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水电工程局是一支拥有上万职工的水电施工队伍,但从1995年到1997年间,广西境内几乎没有什么新开工的大型水电工程,这时工程局处境非常艰难。1998年,易廷金经过努力终于在预算为300多亿的龙滩工程中争得了一席之地。
当易廷金和他带领的60多名职工来到龙滩工程对外二级公路工地时才发现,他们眼前的荒凉,远远超过原先的想象。工地分布在红水河沿岸20多公里长的峡谷里,没有电、没有路、没有生活用水。易廷金与职工们一起,在河边的山坡上安营扎寨。他们喝的是浑浊的河水,住的是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晴天满屋星,雨天满地水,环境非常艰苦。更为困难的是,所有的施工设备、材料都要租船从几十公里外的东兰县,经过艰险的红水河运送到工地。有的机械还要拆散后,靠人拉肩扛搬到施工现场,难度非同一般。
易廷金白天紧盯运输的船只,确保安全运输,不允许出现丝毫的差错,晚上在蜡烛下琢磨第二天的工作,往往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钟头。面对重重困难,易廷金对职工们说:“我们都是小学生,图纸、规范就是现成的课本;设计监理就是我们的老师。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我们才能在龙滩站稳脚跟,我们的工程质量才能经得起历史和自然的考验。”
经过一年半的艰辛拼搏,易廷金带领施工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一条包括11座大中型桥梁在内的17.88公里的二级公路延伸到了龙滩,易廷金出色地打响了第一仗。
有了这次成功,工程局在龙滩工程建设单位中的影响顿时扩大。龙滩工程公司总经理戴波对此评价说:“易廷金责任意识特别强,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项目经理,他所承担的工程的质量、进度,在龙滩都名列前茅。”
职工们都说,“责任”已是易廷金身上人格魅力的全部,跟他干,即使苦点、累点,也干劲十足。
作为水电工程的一员,易廷金有着太多辗转奔波的经历,与家人聚少离多。但干了一辈子水电工程的他仍然不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干水电工作确实是很艰苦,过年过节都回不了家,更不能为家庭尽一点责任,但我不后悔干了这一行,电站搞起来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有价值的,我感到很满足也很骄傲。”
3.让矿工挣“安全钱”的矿长高武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我要让矿工挣‘安全钱’,只要是矿工们高兴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办。”14岁就下井“拉轱辘”的峰峰集团小屯矿党委书记、矿长高武,总是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高武当选中国煤炭工业劳动模范后,荣誉的分量重了,但他的矿工情结更加深沉。
20世纪70年代初,初中毕业的高武在私营煤矿干过半年“拉轱辘”后,来到峰峰矿务局羊渠河矿当矿工。
当时,组长下井后让大家先睡觉,睡醒了再干活,还招呼大家违章“扒罐”(在井下扒拉煤的罐车)。组长的这些违章指挥让高武记了一辈子,他暗下决心以后哪怕只管一个人,也绝不让他违章。
几年以后,高武当上了组长。
在他当组长期间,危险的工作他从来都冲在前面,他细心地纠正每一个违章行为。他耐心地告诉自己手下的工人,井下干活不能贪小便宜,不能走捷径。只有老老实实按规章制度干活,才能不出事故。整整4年时间里,高武的班组没有出现违章,也没有出现一起重工伤事故。
后来,他又当上了队长,他还像当组长的时候一样干。高武爱护工人,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率领全队成为矿上的一流队伍。等到当了区长,高武又把自己的“地盘”打造成一个5年未出重大事故的模范安全生产采区。
在小屯矿,矿工们说起高武,都竖大拇指,言谈话语中满是敬佩,因为这位书记矿长虽然是一把手,依然最喜欢和矿工们聊安全、拉家常。
从高武上任那一天到2003年5月29日,小屯矿实现安全生产1547天。当时,这在煤矿企业中算得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纪录。
但是,2003年5月30日和12月13日,有两位小屯矿的工人在事故中永远地走了,这成为高武心中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他常常告诫自己:“高武,这两位矿工兄弟是在你当矿长的时候丢掉了性命,你一辈子都对不起他们的妻儿老小啊!”
