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6200000006

第6章 18世纪的物理科学(5)

斯蒂诺还对托斯卡纳地区的地质史提出了一些一般性理论,他认为,这一理论也许适用整个地球。总之,这是一项令人钦佩的成果,但是斯蒂诺却半途而废了,因为他是一位极端的路德教徒。由于常常陷入深深的不安之中,显然他有严重的心理危机。后来他失去对地质学的兴趣,皈依天主教,到德国当了一名神职人员,晚年在苦修中度过。

若是撇开他所处的时代,就很难正确评价斯蒂诺的智力成果。还有一些人也曾试图提出类似的理论,例如涉猎广泛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胡克。大多数17世纪后期关于地球创生及其形成的思辨,流传到了18世纪,然而它们不是带有深深的宗教烙印,就是企图把宗教故事与新科学观生硬地结合在一起。但是,其中有一个理论脱颖而出,这就是布丰伯爵提出的理论。

布丰对地球的测试

布丰伯爵的科学生涯涉猎广泛,成绩辉煌。他写了关于自然史的著作,他解释地球起源的自然主义理论是那个时代第一批没有与宗教紧密栓联的理论之一。图中显示他运用多个透镜检验阿基米德的说法是否正确(阿基米德声称可以把太阳光会聚在锡拉库拉港中的罗马舰队上使之起火)。他成功地使150~250英尺远处物体着火,据此,布丰认为阿基米德的说法应该是真的。布丰本质上是一位博物学家,他认为,他那于1749年开始出版的44卷巨著《自然史》(Histoire Naturelle),应该从头开始述说。他写道:“地球通史必须居于首位,其后才有地球上其他事物的历史。”他的思想大多只是对当时主要思想的重述,但是他对地球形状的讨论在保守的法国同代人中引起了震动。

他写道:“事实上,现在是陆地而且有人居住的地方,以前确曾处于海水之下。这些水曾经淹没最高山脉的顶峰,因为我们发现在这些山上,甚至在它们的顶峰上,有海洋生物的遗骸,它们与现在的贝类没什么不同。无须怀疑,它们如此相似就是同一物种。”就我们今天所知,布丰的许多思想是不正确的。但是,布丰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尽管非常笼统),这对于18世纪的思想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激励,由此他们明白,可以像布丰那样,对于有关宇宙的老问题试图给予新的、理性的回答。

受哲学家莱布尼兹的启发,布丰说,由于一颗彗星撞击火热的太阳,从中带出了一些碎片,地球就源于这些碎片。他用铁球做了几个实验,把铁球加热,测量它们冷却的速率,从这些结果他估计出如地球这样大的球冷却的速率。再基于此算出冷却所需时间,由此得出结论,地球已是非常古老。他建议,地球也许有75000年或100000年。布丰的估计已经比厄舍尔1654年计算的6000年多了十倍以上。赫顿(James Hutton,1726—1797)后来得到了类似的结论(不过,他也大大低估了地球的年龄)。但是布丰是最早把这一思想传播给广大听众的。出于敏锐的政治直觉,布丰把自己的研究说成仅仅是假说,并且还在叙述中设法为宗教保留位置,这就避免了与教会发生重大冲突。

根据布丰的假说,地球经过了七个漫长的阶段。这与圣经创世纪中的七天相当吻合。——但是这里的“天”要比我们通常理解的“天”长得多。经过最初阶段——地球的形成是由于彗星与太阳的碰撞——地球旋转并且冷却了3000年,在此期间演变成球形。第二阶段地球冷凝成为一个固体。根据布丰的计算,这大概经过了30000年。第三阶段,地球周围气体中的蒸汽形成巨大的海洋,覆盖了整个地球。他解释说,这个时期潮汐作用开始影响地球演变,并且把海洋生物带到地球各地。他计算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25000年。火山活动主宰了第四阶段,因为在以后的10000年中海洋开始消退,从而在高地上留下许多海洋生物的遗骸。随着陆地开始形成以及变冷,植物开始生长。在第五阶段,持续了近5000年,第一批陆地动物开始出现。在第六阶段,陆地继续演变,大陆开始相互分开,漂移了将近5000年,直到变成如今的格局。最后在第七阶段,布丰声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达到演变过程的顶峰。

