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4800000029

第29章 炮弹打捞记

原来梅斯顿不小心掉进了巨大的望远镜的镜筒里!

这可是85米深的镜筒!

贝尔法斯特惊慌失措地朝筒口跑去。

好在梅斯顿的铁钩子勾住了望远镜的一个伺距架,这才没有摔得粉身碎骨。贝尔法斯特大喊救命,助手们跑了过来,出动了复滑车才把梅斯顿吊了上来。梅斯顿一出现在筒口,就急匆匆地问:“你是说那个该死的炮弹坠落了?”

“对,掉在太平洋了!”

一刻钟后,这两位科学家已经走下了落基山的山坡,两天以后他们就和大炮俱乐部的朋友们来到了旧金山,一路上累死了五匹马。

“他们还活着!”梅斯顿充满信心地告诉众人,“马上打捞,越快越好。因为他们虽然有食物,可是空气却不多了!”

苏斯奎哈那号遵守海军部长的命令,回到目的地随时待命,同时,梅斯顿派工程师到旧金山找人制造巨大的自动抓斗,以及防水抗压的潜水服,又把几个制造压缩空气的机器装在了苏斯奎哈那号上。可是尽管设备如此完善,使用设备的科学家那么有才能,但操作能否顺利完成,谁也不知道。因为,要在海底6000多米的地方打捞炮弹,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再说,即使它能够被打捞上来,三位冒险家能否承受得住6000多米深的海水的压力呢?

梅斯顿日日夜夜督促工人们加紧工作,而他也准备穿上潜水服,去看他那三位朋友的情况。

五天后,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全世界都在通过电线电缆交换电报,营救三位勇敢的人成了全球大事。拉纤的链条、空气压缩机和自动抓斗都到位了,12月21日晚上8点,护航舰起航了,23日早上8点到达了出事地点,12点46分,打捞终于开始了。

首先要摸清炮弹在太平洋底的位置,探索海底的仪器是否得到了空气供应,因为在6000多米的海底,水的压力是巨大的,如果机器断裂了,后果不堪设想。

可梅斯顿和工程师根本不考虑这些危险,2点16分,他们到达了海底,可是,他们什么也没有看见!这里没有海洋动物,也没有海洋植物,只有一片贫瘠的沙丘,他们只能看见很远的黑暗的水层,炮弹杳无音讯。

他们搜遍了海底平原,梅斯顿大声地呼喊着尼科尔、巴比康和米歇尔·阿当的名字,可是直到半夜,依然没有巴比康他们的影子。

第二天,他们又换了一个地方,可依然没有找到炮弹,接下来的几天,依然如此。一直到了26号。至此,三位勇敢的人在炮弹里关了26天了,说不定现在已经窒息了。

28日,舰长不能再坚持下去了,他不得不顾梅斯顿的请求,发出了返航的命令。

29日上午9点,苏斯奎哈那号向东北方金山湾返航,上午10点,一个在三层帆横木上观察海面的水手忽然叫了起来:

“浮筒!”

大家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眺望,他们看到的确实有点像指示航道的浮筒,可奇怪的是,一面小旗在露出水面2米左右的圆锥体上迎风飘扬,浮筒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梅斯顿和大炮俱乐部的代表们登上驾驶台,对着这个物体瞧了很久。

当护航舰离这个漂浮物越来越近的时候,船上的人忽然都浑身战栗了一下。

那是美国国旗!

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梅斯顿像一个没有知觉的物体那样倒了下去。一方面,他忘记了代替他的右臂的是一只铁钩子,另一方面,他也忘记了自己脑袋上是一块橡胶了。因此这一跤摔下来太可怕了。

人们马上冲了过去,把他扶了起来,他恢复了知觉后喊道:“我们真是十足的大傻瓜,笨蛋!”

“怎么回事?”众人纷纷问道。

梅斯顿大吼一声:“那炮弹的重量约是9吨,它的排水量是28吨,所以,它肯定是浮在水面上的呀!”

所有的科学家竟然都忘记了一条基本规律,那就是炮弹因为密度很小,它仍然会浮回到水面上!

梅斯顿和朋友们匆匆地跳上小艇,向炮弹划去,大伙儿的心都在怦怦乱跳,他们是活着还是死了?活着,当然是活着!除非是巴比康和他的两个朋友插上国旗以后遭到了死神的拜访!

小艇上寂静无声,人们看见炮弹上有一只打开的舷窗,有几块碎玻璃,说明玻璃窗已经被打碎了,舷窗离水面大约1.5米。

梅斯顿一下子扑到了那只打碎的玻璃窗上。

忽然,里面传来了米歇尔·阿当爽朗的笑声,他正在开心地大声说:“清一色,巴比康,清一色!”

原来,他们三个人正在玩骨牌呢!

