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把心灵寄托在写作和读书中,他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皇帝的生活和品格,其实和一般人根本没有什么两样。这在我们现在看起来,只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在两千年前,可以说是空前的发现。因为在那时候,皇帝被称为天子,是代表天上到人间来统治众生的,是不可以怀疑的。
他回顾自己游历的途中,听到沛县父老叙述高祖刘邦的事迹,再联想到从刘邦身边的功臣樊哙的孙子樊他广那里听来的种种传闻,他渐渐明白了:高祖原来只是流氓出身,比一些讲义气的游侠还不如。如果说他有长处,那就是他比项羽懂得利用别人的才干,所以他得到了天下,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可是他当了皇帝,心中念念不忘的只是要把江山如何控制在自己和子孙手中。他有着平常人一样的欲望,由于掌握了生杀大权,那种自私的欲望表现为残忍、放肆,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让自己的权力不受到别人的危害。
司马迁有了这样的发现,再细心地留意当今皇帝刘彻,发现也是一样。
武帝大力讨伐匈奴,显得很有魄力,事实上是汉朝经过高祖、文帝、景帝以来八十多年的经营,百姓一直专心从事自己的工作,才使国家有了大量的财富。由于他觉得北方的匈奴对大汉政府是个大威胁,一日不除去,就一日不能安心;因此他认为祖先为了和平而讨好匈奴是很羞耻的事,所以恨匈奴入骨,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也不管消耗多少人力、财力,坚持要把匈奴消灭了才肯罢休。
司马迁见到许多外表看起来正直的官吏,为了投武帝所好,执法非常严苛。犯罪的人动不动就被判死刑,不但犯罪的人被处死,连他们的亲戚朋友也要跟着被处死。
他们作出的判决,都是以武帝的意志为依据,武帝想要治罪的,他们就判重刑;武帝想要开脱的,他们就想办法判他们无罪。
这种官吏最善于伪装,表面上铁面无私,私下里却勾结富商大贾,杀人就像杀狗一样。
由于武帝喜欢用这种严刑苛法来治理百姓,弄得几乎所有的地方官吏都争相比赛,看谁对百姓执法残暴,越残酷的官吏越能受到皇上的赏识。
司马迁对朝廷上上下下看得越清楚,越觉得现实是令人苦闷的。到哪里去找出路呢?他找到了用读史书、写文章的方式来解闷,渐渐地也理解了一些有才能而又不得志的人,比如孔子,比如自己的父亲,都是通过写历史著作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意见。他们的用心是多么良苦,希望把好的和坏的事情毫不隐瞒地提出来进行检讨,找出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来治理国家,使人民不再受苦。他想,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还是有用的。
司马迁写文章的事,武帝也听说了,而且还要司马迁把文章呈上来给他看看。
司马迁只好挑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文章呈上去。武帝原本以为司马迁会像司马相如一样写文章来歌颂他,看后却大失所望,所以并不欣赏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