌,聊聊天。在邻居眼中,他已经是走南闯北的人了,肚子里的见闻和故事不少,都愿意听他聊天。他把自己在外面听来的有关家具的知识炫耀给邻居听,什么沉香木的家具不是按件数卖,而是论斤卖;什么明朝传下来的一件太师椅可以卖到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什么红木家具市面上假货居多,真正紫檀木的可以作为国宝看待……弄得别人还以为他家祖上就是倒腾家具的。他也不给人解释,嘿嘿一笑,心想:人家这样的“误会”,说不定更有利于自己店里的生意呢!

那开心的笑容里,于是便有了几分孩童般的淘气。

张纲余的故事

广昌,在中国革命史上也是颇有名气的。当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在江西大地上转战南北,曾写下一首著名的词:《广昌路上》。这首词牌为“减字木兰花”的词作于1930年2月,全词意境开阔,气势雄健,充满革命的浪漫主义激情。词曰: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

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而在四年之后的1934年,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斗争中,广昌作为红军严防死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门户,成为硝烟弥漫的战场。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指挥,红军在广昌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最终却仍未能抵御住敌人的进攻,通往苏区的门户被打破,广昌成为红军作战史上一段沉痛的记忆。

今天的广昌,获得了新的荣誉。1984年,全国首家白莲科研所在广昌成立。经过多年的努力,广昌培育出亩产高达120公斤的白莲,广昌白莲的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均列全国榜首,享有“中国通芯白莲之乡”的美誉。

但是,这个位于武夷山西麓,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80%的县,仍有不少群众居住在深山,生计维艰。在一个叫芒冬坑的地方,山民张纲余过的日子,完全可以用“赤贫”两个字来形容。

42岁的张纲余,加上1男1女两个孩子,一家4口人,居住的地方恰好在一个地质灾害高发地。回忆起那个地方,他至今心怀恐惧。他说,他家屋子背靠着山,不知怎的,也不知有多少年月了,背后那座山中间居然是一道很深很深的大裂口。当初建房子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些,只顾选了一块平坦些的地做地基。高山之上,地无三尺平,那块地建一幢房子刚刚好。没想到房子建好后,却住不安生。每年一到雨季,天上哗啦啦下着雨,他房后的山坡上也哗哗地往下滚泥沙。滚着滚着,就有一些石块纷乱地夹杂着往下落,看着那些石块跟孙悟空翻筋斗一样翻到自己脚边,张纲余浑身顿时布满了鸡皮疙瘩——这石头要是不长眼睛,直接跳到我老张头上,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吗?每场雨下过之后,张纲余便要把别的一切事情搁下,和老婆两人一起清理山上滑下来的碎石泥沙,有时泥石流把房屋的基脚给掩埋了一半,那个清理的量就太大了。有时整整半个月,张纲余一家别的什么都别想干,就干这个“劳民伤财”的事。

后来,张纲余觉得泥石流越来越频繁,弄不好总有一天要出事,一看见后面的山心里就堵得慌。他不想继续住这儿了,然而一时间又没别的地方可去,只有暂时“寄居”在这里。要说寄居,本不相符,这里明明是他自己的家呀,但事实上,张纲余夫妻不这么看,至少他们的子女没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一到雨季,两个孩子根本不敢呆在家中,生怕泥石流把整个家给淹没了。老张见孩子们如此胆战心惊,只好带着一家人去别的地方临时躲避。于是每逢下雨,他们就要临时搬家,等雨过天晴再回来住。来来去去的,造成相当大的麻烦不说,家里的几亩薄田也无法尽心耕作。

说起老张家的田,在平原地方的人眼里,那根本算不上田,更不值得去种。全是些斗笠坵和挂壁田,算起来几十块,加在一起却不到3亩。这些田紧靠在山崖边上,一年四季照不到几多太阳,即便夏季太阳当顶的时候,田里的水还是凉凉的,就像井里打上来的水一样。这样的冷水田,又不能尽心伺弄管理,产量自然很低。可是,就是这么一点点产量还不能完全到手。一到秋天,满山遍野的山果红了,稻田里的稻谷也渐渐黄了。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的季节,对于城里人来说,正是秋游的好时令。可是,对于张纲余来说,这个季节很难熬,心弦成天绷得紧紧的,一有响动就箭似的射向田里。为什么呀?就为那一群出没无常的野猪!快要成熟的稻谷,正是野猪们的美食,一到夜间,野猪们成群结队地出来觅食,它们一边行走,一边用鼻子嗅,它们的嗅觉很灵,很快就能找到那些散发着成熟芳香的田垄。

