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1100000059

第59章 寓言明理故事(2)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出门,把这件事告诉了心都子。心都子和孟孙阳一起去见杨子,问道:“从前有这样三兄弟,在齐鲁之间游学,跟随同一个老师学习,学得了仁义之道后回家。他们的父亲说:‘你们已学完回来,请给我说说什么是仁义之道,行吗?’老大说:‘仁义之道就是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然后才谈得上名誉。’老二说:‘仁义之道就是要不惜生命地保护名誉。’老三说:‘仁义之道就是既要保全生命,也要保全名誉。’他们兄弟三人的仁义之道完全不同,但却出于同一个儒士的教导。谁对谁不对呢?”

杨子说:“有个居住在河边的人,熟悉水性,敢于游水,驾船摆渡来赚钱,供养百口之家。背着粮食来向他学习游水的人成群结队,结果淹死的人差不多达到半数。这些人本来是来学游水的,而不是来学淹水的,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你认为谁对谁不对呢?”

心都子无声地退了出来。孟孙阳责备他说:“你提问为什么那么拐弯抹角的,而我们老师的回答又那么古里古怪?我更加困惑不解了。”

心都子说:“大路因为岔道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对一种学术的理解不同而丧失这种学术的本义。学术的本源是一致约,相同的,但到后来却像现在这样互相分歧。唯有回归到本源上来,才能不丧失这种学术的本义。你长期在先生的门下求教,学习先生的学说,而竟不懂你先生说的什么意思,太可悲了!”

惊弓之鸟

此典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从前有一天,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仰头看见有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为您用拉弓而不发射箭矢的方法射下鸟来。”魏王说:“难道射术可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

停了一会儿,一只雁从东方飞来。更羸虚拉了一下弓弦就把它射下来了。魏王说:“射术怎么可以达到这样高的水平啊?”更赢说:“这是因为这雁有伤病”。魏王说:“你怎么知道的?”更羸回答说:“它飞得很慢而且叫声很凄惨。飞得慢,是因伤口痛;叫声凄惨,是因离群很久了。所以它伤口没有好而又惊魂未定,这时它听到弓弦发出的声音,用劲振翅往高处飞,导致伤口撕裂而坠落地上。”

螳螂捕蝉

此典出自韩婴《韩诗外传》。

园中有一棵榆树,树上有一只知了。知了鼓动翅膀悲切地鸣叫,正准备吮吸些清凉的露水时,却不知道有只螳螂正在它的背后。螳螂弯起颈脖,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螳螂正要吃知了的时候,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黄雀是想啄死螳螂吃掉它。黄雀正想啄食螳螂时,却不知道榆树之下有个拿着弹丸的小孩,那小孩拉开弹弓正准备射黄雀。孩子正要射时,却不知脚前有个深坑,后面还有个树桩子。

这些鸟虫和这孩子都是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着的祸害。

宓子论过

此典出自《淮南子·齐俗训》。

宓子的一个朋友带一位客人来拜访宓子。客人走后,宓子对这个朋友说:“你带来的这位客人别的都好,就是有三个错误:一见我就笑,是轻慢和不懂规矩的表现;言谈中从不提起自己的老师,是一种对师门的叛逆行为;刚见面,交情还不深,就推心置腹地说一大堆,这是稀里糊涂的表现。”

那客人对这番批评辩驳道:“我一见你就笑,说明我坦荡无私,谈话中不提及我的老师,是为了打通师门之间的隔阂,以便交往;交情不深而敢说心里话,是对朋友忠诚和信任的表现。”

因此,这客人的言行本来就是一个样,但却可以被看作君子,也可以被看作小人,这完全是由于各人自己的看法不同。

辨伏神文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得了痞病,经常心悸,到医生那里求诊,医生说:“只有服食伏神最妥当。”第二天,我从市场上买来伏神,煎煮后服了,哪知病情更加严重。请来医生,责问其中的原故,医生要求观看一下药渣子,说:“唉,这全是一些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了你,让你买了假药。你也太无知了,却反而来责怪我,你难道不感到错了吗?”

我听后,感到紧张而惭愧,又恼又忧。将这件事推而言之,世上像以芋头充当伏神卖而坑害人的事是很多的了,但又有谁能明辨是非呢?

