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0900000028

第28章 军事战争故事(7)

晋军通过虞国,直接攻打虢国都城。虢军根本就没想到晋军会从虞国那边打过来,一时措手不及,虢国一下子就被晋军灭亡了。

晋军灭掉了虢国,从原路回师,虞公亲自到城外迎接晋军,庆贺胜利。晋军趁其不备,蜂拥而上,将虞公及其大臣统统捉住,并搜出当初进献的良马、美玉。虞公,懊悔当初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劝告,但哪里还来得及呢!

虞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居然抛弃了虢国这个战略伙伴,最终自食亡国之恨,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百业待兴之时,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要不要出兵参战?据说,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引用了“唇亡齿寒”这个典故,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抉择。

退避三舍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左传》中的这段文字意思是说,晋国和楚国交战于中原地区,晋军主动退师回避九十里。古汉语中的“辟”同我们今天的“避”,“舍”是春秋时期表示军队行军作战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故事呢,要从重耳亡楚开始说起。

春秋时期,由于权位之争,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被杀,重耳为躲避陷害,被迫远走他国。在楚国避难时,楚成王以礼相待,不仅陪着重耳打猎聊天,而且吃、住均享受王侯的待遇,有国不能回的重耳很是感激。在一次招待重耳的宴会上,酒过数巡,楚成王漫不经心地对重耳说:“公子将来如果回到晋国,有朝一日做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各种宝物你都有,我真不知道用什么东西报答你。”楚成王笑着说:“即使这样,也一定要有所报答呀。”重耳回答:“如果仰仗你的威力,我能够复国,愿与楚国交好,使百姓安居乐业,要是万一发生战争,战场上我愿退避三舍以报答你的大恩。”

公元前636年,晋国内部发生动乱,重耳在秦国穆公的支持下,由秦国的军队护送返回晋国。强大的秦军一连攻克晋国几座城池,朝野震动。人心所向,重耳终于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坐上了国君的位置,称为晋文公。以后,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发展的内外政策,晋国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633年,为解救邻国,晋楚两国兵戎相见。

两军刚扎下营垒,晋文公就急于与楚军交战。大臣狐偃提醒他说:“主公当年曾对楚王说过,如果在战场上相见,晋军退兵三舍。现在就与楚军交战,是言而无信。主公不失信于普通人,更不能失信于楚王。”晋文公认为狐偃言之有理,就下令三军退兵九十里,来到城濮,也就是今天的山东鄄城西南。楚军以为晋军怯阵,跟随着追上来挑战。其实,晋军是把楚军引入了对自己有利的战场。

战争开始时,楚军占优势。晋军退却九十里,集中优势兵力,先选择楚军力量薄弱的右翼,给以沉重打击。同时,将主力伪装退却,诱使楚军左翼追击,然后两面夹击,又击溃了楚军的左翼。楚军终于大败而归。主将成得臣自知无颜回国见父老乡亲,但心存侥幸,派儿子成大心代己向楚成王请求免予死罪,楚王不允,成得臣不得不拔剑自刎。

后来,人们就常用“退避三舍”这句成语来表示暂时的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以至最终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一种状态。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到主观指导的正确与否,影响到优势、劣势和主动、被动的变化时就以晋、楚城濮之战为例来说明强大之军打败仗,弱小之军打胜仗的情况。

如火如荼这个典故最初是用来形容军队的阵容强大,比喻气势旺盛。其中的这个“荼”字,在古代指的是茅草的白花。

故事源于春秋的后期,公元前506年。当时,吴国在大破楚国后,又战胜了越国。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又打败了齐国,接着,夫差分别会见鲁国、卫国的国君,打算建立一个诸侯联盟,跟晋国争夺中原的霸权。

公元前482年,吴王夫差约鲁国的国君鲁哀公、卫国的国君卫出公一起到卫国去开会。

夫差还请晋国的国君晋定公也一起前往。但晋定公并不想去,可是他又怕得罪了夫差,因为这个时候,吴国的国力比较强盛。于是,晋定公只得带了大队的人马护驾。

会盟开始后,快要订盟约时,各国为了前后的排列次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主要的焦点集中在吴国和晋国之间。晋国向来是诸侯的领袖,不肯排在吴国的后边。吴王夫差就翻出“老皇历”,说吴国的祖先比晋国的祖先长三辈。

