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得到一本书,书中一段文字深深吸引住了他,对他的将来有莫大的影响。身为蒙特利尔综合医院实习医生的他,面临着毕业就业的问题,脑中盘旋着该选择何种诊疗项目、毕业后到何处去较好、要如何创业、生活怎么过等等烦恼。
这个年轻人由于1871年偶然看见的那段文字,不但成为当时最有名的医生,更创立了驰名世界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且荣获牛津大学钦定医学教授——英国的医学人士授予的最高荣誉——而名声四扬。他荣受国王所赐的爵士爵位,一去世,有两大本千余页的专著专门介绍他的生平。
这个年轻人就是威廉·奥斯拉。他于1871年春偶然看到的一段话,就是汤玛斯·卡莱尔所说的:“不要去瞻望那些遥远而模糊的事,做你身边的事得了。”
42年后,在一个郁金香盛开的和暖春夜,威廉·奥斯拉对耶鲁大学学生演讲:“身兼四所大学教授,著作亦得好评,我并非如一般人所想的天赋异禀,以我最亲密的朋友的话来说,其实是‘最平凡的人’。”
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他成功了呢?他自称他总是在“此刻”活得生气蓬勃。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在耶鲁大学演讲的数个月之前,奥斯拉搭乘豪华客轮横渡大西洋。他看见船长边喊“急转”,边按下电钮,机械发出嘎啦嘎啦的声响,转瞬间船的每一区域都被关闭——为使水流不进来而划分的。这给他莫大的启示,他对耶鲁大学的学生说:“我相信各位都是比这豪华客轮还要优秀的机体,你们将有长程的远行,启锚前,你们应好好注意下列如何安全航海的方法。希望各位能调节自己,以便能够在‘今天一天’这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生活下去。登上船,应检查一下大防水壁是否随时可以使用。在人生的每一阶段里只要按下一个钮,便能听到隔壁‘过去’——已经死亡的昨日。按另一个钮,就能隔断‘未来’——尚未诞生的明日——许多事情都是这样,只有今天是安全的!把过去推出去,关紧房门。让已经死了的过去埋葬了吧……把那些愚蠢的、失败的、已死亡的昨日赶出门去,关牢房门……在昨日的重担之上,再添加明日的重担,即使是个强者也会不胜负荷的,对各位来说,‘未来’就是‘今天’……‘明天’并不存在……拯救人类的日子就在今天。一切精力的浪费、精神的不安、内心的痛苦,只纠缠着担心未来的人……所以要把前面、后面的防水壁紧紧地关住,然后你必须养成一个习惯——在你‘完全封闭的今日的空间’里度过你的人生。”
那么,奥斯拉博士是说我们没有必要为明天准备吗?不,绝非如此。博士在那次演讲中说,为明天准备的最佳手段是倾注诸君之所有智能及热情,在今天完成今日之事。这才算是为明天所做的最好的准备。
奥斯拉博士以一句基督徒常用的祈祷词来勉励耶鲁大学学生:“请赐给我们‘今日’所必需的衣食。”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祷告只有祈求“今日”的食物,并未抱怨昨天的老面包,更没有祈求说:“我的神啊,生产粮食的地区遭灾了——这么一来,‘明年’秋天要怎么做面包呢?神哪!我明天能否吃上面包呢?”
更明确地说,这个祷告是教我们只求今天的面包,今天的面包才是惟一能吃的面包。
很久以前,一位哲人在穷乡僻壤巡回演说,有一天,他面对群众,说出了贯通古今、历经九世纪仍被引用的哲语:“不要烦恼明天的事,明天自有明天的安排,只要把全副精力集中在今天就行了。”
许多人或许觉得耶稣所说“不要为明天担忧”是难以实行的,他们说:“我们不能不打算明天的事。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而不得不办保险,亦不能不为老年存钱,不得不为出人头地努力,不得不有所准备。”
但是,我们是应该为明天而细心计划,但是没有余暇去担心。指挥美国海军的俄尼斯·金曾说:“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提供最好的武器及装备,然后用于我认为最高明的作战任务中,仅仅为了这一点,就必须竭尽全力。”
他又说:“如果船舰被击沉,便不能挽回,我宁可把时间用在有希望的事上,而不愿在无益的追悔上浪费光阴。”
无论是战时或和平时代,积极与消极的分野就在这里。积极性的思考,能够看透因果关系,而往前迈进;消极性的观念,则会陷入紧张及神经衰弱。
不久前我很荣幸地与举世闻名的《纽约时报》经营者海滋·舒伯格谈天。他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横扫欧洲时,他深陷焦虑中,对于未来十分惶恐,以致再也睡不着觉,屡次在深夜中跳下床,准备画布及画具,对着镜子作自画像。对绘画,他是门外汉,但为驱逐心中的不安,竟动起画笔了。若非偶然看到一段话,他绝无法消除心中的焦虑,而重获心灵的平安,是这首叫做《走在寂寞的夜路》(慈光歌)的赞美诗拯救了他:
恳求慈光,导引我脱离黑影,导我前行——
黑夜漫漫,我又远离家庭,夜尽天明——
夜尽天明,晨曦光里重逢——
多年祈求,我所祈盼的笑容——
与此同时,欧洲有一位年轻的军人泰德·班哥米罗也学到了同样的感受。他在饱受恐惧感折磨后患了神经症。他说:
“1945年4月,我因极度不安而患了所谓‘痉挛性结肠炎’,深为所苦,如果战争不是马上结束,我想我必定彻底地崩溃。
