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是说话的才能。恰当说话是提高口才的有效方法。为了让说话的才能循序渐进地得到较大提高,我们有必要悉心把握有关说话的几点要领。
1.要重视说话。说话受听不受听,说得是否合适,这一点有不少人容易忽视,以为只要不是哑巴,人人都会说话,其实不然。古人云,君子敏于事,慎于言。俗语言,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这些都是从无数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千真万确的道理。我们经常碰到一些人,自以为心直口快是豪爽,见到什么说什么,听到什么说什么,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彻头彻尾地评头品足一番。这里就需要把慎言与心直口快的内涵搞清楚。心直口快是心底坦荡,真诚直率的表现。是很好的内在品格。但是,事物是复杂的、多变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把一切事情完完全全地了解透彻,所以,要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就要采取谨慎态度。即使做到了谨慎,还是有可能说出的话与事物本身的实际情况有差距,何况说话是给人听的,听话的人又有各种各样的具体情况,能否接受、接受多少、怎样理解、是否会引起歧义或误解,这些都是要仔细考虑的。千万不可信口开河,要把心底的纯正与语言的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效果。否则,就可能失礼,给自己带来麻烦。
2.说话前要做好准备。很多人反对这样做,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说话么,嘴巴是自己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有什么可准备的。其实不然,说话前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要把说话的内容在脑子里酝酿好,重要的内容还要反复掂量掂量,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话是绝对不能说的。如果是十分重要的谈话,那就需要准备得更细致一些,哪些话用什么感情说,哪些话用什么声调说,哪些话大声说,哪些话小声说,哪些话需要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等。另一方面,要做好表情准备,有人说这是取得说话的资格,这说得很好。表情准备要根据说话的内容和对象,有的要满面笑容,有的要面带微笑,有的要用平和的表情开始说话,有的要用严肃的表情开始说话,在特殊情况下,有的要带哭丧的表情说话,有的要带忿怒的表情说话。一般情况下说话者要做到坦诚、自然、大方、亲近,把情绪和感情调整到最佳状态。
3.说话要准确、简洁、通俗、易懂。这些看起来似乎不难,但是要真正做到并不很容易。1969年初,有一批知青到新疆芳草湖农场六分场三队插队时,一个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姓氏时说:“我姓苗,就是那个‘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的那个苗。”大家哄堂大笑。本来说个禾苗的苗,大家一听就清清楚楚了,但是,由于当时“文革”还没有结束,《大海航行靠舵手》这支歌不论干什么一开始都要唱一遍,所以,他就把那首歌的歌词一连背了一大串,差一点把《大海航行靠舵手》从头背到尾了。这就是一位著名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说话不简洁而出现的一个笑话。根据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人来看,像学历史的和当老师的人,说话总是有头有尾,想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可是听话的人就不一定爱听这些,所以还是要看对象说话,对方想知道什么,就告诉什么。如果有不便于告诉的内容,可以用巧妙的言词或方法使对方明白。这样做才是恰到好处。
4.说话要注意语调、语气。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不仅表达的意思不同,而且取得的效果也大相径庭。例如,两位相互认识的人,一位说:“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如果用平和的语调和诚挚的语气说出来,会使对方感到高兴和自豪。如果把这句话用阴阳怪气的语调说出来,对方认为是对他的讽刺,必然引起不悦或反感。所以,用亲切、真诚、赞美的语调和语气说话,可以表现出说话人谦逊的良好品德。还一句俗语是这样说的:好话一句全身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有些人认为,说话用不着甜言蜜语、梳妆打扮,是什么就说什么。这里要区别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是赞美,二是吹捧,三是拍马屁、献媚。真诚的赞美,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是对周围任何人的一种基本估价和态度,这里面既不包含带有不实之词的吹捧味道,更没有别有用心的阿谀奉承之意。
5.善于说话的人,首先是善于听话的人。和别人交谈,最重要的是先听清楚别人所说的话,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意思。由于人们说话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说话的人把自己的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了,在另一些情况下,也可能说话的人没有把自己的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而是把含义包括在所说的话里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话里有话。所以,听话就要动脑筋,弄清楚每句话里所包含的全部内容。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对周恩来敬佩有加,他曾经说过:“周恩来总是很认真地听取对方的谈话内容。”中美建交就是这两位领导人谈判的结果。
6.说话要机智、幽默、风趣。所以,说话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是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还是不断创新的过程。不断学习,说话才有新的内容、新的词汇,不断总结提高,说话才能有水平。尽管是老生常谈,不同的人会谈出不同的味道来。能把话说得机智、幽默、风趣、生动,既说明谈话人的聪慧、有知识,也说明说话人的综合素质很高、口才不凡。
7.说话要谨慎。言为心声。所说的话如能较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就可以了,不必添枝加叶。言多必有失,这是很多人的经验总结。俄罗斯的一句谚语是:“说出口的话是银的,没有说出口的话是金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一句话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言不慎,就有招致灾难的危险。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如泼出的水,再也无法收回,所以,必须谨慎从事。特别是在兴奋和发怒时,说话更要十分注意、克制自己的情绪,因为这时容易说些气话、大话、过火的话、不切合实际的话。
说话和办事一样,都要讲信用。言必行,行必果,言行一致。说起话来夸夸其谈、大吹大擂、口若悬河,而行动起来却是另一个样子,这是很不可取的,俗话叫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声音像狮子,行动像兔子,古人把这种情况称作一种严重的疾病,连“天医”也无法治疗。
8.说话要留有余地。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不要把话说绝,就是留有余地的意思。在农村还会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某某人说话能碰倒墙,意思是说话不留余地。我们中国人特别爱面子,所以,说话不仅要留有余地,而且还要留有面子,要根据一定的环境、一定的对象说话,点到为止。《礼记》中有这样几句话:“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所以,说话时必须时刻保持自尊、自爱。
9.说话不要带口头语,像阿呀、吹、这个、那个之类,如果有的话,就要有意识地改掉。一位中学教师,讲课时用的“氨很多,有的学生给他作了一个统计,一课45分钟,说了28个“氨字。这位教师知道后就有意识地进行纠正,过了两个星期就改正过来了。
10.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也不要随便插话,说话运用手势等姿势时也要慎重,不要手舞足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