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也许在很多人看来,做事前计划有些多此一举,而且耽误时间。可是它忽略了一点:磨刀不误砍柴工,也许最终决定成败的,就是你的“刀”磨得快不快?
王一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他的办公桌前总是不停地有人找他去谈事,而且平时你遇见他,他都是风风火火的,很繁忙的样子。可是就这样的忙碌,公司自开办以来,效益一天不如一天。究其原因,他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事前计划。公司开会,他从不做准备,在会上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不仅耽误了大家的时间,也听得员工云山雾绕的。
卜通也经营着一家公司,他的公司不但规模大而且效益好,并且经常能看到卜通怡然自得地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从未见过他火急火燎的样子。这是因为从小卜通做事就比较有计划,后来自己创办了公司,也要求员工事前计划,所以公司效益不错。
你的工作有计划性吗?你在动手之前愿意去磨磨那把钝刀吗?花在磨刀上的时间是值得的,遗憾的是,很多人一看到事情多,就一头扎进去,结果却没做出什么好结果。究其原因,就是他们为了完成眼前的事,而忘了怎样合理地计划,最好地去完成这些事。
计划是未来行动的前期决策。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每天都要面对在既定时间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的问题,因此,先制定计划再按照计划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时间管理上有一种说法是“计划的节省是最大的节省。”也就是说,只有之前做好了计划,工作的时候才能忙而不乱,有条不紊,从而提高效率,节省时间。马肯基士的调查研究显示,花费时间进行计划的团体与没有花费时间进行计划的团体相比,前者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计划,而且效果良好。换句话说,有效的计划是有效利用时间的基础。马肯基士称,一流的公司员工,做事必须有计划。与其紧张地做事不如轻松地前进,只需要在时间上做安排,就一定能做到这一点。花点儿时间做计划,可以在执行过程中节省三到四倍的时间。
你以前可能没有意识到事前做计划的重要性,也可能意识到了但总是懒得去做,如果是前者,那就从今天起让自己“知行合一”,如果是后者,那就改掉这种恶习。
制定一个清晰、规范的计划,可以使你在具体工作中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按部就班地去做,从而既有条理又有效率。反之,无计划的工作就好像一盘散沙,让你开始工作时就感到无从下手,这样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降低了你的工作效率,而且长此以往也会使你的精神处于一种杂乱无序的状态,带给你一种无形的工作压力。
大成功是由小成功所累积的,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能实现伟大的梦想。每一个目标和梦想,都要设定一个期限。没有时间期限,就没有压力和紧迫感。这就意味着今天做也行,明天做也可,最后的结果就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一个没有期限的目标,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必须给自己要做的事限定期限——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如果你10月份要完成一个目标,你现在就必须把时间分割出来——9月份需要做到什么进度、8月份需要做到什么进度、7月份需要做到什么进度、6月份需要做到什么进度。若每次设定的目标都能达到,我们便会增强自信心。当我们的自信心增强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力也会爆发出来。
当你设立一个期限的时候,就会有检视自己进度的标准,只要你不断检视自己的标准,达成的几率就会越高。千万不要做事情没有期限,不要同别人讨论事情没有期限,一聊就是一天,不要交代别人一件事情之后,只告诉他尽快做,要知道,“请你明天完成这件事”远不如“请你明早十点半之前给我”更能让对方有紧迫感,这样做事才有效率。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有三组人被安排沿着公路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三个村子步行。甲组成员不知道目的地的名字和距离,只被安排跟着向导走。当刚走了两三公里的时候就有人开始叫苦了,走到一半时有队员开始生气了,抱怨路太远,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到。甚至有人坐在路边不愿意继续走下去。就这样,越往后走人们的情绪越低落,整个队伍乱七八糟,不断传出抱怨声。
