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9300000026

第26章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评石遗老人(陈衍)评点《宋诗精华录》

本书仿严羽高木秉的办法,分宋诗为初盛中晚四期,每期的诗为一卷。第一卷选诗三十九家,一百十七首,其中近体九十六首。第二卷选诗十八家,二百三十九首,其中近体一百六十四首。第三卷选诗三十二家,二百十二首,其中近体一百八十六首。第四卷选诗四十家,一百二十二首,其中近体一百零二首。全书共选诗一百二十九家,六百九十首,其中近体五百四十八首,占百分之七十九强,可见本书重心所在。《自序》云:

如近贤之祧唐宗宋,祈响徐仲车、薛浪语诸家,在八音率多土木,甚且有土木而无丝竹金革。焉得命为“律和声”“八音克谐”哉!故本鄙见以录宋诗,窃谓宋诗精华乃在此而不在彼也。

开宗明义,便以近体为主。所谓“宋诗精华在此而不在彼”,可以就音律而言,也可以就宋诗全体而言。照前说,老人的意见似乎和傅玉露相近;傅氏为张景星等《宋诗百一钞》(《宋诗别裁》)作序,有云:“宫商协畅,何贵乎腐木湿鼓!”不过傅氏就宋诗论宋诗,老人却要矫近贤之弊,用意各不相同罢了。

照后一说,便有可商榷处。从前翁方纲选宋人七律,以为宋人七律登峰造极。本书所录七绝最多,七律次之;多选七律,也许与翁氏见解相同。多选七绝,却是老人的创举。他说过:

今人习于沈归愚先生各别裁集之说,以为七言绝句必如王龙标、李供奉一路,方为正宗;以老杜绝句在盛唐为独创一格,变体也。……沈归愚墨守明人议论故耳。

(《石遗室诗话》,商务本,卷三,八页。)老人此说,也有所本。近人是宋湘,老人已自言之(即在引文中,文繁,从略)。再远还有叶燮,他在《原诗》中说:

杜七绝轮奇矫,不可名状,在杜集中另是一格,宋人大概学之。宋人七绝,大约学杜者十六七,学商隐者十三四。

又说:

宋人七绝,种族各别,然出奇入幽,不可端倪处,竟有轶驾唐人者。若必曰唐,曰供奉,曰龙标以律之,则失之矣。

看了这些话,老人的多选七绝也就不足怪了。

可是若说宋诗精华专在近体,古体又怎样呢?王士桢古诗选录五古以选体为主,唐代只收陈、李、韦、柳而不收杜,似乎还是明人见解。七古却以为自杜以后,尽态极妍,蔚为大国,所收直到元代的虞集、吴渊颖为止。可是所选的诗似乎偏重妥帖敷愉一种,排者颇少。这是《宋诗钞·序》所谓“近唐调”者。选宋人七古而求其“近唐调”,那么,选也可,不选也可。但是宋人古体的长处似乎别有所在,所谓“妥帖”“排”,大概得之。五七古多如此,而七古尤然。这自然从杜韩出,但五言回旋之地太少,不及七言能尽其所长,所以七古比五古为胜。我们可以说这些诗都在散文化,或说“以文为诗”。不过诗的意义,似乎不该一成不变,当跟着作品的变化而渐渐扩展。“温柔敦厚”固是诗,“沉着痛快”也是诗。《宋诗钞》似乎只选后一种,致为翁方纲所诋。他在《石洲诗话》中说,《宋诗钞》所选古诗实足见宋诗真面目,虽然不免有粗犷的。石遗老人论古诗,重在结想“高妙”(《诗话》十二页)。本书所选,侧重在立意新妙,合于所论。但工于形容,工于用事,工于组织,都是宋人古体诗长处,似乎也难抹煞不论。宋人近体自“江西派”以来,有意讲求句律,也许较古体精进些;可是古体也能发挥光大,自辟门户,若以精华专归近体,似乎不是公平的议论。我想老人论古诗语,原依白石《诗说》立言,并非盱衡全局。至于选录宋诗,原是偏主近体之音律谐畅者,以矫时贤之弊;古体篇幅太繁,若面面顾到,怕将成为庞然巨帙,所以只从结想“高妙”者着手。序中“精华”云云,想是只就近体说,一时兴到,未及深思,便成歧义了。