宥蝮蛇文

此典出自柳宗元《柳河东集》。

家里有一僮仆,擅长捉蛇。早上,他拿着一条蛇来拜见我,说:“这是一条蝮蛇,咬人后,人只有死路一条。这蛇还善于观察人,听到有人咳嗽、喘息以及迈步急走的声音,就可判断出他们抵挡不住自己的毒性,于是就敏捷地攻取,巧妙地咬食、肆意地加害他们。然而,有时它不能加害于人,就大发起脾气来,转过来咬噬草木。草木被它咬后就立刻死掉。以后的人只要触及到了这已死草木的茎部,也会烂掉手指、手腕挛曲、脚部浮肿,成为残废人。所以,对这种蛇,一定要杀死它,不可留下它。”

我说:“你是怎么抓住它的?”CBC4]亻KG-*3]童CB]仆回答说:“在树丛中捉来的。”我说:“树丛中的这类蛇可以捉完吗?”他说:“不可,这类蛇非常多。”我告诉僮仆说:“蛇住在树丛中,你住在屋子里,它不靠近你,你却接近它,触犯并杀死它后来进见我,你确实需要强健和冒险才能接近这东西,然而,你还是杀死了它,这说明你更残暴啊。那些耕田种地的人,砍柴割草的人,都是与土地为伍,不得不提防蛇的侵入,他们拿着农具,端着鞭子,握着镰刀以免受其害。而你现在并不是一定要涉足于树丛之中,你只要把屋子密封好,把庭院整修好,不去水边深曲之地,不在阴暗处行走,这蛇又怎么会加害于你呢?况且蛇也不是自己乐意成为现在这种模样,而是造物主赋予了它那种形体,自然的阴阳之气赋予了它那种品性,形体非常怪异,品性十分阴毒。它即使不愿这样也不可能啊。它也够可怜的,又怎么能怪罪它,加怒于它呢?你再不要去杀它们了。”

蠹化

此典出自陆龟蒙《笠泽丛书》。

桔树的蛀虫只有小指那么大,头上长有一只长长的角,身子一伸一缩地动着,很像天牛的幼虫,身子只不过是青色。它隐藏在树叶下面,仰面吃食,与饥饿的蚕儿吃桑叶速度不相上下。如果有人拿东西碰它一下,它就竖起角来发怒,气鼓鼓的,显出一副桀骜不驯的架势。一天,人们发现它呆在树上,不吃树叶,也不动弹。第二天再看它时,这蛀虫则蜕变成了蝴蝶。它的身子动动停停,翅膀还没舒展开来,身子却像披上了黑裙白衫一样,其中还点缀着红、黄两色,椭圆形的肚子也是各色相间,头上还长了一对又细又长的CBC4]纟委CB]缨般的触须。那模样就像酒醉刚醒,瘦弱的四肢还不能张扬。又过了一天再去看,它已经能凭借微风和露水,沿着小草树木攀登爬行,翅膀轻轻地展开,飞向高空,眨眼之间就飞不见了。它有时也隐藏在蕙草之间,有时停栖在竹子枝头,有时或在广阔的天空中盘旋飞舞,飘飘扬扬的,非常可爱。没过多久,它撞到了蜘蛛网上,被粘上了。蜘蛛吐出丝来,将它缠了个结实,如同戴上镣铐一样。人们虽然同情它,但不可帮它解脱,使它自由飞去。

哎,美丽的外表、好像有文采;内心默默,好像有德性;没有伴侣,孤独地飞翔,像是很高洁;吃食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像是很清廉,从前如果不知道它是桔树的蛀虫,后来又没看见它触上蛛网被困住,人们还可能会认为它是住在中央上帝那儿,现在又回来了。天下,就像一棵大桔树;名位,有如大的蜕化;封疆,有如大的蕙草竹林。如果失去德性,忘记大众,崇尚浮华,骄妄自大,表面华美,内心空虚,损害本性,堵塞源流,怎么可能不落得那种触网受粘的下场呢!阅读我的《蠹化》的人,可以此为鉴戒。

雁奴

此典出自宋祁《宋景文集》。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雁,性情尤其机警。每当群雁夜晚停宿时,唯独雁奴不睡觉,为雁群观察放哨。有时稍微听见人的声音,它一定要先鸣叫起来,群雁便杂然而动,相互呼唤着飞离而去。

