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地质部第二地质大队科技人员黄建国等人在四川自贡大山铺的公路旁裸露的岩石层中,意外地发现一处生物化石,后来经过考证,确认这就是恐龙化石。从此以后,中国考古专家云集这片丘陵僻壤,从中发现了大片连绵的化石脉,因此认定这里是化石宝库。
1977年10月,一具40吨重的完整恐龙化石展现在人们面前。两年后,一个石油作业队在附近山坡炸石修建停车场时,“炸”出了一幅令人惊心动魄的景象:恐龙化石重重叠叠堆积一片……世界奇观出现了,一座巨大的恐龙群族“殉葬地”重见天日。
经初步发掘,在大山铺出土恐龙化石300多箱,恐龙个体200多个,比较完整的骨架18具,极其难得的头骨4个。这些珍品引起国内外科学家的浓厚兴趣,他们纷纷前来进行实地研究,希望能解开恐龙生死存亡的千古之谜。
从大山铺恐龙化石来看,恐龙并非都是庞然大物。此地当时有长20米、重40吨的“蜀龙”,也有仅长1.4米、高0.7米的鸟脚龙。它们无论大小,都不显得笨重,而且精力旺盛,行动敏捷。
恐龙的智力也比较发达:剑龙类的脑智商平均值为0.56;角龙类为0.8左右;霸王龙和恐爪龙则超过了5,想来是因为它们要捕食素食性恐龙,没有较高的智力是不行的。尽管恐龙的体温比现代哺乳动物要低些,调温体制要差些,但它们不冬眠,没有羽毛,活动速度超过每小时3英里,所以科学家们认为它们是热血动物,而不是像蛇、蜥蜴一样的冷血动物。
据测算,这些恐龙是在1.6亿年前就被埋藏在地层里,在缺氧条件下,经泥沙、岩石的固结、充填、置换等石化作用,而形成现在所见到的化石。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恐龙集体死亡呢?
有学者认为,大约在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地球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地壳活动(燕山运动)。四川盆地继续隆起,浅丘开始出现,水枯林竭。从海水中隆起的四川盆地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而自贡地区当时是一个大汇水池,于是恐龙漂集于此,直到死亡。
也有人认为,在白垩纪末期,整个地球发生了广泛性寒冷,日夜温差增大,季节交替出现。习惯热带环境的恐龙,不能像蛇、蜥蜴那样进行冬眠,又不能像毛皮动物那样躲进山洞避寒,因而这些地球霸王们受到了大自然的酷寒“惩处”。
关于恐龙在此“集体死亡”的原因说法甚多,比如有人认为是天外一颗超行星爆炸后,其强光和巨大宇宙射线引起恐龙的遗传基因突变而致灭绝。还有一种理论认为,是一颗小行星撞入地球的大海之中,使海水升温,并掀起5000米高的巨浪,使恐龙被埋入泥沙之中。另有专家认为,大山铺恐龙化石里砷含量过多,可能是恐龙吃了有毒的植物而暴死并堆积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