本书分期,颇为妥帖自然。向来论宋诗的,已经约略有此界画,老人不过水到渠成,代为拈出罢了。至于选录标准,可于评点及圈点中见出。本书评点扼要,于标示宗旨和指导初学,都甚方便。大抵首重吐属大方。此事关系修养,不尽在诗功深浅上。如评钱惟演《对竹思鹤》云:“有身分,是第一流人语。”(一·一)陈与义《次韵乐文卿北园》云:“五六濡染大笔,百读不厌。”(三·一)苏轼《和子由踏青》云:“不甚高妙景物,名大家能写得恰如分际,小名家则非雅事不肯落笔矣。”(二·二○)这都说的是胸襟广阔,能见其大。又评黄鲁直《宿旧彭泽怀陶令》云:“古人命名,未尝非用意有在。但专就名字上着笔,终近小巧。”(二·二三)《题竹石牧牛》云:“用太白《独漉篇》调甚妙,但须少加以理耳。”(二·二六)按此处语太简略,其详见《诗话》十七(一页),以为如诗语“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未免巧而伤理了。又评陈师道《妾薄命》云:

“二诗比拟,终嫌不伦。”(二·二九)《放歌行》第一首云:“终嫌炫玉。”(二·三○)所谓“不伦”,当是说得太亲昵,失了身分之意。又评乐雷发《送丁少卿自桂帅移镇西蜀》云:“如用‘瑞露’等字,终嫌小方。”又评文同《此君庵》云:“谚所谓‘巧言不如直道’,这是墨守明人议论的所不敢说的。”老人不甚喜欢禅语。评饶节云:“诗多禅语,非浅尝者比,然兹所不录。”(三·八)又评苏轼《百步洪》云:“坡公喜以禅语作达,数见无味。

此诗就眼前篙眼指点出,真非钝根人所及矣。”(二·一四)老人能够领略非浅尝的禅语而不喜东坡以禅语作达,大约也是觉得他太以此自炫了。至于不选饶节禅语之作,或因禅太多而诗太少之故。不过禅学影响于诗甚大,有人说黄山谷的新境界全是禅学本领。这层似尚值得详论。大方不但指思想,也指才力。书中评严羽云:“沧浪有诗话,论诗甚高,以禅为喻。

而所造不过如此。专宗王孟者,囿于思想,短于才力也。”(四·六)老人论诗,所以不主一格。他说过:“知同体之善,忘异量之美,皆未尝出此。”(《诗话》十二,一页)评秦观《春日五首》之一云:“遗山讥‘有情’二语为‘女郎诗’。诗者,劳人思妇公共之言,岂能有雅颂而无国风,绝不许女郎作诗耶?”

(二·三三)大方而外,真挚与兴趣也是本书选录的标准。评苏舜卿《哭曼卿》云:“归来句是实在沉痛语”(一·一一)。评梅尧臣《悼亡》之三云:“情之所钟,不免质言,虽过当,无伤也。”(一·一三)《殇小女称称》之二云:“末十字苦情写得出”(一·一六)。评黄鲁直《次韵吴宣义三径怀友》云:“末四句沉痛”(二·二四)。《次韵文潜》云:“沉痛语一二敌人千百”(二·二八)。评陈师道《妾薄命》之一云:“沉痛语,可以长接顾长康之于桓宣武”(二·二九)。评陆游《沈氏小园》等作云:“古今断肠之作,无如此前后三首者”(三·二八)。这都是真挚之作。语不真挚而入选者也有,那必是别有可取处。评王安石《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云:“虽非由衷之言,而说来故自动听”(二·四)。黄鲁直《次韵子瞻武昌西山》云:“并子瞻于次山,付诸一慨,此时境地同也。”(二·二五)评尤袤《送吴待制守襄阳》云:

“酬应之作,然三四六语有分寸”(三·一三)。都可见。评黄鲁直《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云:“此兴到语耳。”(二·二五)《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之一云:“兴会之作”(二·二六)。老人并不特别看重伫兴之作,《诗话》三有评说(四页),所以此二诗评语也只轻描淡写出之。但于蔡襄、欧阳修、苏轼、陆游梦中四诗(一·六;一·九;二·一一;三·二七),却极端推重,以为“如有神助”,甚至说“四诗之高妙为四君生平所未曾有。”

