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法特围系的阿拉伯头巾颜色有两种——黑白方格和红白方格,围系的方式也很特别——露出左耳,颈上紧围着一条同样图案的围巾,塞在军便装的风衣领里。这种围法不同于一般的阿拉伯人,包括北非撒哈拉人、苏丹努比亚人、也门人、贝都因人及海湾其他各国的阿拉伯人。对此,有人感到困惑,专门就这个问题问过阿拉法特,阿拉法特的回答是:“这是阿拉法特风格!”
原来,这种只露左耳的围法可以使头巾的形状接近于不规则的巴勒斯坦地图的形状,白格代表城区的居民,红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黑格则代表农民。阿拉法特把代表祖国国土的围巾日日夜夜顶在头上,是时时提醒自己不忘肩上的重任。他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都这么紧紧围系着这块头巾,围系头巾的阿拉法特成了一个民族标志。
但也有例外的时候,1995年11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阿拉法特来到以色列,为了表示对拉宾的深切哀悼,他亲自看望拉宾的遗孀。在会谈时,阿拉法特一反常规,破例摘下了他头上的那块有象征意义的头巾。这是一种敬意。
名言
对某人施加影响就是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他。
——奥斯卡·王尔德
对于才智出众的人,人们很苛求,要求他们具有宝石般的优点,不朽的完美。
——巴尔扎克
一个人能起什么作用,就会给自己招来个敌人。想要受欢迎就得做个庸人。
——奥斯卡·王尔德
名人轶事
休·特洛伊是一个不惜用恶作剧来招揽观众的美国艺术家。1937年,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美国首次举办凡高画展。特洛伊认为凡高的绘画并不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来观看,而添一些耸人听闻的画家的私生活的内容倒更有吸引力。于是他用剁碎的牛肉做了一只人的耳朵,把它陈列在一只精制的天鹅绒的小盒子里,下面贴了一则说明:
1888年12月24日,凡高割下这只耳朵,送给他的情妇,一个法国的妓女。盒子一放进陈列厅,就立即招来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这是何等的可悲,这个人世呀。
名言
人心有一种特别的性能,有时它会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东西给予最高的评价。
——巴尔扎克
出头露面的人是有福的。知道世人一定在瞧着他必须完成的事业,他从头到尾干得挺有劲儿。然而这样的人更值得尊敬,他默默无闻地躲在暗地里,在漫长的辛苦的日子里无报酬地劳动,得不到光荣也得不到表扬;只有一种思想鼓舞着他的勤劳:他的工作对大众是有益的。
——克雷洛夫
名人轶事
艾科卡从大学毕业后,来到福特汽车公司当一名实习工程师。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质量好,外表美观大方,然而销量却很不景气。1956年,福特汽车在费城地区销量居于末位。艾科卡虽然是工程师,然而却极愿意做与人打交道的推销工作。
一天,他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他来到总经理办公室,要求做一则广告:“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即谁想买一辆56型的福特汽车,只需先付20%的贷款,余下部分可按月付56美元的办法逐步付清。总经理依计而行。结果,这一办法十分灵验,“花56元买一辆56型福特”的广告人人皆知。在短短的三个月里,福特汽车在费城地区的销路从原来的末位一跃而为冠军。
艾科卡的才能受到赏识和嘉奖,很快,总经理将其调到华盛顿,委任他为地区经理。
名言
每一滴水都具有水的全部特性,但是绝不会有风暴。
——爱默生
鼓励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鼓励别人。
——马克·吐温
一朵花做不成花圈。
——赫伯特
名人轶事
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和意大利音乐家、乐队指挥阿图尔·托斯卡尼尼是一对老搭档。每年圣诞节贾科莫都要给他的朋友送一块上好的蛋糕。有一年圣诞节前夕,贾科莫同阿图尔吵了一架,因此想取消送给他的蛋糕,但为时已晚,蛋糕已经送出了。
第二天,阿图尔收到贾科莫的一封电报:“蛋糕错送了。”阿图尔便随即复了份电报:“蛋糕错吃了。”
名言
当他们烧死约翰·赫斯时,一位温文尔雅的老太太走来,把她的柴束加在火堆上。
——阿尔贝·加缪
要弄死一棵树,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让它的根裸露在外。要毁灭一种制度或风俗亦然。
———儒贝尔
名人轶事
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虽已获得博士学位,但没有开课“资格”。因为她需要另写论文后,教授才会讨论是否授予她讲师资格。这本身是极为荒谬的陈规陋习。
当时,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十分欣赏爱米的才能,他到外奔走,要求批准她为哥廷根大学的第一名女讲师,但在教授会上还是出现了争论。
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让她当讲师,以后她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说:“当我们的战士从战场回到课堂,发现自己拜倒在女人脚下读书,会作何感想呢?”
