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1100000002

第2章 唯物义理故事(2)

鲍勋字叔业,泰山平阳人。魏文帝时,任御史中丞。魏文帝要攻打吴国,鲍勋就进见魏文帝说:

大王的军队曾经几次远征都没有取得胜利,主要原因是吴国和蜀国地势相连,有如嘴唇和牙齿的关系一样,他们相互支援,再者是路途太远,山水相阻,行军困难,所以要战胜吴国是很困难的。文帝不但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反而十分忿怒,把鲍勋从右中郎将降为治书执法。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比喻两者互相依存,利益攸关。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比齐桓公更有策略,他不但肚量大、毅力强,而且深沉稳健。秦穆公一向埋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耍手腕用计谋。他认为要做大事,仅凭一、两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有精英分子一起协助,于是他殚精竭虑网罗天下的人才,他第一个找到的人物是百里奚。

百里奚和宁戚一样,原是替人家牧牛的,秦穆公却请他做宰相。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他去找蹇叔,蹇叔引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非要介绍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摇了摇头,说:“虞君贪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唉!我已流浪多年,现在只想安定下来,我就留下来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怪不得你,不过,我还是得回去。如果以后你想到我,就到鸣鹿村来找我吧!”从此,百里奚就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谁知真的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贪图小利,竟连国家也葬送了。

公元前六五五年(就是齐桓公纠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及一对价值连城的玉璧,说:“虢国(又称北虢,在山西省平陆县,在三门峡附近)多次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拼个你死我活,贵国可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路,让我们通过?”虞公只是把玩着玉璧,同时鉴赏着千里马,说:“可以!当然可以!”宫之奇劝阻他说:“不行!不行哪!虢国跟咱们的关系,就如同唇齿相依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只要我们两个小国互相帮助,就不至于被别国蹂躏,万一虢国不幸倾覆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反驳说:

“人家晋国诚心诚意送来这个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小气得连一条道路都不能借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盛十倍以上,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了一个大国,有什么不好?”宫之奇还想再劝说,却被百里奚拦住了。宫之奇退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着我说话也就罢了,为什么要阻挡我?”百里奚说:“跟这种有眼无珠的人讲道理,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马路上,算了吧!”宫之奇预测虞国难逃灭亡的命运,就悄悄地带着一家人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军里克领着大军,如若无人似的穿过虞国的土地,十分顺利地灭了虢国。

回程时顺便也灭了虞国,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为一句成语,形容人学好、做好事难;学坏、做坏事容易。

此典出自《国语·周语》:“水火之所犯犹不可救,而况天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周朝周敬王的时候,名叫朝的王子兴兵作乱,他们占据了王城洛邑。周敬王被撵到刘地、滑地,后来得到晋国的救援,才到了成周这个地方。这时王子朝虽然跑到楚国去了,可他的余部仍然控制着王城洛邑。

周敬王不敢回去,于是便在成周住下。

周敬王的卿大夫刘文公和苌弘,想在成周筑起城墙,使它成为王城,就派人去晋国请求支持。晋国的国君魏献子准备答应他们的请求,来联合别的诸侯国,从而帮助周敬王在成周建立一个王城。正好这时卫国的大夫彪傒来到这里,听说筑城的事,很不赞成。然而他没有公开表示意见,而是去找周敬王的另一位卿士单穆公,他十分诚恳地对他说:

“我看苌弘这个人马上就要遭殃了。天的支柱是不能坏的,而一旦坏了天也就不能支持了。现今周朝的支柱已经坏了,已经支持不下去了,这是天意,人力是无法挽回的。周朝从幽王以来,就慢慢地衰落下去。

俗语说得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作好事像登山那么费劲儿,可学坏、堕落下来就像山崩一样,速度快得很呀!你回顾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兴衰,哪个不是如此!先前的夏朝从孔甲开始乱法,仅经过四代就灭亡了;商朝的兴起从玄王开始,勤身修德,经过十四代才获得天下,可是从帝甲开始衰落,只七代就垮台了。周朝经过十五代才建立起来,可是从周幽王作战到现在又过去十四代了,已经无法补救了,灭亡是必然的了。可是苌弘还想扶植它,这不是白费工夫吗?恐怕他将来还可能因此招来灾祸呢!”