“我累透了。当时我是陆军九十四步兵团的下士,担任记录伤亡官兵的工作,就是计算阵亡者、行踪不明者、并整理这些有关的记录,以及掩埋阵亡将士的尸体,搜集他们随身携带的物品,寄给他们生前一心所系的父母及亲人。我不断被不安所笼罩,担心自己是否能活下去,能否再亲手抱一抱我的儿子——自从他出生16个月以来,尚未谋面的儿子。由于心力交瘁,我的体重掉了15公斤。恐惧感使我几近疯狂。端详自己的双手,早已是皮包骨头。担心自己会崩溃,有时竟无法克制地像小孩般啜泣起来,软弱到只要一个人独处,便忍不住要哭。
“最后我被安排到陆军的诊疗所中治疗,由于一位军医的忠告,使我得到了转机。他彻底检查了我的身体后,告诉我说我的病是精神上的:‘泰德,你把人生想成一个沙漏,在沙漏上方,有无数的沙子。这些沙子慢慢地,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中央狭窄的部分漏到下方,没有人能使所有的沙粒一次通过中央瓶颈,只要静静地让这些沙子一粒一粒通过便行了,不管是你、是我,或是其他的人,都跟这只沙漏一样。在一天之始,即使是有堆积如山等待处理的工作,但我们一次仍只能做一件事,就像沙漏的沙一般,只能慢慢地、以一定的速度漏下一般,否则身心早晚是要完蛋的。’
“自从由军医那儿听到‘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工作’起,我便全心全意去实践这个哲学。听了他的忠告,我的身心都由战争的恐惧中获得解脱出来。以我现在印刷公司的广告宣传经理的工作来说,这句话也很受用。我发现可以把过去在战场上体验的事物及同样的向题,应用在现在的工作上。亦即在面对堆积如山的问题时,是无法一次同时解决它们的。库存减少、新货的处置、新库存的分配、地址变更、开店及打烊等等,我不再让自己紧张兮兮,而是利落地把工作逐件处理完,过去征战沙场濒临危险的种种慌乱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有一种惊人的事实,显示了现在的生活是如何的错误。在美国,半数的医院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据。他们是因为无法负荷过去及未来的重担而垮下来的。如果他们能注意耶稣的箴勉“不要忧虑明天的事”及威廉·奥斯拉所说的“你只能生存在今天的空间里”,便能使自己成为快乐的人,幸福地度过一生。
“现在”这一瞬间是一个特别的位置——消逝的过去与无限未来的分界点上。你无法在分界点之外生存,无论是悠长的过去,或是无尽的未来,即使只是一瞬间,你也无法逃离其中。因此你要认真地过活,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到就寝之间你要自由自在地生活。
史蒂芬生曾说:“任何人都有能力承担一天的压力,不论这一天有多忙、多累,都可以熬得过去的。在太阳西下之前,不论谁都可以快快乐乐地、坚强地、亲切地、真诚地活下去。这就是人生。”
不错,这就是真实的人生,在今天要好好地生活。但是,住在密西根州的E。K。席尔斯夫人,却一直徘徊在绝望的深渊中,直到自杀的边缘,才开始学会人只要在就寝之前活得快快乐乐的便足够了的道理。她把她自己的经历告诉了我:
“我的丈夫1937年去世后,孤独的我意志消沉,且面临经济困境。过去我曾在堪萨斯市工作,因此就寄了封信给以前的老板,他答应让我回到以前的工作上,向乡镇学校推销书籍。但两年前丈夫生病时,我们的车子已经卖掉了,因此,我好不容易才张罗到一笔钱,租了一部车,又进行贩卖书籍的工作。
“我本想借此重新振作,但一个人独自开车、一个人独自用餐……那种感觉实在是难以忍受。另外,生意有时实在惨淡。
“1938年春天,我在密苏里州的郊区做生意。那里的学校十分贫穷,道路也崎岖不平,我被孤独、沮丧压迫得甚至想自杀。每天觉得成功无望,也没有值得留恋的事情,早晨都惶惶然地起床面对另一个灰色的日子,一大堆问题困扰着我:如果付不出车租该怎么办?房租怎么办?会不会没有钱吃饭?既担心健康,却又没钱去找医生。如果不是怕妹妹伤心,更担心没有丧葬费我恐怕早自杀了。
“但后来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它给予我从失意谷底中站起来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那无异是天堂传来的声音,我一辈子也不忘这句话:‘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人生。’我把这个句子贴在车子的玻璃窗上。即使在驾驶中,也能够看见它。我了解了自己有能力好好地活过一天,也学会了不再挂心明天的事,并遗忘昨日的种种忧伤。我每天早上对自己说:‘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终于,我克服了孤独与贫困所带来的恐慌。现在我感到十分幸福,生活十分充实,对人生也充满了热情和爱。不管再遭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我都不再惶惑不安。我终于知道了根本没有必要对未来恐惧,只要好好地活过今天这一天,我已经完全懂得了‘对于聪明的人来说,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人生’的真谛了。”
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多么幸福的人!
