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8300000020

第20章 宇宙探秘(5)

人类对太阳能来源的认识在步步深化,然而,疑团却远未解开。氢弹爆炸是瞬息之间发生的,反应是在顷刻之间完成的,人们至今无法控制聚变反应,使之像裂变反应那样持续进行。要是太阳在进行“氢弹爆炸”,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氢气一起参加反应?要是所有的氢一起参加反应,反应一次完成,反应之后理应逐渐冷却,但是,研究证明,数百万年来,太阳光的强度没有丝毫减弱。如果太阳是在进行大规模的有控制的热核反应,那么什么条件使得太阳中的氢能局部地持续地参与聚变反应?有控热核反应正是人们追求的目标,但是至今没有做到。由此看来,太阳能的来源问题,仍是科学家们努力探索的一个谜题。

月球上的“金字塔”是怎么回事

月球是地球黑夜时的光明使者,那皎洁如玉的月光,笼罩着诗一般的气氛。自古以来,它激发了人们多少美丽的想象。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玉兔捣药,虽说“高处不胜寒”,却也“别有天地开”。然而,当代科学对于月球环境的了解,则会令古人大失所望的:这里是一个极端死寂和干燥的荒凉世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穴(环形山);月球表面有日照的地方可达127℃,夜晚则降到-183℃。近年,有关宇宙探测器对于月球秘密的意外发现,使科学家们产生了种种怀疑和推测。

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在美国执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过程中,宇航员拍下了一些月面环形山的照片,从这些照片上看,环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过的痕迹。

例如,在戈克莱纽斯环形山的内部,可以看出有一个直角,每个边长为25千米;在地面及环壁上,还有明显的整修痕迹。更为独特的是有一座环形山,它的边线平滑,过于完整;环内呈几何图形,有仿佛是划出来的平分线,在圆周的几何中心部位,有墙壁及其投影。该山外侧有一倾斜的坡面,其形状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内有一个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对称的各部分。

其实,有关月球的多种令人不解现象,在近200年间人类对月球的观测过程中,已被陆续发现。

1821年底,约翰·赫谢尔爵士发现月球上有来历不明的光点。他说,这光点是同月球一起运动着,因而它绝不可能是什么星星。

1869年8月7日,美国伊利诺斯州的斯威夫特教授与欧洲的两位学者希纳斯和森特海叶尔,观察到有一些物体穿越了月球,发现“它们仿佛是以平行直线的队形前进的”。

1867年被天文学界宣布消失的静海的林奈环形山,在原消失地竟出现了一个白色的直径达7千米的奇异光环。有的学者提出,这种情形可能意味着有什么透明物质覆盖了某种基地。

1874年4月24日,布拉格的斯切·里克教授,观察到一个闪着白光的不明物体缓缓地穿过了月球,并从那里飞出。

1877年11月23日夜晚,英国的克来因博士和在美国的一批天文学家,惊愕地看到一些光点从其他环形山集中到柏拉图环形山中,这些光点穿越了柏拉图环形山的外壁,在山的内部会齐,并且排列成一个巨大的发光三角形,看来很像某种信号的图案。

1910年11月26日发生日蚀时,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家分别观测到“有一个发光的物体从月球出发”,“月亮上有一个光斑”。据当年观测者的描述,日蚀过程中月亮上出现的物体形似现代的火箭。

1953年12月21日,英国天文协会月球部主任威尔金斯博士在广播谈话中透露:在月面的危海地区观察到了大量的“圆屋顶”;这些半圆形的“建筑物”呈耀眼的白色,它们中最小的直径也有3千米。

莫杰维耶夫博士说:“我们完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而我们也相信美国方面也和我们一样,无法解释这件事。”