(三·二七)欧作确奇,而一句一意,没有多少组织的工夫。陆作贴切便利,“自然”可喜。苏作可称“兴会”。蔡作句奇意不奇。

老人推许似乎太过了些。这和他论王安石诗,以“柳叶鸣蜩暗绿”二首压卷(二·六),同是难解。又评穆修《贵侯园》云:“善戏谑兮,不为虐兮。”(一·八)孔武仲《瓜步阻风》云:“第二句甚趣”(二·三七)。杨万里《题钟家村石崖》云:“末七字使人失笑”(三·二一)。诗杂诙谐,杜甫晚年作品实开风气(胡适之先生《白话文学史》说)。宋人颇会学他。老人也赏识这一种的。

自来论诗文,都重模拟。死的模拟,所谓画死人坐像,不足重;重在能变化,能以故为新,所谓脱胎换骨的便是。本书评语往往指出诗句蓝本;其按而不断者都是能变化的。这种评语不但有助于诗的多义,兼能指点初学的人。有时也指出死模拟的句子,告诉人不可学。评陈师道《赠欧阳叔弼》云:

“末二句学杜而得其皮者,切不可学”(三·三○至三一)。但评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赋》云:“五六学杜而得其骨者”(三·二)。得皮是死,得骨便活了,避熟就生也是活法,也是变。评苏舜钦《中秋夜吴江亭上对月怀前宰张子野及寄君谟蔡大》云:“望月怀人语数见不鲜矣,此作颇能避熟就生。”(一·一一)变化其实也是创新;纯粹的创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评王安石《壬辰寒食》云,“起十字无穷生清新。”(二·四)苏轼《题西林壁》云:“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二·一三)杨万里《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止》云:

“写逆风全就江水西流著想,惊人语乃未经人道矣。”(三·一九至二○)诚斋诗中,新境较多,但时流于巧;巧就不大方了。

老人评徐照《柳叶词》云:“新巧而已”,也不满意于那巧味。书中于用字,造句,押韵,也偶然评及。用字如陈师道《和李使君九日登戏马台》云:“三四加‘堪’字‘更’字,便不陈旧”(二·三二)。这也是变。又如文同《北斋雨后》云:

“‘占’字‘寻’字下得切”(二·三六)。造句如黄鲁直《宿旧彭泽怀陶令》云:“铸词有极工处”(二·二三)。唐庚、张求诗云:“工于造句”(三·一○)。押韵如楼钥《求仲抑招游山归途遇雨》云:“押‘及’韵如抛砖落地,从《左氏传》‘师何及’句来”(三·五)。都颇精当。只有辩黄鲁直《醇遂得蛤蜊复索舜泉》诗中“前”字韵诸语(二·二二至二三),未免牵强附会。其实那“前”字与“边”字同意,并无趁韵之嫌;“世人藉口”,未知何指,似不足辩。书中尤重章句组织。评古诗常有“辞费”之语。如梅尧臣名作《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云:“此诗绝佳者,实只首四句,余皆辞费。然所谓探骊得珠,其馀鳞爪之物,听之而已”(一·一二)。组织工者曰“健”,就是“经济的”之意。句健易,全诗健难。老人评苏轼《王维吴道子画》云:

“大凡名大家诗,每篇必有一二惊人名句,全篇方镇压得住;其鳞爪之处,亦不处处用全力也”(二·八)。这是为名大家辩护,实在是组织不容易。近体也如此,所以古今诗话,摘句者多,录全篇者少。《石遗室诗话》中论此最精云:

作近体诗,患在意不足。如七律诗八句,奈无八句之意,则空滑搪塞,无所不至矣。但果是作手,尚张罗得来,八句中有两三句三四句可味,馀亦可观耳。意有馀,而后如截奔马,如临水送将归,非施手段善含蓄不可。意仅足,则剡溪归棹,故作从容,故有馀地,工于作态而已。(《诗话》十一页)书中评近体诸作,不大说及组织,实因全美的少,一一指疵,未免太烦。只有组织特别者才有说明。评郑文宝《阙题》云:

“案此诗首句一顿,下三句连作一气说,体格独创。唐人中唯太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一首,前三句一气连说,末句一扫而空之。此诗异曲同工。善于变化”(一·二)。陈师道《春怀示邻里》云:“此诗另是一种结构,似两绝句接成一律”(二·三二)。杨万里《题沈子寿旁观录》云:“倒戟而入作法”(三·一九)。这三首诗若不细加吟味,是会囫囵看过的。

