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爱默生常喜欢倾听人们说话——不论对方身份多么卑微,因为他觉得自己从任何人身上都可学到东西。
讲话要一句一句地讲,一段一段地讲,要你一句我一句地讲,你一段我一段地讲,只讲不听,只听不讲,都不算真谈话。我们所追求的口才,不只是讲的问题,还有听的问题,不只是口的问题,还有耳的问题。
有良好口才的人,同时也有良好的耳才。会说话的人,同时也是会听话的人。会说话的人,在说的时候,决不只凭自己的意思一味地说。他在未说之前、在说的时候、在说之后,都有一件事情使他非常关心,那就是,他的话在对方听起来是怎样的。
为保证说的每一句话为人所重视,不惹人讨厌,唯一的资本是耐心地听别人说话。
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要注意以下六个规则。
(1)对讲话的人表示称赞。这样做能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对方感到你的称赞越多,他就越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相反,如果你在听话中表现出消极态度,就会引起他的警惕,并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2)全身心注意倾听。你可以这样做:面向说话者,同他保持目光的亲密接触,同时配合标准的姿势和手势。无论你是坐着还是站着,与对方都要保持双方都最适宜的距离。人们亲身的经历是,只愿意与认真倾听、举止活泼的人交往,而不愿意与推一下转一下的石磨打交道。
(3)以相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问题。对方和你交谈的目的,是想得到某种可感觉到的信息,或者迫使你做某件事情,或者使你改变观点等,这时,你采取适当的行动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回答。
(4)别逃避交谈的责任。作为一个听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如果你不明白对方说出的话是什么意思,你就应该用各种方法使他知道这一点。比如,你可以向他提出问题,或者积极地表达出你听到了什么,或者让对方纠正你听错之处。如果你什么都不说,谁又能知道你是否听懂了。
(5)对对方表示理解。这包括理解对方的语言和情感。有个工作人员这样说:“谢天谢地,我终于把这些该死的信件处理完了!”这就比他简单说一句“我把这些信件处理完了”充满情感。
(6)要观察对方的表情。交谈多数时候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进行的,那么,就不仅要听对方的语言,而且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如看对方如何同你保持目光接触、说话的语气及音调和语速等,同时还要注意对方站着或坐着时与你的距离,从中发现对方的言外之意。
在倾听对方说话的同时,还要尽力避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别提太多的问题。问题提得太多,容易造成对方思维混乱,谈话精力难以集中。
第二,别走神。有的人听别人说话时,习惯考虑与谈话无关的问题,对方的话其实一句也没有听进去,这样做不利于交往。
第三,别匆忙下结论。不少人喜欢对谈话的主题做出判断和评价,表示赞许和反对。这些判断和评价,容易让对方陷入防御地位,造成交际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