惟一的推测,就是活动在地球之外的超级智能力量在月球上的出现与隐没。更多的线索,可能是为地球上的人们所想象不到的。

围绕地球的卫星——月球所出现的一系列无法解释的现象,科学界中的有识之士已警觉到:地外智能力量正在“使用”我们的月球。

月球上为什么会有神奇辉光

总的说来,美丽的月球是千古不毛之地,多少年来死气沉沉的表面依然故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位英国天文学家曾诙谐地打趣:“如果我们带着望远镜回到恐龙时代,便会发现,那时的月球与今天所见的完全一样。”但实际上,月球并没有彻底死寂,它还是有许多神秘的局部活动现象(称月面暂时现象)——月面上会出现某种奇异的辉光,散发出一些神秘的云雾,局部地区暂时的变暗、变色,甚至有些环形山突然消失或莫名其妙地变大……最早发现这种月面暂时现象的可以追溯到八百多年前。1178年6月25日是个蛾眉月之夜,英国同时有5个人在不同的地方发现,在弯弯的月钩尖角上有一种奇异的闪光。但当时这些目击者的报告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1783年,天王星发现者威廉·赫歇耳在用口径22厘米的望远镜观测月球时,发现了“月球的阴暗部分,有一处地方在发光。其大小和一颗四等红色暗星相仿”。1787年他又观测到了这种现象,并形容它为:“好像是燃烧着的木炭,还薄薄地蒙上了一层热灰。”经赫歇耳两次报告后,送到天文台的这种观测报告日渐增多,至今大约已有一千五百多起。

1866年10年16日,曾给出3万多环形山的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施密特宣称,原来在澄海中的一个他十分熟悉的林奈环形山(直径9.6千米),忽然不翼而飞。1868年,有人发现一个原来只有500米大的小环形山直径已增大到了3千米。

在20世纪,这种观测报告有增无减。英国天文学家穆尔在1949年也连续见到两次月面上发出的辉光。1958年11月3日和4日,前苏联普耳科沃夫天文台的科兹洛夫在用口径76厘米的大望远镜观测时,见到了阿尔芬斯环形山的中央峰上有粉红色的喷发,持续了大约半小时之久。他拍得了这次喷发的光谱照片。这是月面暂时现象的第一个科学依据,接着,1963年,洛韦耳天文台也在月面同一地区发现了红色的亮斑……

进入空间探测时代后,登月的宇航员也有类似的发现。第一个踏上月面的阿姆斯特朗在1969年7月20日即登月前夕,曾向地面指挥中心报告:“我正从北面俯视着阿里斯塔克(环形山),那儿有个地方显然比周围区域明亮得多,仿佛正在发出一种淡淡的荧光。”而同一时刻,有两名德国天文爱好者也向柏林天文台报告,他们见到阿里斯塔环形山的西北部在发光。1992年我国广西也有两名天文爱好者用小型望远镜发现了危海边缘有“二氧化氮似的颜色”(发红)达十多分钟之久。

据统计,月面暂时现象多数集中在阿里斯塔克及阿尔芬斯两个环形山区域,大约每处有三四百起。其次是在月面洼地的边缘地区。这些辉光亮暗不一,寿命也有长有短(平均为20分钟左右),涉及的范围大约有几十千米。

对于月面暂时现象的存在,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争议了,但造成的原因却至今不明。人们曾提出过各种假设。有人认为月面上还存在着少量的活火山,是它们的活动造成了这一切;有人认为是太阳风与月球作用造成的荧光;还有人则猜测是某种摩擦放电形成的电火花;还有天文学家提出,这是地球对月球的潮汐作用引起的,因为地球对月球的引力要比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大80多倍;当然也有人把它与“月球人”扯在一起……