书中选录的诗甚有别裁,而且宋人诗话中称道的,和有关诗家掌故的作品,大抵也都在选中。读此书如在大街上走,常常看见熟人。评论诗家,如王安石(二·六)苏轼(二·一六)黄鲁直(二·二四)朱熹(三·一二)陆游(三·二九)刘克庄(四·一一)等人,语虽简短而能扼要,绝非兴到振笔者可比。至于说诗,更是老人的长处。如说王安石《元丰行》(二·一),《明妃曲》(二·二),抉出用意,鞭辟入里,古今人所未道及。又如黄鲁直《戏作林夫人矣欠乃歌》之一(二·二三),时序先后,颇不易明,老人一语点破,便觉豁然。评语中也间有附会处,上文论押韵,已举一条。他如评王安石《歌元丰》云:

“微有杨子幼‘豆落为萁’意”(二·四)。细味原诗,却绝无此意。与《元丰行》《后元丰行》不同,只“南山”二字,涉想过远,才有此评;但他自己也不深信,所以只说“微有”。不过书中如此附会处极少。评语中间论改诗。欧阳修《丰乐亭小饮》云:

“第五句以太守而说游女丑,似未得体,当有以易之”(一·九)。原诗云:“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这是诙谐语,与苏轼《于潜女》貌异心同;重在游女之朴真,不在品题美丑。再说诗并非作给游女看,也不是作给州民看,乃是给朋友们看的;既非宣教,何苦以体统相绳呢?又《招许主客》诗五六句云:“更扫广庭宽百亩,少容明月放清光”;评云:

“‘少容’若作‘多容’,更佳”。明月清光何限?即“横扫广庭宽百亩”,岂能尽容其放开来?说“少容”,是比较的多之意,意曲而趣;改“多容”就未免太“直道”了。

同类推荐
  •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记忆:一九八四~二〇一四诗选

    “朦胧诗”的重要诗人之一。诗风较之其他几位代表性诗人更为平易轻淡,但自有其独特追求和隽永意味。此诗集所辑作品跨度凡三十年,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和创作实绩。作者简介林莽(1949—)原名张建中。在北京上小学、中学。1969年到河北白洋淀插队,同年开始诗歌写作,“白洋淀诗歌群落”代表诗人之一。1975年回到北京,曾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92年到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工作,1998年到《诗刊》工作。著有诗集《林莽的诗》、《我流过这片土地》、《永恒的瞬间》、《林莽诗选》、《林莽诗歌精品集》等七部。另有诗文合集《穿透岁月的光芒》、随笔集《时间瞬间成为以往》、《林莽诗画集》等。
  • 藏地兵书

    藏地兵书

    这是一部比小说更精彩的反映解放军将士在西藏战斗生活的情感大散文。作家王宗仁以最贴近青藏线士兵的心,真情写了一辈子西藏,再现了当代军人热血报国的情怀。
  •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所收44篇作品,依题材内容编为5辑,或念亲友,或记往事,或悟人生,或品新作,以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语言简洁,文风朴实。彰显出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撷文论”收录了几位方家对作者长篇小说《烟火人家》的评论,珍为它山之石,意在激励自己,感谢文友。
  • 鲁迅读过的书

    鲁迅读过的书

    从鲁迅的阅读来梳理其思想精神的渊源,本书是第一次,有筚路褴褛之功。 本书收入鲁迅寓目、阅读过的各类图书凡四千余种,分作“国学”、“现代”、“西学”、“综合”四编,其卷帙浩繁可以概见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祛除遮蔽深度解读,厘清了作为鲁迅思想之源的阅读史,从中发现了鲁迅的“光荣与漏洞”,确立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贴身女杀手

    霸道总裁贴身女杀手

    她,全球顶尖S级杀手,被姐姐下药卖给豪门,谁知走错房间,缠绵一夜,她愤然离开,寻求报仇机会......可半路杀出个霸道总裁,她的人生就此改变,那男的尽是.........
  • 校草的乖乖女

    校草的乖乖女

    五年后,她的姐姐的女神,终于,她也为姐姐做了她能做的事,五年前的离开,五年后的重逢,五年前她对他的伤害的终结。“女人,你心是什么做的”“……”“你忘了,你欠我钱,这么多年高利贷,你还得清吗?”“……”………………后来,她说“我还不清了,我还做你的乖乖女”
  • 糊涂仙人日记

