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每个月都差不多,哪又怎会突然变“富有”呢?
常听人说,要有所改变,就要从“心”开始,是老土了一点,但是千真万确的。想跟现在不同,就要彻彻底底,从“心”底开始改变,也就是先改变现有的观念。
这一回,跟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资源控制方法,以及背后的理念,让你能举一反三,也让你能传授给你的子女。
有一日,儿子和我正在超市购物,我不知商品的巿价,一边选购一边要和家中的当家通电话查看会否买贵了。为了买到价格最低的商品,我和儿子去完一家超市又去另一家,儿子忽然停下来问:“为什么我们要到不同的超巿买东西呢?”
“因为这边的超巿卖得便宜一点呀。”我想。不过往深想一想,孩子都不知钱从何来,如何讲解为什么要节省开支呢?我想,这正是可以教孩子如何用钱的时候了,所以,我给了孩子20元。
“我给你20元,不管你想买什么、在哪里买,我都不管你。”
儿子看着那张20元钞票,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后,箭似的跑到零食部,拿起最爱的蜜糖花生。我驾驶着购物车,左闪右避,追到孩子后面,看着孩子一动不动地看着那包蜜糖花生。他查一查产品的售价,发觉自己不够钱买。他用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着我,想我给他额外的预算,看得我真的差点心软了。
“我已经给了你20元,如果买不到的话,你就选别的,不然就到其他商店买吧。说不定有商店正在做特价呢。”
走了两家超级巿场,我发觉孩子爱吃的蜜糖花生都在20元以上,我不忍心让孩子失望,偷偷地买了一份,准备回家后给他一个惊喜。
购物后,在我们回家的途中,经过一家便利店,儿子一见有蜜糖花生就冲了进去,发觉只售18元,儿子就欢天喜地的买下了蜜糖花生回家。我多用10元买来的那一包,最后在几日间就被公司的同事吃光了。经此“一役”,儿子亲身体验到“比较价格”的重要性,每次到超市,他都会留意物品的价格变化,更会去比较不同商店的价钱,表现出“精打细算”的一面。
其实,要到不同超市买东西的原因,主妇们比我更加清楚,原因就是希望便宜一点,那就可以多买一点东西。2008年4月,消费委员会一个巿场调查发现,超市和非超巿的商品价格有明显的分别。一般来说,超市的商品零售价比非超巿的贵一成以上。就算是同一家连锁超巿,在不同区域,价格也有差距。基本上,只要你肯“价比三家”,多走几家商店,就一定能买得更便宜。
今日省把米,明日省滴油,来年买条大黄牛。
——谚语
注意
1.第一次买玩具比较容易引起子女“寻宝”的兴趣。
2.预先选定“寻宝”路线。要去“比较价格”的店铺最好都在附近,避免一次走访多个地点或走太远的路。
3.需要计算交通费用,并平衡用于“比较价格”的时间及可省下的金额。
4.日后可多进行类似活动,使“比较价格”成为习惯。
5.必须向子女解释活动的意义并关心子女的反应,然后给予适当的辅导。
(一)超市价格已经很低了,还用四处走?
打开电视,看到阿苏走来走去“比较价格”,最后都是叫你去同一间超市买会方便一点。一会儿说“买最低价”,一时又说要有“精明眼”,再不是就说已帮你“比较过”,不然就是有不同优惠、买一送一等,看似好“实惠”,不过,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买一送一、一折发售、加一元多一件货品等等,只要细心算一下,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最便宜的选择。试过有一次超市大减价,两排“益力多”酸奶卖18元,但街口的杂货店没有特价,却卖8元整一排。减价货比未减的贵,大家会买哪一个呢?
我们常常会被广告和宣传影响决定。我有一个做警长的亲戚,他住在警察宿舍。一天,一个自称“无线高清推广大使”(真正的称呼忘了,大概是这类吧)的人上门推销机顶盒。亲戚说那个大使十分诚恳,说话也很有道理,就以两千多元买了一个机顶盒,观赏高清节目。事后才觉得有问题,无线的推销人员怎会无端端上门推销,一个高清机顶盒又是否真的需要两千大元呢?如果我这位亲戚一早知道这些物品的大概价钱,就不会成了警讯中的主角。
我有位叔叔,十分喜欢“比较价格”,常会因为买了“物美价廉”的物品而高兴不已。有一次他用“超低价”买了一部最新型Iphone,不过他根本不会用,就把那部Iphone送了给我。对我那位叔叔而言,“比较价格”是为了“过瘾”。
我的婶婶Joyce,也十分喜欢“比较价格”,有时只是为了十元八元,甚至一元两角。不过她在选购高价货品时就十分随便,例如她去酒店吃晚餐时就会多给数十元小费。不论为面子还是什么,她的行为都叫我费解。
“比较价格”只是一种行为而已,“比较价格”背后的道理,是要善用资源,以免浪费了。我们不只要节省开支,更重要的其实是节省资源。一方面,“省钱”;另一方面,地球和人类都会因此而延长一点寿命。
“比较价格”是一个行为而已,“比较价格”是为了善用资源,免得浪费。
1.出发前,父母协助子女定下每项物品可选择购买的数量。
2.父母为所写下要购买的物品做一个总预算。
3.子女拿着清单及预算的金钱到超级市场购物。
4.父母如不放心,可与子女同去,但最好还是让子女独自到超级市场进行选购。
注意
1.总预算金额不宜过多或过少。
2.事后再听子女述说购物的过程、困难和趣事。
3.多进行此活动,让子女有更多机会实践和进步。
4.对不同年龄的子女可给予不同的指示和准则,如对较年长的子女(初三以上),可给予较多要求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