没过几年,果然应了彪傒的话,苌弘被人所杀,而且遭到灭族之祸。

当止不止

“当止不止”是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常常要向自己的反面转化;若不反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后果。

此典出自《阅微草堂笔记》:“有樵者,山行遇虎,避人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帝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一个打柴的人,在山中走路时碰见了老虎,于是他躲避在一个石洞里,老虎也随着进入石洞里去。石洞弯弯曲曲陷进去,打柴人转来转去地往里头躲逃。石洞小了,慢慢地容不下老虎的身躯,可是老虎却一定要追咬打柴人,使劲往洞里钻。打柴人在十分危急的时候,看见旁边有一个小孔穴,仅仅可以容下他的身子,于是他就像蛇一样急忙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折地爬了几步发现天空的亮光,居然可以从另一方向钻出石洞外面来了。接着他便奋力运来几块大石头,堵死了老虎的退路,并在石洞的两头都堆放上柴草,点起火来焚烧。老虎遭受烟熏火燎,吼声震动了整个山谷,没过多久,老虎就死去了。

这件事可以那些应当止步而不止步的人作鉴戒呀。

蹈水之道

“蹈水之道”说明做任何事情只有按照客观规律行动,从而才能完全驾驭它。

此典出自《庄子·达生》:“孔子从而问焉,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

此吾所以蹈之也。’”

孔子在吕梁观赏瀑布的景色,那水流从三十丈的高处直泻而下,江面水珠飞溅,直到四十里之远,鼋鼍鱼鳖都不能在这里浮游。这时忽然看见一个男子游在江中,他以为是想不开而自寻短见的,便让他的学生沿河往下游去救他。却见这人游到数百步外便从水中出来,披散着头发,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边走边唱起来。

孔子赶忙跟上去问他,说:“我以为你是鬼,细看却还是人。请问下,你游水有秘诀吗?”

那人回答说:“没有,我并没有什么秘诀。

我凭着人类的本能开始了我的生活,又依靠人类的适应性而成长,顺乎自然而成功。

同漩流一起潜入水底,随涌流一同浮出水面,完全顺从水性而并不是按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就怎样。

这就是我能驾驭汹涌的急流的缘故。”

孔子问:“什么叫做凭本能开始生活,靠适应性而成长,顺乎自然而成功呢?”

他人回答说:“我生在陆地而安于陆地,这就是本能;长在水上而安于水,这就是适应性;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而结果就是这样,这就是顺乎自然。”

盗亦有道

“盗亦有道”的意思是,做盗也有其做盗的才智与品德。

庄子的本意在于阐发无处不有道的观点,后来,人们用它指称即使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其规矩。

此典出自《庄子·箧》:“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传说在春秋末期,柳下屯(今山东西部)有一个人,名跖,人们称之为盗跖。有一次,盗跖的徒弟问他说:“有人说,道是无处不在的,如此说来,偷盗也有一定的才智与品德吗?”盗跖回答说:

“那当然,哪里没有道呢!”猜测人家家中会有什么东西,这是无事不通;敢于率先溜进去,这是勇敢无畏;撤退时走在后边,这是义气;知道什么东西是否可盗,这是聪颖明智;分赃均匀恰当,这是一种仁德。不具备这五项素质,而能成为天下大盗的人,还从没出现过。

东郭先生

“东郭先生”的这个典故告诫人们,对自己的人要友好,对敌人要狠,决不能不分敌我。

此典出自《东田集·中山狼传》。

赵简子在中山这个地方打猎,前面开道引路的是专门负责狩猎的虞人,后面跟着一些凶猛的猎鹰和猎犬,飞禽走兽应弦而倒的数都数不过来。这时候有一只狼站在大路上,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赵简子从容登车,左手拿起乌号良弓,右手夹持肃慎名箭,狠狠射去一箭,正中恶狼。那狼大声痛叫,落荒而逃。简子十分恼怒,驱车追赶,霎时间,车马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足奔蹄踏的声响,如雷轰鸣。十步以外,分辨不清人和马。

这时,墨家弟子东郭先生正向中山去谋求官职,他牵着一头瘦弱的驴子,驮一口袋图书,因一大清早就出门了,所以迷了路。他望见远处尘土飞扬,心中惊恐万分。突然,一只狼窜到他的面前,抬起头来看着他说:

“先生不是有志于救助万物吗?从前,毛宝买龟放生,后来战败才得以乘龟渡江;随侯为蛇治伤,蛇从江里衔来明珠报答他,龟和蛇的灵性本来就比不上狼,今日我遇到了危险,您为什么不让我及早藏在口袋里,让我可以躲灾避祸,得以活命呢?一旦幸免,将来如果能有出头这日,先生的大恩大德有如救死回生,枯骨生肉一般,我怎么会不像龟、蛇那样诚心诚意报答您呢?”东郭先生说:

“哈哈!包庇狼而去得罪世代做官的人,冒犯有权有势的人,灾祸说不定就要临头,哪里还敢期望报答呢?然而,墨家一向以‘兼爱’为根本,我一定想办法救你活命,逃脱这场灾难,这本来就是我义不容辞、应该做的事情。”于是,他取出图书,空出口袋,慢慢地往里装狼,但前怕碰伤狼的嘴,后怕压着狼的尾,反复装了几次,一直都没有能够装好。东郭先生正在拖沓迟疑,追捕的人马越来越近了。狼焦急万分,哀求道:

“事情紧迫啊!先生难道真要客客气气地去灭火救溺,摇着响铃去躲避强盗吗?现在只请先生马上想办法!”说罢便蜷曲起四脚,让东郭先生拿绳子捆,它弯头至尾,曲背藏嘴,如同刺猬蜷缩腰脚,尺蠖弯曲躯体,蛇盘身子,龟缩脑袋那样,团成一团,听凭东郭先生摆布。于是东郭先生按照狼的意图,把它装进口袋,用肩扛起来放在驴背上,接着躲至道旁,等候赵简子等人通过。

没过多久,赶简子追来了,问不到狼的下落,十分生气,抽出佩剑,当着东郭先生的面“嚓”地削掉一段车辕,骂道:“胆敢隐瞒狼去向的人,就和这段车辕一样!”东郭先生慌忙趴在地上请罪,他爬到赵简子跟前,跪着说:“鄙人很不聪慧,却也想有所作为。现在奔走远方,自己尚且迷失了道路,又怎能得知狼的行踪,带着您的鹰犬去追赶呢?然而我曾经听说:‘大道以多岐亡羊’羊这种东西,一个孩子便可以制服,如此驯顺的动物尚且在很多岔路中走失,狼不能和羊相比的,而中山可以迷失的岔路又何止那几条呢!您现在仅仅顺着大路寻找,不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一样吗?更何况外出狩猎,本是虞人的事,请您去问他们吧!一个行路的人有什么罪过呢?而且,我虽然十分愚蠢,难道还不知道狼吗?这种东西生性贪婪而凶狠,与豺勾结,为非作歹,您若能除掉它,我理应以微力效劳,又怎么会隐瞒实情而不讲呢?”赵简子听了,无话可说,掉头上路而去。东郭先生也赶着毛驴赶紧向前走。

走了好一阵,再也看不见狩猎队伍的踪影,听不到车马的声响了,狼估计赵简子已经走远,便在口袋里喊道:“先生留意,快把我从口袋里放出来,帮我解开捆我的绳子,拔掉我腿上的箭,我要远走了。”东郭先生便动手把狼放了出来。狼吼叫着对东郭先生说:“刚才我被猎人追捕,情况十分紧迫,幸亏先生救了我。现在我饿得很厉害,而又没东西吃,最终还要死去。与其饿死在路旁,被野兽吃掉,倒不如死在虞人手里,还可以成为富人家俎和豆里食品。先生既然是墨家弟子,如今劳累奔波,受苦受难想有利于天下,您又何必吝啬您的身躯,让我吃掉,拯救一条微贱的生命呢?”说着张牙舞爪,便扑向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匆忙徒手同狼搏斗,边斗边退,闪到驴后,绕着驴身和狼周旋起来。这样,狼始一直不能伤害他,东郭先生全力抵挡,彼此都累得筋疲力尽,隔着驴气喘吁吁。

东郭先生不住地叫道:“狼忘恩负义于我!

狼忘恩负义于我!”狼振振有词地回答说:

“并不是我一定要背弃你,天生下你们这些人,本来就是供我们狼吃的嘛!”

东郭先生和狼相持了很长时间,太阳快要落山了。看见一位老人拄着黎杖走来。只见他胡须眉毛已经雪白,衣服帽子非常素雅,看来是位有学识的人。东郭先生一见,又惊又喜,急忙撇开狼奔上前去,跪在地上,放声痛哭,说:“只求老先生说一句话,我就能活啊!”老人问起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东郭先生回答说:“这只狼刚才被猎人追捕,处境危急,向我求救,我真心实意地救了它,现在它反而要吃我。我再三请求也不能幸免,看来我现在是死到临头了。如今遇到您老人家,真是苍天不绝读书人!请您说一句公道话,救救我吧。”说完,爬到老人黎杖下,磕头如捣蒜,听候老人发话。

老人听了,连声叹息,用拐杖指着狼说:

“这是你的不是,受人之恩而后背弃,这是最不道德的。读书人常说:受人恩德而不忍背弃的人,作为儿子,必定孝顺。而且还讲,虎狼禽兽也知道父子情义。现在您如此忘恩负义,真是到了连父子恩情也没有的地步了。”便大声呵斥道:“快走开!