    糊涂仙人日记

    各位勤奋的书友,你们还在看热血沸腾的玄幻修真吗?还在看你侬我侬的都市爱情吗?还在看高深莫测的超时空高科技吗?假如看累了看烦了,不妨来看看大瀛洲仙尾郡木鱼镇刚刚推出的《糊涂仙人日记》。在这里你将亲眼见证低能猥琐的糊涂仙人如何带领四大天王忽悠戏弄千万懵懂的修真者,爆笑的生活、无厘头的恶搞、衰爆的爱情是不是已经令你忍不住要吐槽了呢?假如想要吐槽,评论区将是你们尽情挥洒自己的地方!总之这本书就是为了一个词而存在:开心。还在等什么?糊涂仙人都已经登台招收弟子了,你们难道还不要来打一瓶酱油?假如你这本书让你笑了就请加一下收藏、投一张票票,無間客在这里感激不尽!
  • 我们的日记故事

    我们的日记故事

    这是关于一部悲伤爱情短篇故事,故事情节讲述了二个相爱的人因种种原因而无法在一起,最终因女主承受不了压力和失去孩子的悲痛而抑郁自杀的悲剧,全部来与男女主人公内心最真实的对白,从相识到相爱,而在一起的生活,彼此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每一章节下面都有作者点缀着对爱情观点的自述,最终的结局以悲伤而又悬念而收场,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日记本
  • 听说余生不晚

    听说余生不晚

    放眼整个饭圈,谁不知道她的霸道与无赖,胡诌八扯,不懂谦让。谁曾知道,有个笑容干净的少年,终是她烂漫年华里不愿触碰的伤,最沉默的痛,她宠他如命,恨不得给他全世界。那天,烊光明媚,风也很大,她说:去吧,做你想做的事,一切有我。他不开心,她说:不喜欢这里,我去抢个飞船,去太空看满天星河,可好?他要结婚了,她说:我最大的幸福,是看你有个家,有你,有她。在所有人的错愕下,她笑颜如花,大方送上祝福。多年后,站在异国他乡,一直记得:有个人,她得不到,也忘不掉,他也曾对她很好……
  • 冤家路窄:我的腹黑女总裁

    冤家路窄:我的腹黑女总裁

    她新一代霸女,他新一代霸王,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他俩会擦出怎样的爱的火花。剧透一点,“女儿啊!快起床吧,不然就迟到了。”没错这位女儿正是我们的艾大小姐,“妈,我不要上学,我都自学完了。”揉了揉双眼,搓了搓头发,“苍天啊!大地啊!我不要~”。而楼下的老妈可幸灾乐祸了。“我说老公啊,咱女儿要是知道了会不会像悟空那样来一个大闹天宫吧”某老妈悄悄地说到,镜头转换,“爸,我非要上那什么学院么?”没错,这位正是我们的张总裁,“嗯,必须去。”某老爸心里暗暗的想,“希望成功吧”。艾爸和张爸是世交,但张爸和艾爸正在筹划什么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世界只有一个你

    世界只有一个你

    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你,你一定要和我在一起。她们阴阳两隔她从他爱的缰绳中逃离,最终又选择回来。。。。。。。。。。。。
  • 恋爱曲线

    恋爱曲线

    虽然这是一本叫做恋爱曲线的书,但是书的内容并不令人感到温暖和雀跃。整体的感觉阴晦、诡异。原来人在产生了复仇情绪会有那么多奇怪的点子,人类真是又复杂又有趣。而疯女人和她的狗却几乎是本书里最为温暖的存在了。他们没有那么深刻的复仇之心,也许是因为疯了,反而显得单纯。
  • 无敌霸王血脉

    无敌霸王血脉

    (热血玄幻,狂暴爽文。)洛羽神池六岁最强天才洛辰觉醒了天地最强血脉,引发杀身之祸,家族被众强者围攻,全族被灭杀,洛辰的爹洛雄更是耗尽一身境界,施展禁术带着血脉被毁灭的洛辰逃离,一朝天才成为绝世废物,不能觉醒血脉的废物,但十二年之后,逃离的洛辰,从落日城池带着滔天愤怒,强者之心,踏上一条逆炼之路,只为有朝一日,报仇雪恨。这是一条狂暴血腥的崛起之路,只为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