后来乡里人便巧妙地设下诡计,使雁奴上圈套而捕捉群雁。于是,乡里人先观察好堤岸、湖边这些为群雁所常栖的地方,在那里暗中布下大网,又在大网旁边挖上许多洞穴。

太阳还没落山,人们各自拿着绳索躲在洞穴中,等到夜尽天明时,就在洞外点起火来,雁奴先发出警叫声,人们连忙扑灭火。群雁惊醒后,没有发现什么异样,便又接着睡起觉来。

这样三次点火又三次扑灭,雁奴三次警鸣,众雁三次惊醒,最后都没有发现什么动静,众雁就责怪雁奴报警不灵验,都用嘴去啄它,并轮番攻击它,然后又都安然休息。

过了一会儿,火又点燃起来,雁奴害怕众雁的攻击,不敢再鸣叫。

乡里的人们见雁奴不再鸣叫,便张开大网捕捉,众雁大概十有五只被捉。

祷钟辨盗

此典出自沈括《梦溪笔谈·权智》。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知县时,有人丢失了东西,抓得了一些嫌疑分子,但不知谁是真盗。陈述古便哄这些涉嫌分子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辨认盗贼,十分灵验。”于是派人将那口钟抬到官署后阁祭祀起来,又把那一群囚禁的人领到钟前,对他们说:“没有偷东西的人,摸这钟是不会响的,而偷了东西的人一摸它,它就会发出响声。”陈述古亲自率领同事,在钟前很严肃地祷告了一番。祭祀完毕,便以帷帐将钟罩了起来,又秘密地派人把墨汁涂在钟上。过了一些时,他便领着被囚的犯人,让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把手伸进帷帐里去摸钟,然后又分别检验他们的手,发现唯独一个人手上没有墨汁,其余的都有。陈述古对那个手上无墨汁的人进行了审讯,那人便承认了自己做盗贼的事。原来,那人是怕钟发出响声,所以没敢去摸它。

日喻

此典出自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日喻》。

有个生下来就瞎了眼的人,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就去问眼睛好的人。有人告诉他说:“太阳的形状像个大铜盘。”盲人回到家中就敲起了铜盘,盘子发出了声响,后来他听到了钟声,认为这就是太阳了。又有人告诉他说:“太阳发光,就像蜡烛一样。”于是,盲人又去摸蜡烛,知道了蜡烛的形状。后来有一天,他摸到了竹笛,以为这就是太阳了。

太阳与钟、与竹笛相差太远了,但是盲人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是因为他根本未见过大阳,只是向别人打听的缘故。

观捕鱼记

此典出自贝琼《清江贝先生文集》。

松江出产的鱼类有多种,捕鱼的人们,有的用网,有的用又,有的用笱,有的用罾。大户人家则砍些大树放在水中,形成个鱼类聚集的场所,各种鱼不分大小都赶到了。大树在水中盘根错节,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人们也没有敢来这里捕鱼的,所以鱼儿汇集到这里都不愿离去。天气开始寒冷了,鱼儿都汇集一堆。这时大户人家用编制的竹网阻断东西水流的两边,防止鱼儿逃走。于是撤去大树,在两岸击鼓轰赶鱼群。鱼群失去依赖的大树,有的惊骇得跳起来,有的愤怒地左冲右突,可不一会就泄了气,好像已在锅中了。于是人们驾起能装百斛的大船,往水里沉下有许多口袋的渔网,把前后左右的水面统统都遮蔽起来,于是那些大至能装满一车的鱼,小至只有铁针那么大的鱼,即使从这里逃脱,却又在那里被挂住,碰掉了鳞,折断了尾,没有一条能够逃掉。

季子投师

此典出自耿定向《权子》。

商季子特别喜欢玄学,带着钱财云游四方,只要遇见戴黄帽子的道士,就跪下来请求人家赐教。碰巧一个骗子想骗他的钱财,欺哄他说:“我是得道的人,你如果跟随我云游,我会传道给你。”季子听信他的话,跟随他四处游玩,骗子想寻找机会,但没找到,而季子却不断催促他传道。一天,他们来到江边,骗子估计有机可乘,于是欺骗他说:“道在这里啊!”季子问:“在哪里?”骗子说:“在船樯桅顶端,你自己爬上找罢!”季子于是把钱袋放在桅杆下,急忙顺着杆子往上爬,骗子在下面拍手连连催促他说:“快上!快上!”季子爬上顶端没法再上,忽然恍然大悟抱着桅樯欢呼道:“得道了!得道了!”骗子抓起钱袋赶忙逃走了。季子已经从桅杆上下来,却还欢呼不止。旁观者说:“唉,愚蠢啊!那是个骗子,拿了你的钱财逃走了。”季子说:“他是我师傅啊!他是我师傅啊,这也是在教我啊!”