小屯矿没有多少人知道,两起事故发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前,高武从自己的积蓄中悄悄地拿出7000元,托人送给两位遇难矿工的家属。然而,遇难矿工肖保富的妻子已经回到娘家,3500元钱无法及时送去。春节刚过,高武带人赶往肖保富的老家河南汤阴,委托肖保富的大哥把3500元钱转交给肖保富的妻子。
从此,高武每个春节都自己拿出2000元钱,分别送给两个遇难矿工的家庭。
一采区矿工张忠忠的弟弟张四海是在“12·13”事故中遇难的。每年这一天,高武都会亲自给张忠忠送上路费:“忠忠,你回家去给弟弟上上坟。我对不起他,对不起他的爱人和孩子,你替我尽尽心吧。”
每次和工友们说起这件事,张忠忠总是感动的热泪盈眶:“矿长每年都能这样,我们全家心服到底了。”高武却这样对大家说:“对于两个生命的离去,我将终身自责,这一辈子都要对得起这两个家庭。”
“职工为天,生产为地”,这是高武积淀于心的“矿工情结”。5年前那两起事故的发生,让高武的安全弦时刻绷得紧紧的。他说:“只要我当矿长一天,就要让矿工兄弟们每天都挣上‘安全钱’。”
在小屯矿,中层干部们不怕高武的批评,就怕和他一起下井。高武每月下井一般在10次以上,时间大多选在凌晨,因为“这是矿工最容易精力不集中的时候,也是事故多发时段。”每次下井,高武至少要转上4个小时,至少巡看3个不同的作业区,每个作业区至少检查3名至5名工人的操作是否规范。
刘振夫是掘进区14252掘进头的把钩工,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矿长考问自己的那一幕。那次在井下,高武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请他回答把钩工的工作关键点和危险点是什么?工作中如何处理安全隐患?在矿长面前,刘振夫紧张地说了一遍又一遍,不是前后顺序颠倒,就是遗漏内容。高武没有生气,耐心地为他亲自演练了一个流程,内容分毫不差,动作个个到位,刘振夫从此就按照矿长的动作做,丝毫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下井的过程中,高武时常会给矿工们出一个“险情题”,14253工作面的刮板运输机司机李志军就被难住过。当时,李志军把原本应当挂在运输机外侧的灭火器摆放到里侧,被细心的高武发现了。于是,高武突然发出指令:“失火了,快救火!”命令一下,李志军跨过溜子道去取灭火器的同时,一下子明白了矿长的良苦用心,他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失误。
“对于一家煤矿而言,一年实现安全生产,靠的是运气;两年至三年连续安全生产,靠的是管理;实现5年以上安全生产,就得靠企业的文化建设。”这是高武的理念。
闲暇之余,高武喜欢静下心来琢磨安全生产警句,并且用自己的这个“习惯”逐渐影响着每一位矿工。
如今在小屯矿的企业安全文化长廊里,矿工自己编写的安全警句随处可见——“为了不让你的爱人流泪,不让你的亲人痛苦,请您珍惜自己的生命;幸福是安全开出的花,悲剧是违章结出的果。”……让安全深入人心,让黑金不再带血,这正是一个劳模矿长“矿工情结”的根结所在。
4.做好本职工作的胡小梅
胡小梅先后获得公司劳动模范、新余市劳动模范、江西省劳动模范和全国劳动模范等殊荣。满载荣誉的她,始终在布机旁忙碌着。
1992年,胡小梅作为学徒工来到了纺织厂,然而这个学徒工并不简单,由于她虚心好学、勤学苦练,不久便脱颖而出,学徒期未满就单独顶岗了。顶岗后的第一个月胡小梅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年被评为优秀学徒工。两年后,胡小梅在公司操作运动会上崭露头角,成为公司操作能手。此后数年的操运会胡小梅届届捧奖而归。特别是在公司第二十二届操运会上,已有7个月身孕的胡小梅凭着精湛的操作技术,力挫群雄,以优异的成绩打破一项历届纪录、一项上届纪录,一举夺得布机挡车工全项第一及单项第一,荣获公司操作能手、特等奖称号,令所有的职工惊叹不已。
胡小梅不仅在技术上拔尖,在组织上也要求进步,她在自己的入党志愿书上这样写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愿意为党的事业努力工作,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胡小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获得诸多荣誉后,有人对胡小梅说,企业里许多标兵劳模提拔的提拔,加薪的加薪,你作出了那么多的成绩,这回领导该照顾你了,你也该轻松一下了吧。胡小梅笑道:我可没有这么想过,只要企业需要,我宁愿一辈子工作在布机挡车岗位上。胡小梅在这个岗位上,先后带了五个学徒,如今这五个学徒,个个都是挡车好手、生产骨干。
为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养,胡小梅在工作之余自费报考了新余党校大专班,学习企业管理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虽然她上运转班,孩子也还小,但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刚下晚班,胡小梅从不缺课,她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产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
胡小梅后来担任了织布分厂团总支书记,工作担子一下子更重了。由于工作时间走不开,团总支方面的工作只能放在下班后做,但她毫无怨言。别人看了不理解,问她图什么?胡小梅说:“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做好本职工作,是我的职责,为的是企业的良好发展。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我们员工才会有依靠。”
5.承担起民营企业家责任的周强
周强是江西省德兴市百勤异VC钠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勇于探索高新技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短短的人生履历上书写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篇章——2000年被评为江西省劳动模范,2001年被评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获上饶市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2004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审定为第七批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
周强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生产食品抗氧保鲜产品的国家中型一级企业,产品广泛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食品饮料、酒类和水果蔬菜的抗氧保鲜。企业成立之初,由于投入大、产出小和引进的工艺技术不成熟,加上设备不配套,产品质量迟迟难以稳定,企业亏损达上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