吴、晋两国谁也不肯让步。这个时候,吴王夫差接到密报,说越王勾践率大军攻打吴国报仇来了。夫差大为震惊,一怒之下,竟然把报信的人都杀了。

夫差怕各国诸侯,尤其是晋国,知道这个消息后瞧不起自己,只能假装镇定,继续开会。可是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地传来:先是说太子战死了,又说京城也被攻占了。夫差气得一口气连杀了七个报信的人。他急忙找身边的谋臣王孙雒商量。王孙雒说:“我们现在是只可进而不可退。必须结了盟后,取得盟主的地位,才能回去。不然的话,会让各路诸侯看不起,说不定有的人还想趁机从背后袭击我们,那不就完了。只有取得盟主的地位以后,才可以借天子之名,联合各诸侯,讨伐越国。现在,取得盟主之事主要是晋国从中作梗,只要晋国服了,其他诸侯哪个还敢说不呢!不如把我们现在手头的军队集合起来,向晋定公带来的军队挑战,逼他让我们来当盟主。”

夫差觉得也只好这样了。在当天半夜的时候,他下令全军分左、中、右三路,每一路一百行,每行一百人,列成方阵,共一万人,三路方阵加起来总共是三万人马。大军悄悄地开到距晋军一里远的地方停下来,摆开阵势。

吴国中军全体将士,一律白衣白甲,打着白色的旗帜,背着白色羽毛的箭,看上去就像是遍野盛开的白色茶花。

而左军一律穿红色的衣裳,红色的盔甲,打着红色的旗帜,带着红色羽毛的箭,远远望去,如同是一片熊熊的烈火。

右军呢,则全都是黑色,看起来就好像一大片乌云。

天刚亮,吴王夫差亲自击鼓鸣金,三万人马一齐呐喊,就像是天崩地裂一般。

晋定公他哪见过这阵势,当时就吓得魂飞魄散。他身旁的军师献计说:“咱们还是先答应夫差,让他早点走吧。定公你放心,只要他一回国,保准被越王勾践灭了。那时,我们不就又是老大了吗?”

很可惜,夫差“如火如荼”的盛大军容仅是昙花一现。此后没几年,吴国被越王勾践所灭。但是“如火如荼”这个典故,却传了下来,而且作为褒义形容词一直沿用到今天。

同仇敌忾

“同仇敌忾”这个典故,最早见于《诗经》,意思是指共同一致地对敌人抱着仇恨和愤怒的情绪。由于《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专著,所以这个典故本身并没有故事。它是春秋时秦军中非常流行的一首从军歌,歌名叫《无衣》。公元前623年,卫国的亚卿宁俞出使鲁国时说过“敌王所忾,而献其功”。这句话是“同仇敌忾”的典源,但把“同仇”与“敌忾”合为成语则是在公元前506年。

当时,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率吴国的军队攻破楚国的都城后,掘开楚平王的墓,刨出尸首,用钢鞭把楚平王的尸首打得稀烂,这就是“伍员鞭尸”的典故。伍子胥还不解恨,又要找楚平王的儿子楚昭王讨还血债。

伍子胥有个好友叫申包胥,他给伍子胥捎信说:“物极必反,你适可而止吧!”伍子胥不听,回信说,为报杀父之仇,就顾不得楚国了。申包胥长叹说:“子胥要灭楚,我岂能坐视不救!”

申包胥知道楚平王夫人是秦哀公的女儿,秦、楚两国有甥舅之亲,所以决定到秦国求救。

申包胥到秦国后,对秦哀公说:“吴若灭楚,便会进一步攻秦,请赶快派兵解救楚国。

”秦哀公任凭申包胥怎么说,就是不表态。

秦哀公让申包胥先住下再慢慢计议。谁知这申包胥就站在宫廷之中,日夜号哭,他不脱衣,不睡觉,不吃不喝,哭了七天七夜。

秦哀公大为感动,就亲自前去安慰申包胥,并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长矛,与子同仇。……”

申包胥知道这是当时秦军中的流行歌曲,是一首从军歌,其歌词大意是说:有衣同穿,有仇同报,整修武器,准备打仗。他知道秦哀公唱这首歌的意思是同意发兵,便三叩九拜,恢复了饮食。

申包胥终于请得秦兵,挽救了楚国。自从申包胥号哭秦廷后,“与子同仇”便被当时的人们称道。后人用“同仇敌忾”表达共同一致对敌斗争的决心。

止戈为武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

“止戈为武”,作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并不多,但它却包含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武功呢?不是打过多少胜仗,而是止息兵戈。

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用武力降伏了郑国后,就打算撤兵回国。援助郑国的晋国军队赶到时,战争已基本平息,晋军统帅荀林父认为,没有必要与楚军再交战,也准备撤军。可两人的部将十分好战,结果双方终于打了起来。

楚军袭击了晋军的中军,荀林父思想准备不足,防御也有漏洞,在楚军的攻击下,造成自己一片混乱。荀林父看楚军来势凶猛,一时难以抵抗,就下令说:“快上船过河,先过河的有重赏。”结果军中士卒争先恐后登船。先上船的人用战刀砍断正在攀舷的士兵手指,一时弄得哀声震天,士气大减。驾驭战车的军土从陆路慌忙退却,而马车又陷在泥坑里,结果当了楚军的俘虏,晋军损失惨重,尸横遍野,剩下的残兵败将趁着天黑渡河,才逃了出来。