其实,月面的各种具体现象,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例如环形山的变化可能是陨星的轰击。“阿波罗14号”宇航员在登月时,曾在月球上安置了许多种科学仪器。它们曾真实记录了一次月面暂时现象:1972年5月13日,一颗大陨星轰然落在仪器附近不远的月面上,它与月面的猛烈撞击,使月岩四处飞溅。由于月面重力较小,飞溅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分钟。事件后,陨星陨落处出现了一个直径几十米的坑洞,大小可与足球场相比,当时四个月震仪都记下了月震曲线。据算,其能量相当于爆炸1000吨TNT炸药。可以设想,如果陨星较大,是可以造成或毁灭一个较大的环形山的。而有些辉光则是地球对月球的潮汐力造成的,它使月面上某些区域的引力陡增,使月壳内部的气体逸散出来,扬起细细的月尘,在阳光的映射下,就会使我们见到那些神奇的辉光。

为什么月亮会发生圆缺变化我们看到的月亮,它的形状在一个月里天天发生变化,有时像个圆盘,有时会缺了一半,有时又像一把弯弯的镰刀。

月亮为什么会发生圆缺变化呢?

我们知道,月亮是围绕地球运行的一颗卫星,它既不发热,也不发光。在黑暗的宇宙空间里,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我们才能看到它。

月亮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当它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的时候,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一点也照不到太阳光,这时,我们就看不见它,这就是新月,叫做朔。

月球的圆缺变化示意图新月以后两三天,月亮沿着轨道慢慢地转过一个角度,它向着地球一面的边缘部分,逐渐被太阳光照亮,于是我们在天空中就看到一钩弯弯的月牙了。

这以后,月亮继续绕着地球旋转,它向着地球的这一面,照到太阳光部分一天比一天地多,于是,弯弯的月牙也就一天比一天“胖”了起来。等到第七八天,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有一半照到了太阳光,于是我们在晚上就看到半个月亮,这就是上弦月。

上弦月以后,月亮逐渐转到和太阳相对的一面去,这时它向着地球的这一面,越来越多地照到了太阳光,因此我们看到的月亮,也就一天比一天圆起来。等到月亮完全走到和太阳相对的一面时,也就是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一个滚圆的月亮,这就是满月,叫做望。

满月以后,月亮向着地球的这一面,又有一部分慢慢地照不到太阳光了,于是我们看到月亮又开始渐渐地变“瘦”。满月以后七八天,在天空中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这就是下弦月。

下弦月以后,月亮继续“瘦”下去。过了四五天,又只剩下弯弯的一钩了。之后,月亮慢慢地变得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

月亮圆缺的变化,是由于月亮绕着地球运动,它本身又不发光而反射太阳光的结果。

为什么月亮老是以同一面朝着地球

从地球上看月亮,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它的另一面像是怕羞似的,老是“藏”着不让我们看到。随着天文观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向着地球的一面,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了,但是对它“藏”起来的一面,却所知甚少。

现在,人们利用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绕到月亮背面上空,给月亮背面拍了照片,再用无线电波传送回来或直接带回地面,这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与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地形更加凹凸不平,起伏悬殊。平原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

月亮为什么永远以同一面朝着地球,而另一面从来不转过来呢?

这是因为月亮一方面绕地球公转,一方面在自转,而它自转一周的时间,正好和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相同,都是27.3天。所以,当月亮绕地球转过一个角度,它也正好自己旋转了相同的角度,如果月亮绕地球转了360°,它也正好自转了一圈,永远是一面朝着地球,另一面背着地球。

因为月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公转速度不像自转速度那么均匀,它的自转轴又不垂直于公转运动轨道面,因此我们有时能够看见月亮背面的一小部分。这样算起来,我们可以看到的月亮部分,大约是月球表面的59%。

至于说到月球自转周期等于公转周期,那倒并不一直是这样的。在几十亿年前,月球的自转要比现在快得多,由于地球强大的吸引力,使月球自转逐步减慢,直到今天正好等于它的公转周期。

将来,月球还会逐渐远离地球,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会变长,而地球的自转周期也会变长。大约再过50亿年,地球上的一天会等于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天等于一个“月”,相当于现在的43天。那时,地球会以同一面对着月球,而不是月球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了。住在地球背着月球一面的人们,就要长途旅行到对着月球的一面来,才能观赏到皎洁的明月了。

绕着太阳公转。当月亮转了一周之后,地球也在绕太阳转的轨道上走了一段距离,因此经过27.3天后,月球原来正对太阳的那一点现在并没有正对太阳,还要再转过一个角度,才能正对太阳,这段时间要2.25天,把27.3天加上2.25天,不是差不多等于29.5天吗?