这是一个大胆有序并且简洁的思辨性理论,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它可以解释许多奥秘,诸如在高地和山顶上发现的海底化石。

但是,布丰不得不在他的工作中尽力避免与宗教发生冲突,而地质学真正的进展只有等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对传统发起全面攻击,这样科学家才能摆脱束缚,关注他们在岩石中发现的线索。

当更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这个领域时,一些情况很快就明朗了,某种岩石,叫做沉积岩,它们位于平行地层中,是由水下的沉积物而形成。埋于这些岩石中的化石有助于确证这一思想,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依然存在——许多层积岩存在于山区,甚至是在最高的山峰被发现。显然,现在的大片陆地必定曾经处于海底,正是在那段时期,形成层积岩的物质被沉淀在那儿了。那么,在岩石形成之后,陆地又是怎样从海里出现的呢?就像许多在启蒙运动后兴盛起来的科学领域一样,地质学的早期岁月也是被机械论一统天下。

两个相互对立的新理论迅速崛起,并且最终它们都不再流行。但是每一方面都对莱伊尔(Charles Lyell,1797—1875)的先驱性工作有所贡献。莱伊尔是一位富有钻研精神的苏格兰地质学家,他为现代地质学打下了基础。他还为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提供了新的钥匙,使他们能够透过表面现象去理解地球和人类的历史。

魏尔纳和海神的遗迹

魏尔纳(Abraham Gottlob Werner,1750—1817),他那个时代最有名的地质学家,出生地质学家魏尔纳提出了水成论,说的是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上覆盖了浩瀚的海洋,所有岩石都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于普鲁士。他的父亲是一家大型炼铁厂的检验员,魏尔纳的年轻时代大多花费在他对采矿和矿产的兴趣上。在福莱堡的矿产学院学习了两年(1769—1771)之后,他转到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作为一个出色的学生,他全身心投入学业中,吸取每一项与采矿、矿产、岩石和矿物学有关的知识。

1775年,魏尔纳回到福莱堡学院成为一名讲师,他在这里生活了近40年,成为当时最有名也是最受欢迎的教师。作为一名精力充沛、身体力行的“动手型”教师,他鼓励学生们走向野外,亲自研究岩石和矿产,而不是仅仅听从别人的意见。

魏尔纳教的地球理论,后来被称为水成论(Neptunism)。这个名字得自罗马的海神(Neptunism),反映了魏尔纳的基本假定:地球起初完全被巨大的、泥泞的原始海洋所覆盖。海洋内悬浮着大量的物质,当海平面开始下降时,海底结晶出“原始的”岩石。魏尔纳解释说,这些岩石后来就覆盖了整个地球。魏尔纳并没有解释原始海洋是从哪里来的,或者它撤退的机理是什么。不过,据魏尔纳的说法,随着海水的持续消退,很久以后,第一块干燥的陆地(岩石的原始沉积)就露了出来。

然后,渐渐形成了新岩石层,它不再是原始形成的一部分,而是由海洋中的物质进一步结晶而成,此外还包括从原始的地球表面侵蚀出来的沉积物。随着海水进一步退去,更大的陆地面积出现了,其中不仅包括这些“过渡”岩石,还有许多年前形成的原始岩石所形成的高山。

魏尔纳继续说,后来大块的地表侵蚀物夹带巨量的沉积物返回海洋,在海洋里沉积并且形成“二次”岩石层。暴风和海面上的惊涛骇浪搅乱了这些沉积下来的“二次”岩石。然后,随着海水再度消退,这些“二次”岩石也露出水面,再度遭受侵蚀并沉积于海里,形成新的淤积。魏尔纳解释说,就在最近,海水还在消退过程中,于是,我们才能看见这些仅在最底层才能发现的岩石。

火山,似乎让魏尔纳的某些同代人感到困惑(有人认为所有陆地起初都可能源于火山),但是按照魏尔纳的说法,它们对于地球表面的形成影响不大,他解释说,它们也许是由于地球表面附近燃烧的煤层引起的。

在那些为火山感到困惑的人(但是并不认同所有陆地都源于火山的思想)中就有赫顿,魏尔纳的同代人和长者。尽管他在1788年以前并没有提出关于地球表面如何形成的思想,但是他的观点,后来人们称之为火成论,在18世纪后半叶引燃了一场最大的地质学争论。