那些把今天握在手里的人们。
他们心境安详,振臂高呼:
“明日啊!不管你将给我什么考验和打击
我都会好好度过今天。”
或许很具现代感,但它是公元前三十多年的一位罗马诗人赭拉谛斯所写的——
人性最大的错误在于只会憧憬地平线那端神奇的玫瑰花园,却不知道转过头来看一看自家窗外正盛开着的玫瑰花。
为什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可怜而又可悲的愚蠢!
史蒂芬·李科克曾说:“人生的旅途是多么的奇妙!小孩们成天说:‘如果我长大的话……’一旦长成大孩子时又会说:‘如果结婚之后……’但结婚之后,想法又突然为之一变,变成:‘如果退休之后……’,一旦退休,脑中又浮现昔日生活的光景:‘这种日子冷冰冰的,为什么会厌弃过去那美好的一切……’于是,又憧憬过去的生活。然而太迟了,逝去的一切是再也不回来了。”
底特律的爱德华.S.艾维斯先生由于及时觉醒,才免于被忧虑击溃。从一个送报童开始,到杂货店店员、图书馆助理,他节省微薄的薪金再加上55元的贷款,成为他第一笔生意的本钱。最后建立起令他自傲的年收入2万美元的事业。但不幸发生了,他为朋友的支票背书,而这位朋友却破产了。“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不仅变得身无分文,甚至又背了1.6万元的债,他完全倒了下去,他追忆道:
“我因失眠、食欲不振而变得像死了一样,除了烦恼,还是烦恼。有一天走在街上突然昏倒在人行道上,瘫在床上时,浑身冒汗。热气在体内扩散,痛苦不堪,日复一日衰弱下去,最后连医生也宣告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我为此顿感眼前一片昏黑,便写好遗言,回到床上,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等待死亡,不再忧虑、不再挣扎。而在这种压力尽卸的情况下,反而心情轻松地睡着了,像个襁褓中的婴孩安然入睡。结果,食欲恢复,不再憔悴、消瘦,体重也逐渐增加到原来的水平。
“几个星期后便能扶着拐杖走路,6周后回到工作岗位,于是便乐得做周薪30美元的工作,那是卖外销汽车车子的底盘。这个教训使我不再追悔过去、恐惧未来,而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完全倾注在今天的工作上。”
态度改变之后,他再度奋起,数年后他成为艾维斯·普洛达克滋公司的董事长。搭飞机访问格陵兰时,飞机降落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艾维斯·费鲁特机场。他之所以得到如此的成功,关键在于他懂得认真把握今天。
甚至法国哲学家蒙田也犯过这种错误。他说:“我的一天充满灾难,然而其大部分并未真正发生,而是莫名的焦虑幻想使我困惑与茫然。”
但丁说:“切记,所谓今天是不会重来的。”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今日”是我们惟一拥有的有价值的东西。
托马斯也具有相同的观点。最近我在他的农场度周末,看到他把一首赞美诗贴在书房的墙上,用以自我勉励:
今天是特别的一天
今日就让我们尽情欢乐吧!
琼莱斯金桌上摆着一个未经修饰的小石头,上面刻着“今日”二字。我的桌上没有摆小石头,却摆了一面每天刮胡子必用的镜子,上边刻着一篇印度戏剧作家卡尔达沙的诗——
给黎明的招呼
为今天努力前进吧
因为这是最真实的存在
这短暂的行程
包含了你存在的真理及现实的一切——
生长的喜悦、行动的成果、成功的荣耀
昨日只是一场梦
明日虚幻不实
努力为今日而活
将所有的昨日转换成幸福的梦
将所有的明日幻化成希望
所以,张开双臂,迎接今日
向每一个黎明欢呼
因此,你要像奥斯拉所说——
“关闭昨日及未来的铁门,好好活在今日的房间里。”
请你考虑下面的问题:
一、我对未来感到不安吗?我憧憬水平线那端神奇的玫瑰花园吗?我逃避现在的生活吗?
二、对过去的事——已无法挽回的事——还追悔不已吗?
三、早晨起床时你决心好好把握今天了吗?
四、是否“把握今天”而使人生更富有意义了?
五、准备何时开始实践这个生活哲学?下星期?明天?……还是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