“月到中秋分外明”的说法对吗

我国把农历八月十五称做中秋节,已经有2000多年了。在中秋节吃月饼的风俗,至少也有1000年了。许多人认为,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比一年中其他时候的月亮要亮些。古人所写的诗词文章里也这样说。但是从现代天文学的角度来看,中秋节的月亮比一年里其他时候的望月更亮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月亮在一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转动,因此,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有时远些,有时近些,在40.67万~35.64万千米之间变化着。中秋节时,月亮常常不是在离地球最近处,也就不会比其他月份的望月亮了。

从这个月的满月到下一次满月,平均要经过29天12小时44分钟,这叫做一个“朔望月”。规定“朔”一定在农历每月初一,“朔”以后平均经过14天18小时22分钟才是“望”。所以只有当“朔”发生在初一清晨,“望”才会发生在十五晚上。而较常发生的是,望月不在十五晚上,而是在十六晚上。朔望月的长短可以比平均值多或少6小时,因此有时“望”甚至延迟到十七日清晨才发生。实际上,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常常没有下一天十六晚上的月亮圆和亮。

为什么人们觉得中秋节晚上的月亮分外明呢?这完全是主观感觉和多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造成的。春天天气还较冷,人们不常在室外观赏星星与月亮;夏天月亮较低,月光较少,而天空的星星又特别多,夜晚在户外乘凉时,主要观看银河和牛郎、织女星,以及在南方天空中天蝎座里那颗火红的“心宿二”;冬天虽然月光多,但天气寒冷,谁还愿意出外观赏星月呢?秋天不冷不热,秋高气爽,月亮就成为观赏的主要对象,怪不得人们总认为“月到中秋分外明”了。

神秘的月球魔力

同类推荐
  • 文明解密

    文明解密

    《我的第一本探索书
  •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世界在变小与现代交通(新编科技知识全书)

    面对浩瀚广阔的科普知识领域,编者将科普类的内容归纳总结,精心编纂了一套科普类图书,使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科普知识,以便解开心中的种种谜团。阅读本套图书,犹如聆听智者的教诲,让读者在轻松之余获得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论教育,使自己的思想更严谨,更无懈可击。相信每一个看过这套书的读者都会为之受益。
  •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动物探索:中华文化撷英(四)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
  • 科学家传奇

    科学家传奇

    《科学家传奇:科学家的最高荣誉》收集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科学大奖,为读者讲述众多科学家获得巨奖背后的故事。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科学大奖,如同竞争激烈的竞技场,引来无数的科学巨人一展风采;一个个走上领奖台的科学巨匠,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星,闪耀在科学的天空中。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满是荆棘与鲜花,留下的是他们的一个个动人又神奇的故事。期望读者从这些神奇的故事中,既能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家们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从中受到激励。得到人生的启迪。
  •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

    《西方科技十二讲》从历史、社会、经济、哲学和文化的维度,来透视科学和技术,概述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历程,及其与社会经济互动的特点,以便帮助读者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科学技术,从而为全面提高公众,特别是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做一点服务工作。全书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制度化历程。第二部分主要是将科学技术嵌套在国家经济系统中,介绍西方技术创新活动的发展。第三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政策、人才培养和科技共同体运行的机制。第四部分主要是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学科发展的特点。
热门推荐
  • 宠溺王妃