楚王好细腰

此典出自《墨子·兼爱中》。

从前,楚灵王喜欢腰细的官吏,所以楚灵王手下的大臣,都纷纷节食,每天只吃一顿饭,蹲在地上屏住呼吸,然后才勒住腰带,扶着墙慢慢站起来。到了一年之后,宫中的官吏个个变得面黄肌瘦了。

越王好士勇

此典出自《墨子·兼爱中》。

从前越王勾践,喜爱英勇无畏的官吏,教导训练朝臣们要勇往直前。他暗中派了人焚烧内官房屋,然后说是宫中失火了,考验他手下的官吏们说:“越国的宝藏全在这里面。”勾践亲自击鼓督促官吏们赴火中救宝。官吏们听到鼓声,争先恐后地朝火中跑去,掉在火海中被烧死的,仅勾践身边的大臣就有一百多人,越王这才鸣金把官吏们召唤回来。

五十步笑百步

此典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梁惠王说:“我对于治理国家,可以说是非常尽心了。黄河北部收成不好,我就把老百姓迁往黄河南面就食,并向灾区运送粮食;黄河南部闹饥荒我也是采取这种方法。我看邻国的执政者治国,没有人像我这样尽心尽意的,但邻国的百姓并没减少,我的国家的百姓也并没增加,是何缘故?”

孟子回答说:“梁王您喜欢打仗,我请求用打仗来打比方。战鼓咚咚地敲起来了,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开始了,可有些士兵丢了武器向后逃。其中有的跑了百步远停下来,有的跑了五十步远停下来。跑了五十步远的嘲笑跑了一百步远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行,跑了五十步的虽说还不到一百步的那么远,可他们也同样是逃跑。”

孟子说:“梁王您既是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也就无怪乎您的老百姓并不比邻国的多了。”

弥子瑕失宠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难》。

弥子瑕很受卫君的宠幸。卫国的法令规定,私下驾驶国君的乘车出去的人,要受刑砍掉腿脚。弥子瑕的母亲生病了,有人得知这一消息,夜间去告诉了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卫君的命令,驾驭着国君的车子赶回家去,卫君听说此事后赞扬弥子瑕说:“真是位孝子啊!因为母亲生病的缘故,连砍脚的刑法都忘记了。”另有一天,弥子瑕陪同卫君在果园里游玩,弥子瑕摘了一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没有吃完,把剩下的一半留给卫君吃,卫君吃着桃子,说:“弥子瑕太热爱我了!忘记他吃过会在桃子上留有余味,而拿来给我吃。”

等到弥子瑕人老珠黄,不再受宠,得罪了卫君。卫君就说:“弥子瑕这个人曾假传我的命令驾走了我的车,又曾让我吃他啃过的桃子。”

所以说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什么改变,但以前因此受宠爱,而后来又因此而被指责,原因是卫君的爱憎感情发生了变化。

卫人教女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有个卫国人嫁女儿时教导女儿说:“一定要私下多攒点私房钱。给人家做媳妇而被休回家,是常事;不被休回娘家,那是侥聿的事。”

他的女儿出嫁以后,就按照父亲的教导想方设法攒私房钱。她的公婆认为她积攒私房太多,便将她赶了回去。这个卫人的女儿带回的钱财是带去的嫁妆的两倍。她的父亲不责怪自己教女的错误,反而自以为得计于捞回了成倍的财富。

同类推荐
  •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

    《竹影清风》共收入各种风格、题材散文共60余篇。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多数为自传体散文,回顾了一个农民出身的青年作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初登文坛以来的三次文学创作高潮,家庭环境的艰辛和坚持文学创作的决心并决心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也有抒情杂评和调侃性幽默小品;还有人物传记、土特产品介绍等。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热门推荐
  • 综穿:心愿

