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9600000024

第24章 原始社会(23)

肖邦的钢琴曲大量采用波兰特性舞曲的体裁,如玛祖卡、波罗奈滋舞曲等。他的前期创作更富于浪漫主义气质,表现幸福、爱情,希望和幻想,随着流亡生活的痛苦磨练,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带上民族危难的感情内涵:痛苦、孤寂、愤怒和反抗。舒曼曾称誉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的《革命练习曲》充满了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德沃夏克的《新世纪交响乐》,也是怀念祖国之作。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对这条象征着民族生命之源的河流的描绘充满深情。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是爱国主义的杰作,可是却被贵族们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时,沙皇及其随从中途退席。他不得不避居国外。他有一句名言:“让我每时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欢乐。”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和有“怪杰”之称的穆杰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也是爱国主义的好作品。穆索尔斯基的歌曲《跳蚤之歌》有强烈的讽刺统治阶层的意味,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曾专门为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精心地配写了20多段音乐,上演时大获成功,后来他选了其中的8段编成了两部管弦乐组曲,他说过:“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他的有名的抒情歌曲《索尔维格之歌》出自《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塑造了三位挪威少女纯洁天真、忠于爱情的动人形象,象征着挪威人民的善良品德。

音乐上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真诚的爱国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冲破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狭隘天地,从个人的苦闷与孤独中把目光转向社会、关心民族的命运,努力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塑造了许多光辉的音乐形象,给人以鼓舞。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这个词,首先是作为一种绘画主张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表达直接感受于事物的印象。1870年,法国画家莫奈、诗人魏兰等人基于对旧画风的摆脱和对新的技艺的追寻,提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1要真实地再现;2注重色彩及光线的描绘;3尽力抓住事物瞬间的神韵,依照其原本的征候,不为任何形式所束缚地表现出来。这种艺术主张,很快为音乐界人士所接受。

德彪西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尽管依然统治欧洲乐坛,但己不能满足人们对新的乐风的渴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勇开先河,1892年以新颖别致的《牧神午后》,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神奇的音响效果,渲染出朦胧的田野气氛,描写了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幻觉。德彪西在他的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

以及许多钢琴曲(如《意象集》、《前奏曲》)和管弦乐曲(如《夜曲》、《大海》)中都实践着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乐曲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继续德彪西的路向,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他的作品风格具有古典乐派的某些特征,但又有他自己性格上的热情和忧悒的特点。

德彪西立起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被人称为印象主义作曲家,而只能是某些作品和某一作品的某些部分具有印象主义特点。如法国的杜卡、英国的戴流士、意大利的列斯碧基,在这些人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印象派印迹,但他们却很难被称为纯粹的印象主义作曲家。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旋律偏向零散,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强调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之中表现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而且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造成调性的扑朔迷离的效果。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针对后期浪漫主义在音乐上的标题性、主观性而产生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黎更远的时代”去。这种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盛行一时。

新古典主义的一般倾向,是客观的、超俗的、节制的;其特点是重视对位法的纹理,减轻管弦乐的繁复,鄙弃标题音乐,恢复固有形式。

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首推意大利的布索尼。他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帕萨卡里亚、里切尔卡列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的最好途径。他对巴赫和莫扎特的“德意志精神”之狂热,以及对浪漫主义的憎恶,都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但他的作品过分地偏重理性,所以较难被人赏识。在这一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作曲家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他在英国的音乐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回到巴赫”的口号,这一口号影响了不少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以不少作品奠定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基础。比斯特拉文斯基更接近“巴赫精神”的,当推亨德米特。

他以自己的四首协奏曲和钢琴练习曲等作品,系统地发展了一套深思熟虑的、符合逻辑的新对位法,而被公认为新古典主义作曲家。法国的奥涅格、米洛、普朗克,匈牙利的巴托克,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都在一定时期内受其影响。

这个流派的曲型作品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诗神阿波罗》、《仙女之吻》、《圣诗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在音乐创作上力求具有古典音乐风格,在创作手法上则用现代的技术,使这派的音乐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古典主义。

油画的由来

油画在欧洲诸国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初期的油画,采用油彩和蛋粉画结合起来的画法,即通常所谓的“坦泼拉”的画法,最后在画面上用薄如透明的油色罩在画上,形成和瓷器的色釉一般的效果,也即所谓的“格拉西”