    宠溺王妃

    自己的朋友背板?没关系,自己的男朋友背叛?没关系可是自己的好朋友和男朋友一起背叛,天我做错了什么?没关系,至少还有一个宠溺自己的王爷。
  • 那个特别的女孩

    那个特别的女孩

    梵曦诺小时候有一个美好的家,因为父母突如其来的离婚,打破了她的生活;同时也是噩梦的开始。林书豪林家的大少爷,黑道的大少爷。当受伤的小白兔梵曦诺碰见腹黑男林书豪,将发生什么故事呢?
  • 锦绣闺

    锦绣闺

    程锦绣一朝投胎,却只喝了半碗孟婆汤,带着上辈子的医术转世,此生却不再有从前的记忆。程国公府看似光风霁月的日子,却汹涌着朝堂的暗流。前世今生的纠葛,府内府外的争斗,她该何去何从?秦玄光还是赵树理?清高决然还是波诡云谲?绝不弃坑,放心入坑~内容从缓到急,质量保证~
  • 守护甜心之血殇冥婚

    守护甜心之血殇冥婚

    (言情小说,嗯,挺言情的,所以说,慎重,慎重。)无边无际的血海正中央,巨大的白色十字架上,银发异瞳的少女身上缠绕着彼岸,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无法承受的痛,只要熬过天劫,她便是人上人。自此,所有欠她的人,她要凭着自己的实力一点一滴讨回来。不需要任何怜悯,她会站在巅峰。所有背叛她的人,想好自己的后路了嘛?
  • 极品逆天系统

    极品逆天系统

    苦B青年陆溟穿越来云幻大陆,从此主角光环大放,“我欺负你,你不来招惹我我能来欺负你吗?我告诉你我凌虚王爷不仅要欺负你,还要灭你满门,你能把我怎么样。”“什么?残了,没事没事来一粒丹药立马较好。什么?要武器。我这多得是神器,喜欢拿去,什么?要功法,给你一本神法,先拿去玩。”“我为什么这么嚣张?开玩笑,劳资有逆天系统,不嚣张我对的起他吗?”系统逆天,我更逆天
  • 轩辕翔龙传之幼龙初翔(中)

    轩辕翔龙传之幼龙初翔(中)

    在魔族的进攻之下,安定祥和的锡安世界陷入了战火与混乱。创世神平息了混乱,但锡安世界也被分成了东西两块大陆。东方的龙大陆在一千多年中,始终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而西方的圣大陆却随着魔法师教廷的暗中介入,变成了野心家与暴君的乐园。然而历史却发生了变化,出身于龙帝国皇家的少年龙翔天在天神的指引下,踏上了一统圣大陆的旅程,没有人知道这是福,还是祸……
  • 颠唐

    颠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故事。这是一个道佛争雄,邪魔得利的年代。仙皇,佛女,佛域,李氏江山。在人心纷乱的时代里,万古不易的仙帝之位也将旁落。而大唐仙国的深处温柔水乡。励志挞伐天下的小捕快正悄然间崛起。何为法?何为佛?自古力先智而出,然天地间是否真有公义的天道?站在高处的人往下看,生命是石头,还是蝼蚁?恩仇不断,长箫不绝。千载难逢的奇才,万古不易的传说。且歌且行且逍遥,翻天覆地,自我辈始,少年,颠唐!
  • 九传幽妻

    九传幽妻

    一个22岁的单身汪在便利店打工偶然的机会结识了OL装的鬼灵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随后我发现我也有鬼灵她叫杨妙真,同时也揭开了我的身世我叫司徒冬,阴阳师的后代......
  • 神盗侦探组

    神盗侦探组

    神盗墨起峰20年前被同僚供告入狱,二十年后再现江湖。十二铜首纠纷不断,邀请神盗前来帮助办案。惊心动魄的文字,尽在眼前。
  • 三世缘之娇女三生罪

    三世缘之娇女三生罪

    这一次我不会把你推给任何人,你是我的。这一世我不会让你轻易地逃掉,你欠我的。别再让我等了好吗?【卞御卿】我爱过两人【千秋】我放弃了全部就为你能再爱上我一次【易问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