    综穿:心愿

    伊可心是魔界的天之骄女,此因再一次因缘巧合之下不小心得罪了神界的神尊大人蓝墨,从此就被蓝墨一路的相爱相杀,一次意外,让伊可心误闯了一个叫做愿望主神空间的地方,为了尽快的让自己强大起来,好找到蓝墨好好的报复一番,伊可心就与愿望主神空间里的愿望主神做起了交易,从此,伊可心就过起了了穿越各个时空去帮助一些拥有强烈愿望的人实现他们的愿望......【纯属虚构,请勿当真】
  • 绝恋三生

    绝恋三生

    爱如痴梦,心如绝尘,恋三生情何堪
  • 忽然好多年

    忽然好多年

    她虽然没有忘记他,但也没精力去想了。这三年中,她不敢轻启记忆的闸门。因为怕触了心中最深的痛,怕伤了心中最美的温柔。当她可以释然的面对新感情时,为什么他又回来了,对他,是依赖还是喜欢?看到周围的人为了爱情哭了又哭我苦笑听到周围的人说自己怎样不幸福我麻木谁把谁当真谁把谁遗忘谁会是谁的谁厌倦了现实的虚伪我想远离一切宿命中许多的纠缠经过太多的失望片段把我击的伤痕累累于是我努力逃脱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来来回回而那最后一页的空白将渲染着怎样的结局
  • 圆梦者

    圆梦者

    你是真神的信徒吗?如果你是,请许下你的愿望,我定能帮你实现。我是真神旗下的圆梦天使,我是一个善良而又纯洁的圆梦天使。我穿梭在宇宙的各个时空里,我能帮真神的信徒实现最卑鄙、最龌蹉的,呃,不是,是最美好的愿望。我是圆梦者,信我,就对了!!
  • 那些年她的护花使者

    那些年她的护花使者

    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心就会在哪里,成就就会在哪里,茫无目的的奔波只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的陷入水深火热的境地。青春的迷茫,主角是怎么度过的呢?
  • 十万个发泄

    十万个发泄

    如果生活压力大,没处发泄,好你来对地方了,这本书专为你们量身定做!
  • 我们从不再见

    我们从不再见

    我们不说再见,我们不再见,青春就是如此,硝烟弥漫。没有人永远十八岁,但有人十八岁。上天似乎不眷顾林安冉,她从小就被妈妈抛弃,爸爸从不理会她,但只要林安冉使他发怒就会开口大骂。失落的友情,无法圆满的爱情,这让这场战斗的所有人无处可逃。青春就这样。
  • 曼珠沙华之雪残殇

    曼珠沙华之雪残殇

    她雪百合,元极真人唯一的女徒弟,捡来的弃婴,从小跟着师傅学习术数,奇门遁甲之术。他是北夏传言中阴晴不定的残废王爷,皇上的二皇子,在幼年时候双腿残废,在见到雪百合之后请旨要立她为正妃。圣旨下,百合被迫上了花轿!她本想着平淡的过,但是他尽显邪恶一面,警告她,必须听从与他,争吵中,百合发现自己的心已经失在邪恶人的身上,在她想表露心迹之时,发现了他的一切阴谋,离开,被追逐,她跳下万丈悬崖,在看到她跳下悬崖的瞬间男人才知道自己心疼的原因?自己爱上那个利用的棋子?再见面,她化身西域公主前来和亲,他对其百般试探,表露后悔之情,且看她如何面对他的爱和自己的心---究竟阴谋的背后又是为什么?
  • 噬月奇迹

    噬月奇迹

    噬月得其灵,奇术得其技。奇幻异术之下的我,还能不将逗进行到底。
  • 合希决

    合希决

    岱舆是座出了名的仙山,民间传言凡能在此山修炼者日后必能成仙。十岁那年父亲便领着她到了岱舆拜师。“以后你就住到游云宫!”那个孤高冷傲的男子冷冷地抛下一句话。本想着每日插科打诨,待到六年过后继续过大小姐的日子,却遇到了了一位极品师父。六年后,她如愿回家,又开始为各种礼仪伤脑筋。有位得道仙人说过:世间万物,命矣。难道这就是命?斜靠窗边她微叹口气,偷偷扮作男子逛尽长安街。早上醒来却听说被定亲了,一场婚事来的莫名其妙,又莫名其妙被游撤阻止了。他不是说,修行之人不可迷惑心智随意下山吗?现在这算什么,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