巴比康、米歇尔·阿当和尼科尔回到了巴尔的摩,受到了空前的欢迎,《纽约先驱论坛报》以亘古未闻的高价购买了巴比康主席的《月球旅行记》,在连载这篇文章期间,报纸的发行量竟然达到了500万份!于是,所有的人都知道了这次旅行的细节。

大炮俱乐部打算设宴庆祝主席和他两位朋友的归来,可这次盛宴必须无愧于三位冒险者,全体美国人民,而且必须全体居民参加才可以。于是,从第二年的1月5日到1月9日,全国所有的列车都停止运行了,铁路上只有一辆高速机车,拖着一节最光荣的专用车厢,巴比康主席、尼科尔船长、米歇尔·阿当以及梅斯顿坐在车厢里,到每个城市和所有的居民欢宴。美利坚合众国所有的人都坐在巨大无比的筵席上,向他们致敬,高呼乌拉!

三位旅行家归来后不久,便成立了一家“全国星际交通公司”,董事长巴比康,副董事长尼科尔船长,总务梅斯顿,总经理是米歇尔·阿当。他们即将开始一份全新的事业。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生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生物

    本书逐一讲述了极具代表性的古生物物种,诸如恐龙、翼龙、海龙,还有鱼石螈、猛犸象、拉蒂迈鱼等。让你更全面地了解古生物。
  • 热爱祖国(中华美德)

    热爱祖国(中华美德)

    每一个好故事,都会带你种下完美人生的种予;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领悟人生的一盏明灯;每一个好故事,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块基石。它给我们智慧的启迪,让我们抓住希望,对于今天更加珍惜,对明天充满自信!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本书去温习下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 和网络做个好朋友

    和网络做个好朋友

    如今,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已经势不可挡,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必将越来越大。全面禁止青少年接触网络绝对是不可能的,唯有帮助青少年正确地认识网络,增强自控能力,健康、科学地使用网络,才能发扬网络便捷、迅速的优点,同时把网络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 巴思柯威尔与魔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巴思柯威尔与魔犬(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本套书可谓是开辟了侦探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超越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本书遴选《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几篇奉献给大家。愿故事中匪夷所思的事件,扑朔迷离的案情,心思缜密的推理,惊奇刺激的冒险给大家带来美的享受。
  •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中华美德)

    服务人民,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人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服务人民”作出了形象生动的阐释,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必将扎根于现实生活的沃土之中,开出更加绚烂的花朵,结出更加丰满的果实。
热门推荐
  • 中年女人的青春随想曲

    中年女人的青春随想曲

    中年女人心中也跳跃着青春律动,中年女人的青春律动有中年女人的特色,在中年女人的青春律动中可以品尝出人生甜酸苦辣的滋味,在中年女人的青春律动中可以体会到经历风风雨雨的淡然。本书中的几位中年女人主人公,各自有家庭,有事业,当她们在生活中遭遇身边人的背叛时心中的激愤波动,当她们生活中遇到初恋之人时心中的情愫丝连,在这几位中年女人遇到事情后的处理中可以看到生活的经历,生活的磨练在中年女人身上的产生的影响。中年女人的青春律动中闪现着理性的声音,中年女人的青春律动中闪现着时代的节奏,中年女人青春律动正奏出首青春随想曲。
  • 攀天藤

    攀天藤

    蛮荒大地多古迹,荒古毒瘴滋异种。茫茫宇宙一颗种子如流星。。。。。西荒少年以凡入道,雷劫逆天,其父老谋深算,其师天下无敌。。。。。
  • 情缘未泯

    情缘未泯

    青梅竹马的两个人,在生活与爱情的漩涡中是怎样对待的,你想知道吗?
  • 玄武起源

    玄武起源

    一个世界一扇门,为爱征战三世身初入异世得传承,打开时空闯天门神灵的传承为他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门,魔法?武修?修真?“你若未死伴你到老,你若死去!我要打进诸神的战场,让诸神的黄昏再现!”
  • 仲我

    仲我

    他叫云不群,本该是一名努力奋斗的高中生,可就是因为个迟到毁了一切,穿越到了另一个世界,寄宿在另一个人的体内,家国情仇开始成为了他心中的问题,到后来才领悟,其实,这就是自己!
  •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初中时?父母离婚?她自我封闭,直到了高中,害怕爱情的她遇上他,会发生什么故事,分班后,她又该如何与新的同学相处....他,为她转班,而后,又将遇到什么.....敬请期待,那三年流过的青春。
  • 三年之前

    三年之前

    三年前的日子,如今甚是想念,但总是回不去的..
  • 地下夫妻

    地下夫妻

    因为猜疑,本是甜蜜夫妻的吴明和罗红柳陷入婚姻危机。就在吴明事业也陷入危机的时候,他被逼离婚,财产和双胞胎女儿都留给了前妻。后来,吴明和二婚女崔含紫热恋了。为了逃避政策,他俩只能过地下夫妻的生活……
  • 鬼的心是红色的

    鬼的心是红色的

    他,也许仅仅是大千世界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也许混在人海里你看了第一眼你都不会发现他有什么特别。但是谁又知道:他能与看不见的灵魂对话并且能够操控一些灵气比较小的灵魂。故事就此展开......
  •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 一切都好

    “学生好,一切都好”,从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邵喜珍,在17年校长职业生涯中,用这个理念带领二中成为全国名校。2014年的高考还没开始,二中已经有40名高三学生被清华、北大预录取;近几年获得的奥赛国际金牌有10块之多……可是邵喜珍更看重的是“育人”,“如果把学生培养成一种高分低能的考试机器,那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