楚军获得全胜,将士异常自豪。一位将军建议楚庄王说:“我听说战胜了敌人要建筑一个纪念物,将来给子孙看,使他们不要忘了先人的武功。我看您也应该这样做。就把晋军尸首堆积起来,封土为丘,来纪念这次对晋国的胜利吧。”

楚庄王摇摇头说:“你哪里知道啊?你认识‘武’字吗?在甲骨文里,‘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组成的,‘止戈’才是武!止息兵戈才是真正的武功啊!武功应该具备七种德行,这就是禁止强暴,消除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基业,安定百姓,团结民众,增多财富。现在晋楚两国交兵,士卒的尸骨暴露在野外,百姓生活不能安宁,这七种德行我一样也没有,拿什么留给子孙,我是没有武功的。我看,咱们还是回国吧。”

楚庄王没有修筑纪念物以表彰这次战功,很快就班师回国了。

成语“止戈为武”就是由此而来。后人用它表示通过正义的战争平息战祸,最后求得和平。而“武”字的创立正是凝聚了我们的祖先非凡的智慧和对军事或战争行为目的的深刻理解。

一鼓作气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成语“一鼓作气”,最早就记载于《左传》。文中的原意是,鲁国的军队打败了来犯的齐国军队,鲁庄公问谋士曹刿是什么缘故,曹刿回答:“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打起精神来。第一次的鼓,气势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了;到了第三次,鼓敲得再响,也不能带动兵马的劲头了。趁着对方不备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会不赢呢?”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

春秋时期,鲁国与齐国在长勺发生战争。当时,强大的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决心御敌,苦于没有谋士,经人推荐,名不见经传的平民百姓曹刿,被带到了鲁庄公面前。鲁庄公问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击退齐国军队,曹刿回答:“这很难说,打仗全凭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遵循。”鲁庄公听后觉得有道理,就带着曹刿和大军直驱长勺。

鲁国的军队到了长勺,摆好阵势,与齐军遥遥相对。严阵以待的齐军即刻下令击鼓进兵,全军潮水般地涌来。鲁庄公一听对方鼓声震天,就想叫鲁军也擂鼓对敌。曹刿马上制止他说:“等一等,别跟他们交手。”鲁庄公就下令:“不准喧嚷,不准开打。”齐国军队在鼓声催促下冲了过来,却遇到鲁军不为所动的严整阵容,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又擂鼓冲锋,鲁军仍然不动声色,未见一人杀出来。齐军找不到交锋的对手,只能再次退回。

这时,齐军将士以为鲁军怯阵,只守不战,不敢与自己交锋。当第三次战鼓擂响时,就有些懈怠,兴趣索然地跑向鲁军。哪知此时,鲁军阵中忽然鼓声大作,鲁国将士霍地喊杀而出,刀砍箭射,毫无准备的齐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狼狈逃窜。鲁军乘胜追出齐军三十多里,缴获了大量的辎重和兵器。

战后,鲁庄公虚心地向曹刿请教。曹刿就说了文首的那段话。鲁庄公钦佩地跷起大拇指说:“你真可以说是一个精通军事的将军啊!”

成语“一鼓作气”流传了下来,但它的寓意,已经由原来战斗开始时,击一次战鼓以鼓舞士气,转变为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老马识途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上面这段古文的大意是说,齐桓公等人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归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老马识途”典故的由来。

说到“老马识途”这个典故,很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另外几个典故,如:“老马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马识途”等。其实,它们都是“老马识途”这个典故的翻新,因为这些典故都是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知晓是非的人。那么,这个典故与军事又有什么联系呢?

这个典故说的是公元前663年,齐国发兵讨伐孤竹国(孤竹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卢龙县南面)。当时,跟齐桓公出征的还有大夫管仲——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足智多谋。

齐国军队讨伐孤竹的这场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由于齐军不熟悉孤竹国的地理,加上风沙、浓雾遮天蔽日,齐军在回师途中迷失了道路。

当时指南针还没问世,更谈不上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此恶劣的气候,使齐军根本无法分辨南北东西。

管仲一看,如果这样毫无目标地走下去,等粮草一尽,非得全军覆没不可。于是,他忙下令,将部队集合起来,先扎下营,再想办法。

部队集合后,管仲发现齐军进入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山谷,今天我们管这种地方叫“迷谷”。他先派出几支人马,分头去寻找出路。

但是这个地方山高谷深,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派出去的人马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出口。

齐桓公非常焦急,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管仲想了想,对齐桓公说:“我听老人们讲,动物识路,‘狗记三千’,‘猫记八百’,马也许会有记路的本领,尤其是那些老马。我们可以挑选几匹,解开缰绳,看看这些老马认不认得路。”齐桓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管仲试试。