这个时候的老张,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休息。他带着手电筒,挟着棍棒,拎着一面缺损了的破锣,身上还挂着炮仗。他要用这些东西作为自卫的武器,驱逐那些前来偷袭的家伙。

同类推荐
  • 小说艺术探胜

    小说艺术探胜

    雷达文学评论集,对驰名全国的佳作和活跃于文坛的许多优秀作家,做了颇有见解的评价和深入的品评与研究。对创作中的艺术问题,给予有益的研究和分析。
  •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和心灵一起等待:文摘精品全集(激情卷)

    本书摘取了许多有关于成功励志的精品故事,以此来激励人们走向成功。
  •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思恋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2013中国思想随笔排行榜

    思想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
  • 诗词赏析七讲

    诗词赏析七讲

    本书稿是一本关于古典诗词赏析的指南性读物。本书作者在本社出版有《诗词创作日谈》,本书是其姊妹篇,创作与赏析兼备,对读者更好地体味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意蕴有着很大的帮助。书稿包括七个部分:识字、知人、论世、诗法、会意吟诵、比较,从赏析一首诗需要了解掌握的七个层面为读者详细解读了如何才能很好地理解感悟一首诗,体会诗歌的艺术美,享受人生的快乐。
热门推荐
  •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万千浮华,迷了谁的双眼。这一生的眷恋,又将谁比作朱砂?让这天下,这尘世间,将那最美的爱情传颂。这份心,该何去何从?
  • 虚拟战境

    虚拟战境

    李易自从遇见浪女林妍后就开始倒霉,本来自己是个挺正常的富二代,却被这个女孩搞的差点疯掉了,到最后只能靠着玩网游来生存,他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 星海祭神

    星海祭神

    原本,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小子,却因一个少女的闯入,从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原本,这只是一个凡人的奋斗史,却因为多次的偶然,引出了众多的隐秘;当真相逐渐浮出水面,人们才骇然发现,看似卑微的他们,竟然拥有令神明也畏惧的力量……叶归尘站在山巅,对着黑暗的苍穹发出誓言:我等生而不凡,不容天地欺!我等天生高贵,不许神明压!苍天若敢让你流泪,我便让苍天为你泣血!
  • 洱在帝心

    洱在帝心

    不要认为误以为我是古言,我是一标准的现代都市:结束一段感情,离开一座城市。到达一个陌生的地方,我认识你虽不是意外,但意外的是我爱上了你。如果你愿意读下去,你会爱上它。
  • 末世皇后:皇上滚下榻

    末世皇后:皇上滚下榻

    从末世穿越到皇宫,在见识到了皇帝后宫的莺莺燕燕后某女突发奇想,“我也要当皇帝!”自从树立了这么个伟大的目标后夏琪就三天两头的在小皇帝面前刷脸,誓要把人弄死。眼看着快把他给搞死了……一日从皇后寝宫里传出一阵巨响,接着他们就看到皇上飞了出来,出来。“你要什么朕都给你。”皇帝一脸情深的望着眼前的人。“我要你的皇位你也给吗?”“嗯。”
  • 网游之风紫龙决

    网游之风紫龙决

    神飘渺巅峰、人逍遥四海,虚拟世界,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神器算什么,兄弟尽管拿。神兽算什么给小弟做打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必百倍奉还。
  • 现代城隍

    现代城隍

    我只是一名小协警,长得不帅,走到哪都被人欺负!可是我也是一名城隍!阴间城隍!掌管一市的生杀大权!主宰一市的阴阳之事!天庭崩毁,天理混乱,孤魂野鬼纵横!人间怕是要乱了……且看一名城隍爷如何在都市逍遥快活!跟人,鬼,神,斗智斗勇!
  • 让我吹吹你的眼

    让我吹吹你的眼

    本书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家作品集。本书是一本小小说集。现代作家陈振林用朴实的文笔,深情地描绘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尽情展现人间温情,赞赏社会美德。他的作品充满了厚重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本书既可作为家长们茶余饭后的阅读文本,也可作为青少年学生朋友们的写作范本。
  • 女神的临时男友

    女神的临时男友

    毕业之后没有找到工作的秦毅成为了雇佣男友,他的第一位客人居然是个肤白貌美的年轻女子。当秦毅跟着所谓的女友回家之后,他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女你别过来,我今晚自己睡,咱可是有职业操守的人。”
  • 彼岸花复仇公主

    彼岸花复仇公主

    彼岸花公主归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他又会如何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