赫顿和冥王的怒火

赫顿1726年生于爱丁堡,是一位注重实际的苏格兰人,在完成法律实习之后,1749年在莱顿大学取得了医学学位。不过他从未执过业,而是转向了农业。然后,经过一段节衣缩食的农民生活之后,他又成为制造商,建立了一座生产氯化铵的工厂,在这以后,他退休从事研究地质学。这可不是在人生旅途上兜圈子。他早期对化学的兴趣,使他转向医学,而当他开始研究农场里的岩石和土壤时,兴趣又移向了矿物学。

1788年,赫顿那引起争议的新理论第一次发表在爱丁堡的《皇家学会学报》上,尽管他已经为此工作了20多年。赫顿并不关注魏尔纳的论据,即沉积岩位于水下,而是质疑这一主张,亦即形成这些岩石的所有物质,都曾经悬浮在覆盖整个地球的原始大海里。

18世纪的火山爆发使许多地质学家把注意力聚焦在地球内部的热和它在形成地球外壳中的作用。赫顿的理论基于系统的观察和思考,他不仅提出与水成论不同的主张,而且还建立了一个重要原理,为此他被称为地质学的奠基人。这个原理叫做现实论(Actualism),它主张,地球的表面是由各种因素——侵蚀和火山——形成的,这些因素今天仍然在起作用,并且仍然可以观察到。这个原理与19世纪莱伊尔进一步发展的均变论有密切联系,通过使现实论与其他若干因素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地质学的许多基本前提。

魏尔纳拒绝讨论地球和原始海洋的起源(尽管其他人,包括布丰,有所讨论)。他的理论只不过假设原始海洋存在过,其各种环境与今天大不相同。

赫顿假设,大陆和海洋几乎同时形成,这样我们才能理解眼前的事实,亦即地球处于“持续的”过程之中,并把这一过程看成是一个无尽的循环,“没有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终止的迹象”。

他解释说,陆地表面处于被风、水和冰冻缓慢侵蚀的过程中。碎片被河流带到海洋中,又沉积在海底。

在海底,来自地球深处的压力和热量“烘烤”地层,使之变成沉积岩。不同的岩石层源于被侵蚀陆地的特性。后来,由于一系列地震,导致海底向上隆起,于是,沉积岩露出水面成为陆地。赫顿继续说,这种岩石在漫长而缓慢的过程中变形,岩石的裂缝允许熔岩从地球深处渗出,当到达地球表面时就形成了火山。由热而形成的火成岩还会进入沉积岩地层,在那里缓慢冷却,形成诸如花岗岩之类的结晶岩石。与此同时,稳定的侵蚀过程继续进行,开始磨损新形成的陆地表面。进一步的侵蚀还会磨损沉积岩和暴露花岗岩,于是新的沉积岩层在海底继续形成。这些岩石也许会由于地球内部的压力和运动被迫隆起,由此构成一个今天依然在持续的循环过程。

赫顿明白,这一过程不仅是机械的,他还意识到,现在观察到的变化正是经长期演变后地表成为这个样子的原因。赫顿建议,这些长期循环在整个地球历史中,以同样缓慢的方式和同样缓慢的速率起作用。他还看出,地球历史一定非常之长——比大多数科学家设想的更长——所以,地球比人们相信的要古老得多。

1795年,赫顿扩充了他的理论,出版了两卷本的著作《地球理论》(Theory of the Earth)。他的书很难读懂,并且还引起争议。魏尔纳的追随者把它看成是对魏尔纳水成论的直接攻击,保守的神学家认为它是对圣经中创世说的攻击。尽管如此,赫顿的火成论(Plutonism,出自Pluto,意即阴间的冥王,因为赫顿的循环变化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地球的内部)还是吸引了一些热心的追随者。1802年又有更多的追随者加入,因为普莱费尔(John Playfair,1748—1819)写了一本名叫《赫顿理论说明》(Illustrations of the Huttonian Theory)的书,使得赫顿许多晦涩的表述更为通俗直白,从而令赫顿的理论更容易被人接受。

如果就此能够得出结论,说赫顿是正确的,他的理论确已胜出,这当然不错。然而,历史和科学决不会如此简单。赫顿的基本前提——地球的地质变化是均匀和循环的,并且经历很长的时间——这些基本上正确,但是他对变化机制的解释却是错的。后来在19世纪,莱伊尔吸取了赫顿的均匀性原理,再经综合之后,给出了一个更真实的世界图景。