乙组队员知道所去村庄的名字和距离,但是路边没有里程碑。人们凭经验估计大致需要走两个小时左右。当这组人走到一半时才有人开始叫苦,多数人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当得知大概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的时候,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的时候,人们开始抱怨怎么还没到,队伍开始变得零散了。
丙组最幸运。大家不仅知道所去的是哪个村子,它有多远,而且路边每公里有一块里程碑。人们一边走一边留心看里程碑。每看到一个里程碑,大家便有一阵小小的快乐。这个组的情绪一直很高涨。走了七、八公里以后,大家确实都有些累了,但他们不仅不叫苦,反而开始大声唱歌、说笑,以消除疲劳。最后的两三公里,他们越走情绪越高,速度反而加快了。因为他们知道,要去的村子就在眼前了。
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甲组由于目标不够明确具体,不能让人们看到这个目标的形态和位置,所以大家不能够坚持下来,目标也不可能实现。乙组由于知道目标实现需要的努力时间,所以要比甲组强了很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大了许多。丙组由于目标清晰,他们都很清楚实现这个目标要多久,目标有多远,更可贵的是他们知道现在离目标还有多远,还要多久,我想这是他们成功达成目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查尔斯·史瓦在半世纪前担任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期间,曾经向管理顾问李爱菲提出这样一个不寻常的挑战:“请告诉我如何能在办公时间内做妥更多的事,我将支付给你任意的顾问费。”李爱菲于是递了一张纸给他,并和他说:“写下你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各项工作,并按重要性的次序加以编排。明早当你走进办公室后,先从最重要的那一项工作做起,并持续地做下去,直到完成该项工作为止。重新检查你的办事次序,然后着手进行第二项重要的工作。倘若任何一项着手进行的工作花掉你整天的时间,也不用担心。只要手中的工作是最重要的,则坚持做下去。假如按这种方法你无法完成全部的重要工作,那么即使运用任何其他方法,你也同样无法完成它们,而且若不借助于某一件事的优先次序,你可能甚至连哪一种工作最为重要都不清楚。将上述的一切变成你每一个工作日里的习惯。当这个建议对你生效时,把它提供给你的部属采用。这个建议的试验时间的长短,由你来定。试验后,请将你认为这个建议所值的金钱数额,用支票寄给管理者”。
数星期后,史瓦寄了一张面额两万伍仟美元的支票给李爱菲,并附言她确已为他上了十分珍贵的一课。史瓦的朋友事后曾问及,何以他为那么简单的观念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史瓦的答复是:“哪些观念不是简单的?”他说经过李爱菲的指点后,他与他的部属才开始养成预先计划和“先做重要的事”的习惯。伯利恒钢铁公司后来之所以能够跃升为世界最大的独立钢铁制造者,据说可能是导因于李爱菲的那数句真言。
以上这件轶事给我们所带来的启示便是:应重视计划的拟定以避免徒劳无功。计划的拟定大致上包括下列六个步骤:确立目标;探寻完成目标的各种途径;选定最佳的途径;将最佳的途径转化为每周或每日的工作事项;编排每周或每日的工作次序并加以执行;定期检查目标的现实性以及完成目标的最佳途径的可行性。
上述的六个步骤所指出的不外乎:“你要往哪里去?”以及“你要怎么去?”这是实际采取行动之前的一种思考模式。倘若你不做这一番的思考与盘算,则你必将沦为一位随波逐流迷失自我的人。所以为了避免自我迷失,请为你的将来做份日程安排。
为自己的将来制定日程安排的本质是将未来带到现在,这样你就可以通过现在的行动对未来产生影响。为未来制定日程安排是为实现目标而设置的保障体系,也是一种时间管理计划。这种时间管理计划制定得越好,我们就越能够提高办事的效率,越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越能够较早地实现设定的目标。
事实上,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但在相同的时间内,有的人效率很高,可以做很多事情;而另一些人没有效率,只能做很少的事情,就好像时间对有些人长,对有些人短一样。其实,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关键是看你怎么去利用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