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①以万物为刍狗②;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③乎!
虚而不屈④,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⑤不如守中⑥。
注释
①天地不仁:仁,即儒家所谓的爱,这里是特指私爱、偏爱。天地不仁,是指天地无所偏爱。老子认为天道是无为的,也就是顺任自然的,而天地间的一切事物,也都依照自然的法则运行着,并不存在任何驾凌于自然界之上的什么主宰。天地只是物理的、自然的存在,并不像有神论者所想象的那样对某物有所偏爱、对另物又有所厌嫌。
②刍狗:用草扎成的狗,供祭祀时用。人们把草做成刍狗时,并不对它有什么偏爱或重视;祭祀完了就扔掉它,也不是恨它或轻视它。天地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对万物无所私爱,而任其自然生成或毁灭。下句圣人不仁,也是指圣人对人民无所谓爱与不爱,而任其自作自息。
③橐龠(tuo,yue音“驮岳”):风箱。
④屈:竭、尽。
⑤多言数穷:帛书本作多闻数穷。数为速的假借字;穷与达是反义词,达意思是亨通,实现目的,例如达官贵人的达官就是通过读书走上仕途。相反,穷就是达不到目的,实现不了最初的愿望。这句的意思是统治者政令烦苛,只会加速败亡。这里的多言与第二的不言恰成对比。
⑥守中:即守冲,保持虚静的意思。这是老子处无为之事思想的又一阐述。
意译
天地无所私爱,任凭万物自然生灭;圣人无所偏爱,听任百姓自然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一样吗?虽空虚却不会穷竭,越动,它的风量越大。议论太多,只会加速失败,不如保持内心的虚静。
智慧解析
我们先来看看刍狗是什么。刍狗就是用稻草扎成的狗,在古代用于祭祀。刍狗虽然是稻草扎成的,却不能等同于稻草看待,它在祭祀时不可或缺。祭祀是件非常庄严神圣的事情,天界的神灵、逝去祖先的灵魂,都要莅临。人们看不见他们,他们却看得见人。岂能不肃敬,不慎惧?稻草狗在这样场合,还是稻草狗吗?它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一种仪式。祭祀过后,神灵已经走了,先祖的灵魂也已离去,这时候刍狗就恢复了稻草的本质。这时人们心理放松了,稻草狗倒了也可以不扶,大人孩子都可以在上面踩过去也无所谓,因为用不了多久,这些稻草狗就跟其他的稻草一样成了灶底的草灰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衍生变化,虽然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似乎是无章法的,但是在这变化中却有一种规律贯穿其间,让我们能够预知大方向。这一规律主宰着天地万物,有理有据,有条不紊。
我们理解的天地就是大自然,从我们现在的科技力量来说,自然界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无法控制的。而这种力量是没有任何意识的,它没有任何偏好,也没有任何选择。它所表现的一切,包括地球的形成、恐龙的灭绝、人类的产生,可以说都是一种必然之中的偶然。就像我们逐步知道了地球是圆的,知道了外太空存在着诸多星球,知道了地球运行的规律,知道了人类生老病死的客观现象等等。
这种力量所产生的偶然性,是公平的、合理的,它对自己所创造的一切没有珍惜与糟蹋的概念,它任由世间的一切生物依照自己的轨迹衍生变化、新生和灭亡,它赋予了万物相对的自由,而它自己才能在自在无为中达到无所不为的境界。人类依照自己的意识给予它人格的确定,赞誉它的仁德和意志,其实它对世间的一切既没有施加恩泽,也没有强加干涉。也正因如此,万物才真正按照自己的轨迹共同发展、繁衍;也正因如此,世间的一切才真正体会到它所赋予的恩泽!
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它有可能死于天敌之口。然而人们把鸟儿抓来,养在笼子里,每天按时供水、供食,甚至捉小虫来给它吃。等到某一天放它出去,竟饿死在外面了。请问养鸟的人算是仁义的还是残忍的呢?孩子生出来,哺育他。怕太阳晒着,怕风吹着。孩子长大了,应当让他去自由闯荡了吧?却还是不放心,走远路怕他累着,出远门怕他被害了,只好让他守在自己身边,时刻监护着。结果孩子做事一无所成。请问这样的父母是仁义的还是残忍的?
还有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看到树杈间的一只小小的茧子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番景象,于是停下来观察。那是一只蝴蝶的茧子,一只新生的蝴蝶正在艰难地从那个小裂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蜕变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看起来蝴蝶似乎已经是竭尽全力了……这个人实在替蝴蝶着急,决定帮一帮它。于是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子剪开,这样小蝴蝶很容易就从茧子中挣脱出来。可是,它并没有像这个帮助它的人想象的那样展翅飞翔,而是身体萎缩,翅膀也紧紧地贴在身上。这个助人为乐者期待蝴蝶的翅膀伸展起来,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却始终没有出现。
这个好心的人并不知道,蝴蝶从茧子上的小裂口挣扎而出,是自然的规律,通过这一挤压的过程才能将体液从身体挤压到翅膀上,只有这样它才可能展翅飞翔。那你说,这个人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
世上的小事尚且分不清仁义还是非仁义,更何况圣人和天地呢。
那么,鉴于天地的这种德行,圣人在治理天下、管理百姓时也应达到这种自在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境界。对百姓既不强施仁爱,也不横加干涉,在珍惜百姓的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自由;教导他们按照正确的自然规律和自身的意识去生活和发展,这样才不会破坏大自然的无为之道,百姓也会平贫乐道,天下也会太平祥和。但是,如果圣人没有遵循这种大道的无为,而是按自己的心愿强行施加所谓的关心与帮助,让一己私利变相地将自然规律破坏掉,就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因为在治理中强行将一切纳入自己所规划的看似理想的轨迹,就会不停地给予理念和概念上的束缚,从而导致正常的自然规律被破坏,使被管理者的正确意识、心灵被蒙蔽,得不到正常的宣泄与发展。积久成疾,终有一日会爆发,那时就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了。
所以说,我们也应该像圣人一样,有着天地一样的胸怀,坦坦荡荡不置一物于心中,秉承自然规律,坚守中立,就能得到安稳昌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