居维叶和灾变论

18世纪后半叶,水成论与火成论的争论成为当时地质学领域的主旋律——著名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加入了这场争论,但他并未带来实质性突破。居维叶是当时最权威的科学家之一,他富有才华,善于把握机会,对自己的观点确信无疑。在广泛研究化石之后,他得出这一结论:仅当世界在其整个历史过程中,经历过一系列大洪水,各种化石的存在才能得到解释。居维叶论证说,每一场这样的大洪水都毁灭了地球上一切生物,只留下化石记录。每次洪水之后,生命又重被创造。这一观点迎合许多宗教思想家,特别是当居维叶解释说,最后一次大灾难(他的理论后来就叫灾变论)就是《圣经》第一篇《创世纪》中描写的那场洪水。居维叶解释说,在那次灾难中,上帝出面干预允许某些生物幸存下来,正如圣经描述的那样。显然居维叶是在宣布,地球并不像赫顿说的那样,经历一场缓慢和渐变的连续过程,而是一系列剧烈灾变的产物。

居维叶是如此强大,以致他的灾变论很快就取代了魏尔纳那乏味的“原始海洋”理论,并且还把赫顿和他的火成论说得一无是处。魏尔纳和赫顿都是专家,不是通才,两人都试图把地质学当做一门科学来处理,他们相信自己提出的机制符合观察事实。事实证明,两人都行进在一条死胡同里,尽管赫顿为未来开辟了一条充满前景的道路。

居维叶以其谨慎的方法和成熟的理论吸引了当时大多数科学家的想象力。但由此造成的巨大阴影却是严重压制了地质学中有益的争论,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

近代化学的诞生

同类推荐
  • 野牛的故事

    野牛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篇动物小说集,讲述了五个发生在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故事。长颈鹿黑儿两个月大就与自己的家族失散,在非洲草原上艰难地长大,当长大后的黑儿重新找到自己的家族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长颈鹿回家》非洲大草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危急时刻,斑马铁蹄为了种群的未来,为了将诸多的斑马家族集合在一起形成大群,它向所有斑马家族的首领发起宣战……——《斑马父子》等。
  • 走进光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走进光学世界(物理知识知道点)

    构成光的是那些物质呢?在光学的研究中有哪些大师巨匠为了探索光的奥秘而付出了辛勤与汗水?光是如何被人类广为应用的?这众多的问题都能在《物理知识知道点:走进光学世界》中得到解答。请《走进光学世界》吧。
  • 凯叔《西游记》

    凯叔《西游记》

    爆红微信账号“凯叔讲故事”主播凯叔重塑经典,只为孩子打造的亲子共读版《西游记》!戴军、罗振宇、阿丘、谢娜、徐峥、小陶虹、李亚鹏、许戈辉、赵忠祥……倾情力荐!很久很久以前呀,从花果山的石头缝里蹦出个猴子。这石猴可了不得,他能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就能翻十万八千里!他是谁呀?齐天大圣孙悟空呗!他大闹天空,好不嚣张!可惜飞不出如来佛祖的手掌心,被压在了五行。这一压就是五百年。五百年后,可怜的孙大圣被唐僧救下,并收了他做徒弟。孙悟空感激不已,帮着师傅收了白龙马,一起踏上了取经之路。
  • 动物知识篇(下)

    动物知识篇(下)

    本书着重介绍了千姿百态的昆虫,以及现今世界上存在的特殊生物等。
  • 狼的故事·狐的故事

    狼的故事·狐的故事

    《狼的故事》作品叙述的是一个摄制组在一个荒岛上拍摄以野狼为主角的电视连续剧的奇特有趣、动人心魄的故事。整部作品着力展示的是以“苍狼”为首的狼的一家在特殊环境下的种种险遇。狼群在种种险遇中所表现出来的出人意料、令人惊叹感慨的一系列行为。《狐的故事》讲述了一对蛰伏在城镇荒园里的红狐的生活遭遇及命运。作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不仅深刻的描写了这些物种的自然性和生命性,同时也通过它们与人类的共处还原了这些生灵的生命价值和意义,另人深省。
热门推荐
  • 猫咪的微笑