(glacis有的译作加光术)。

这类早期油画,画面均匀,有光泽,看不见笔触,画面工细严谨,富有装饰趣味。

据资料记载,相传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被称作是欧洲油画的创始人。

他们在总结前人作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亚麻油和核桃油是比较理想的调和剂,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使油画能进一步收到表现对象具有真实感的效果。用这种油调色作画,画面干燥的时间不快不慢,可以趁湿继续在已经画就的底层上加工绘制,干燥的时间也只要两三天,而无需像从前那样借助阳光晒或炭火烤。颜色干透后很牢固,附着力强,色彩既有光泽,也不易褪色。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便很快地流传全欧洲,油画这一独特而富于表现力的画种,逐渐地成为欧洲各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石版画的由来

在1796年的时候,有个德国人叫施纳维尔特的,他为了帮他母亲记下洗衣服的账目,随手用蜡质的笔把账目记在一块石灰质的石板上,后来,当他要把账目擦去的时候,发现蜡笔写过的地方,油质已牢牢渗透到石板里去了,怎么也擦不掉。这件事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他平时爱好音乐,喜欢作曲,也常要用五线谱来抄别人的曲子。那时他父亲死了,家境比较困难,无钱能供他去购买曲谱。于是他想起自己帮母亲记账的那回事,心想能否利用石板自己来印谱呢?经过许多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石版印刷。这个方法被画家掌握了以后,石版画就产生了。

所以直至今天,石版画用的石板都还是从德国运来的,因为只有德国出产这种质地细腻、感油性能良好的石板。

印象派

1874年4月15日,一群具有革新精神的法国画家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展”,展出了165件新派绘画。其中画展组织者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特别引人注目。这幅画体现了这次画展作品的共同特征:提倡绘画技法革新,注重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力求从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常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七色反映出对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其代表作品有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花园里的女人们》;雷诺阿的《包厢》、《舞会》、《游船上的午餐》以及毕沙罗的《蒙马特尔大街》、《红屋顶》和西斯莱的《塞纳河岸的乡村》等等。

野兽派

野兽派是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油画家亨利·马蒂斯发起的一个绘画运动。野兽主义一词,特指灿烂的、任性的、强烈的色彩和原色的、粗野的油画笔触。野兽派画家继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之后,把色彩革新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拒绝色彩上的自然主义,强调色彩对比,认为色彩关系是绘画的基本成分。艺术家应该根据自然独立自由地使用颜

达利《时间的消逝》

色,创造抽象的色彩形象和构图,用线勾绘出基本形体。著名作品有马蒂斯的《打开的窗户》、《科利乌尔》和《戴帽子的女人》等。

抽象派

又称“非具象派”,19世纪末流行于西方。它不仅表现在绘画上,而且表现在雕塑等其他方面。抽象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只是表现艺术家本人的本能、下意识的感受。他们的作品要么是杂乱无章的斑点和线条的结合,要么是大理石、金属、花岗石堆积的毫无意义的结构。在绘画中没有素描和构图,在雕塑中没有对象的自然客体和真实造型。俄国画家康丁斯基是公认的抽象画派创始者,代表作是《尖而安宁的玫瑰》。

荷兰画家蒙德利安是早期抽象画派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是《构图》。

超现实主义画派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20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对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他们的作品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给人以梦中之感。代表作主要有德国恩斯特的《红鸟》、西班牙米罗的《月墙画稿》、达利的《时间的消逝》等。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目的是激发观者的共鸣反应,使欣赏者承认这些非理性的,在逻辑上费解的固有“感觉”。

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的一种描写风俗人情以及俳优、武士、游女、风景等的民间绘画。浮世,就是现世,是佛教用语,含有人生无常的意思。浮世绘色彩艳丽,线条流畅,表现手法细腻。

其代表人物是喜多川歌麿,他绘作的美人画,娥眉粉颈,体态婀娜,明艳华丽。江户末期,安藤广重所作的《东海道五十三驿站》,描绘了江户时代栩栩如生的生活与风景画面,留下了幕府末期的社会风貌。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俗文化卷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的民俗文化,从岁时节日民俗、日常生活民俗、文娱游艺民俗、生态科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人们更系统的了解我国的民俗文化。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置身于信息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把“鬼神”当作茶前饭后消遣的话题与笑料,报之莞尔一笑。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信仰和观念不会静如此水,沉沙之下依然涌动和摇迹。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穿越晋江