希尔伯特站起来,坚定地批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
名言
应该“理解”,必须“理解”,人类最高尚的目的就是:理解一切。革命的捷径也是:理解一切。
——莫兰黛
不了解一个人的处境就不能指责一个人的行为,如果不了解一家人的内情,谁也说不上这家的人各有什么难处。
——简·奥斯丁
名人轶事
英国植物学家、作家约翰·希尔因为未能被批准加入皇家学会,一直耿耿于怀。
有一次,他从外地给学会寄来一封信,信中他编造了一例神奇的病例:一名水手从桅杆上摔下来,跌断了一条腿。医生用绷带替他扎牢后,给他用焦油冷浸,效果奇好,3天内他的腿就恢复如初了。
于是,这一案例引起学会极其认真的讨论。但谁知不久学会又收到约翰·希尔的来信,说他上封信上忘了说明那条断腿是木头做的。
名言
说话权利或为自由之始,但必须有人聆听,这项权利才会重要。
——李普曼
这是已届中年的改革家的一点安慰:他们谆谆倡导的善举只要实行,那么在他们死后也不会被人遗忘。
——萨基
名人轶事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他本可终身担任这一职位,却以他的远见卓识在第二任后即马上引退。在告别讲话中,他恳切直率地表达这一想法:“各位朋友和同胞:
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此时此刻,大家必须运用思想来考虑把这一重任托付给谁。因此,我觉得我现在应当向大家声明,尤其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使公众意见获得更为明确的表达,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
关于我最初负担起这个艰巨职责时的感想,我已经在适当的场合说过了。现在辞掉这一职责时,我要说的仅仅是,我已诚心诚意地为这个政府的组织和行政贡献了我这个判断力不足的人的最大力量。就任之初,我并非不知我的能力薄弱,而且我自己的经历更使我缺乏自信,这在别人看来,恐怕更是如此。年事日增,使我越来越认为,退休是必要的,而且是会受欢迎的。我确信,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所以我相信,按照我的选择并经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是我引以为慰的……”
名言
根本没有所谓的精英。第一个曾经或依然存在的贵族,其行为在一切主要的方面都与小流氓们极为相似。
——G.K.切斯特顿
以为那些为公众鼓噪得最响亮的人一定最关心公众利益,这是一种普遍的误解。
——埃德蒙·伯克
名人轶事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著名画家拉斐尔曾经在梵蒂冈教皇皇宫里绘制壁画。他对此项工作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且表现了极大的虔诚。他按自己对《圣经》的理解和想像,仔细地勾勒着每一个线条。经他手,一个个宗教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墙壁上。
有一天,两个人来观看拉斐尔作画。当时的拉斐尔正站在支架上,酸痛的手臂吃力地挥动着画笔。其中一个人看了一会儿,然后不懂装懂地批评拉斐尔,说他把壁画上的耶稣和圣保罗的脸都画得太红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拉斐尔停下画笔,背对着他们,用非常低沉的声音回答道:“阁下,我是故意这么画的,因为圣主在天堂看到教堂里有你们这些人而感到有些羞惭。”
名言
只有上帝才能判断人心如何;凡人只能从行动上看人们的动机。
——司各特
憎恨之中也隐藏着一种忌妒:我们想胜过敌人。
——尼采
名人轶事
1931年,哈默从苏联回到美国。这时,富兰克林·罗斯福即将登上美国总统的宝座。哈默透过深入研究,认定一旦罗斯福得势,1920年公布的禁酒令就会被废除。哈默进而想到,到那时,威士忌和啤酒的生产量将会十分惊人,市场上将需要大量的酒桶用来装酒。酒桶并非一般木材可以制造,非用经过特殊处理的白橡木不可。他在苏联生活多年,知道那里有自橡木出口。于是,他又去苏联,凭着他的老关系,订购了几船白橡木板,他还在纽约码头附近设立了一间临时的酒桶加工厂,作为应急之用。
后来,他又在新泽西州建造了一个现代化的酒桶加工厂,取名哈默酒桶厂。
可贵的是,当哈默做这些事时,“禁酒令”尚未解除。当哈默的酒桶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滚出来时,禁酒令真的被解除了。很快,人们对威士忌的需求急剧上升,各酒厂的生产量也随之直线上升,但问题是需要大批酒桶。此时,哈默早已给酒厂准备好了大量酒桶。生产酒类的厂家有许多,而大规模生产酒桶的工厂却只此一家,于是哈默制造酒桶获得的盈利大大超过了酒厂。
哈默的成功,就在于成功地预测将来。
名言
一个聪明人从敌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比一个傻瓜从朋友那里得到的更多。当竞争与敌视同你比邻而居时,谨慎就会茁壮成长。
——格拉西安
在幸运时不与他人同享的人,在灾难中绝对不会是个忠实的友人。
——伊索
名人轶事
在19世纪末英国的乡下,有个绅士带着他的孩子到溪边野餐,一不留神,孩子竟然掉到水流湍急的溪水里。这时,有个叫弗莱明的乡下小孩子奋不顾身地跳进溪水中,三两下便将小孩救了上来。绅士十分感激弗莱明的英勇行为,当下便给弗莱明一个承诺,愿意负担他一生所有的学费。
30后年,弗莱明在一所知名的大学中担任研究工作,负责进行有关细菌培养的医学实验。
当时一切科技都还在萌芽阶段,弗莱明负责的细菌培养工作可说是十分的艰辛。弗莱明的同事们总是满腹牢骚、怨天尤人的,但弗莱明的态度则不一样,他不断地透过显微镜,观察已经发霉的培养液。
经过不断地研究,终于弗莱明在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侵入培养皿的霉菌正在不停地吞噬培养液中的细菌。弗莱明从中得到灵感,成功地于公元1929年,提炼出可以对抗致命病菌的“青霉素”,也就是今天医学界依赖颇深的“盘尼西林”。
不久,英国的首相邱吉尔不幸罹患当时足以致命的肺炎,人们一时束手无策。有人向他推荐,考虑新药物“青霉素”可能对他的致命肺炎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