    猫咪的微笑

    一个叫小春的姑娘,偶然间救了一只猫,却引发了千奇百怪的事情。到底怎么回事?是猫的报恩吗?奇异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
  • 重生之三世花开

    重生之三世花开

    不老人:魂不灭,颜不老。可以控制世间所有生物。人间四月,桃花纷飞。美人回眸一笑,刹那间,谁入了谁的眼,又是谁乱了谁的心?我没有姓氏,你说你喜欢穆字,从此我便叫穆黧。厮守一生。沉睡万年,只为等你一世轮回。再见时,你于我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不再两心相悦。这一生,打破界规。用我无尽的生命换来20年的再次相逢,只希望拼尽全力的守护你,让你一辈子安稳幸福。爱一个人两世一生,痴儿也不过如此了……
  • 是谁把流年偷换之花季雨季

    是谁把流年偷换之花季雨季

    三年的时间真的很短,还记得我们买着锻压厂一块钱的面皮夹饼,顶着焦化厂的浓浓黑烟,一起匆匆忙忙的走在那坑坑洼洼的路上,它们转眼之间已成为过去。我很留恋八中,它给了我好多,这里有我美好的记忆,有开心、不开心,有幸福,有难过,有着青春年少的酸甜苦辣。那些人,那些事,是我这一辈子无法忘记的。我们纯真的友谊是这一生这的珍惜的宝贝。三年的时光就着样结束了,就着样多姿多彩的走了过来。留在心里的只是回忆,回忆我们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互依赖为止。八中的柳树见证了我们的一切。三年的时光就像柳絮在风中飞舞一样,很美,很迷人,但转眼之间一时烟消云散,消失的无影无踪。
  • 耳闻风听恋

    耳闻风听恋

    二十五年,二十五岁。绽青由雪,我给了你二十五年的青春,却只给了你三年的美好,也许你会觉得我很不公,为什么别人可以有三十年的美好,亦或更久?二十五年,你却经历了所有人经历的事。二十五岁,你却在得到幸福后永睡不醒。
  • 掌天奇缘

    掌天奇缘

    一个从大山中走出的少年,一次抉择进入了当地的修仙门派,成为了一名记名弟子。他是如何在修仙者行列中立足,又是如何一步步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并一次次化解三界中的莫大浩劫,从而踏上三界最顶峰!
  • 卡萨布兰卡花的永恒

    卡萨布兰卡花的永恒

    “哥哥,你到底在哪里?”夏倾辰仰天长啸,泪水顺着肤如凝脂的脸滑落在地板上。一次巧然相遇,认识了12只我感觉哥哥就在我身边关心我、守护我......因为一件事引发了许多事情,我终于找到了哥哥,也找到了真心喜欢的人。能跟喜欢的人和哥哥在一起,就特别的兴奋,可幸福往往持续不了太久。“为什么你就不肯相信我”“好,我走!”三年后,我回来了!我们回来了!带着神秘的身份回来了!我们光芒万丈的回来了!三年后的我,不在以前那个单纯,天真的我了!我学会了冷静、从容、宽恕。.做人要么忍,要么狠!焕然一新的夏倾辰对爱也有了新的见解,爱就像卡萨布兰卡的花语一样,是一种负担不起的爱,他们会带来怎样的“节目”,拭目以待吧!
  • TFBOYS你还爱我

    TFBOYS你还爱我

    樱花落下的速度是每秒五厘米,我该用怎样的速度,与你相遇——王俊凯。——苏倾倾雨滴降落的速度是每秒十米,我该用怎样的速度,在你之前——王源——苏思悦雪花飘落的速度是无形的,我该用怎样的速度赶在你之前——易烊千玺——苏轻云
  • 全职大师

    全职大师

    网络游戏中的仓库小号,却意外的穿越到了异界。他不但带来了无数极品材料,还精通几乎所有的生活技能,最可怕的是,这家伙同时还是一个空前绝后的魔法天才!
  • 学神:你别跑

    学神:你别跑

    在花一般的年纪遇到那个令你为之心动的人你会如何?是奋起直追还是埋在心底看着他好就好?倘若是你你又该如何抉择?
  • 封魁人

    封魁人

    青梅竹马的死让我跟着一个奇葩师傅走上了封鬼的道路魁字拆开乃斗鬼,我的职业就是封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