不然,我要打死你!”狼诡辩说:“老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请允许我申诉,愿您能耐心地听一下。一开始,他救我的时候,用绳子捆住我的腿脚,把我塞在口袋里面,又压了很多书,让我弯曲着身子,连气也不能出。而且又向赵简子编造了一套谎言,意思是想把我憋在口袋里,他独享其利。

您看,这种人怎么不该吃呢!”老人转过脸来对东郭先生说:“如果是这样的话,您就和它一样,也有罪啊!”东郭先生不服气,又原原本本地讲述了自己用口袋救它的经过和怜惜它的心情。那只狼也花言巧语,狡辩不休,以求取胜。老人见他们争执不下,说:“你们讲的都不足凭信,还是再装一下,让我亲眼看看口袋里的处境是不是真的困苦。”狼十分高兴地同意了,躺在地上,把腿伸给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于是又把狼捆起来,装进口袋里,用肩扛起来放在驴背上,可是狼一点也不知道这是圈套!

这时,老人贴近东郭先生的耳朵说:

同类推荐
  • 文化民生论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孔永编著的《不朽的北宋风俗画卷——<清明上河图>》为丛书之一,对《清明上河图》进行了解析,挖掘藏在画作中的未解之谜。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康熙教子

    康熙教子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沃土,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抛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拥有品德的收获;撒下一粒品德的种子,就能收获命运的硕果。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禀赋与父母一脉相承,他们说话的神态,走路的姿势,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认识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其父母有意或无意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幼儿园我是班长

    重生之幼儿园我是班长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我重生了,没错,就是回到过去,别人重生都是重生在高考前一个月什么的重要时刻,老子重生在幼儿园是几个意思?而且还他妈是小班!我一个三十岁的人重生在了五岁的幼儿园小班,励志要当一个好班长!
  • 肖云战纪

    肖云战纪

    他本只是一个喜爱探险,喜爱华夏古武,喜爱收集古玩的大学生,偶然所得的一块玉牌却让他成了人类启蒙之书的最后一任传承者,并被传送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修华夏古武,立红楼势力,征战杀伐,风华盖压当代,但他心中最终想的是……
  • 最强补习生

    最强补习生

    李洪,一个补习生,却成绩依旧差,被人歧视。却在偶然之间被人打落山崖因祸得福,得到一部古武功法,自此开始了他的别样人生,翻云覆雨,畅游都市。
  • 创世魔武

    创世魔武

    上古时期,两界融合,战争四起。创世神临,重分异界,得以安宁。百万年后,时局动荡,两界再开战争。少年天资绝顶惨遭封印,死后遇活了三万年的大魔王居然是自己的妹妹,而封印者居然是自己亲生母亲。少年破除封印后,走向一条救世成神之路...
  • 美人宫心

    美人宫心

    “不要挑战本宫的耐心,不要胡作非为扰乱本宫的心!”“我扰乱过你的心吗?”沉重的寂静仿佛同漆黑的夜让人绝望,我知道从来没有,你是高高在上的太子,你的眼中从来就只有皇权容不得其他。如此,我便不爱了,你不知道一厢情愿有多苦。不求回报的爱从来都不得善终,爱本该就是我爱你收才行。(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恶魔少女呆萌逆袭

    恶魔少女呆萌逆袭

    她是一个孤儿,眼神可以杀人,唯独不可以杀他。长久的流浪让她忘了自己是谁,在他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渺小、庸俗、可有可无的人。嘛,也罢。谁是废物还不知道呢……
  • 神穿:逗比媳妇是天才

    神穿:逗比媳妇是天才

    “听说凡间很好玩。”“是吗?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当逗比杀手遇见腹黑王爷……
  • 穿越不要太贪心哦

    穿越不要太贪心哦

    美男多多,有宠有虐。啦啦啦啦啦啦(???д?)?不要等着我介绍。想看请点开。
  • 你好借过

    你好借过

    我希望许多年后,即便我们联系少了,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但是偶然能聚到一起的时候,还能翻出来,看一看自己年少的时候,那些错过的人和错过的事,这是我们的青春。
  • 君主大人多变妃

    君主大人多变妃

    她,一个特殊的存在,她,南越大陆墨家二小姐,出了名的废材,被人残害致死,当她成为她,会谱写出一段怎样的绝世胜歌,他,魔域的尊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近女色,冷酷嗜杀,当他在毒发时遇到她,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他云端之巅的君主大人,容颜倾世,邪气魅惑,用她的话来说:那厮简直就是一妖孽,可是当她与他相爱,再到心伤情断,她的感情该归何处,而谁又是那个可以与她携手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