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中遇事不乱,积极发挥自己的智慧,寻找一切可以突破的因素,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这种手法就叫做巧辩脱困法。
纪晓岚是清朝乾隆时的河间才子,博学多智,能言善辩。
有一次,纪晓岚在皇宫翰林院率众编辑《四库全书》。当时正值盛夏,体胖的纪晓岚难忍酷热,便脱衣光背,伏案阅稿。忽然,他发现乾隆皇帝正向院里走来,急忙一弯腰钻入案下躲藏。
过了好久,他以为乾隆皇帝走了,便撩起桌布露出脑袋问道:“老头子走了吗?”这句话惹怒了一直坐在案旁的乾隆皇帝。“纪晓岚,不得无礼,什么老头子,别的罪可恕,你凭什么叫我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立即赐死。”
谁知,此时纪晓岚却不慌不忙,从容答道:“万岁为‘老’,人上为‘头’,‘子’仍圣贤之尊称。”乾隆听了一笑,赦免了他。
纪晓岚面临严峻的形势并没有惊慌失措,更没有失去思考能力,相反,他调动了全部的智慧对“老头子”三个字作了巧妙的解释,以其机智性的幽默而免于杀身之祸。
一般说来,在不利的情境中,越是带着自我保护的色彩,幽默的成分就越多,后果就越不严重。这种特点日常交往中更能看得出来,因为日常交往的情境,一般并不像见到皇帝和法西斯的秘密警察那样严峻,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天地以充分的幽默感来进行自我保护。
有一次,中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马连良先生演出《失街亭》,他在剧中饰演诸葛亮。开演前,饰演魏延的演员突然病了。一位来看望他的同行毛遂自荐,替演魏延这一角色。
当戏演到诸葛亮升帐发令巧施离间计时,这个演员想和马连良开个玩笑,该魏延下场时,他偏不下场,却摇摇摆摆地向诸葛亮一拱手,粗声粗气地说道:“末将不知根底,望丞相明白指点!”
但是,这个突如其来的情况并没有难倒马连良。他先是微微一怔,旋即向“魏延”莞尔一笑,说道:“此乃军机,岂可明言?请魏将军站过来。”“魏延”一听,只好走到“诸葛亮”跟前。只见“诸葛亮”稍微转了一个身体,俯在“魏延”耳边轻声说了句什么,那“魏延”口里连呼:“丞相好计!丞相好计!”然后赶忙匆匆下常
这一段临场现加的“戏”,连台下老观众也没有看出其中的奥妙。其实,马连良的“好计”只不过是压低嗓门,笑着对这位捣蛋的同行骂了一句:“你还不快点滚下去!”
马连良先生遇困不乱,巧言解围,不愧是一个艺术大师。
可见,许多人之所以缺乏幽默感,不懂幽默之妙,首先是他在不利的境遇中常陷入精神的被动,不能以轻松的心情来自由变换自己的情感视角,总是被习惯的实用价值所困,所以,他的情感不能获得自由。
同时,在此情况下之所以缺乏幽默感,守着通常的理性逻辑不放,其实是不懂得我国民间艺术家的宝贵经验:“理儿不歪,笑话不来。”
反向求因法就是要求在推理过程中善于钻空子,特别是往反面去钻空子,把极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当作立论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