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洛阳市东10千米处,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修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方营建的第一座寺院,因此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
相传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夜梦金神,浑身闪闪发光。次日得知梦中之人为佛,便派大臣蔡踽、秦景等18人到天竺国(今印度)去取佛经。
后在月氏遇到来自天竺的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四人同行,同返洛阳。还时用两匹纯白的马驮载经像而至,并仿照天竺国佛寺的样子建寺,名即白马寺。
现存寺宇多为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所建,天王殿、大雄殿、千佛殿、毗卢阁、钟楼及鼓楼等为其主要建筑。后人为附会“白马驮经”之意,在山门外放置了两匹石马。山门内东西两侧柏树林内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的墓。墓呈圆形,由石块垒砌而成。寺内原有石刻弥勒佛像,后被盗。所藏唐代经幢和元代碑刻的艺术价值都较高。寺东的齐云塔为四角十三层,高24米。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塔形美观,为中国一座著名的古建筑,与白马寺相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