    穿越晋江

    晨曦,当第一缕阳光洒向晋江大地,一群晋江人从岩洞里走出,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这是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可他们并不怕冷,不管男女老少,都清一色裸露着身子。他们的模样有些奇怪,前额很低,嘴巴前突,个头也不高,最高的也不过1.6米。他们来到离岩洞不远的一个空地上,地上堆满了前一天吃剩的鱼虾、贝壳以及用来生火的木柴。他们围坐一圈,一边生火,一边用一种我们听不懂的语言说话。说到动情处,他们会手舞足蹈起来,原来是正在安排新一天的工作。一起来翻阅本书吧!
热门推荐
  •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她苏小小最大的愿望,就是顶着皇后的名号去相公楼里泡小倌。而她传说中的皇帝夫君常常为此气得咬牙切齿。苏小小才不管,皇帝又怎样?最后还不是乖乖地仰望天空深情呼喊:“皇后,朕喊你回家吃饭。”
  • 制造业复兴

    制造业复兴

    当今企业高管面对的两个最重要的挑战: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以及企业在社会中的作用。许多(尽管并不是全部)首席级高管表示,大环境的变化改变了自己对消费者行为和竞争态势的假设,因此需要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他们认为,我们的时代已经产生了一种“新常态”,它要求采用更为灵活的决策方法——这一主题贯穿一组文章之中。
  • 三世情缘之彼岸花开

    三世情缘之彼岸花开

    牛郎织女间的真情打动了王母,王母让他们下凡并消除他们的记忆,若还能在一起,便不再阻挠他们......
  • 秋未末冬已至

    秋未末冬已至

    秋末的冬,微凉。却浸入骨髓。我们彼此相望,却发现隔了几个季节,贯穿了整个冬夏。我望穿秋水,你静静等待。那一年,秋未末,却飘起了雪花。
  • 火影世界游戏系统

    火影世界游戏系统

    根据火影世界》写的火影同人
  • 神尊无上

    神尊无上

    这里,有那一腔毫秒热血;这里,有那些年错过的爱情;这里,有誓与天争的坚强;这里,有不忘初心的感动。来这里,看莫尘与天争,与人斗,享一世爱恨情仇,修万代无上神尊!
  • 万里红妆:妖孽少主取红颜

    万里红妆:妖孽少主取红颜

    冷血杀手一朝穿越孤僻的小姐。想要她就这样活下去?不可能。说什么废材?这明明就是个天才!修灵力,拜师傅,降神兽,炼神器。站在大陆之巅。顺便为自家姐姐找到身世,却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事!财宝万千,这都是自己的?怎么可能?正在疑惑之时,不知从哪里蹦出一个妖孽少主,抢着要娶自己!“玄祭渊,你实在寂寞难耐的话,富贵街有青楼百欢楼,绝对会满足你的!”“可我就要你!”“......”且看昔日废材如何逆袭成为千古强者!(本文男强女强,结局一对一,宠文无敌,欢迎入坑。)
  • 三世情缘:搂过王爷小蛮腰

    三世情缘:搂过王爷小蛮腰

    他是闻名天下的王爷,风华绝代,只为曾经救过他的女子一见倾心,一生守护,为了她,他可以放弃天下,为了她他可以舍弃众人。她爱上的人,五年里对她悉心照料,却在她以为她可以终身托付时,却设计将她送往另一个男人身边,痛不及心死的万分之一。一场权利的交易,斩断她寄托在他身上的所有
  • 恐怖校园之鬼学校

    恐怖校园之鬼学校

    张灵在她15岁生日那天意外收到已故父母的蛋糕,从而穿到鬼世界,会发什么呢?
  • 淳淳春秋

    淳淳春秋

    夏康淳在一个特别的晚上机缘巧合地魂穿到了春秋时期一个和他长得一样的人身上,在春秋末期,诸侯割据混战。打战方式也由车战到人战,但康淳并没有因血腥且没有太平的时代而变得冷酷无情,而是在与朋友、妻子的相处下,感受到了爱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