管仲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卸去笼头,解开缰绳,放它们自由行走。这几匹老马又饥又渴,获得自由后就没命地向“家”的方向跑。齐国的大军紧紧地跟在这些老马的后面。老马果然识途,齐军终于走出了“迷谷”。

“老马识途”这个典故,原意是说老马认得出道路,今天多指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能把事情办好。一个“老”字,包含着经验和智慧。

图穷匕见

此典故最早记载在《战国策·燕策三》中。

同类推荐
  •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人类一半是外星人,一半是地球人

    为什么星相学中的28星宿,无时不刻影响着我们的命运?为什么当我们静静地仰望星空的时候,可以感到灵魂安静下来?为什么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没有任何动物,会仰望一无所有的星空?其实,仰望星空的,并不是我们人类自己,而是我们身体里的外星人,它们在仰望自己宇宙深处遥远的故乡。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生肖文化 戌犬通灵

    本书研讨生肖狗的文化蕴涵,侧重说明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以及该种动物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多方面投影和表现。
  •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戏(E眼藏地行 卷四)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6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热门推荐
  • 炼狱典魂者

    炼狱典魂者

    巅峰进入尾声,那么炼狱进入更新状态了。俗话说的好:先有韦神后有天,反手一Q日神仙!因为巅峰预计120w字完结,那么炼狱就进入不稳定的更新,嗯,就这样,此外,以后没有什么qq群,太麻烦,那么就开始更新了。
  • 微光,许你流年

    微光,许你流年

    微光,曾记得么?那时的她和他,曾是形影不离的两人,林以恩:“我的青春不过是一场我爱你,你不爱我的戏码。”流年,是否遗忘?那时的他常常喜欢看她跑过,齐寒烨:“到最后,没想到输的是我,赢的竟是他。”青春能否挽留,那时的她那样耀眼明亮,高高在上的她,蓝歆:“我让所有人都爱上了我,结果却唯独少了你。”回忆似瘟疫,他忘了她,她却也把他忘了,冷粲煊:“我们都输给了过去,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忘了。”
  • 太初神帝

    太初神帝

    天择骸骨,帝者自命!古阳身怀至尊龙传承,踏上一条通向太古神界之路,血杀天地,帝霸太古,一怒乾坤抖,一念日月塌。书友QQ群:559646959
  • 天剑水晶缘1倾国之恋

    天剑水晶缘1倾国之恋

    本作集合新旧武侠,日本漫画,游戏风格于一身,既有金庸《射雕英雄传》气势磅礴的武林故事,也有最新网络游戏的人物造型,更充满了类似《仙剑奇侠传》的奇幻爱情悲剧色彩。大型玄幻武侠剧本<天剑水晶缘之倾国之恋>刀光血影血洒江湖 轰轰烈烈乱世群雄一柄天涯剑 一颗圣水晶 一段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迷一首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与精灵的悲歌一段天剑水晶缘的邂逅成就绝世无双的水晶之恋世俗的偏见 命运的无奈 人性的弱点造就了这个诅咒的悲剧
  • 快穿之一切为了任务

    快穿之一切为了任务

    虞梦在一场意外中变成了植物人,但幸运的是她得到了一个系统,只要完成足够的系统任务,她就可以醒过来,就能再次看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无论前面是刀山还是火海,她必须前进!
  • 万域魔皇

    万域魔皇

    废柴秦风被人陷害至死,尸体被扔进无尽深渊之后,却幸运得到上古魔皇的传承,从此走上了巅峰武者的道路........
  • EXO之灿白结婚了

    EXO之灿白结婚了

    因为一次相亲,让两人走到一起,在员工面前是高冷总裁,但却在自己喜欢的面前是逗比,一连串的事情扑面而来...
  • 累浮生

    累浮生

    她相信过亲情,得到的不过是一纸和亲书;她相信过友情,得到的不过是一直冷箭和积年的怨恨,等到她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他却悠悠荡荡的闯进了她的心,是她淬不及防。她说:“知道上一个背叛我的人在哪吗?”他说:“知道,你忘了?上一个还是我帮你埋得呢,娘子下一个不顺眼的在哪?为夫帮你找地点埋了他。“
  • 虚拟世界管理局的日常

    虚拟世界管理局的日常

    沉迷虚拟世界怎么办?初泉表示她就是负责把里面的人拉出来的。不过熟练工也有失足的时候,这次轮到她往外逃了。“等等,你是来救人还是来体验生活的?”
  • 亲亲我的吸血鬼王子

    亲亲我的吸血鬼王子

    她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高中女学生,一次意外的邂逅让她认识了吸血鬼王子——羽冥;他是高贵的不能再高贵的吸血鬼帝国的王子,一次微服出巡让他认识高中女学生——青青。一系列的爆笑故事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