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香港几乎“全民皆股”,亦由此引发出一个投资智慧:当香港街头巷尾都有股评家时,股市即将有大调整。
从观察所得,香港不少市民都有投资股票的经验。不过,香港人的投资技术不如想象中厉害。我有一个客户张太太,她买股票,选的不是公司,是子女出生日期的号码,儿子的526升了一倍,女儿的823只升了三成,张太太就认为儿子的运气较好。1997金融风暴前,买什么都赚,只是赚多与赚少的问题,人人都以为自己“懂得”投资。
或者你不是张太太,不会用号码决定买入哪一只股票。不过,一般香港人投资,都会出现以下三种特色:
特色一:感情用事
“汇丰有买贵,无买错”,你同意吗?今时今日,你可能会认真想想,但金融海啸前,大家的答案都大致一样。和香港很多人一样,我和汇丰一起成长,汇丰倒闭的话,相信半个香港都会沉没吧?谁人没有一个汇丰账户呢?“汇丰好,香港好;香港好,汇丰更好”,这话比起董建华先生的话更有说服力吧?身为香港人,买汇丰有什么错?
2008年尾雷曼兄弟倒闭前,汇丰的股价在HK$120元左右徘徊,很多投资者期待汇丰可以重上高位。在2008年10月23日(星期四)汇丰的股价是HK$103元,至10月27日(星期一),股价在三天内跌去25%,很多投资者开始变得恐惧,及至2009年3月9日,股价跌至历史低位HK$33元。
没有买股票的人都说这是个戒烟的好时机,“买一包烟不如买一股汇丰”的笑话不绝。这时不少投资者以为世界末日,在极度沮丧时决定弃股投降,完成了高追低出的“任务”。
特色二:投资目标不明确
听众打电话询问股评家:“我87蚊(87元钱)买了388,应该什么位放呀?”
很多投资者买股票,自己没有既定目标,也没有定下期望的回报率、投资年期等。有些自称是长线投资者,遇到市场稍为波动时,便把购入只有两星期的股票卖出,又或者当股票受消息影响急升一阵之后,便先“赚一转”,过分紧张,以致容易堕入前面提到的感情陷阱内。
投资必先定立明确目标,而目标有缓、急、先、后之分,是30年后退休之用?是10年后子女的教育经费?还是5年后换楼?对于长远的目标,我们无需太着意短期的波动,而较短期的目标,可选择波动性较少的投资工具。
特色三:3分钟热度
“内地传媒将我老曹神化了,什么‘草根大亨’‘香港股神’……我老曹再次强调,我老曹只是一个极其普通的投资者,任何人如照我老曹的方去做,都可赚到1亿港元财富!”这番话不是我说的,而是《信报》老板曹仁超说的。
听完这番话,大家都可能会觉得,他用的方法一定是节衣缩食,投资高风险的产品,加上眼光独到,又要做足功课,才可能赚到1亿吧?错!
他的方法其实十分容易,你我都可以做得到的。
首先,大家每月储蓄1000元、出双粮的月份储蓄3000元。要做这个很易吧?每月多储一点就行了。
第二,运用手上的本金,每年于股市、房地产、黄金或外汇市场赚取20%回报,这个看似难了一点,但看看过去,股票房地产等的回报其实都差不多有20%,这个要求其实都不算太高。
第三,可以说是最难的。这不是什么技能智能,只是耐性而已。只要你跟着以上两点,从20岁开始,维持40年,到60岁便能成功赚到1亿。
既然你可以,我可以,任何人都可以,但为什么香港今天仍只有少数人拥有1亿元呢?理由是欠缺耐性做足40年。换言之,赚取1亿元并非难事,难就难在你肯不肯认清形势、谨慎理财和够耐性。
以上都是香港常见的现象,如果不教,孩子长大了难免都一齐做错。家长要先明白,培养孩子的分析能力,教育孩子订立目标以及训练他们的耐性,他日必然受益良多。
将那些热衷于买卖股票的法人机构冠上“投资人”的称谓,就好像是称呼一位不断拥有一夜情的人是浪漫情人一样;股市犹如一个资金重新分配的中心,金钱将由好动的人手中转移到有耐心的人手中。
——巴菲特
假如你不打算持有一支股票达10年之久,那连持有10分钟的时间都不要。
——巴菲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