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路上事,毋乐其便而姑为染指,一染便深入万仞;理路上事,毋惮其难而稍为退步,一退便远隔千山。
不论情欲物欲都能迷惑人心,所以在这方面必须严加防范,否则一味贪图非分享乐,就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欲念深渊而不能自拔。例如喝酒本来无可厚非,因为酒有浇愁、助兴、宴客、催眠等功用,所谓“一醉解千愁”,“酒是万乐之长”。然而一旦饮用过度就会使人陷入痛苦深渊,因此俗语才有“酒后无德”、“酒能乱性”、“酒为万病之源”。但是在义理方面,无论如何困难也要克服,佛家所说“一寸佛追九寸魔”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都证明了修炼品德是一件很艰苦的事,绝对不可畏首畏尾退缩不前,而应该像登山一般奋力前进,否则蹉跎一生会落得一事无成的后果,所谓“莫待老来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是也。
不久前看到一篇文章《让处女淘汰吧》,据说是一大三女生所写。
追求经济上的独立,这当然值得赞许,不过有一点要注意,这只是追求男女平等的一个方面,此为手段,而非目的,而且只能追求机会上的平等,而非实际的平等(自由主义者的一大观点),实际上永远没有所谓的理想化的平等的。
说说她谈到的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更广义的女性主义的第一阶段,女权主义在争取男女政治法律上的平等方面有很大贡献,有目共睹。女性主义发展到第二阶段即新女性主义这一时期时,内部分歧很严重,特别是其中的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和激进的女性主义,在许多方面走得太远、太极端,比如要求取消家庭等,一些早期的领袖也已意识到这一点。其实在西方,很多政府对新女性主义持排斥态度,如英国的撒切尔政府和美国的里根政府都很强调家庭的价值。更何况,新女性主义还面临其理论自身所带来的诸多困境。
一般而言,极端的、理想化的理论往往更具蛊惑性、煽动性,若有众多信徒,其破坏性也极大,所以在此方面一定要慎重,先要辨析一番。
至于说性与爱已分离了,恐怕很多人还无法接受这一点。请不要动不动就说男人有什么情结,心理有什么问题等等,没那么严重吧。女人到底怎样,也不能自己说了算,每个正常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尺度和评价标准。
性和爱的结合一体也许是历史造成的,但正如黑格尔所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是有其合理性的。你心里不赞同,也得认命,如同你不能选择父母那样,你也不能选择它,你生活在群体中,就有相应的约束和责任,不能想怎样就怎样。这是否是枷锁,则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了。你可以有超前几百年的思想,但不能有超前几百年的举动,那样成功的概率基本为零,会为人所不容。也许你想当个革命者,那要奉劝一句,其风险性很大,多数情况下得不偿失,会比以前更糟,请三思而行,很多时候,慢慢改良才是正途。
还有,保守不是不合理的代名词,前卫也不是现代、合理的同义词,可以说,割裂传统的所谓前卫永远走不长,只能昙花一现。
欲念方面的事,不要因为贪图眼前的方便而随意沾染,一旦放纵自己就会堕入万丈深渊;义理方面的事,不要因为害怕困难而因此退缩不前,一旦退缩就会与真理远隔万水千山。
所以,你应该思考,当你的心情很糟,没有心思去做任何事时,就趴在书桌前,在思想里为自己的懒散找理由:“别对自己太苛刻,不想做的事就别强迫自己,对自己宽容些,顺其自然吧……”
于是,你就什么都不做,怎么自由就怎么呆着,可是,你却依然摆脱不了这无聊沉闷的空气,你无力地在房间走来荡去,依然在琢磨着怎样才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衣镜中映着你拖沓、懒散的身影,扶住镜柜,问镜中的自己:“你是不是放纵了?”
是不是很久都没有这样反省了,为了建立自信,改变自己消极的思维方式,你总在告诉自己:不要轻易贬低或否定自己,不必苛求太多,做自己喜欢做愿意做的事,这些理论无疑都是很正确的,对失去信,乙的你找回自信,都是不可多得的理论精华。可是仔细想想,你是不是运用这些理论有些过头了呢?在把它们作为找回自信的工具后,又画蛇添足地将其作为放纵自己的理由,为自己开脱,寻找心理上的平衡?
宽容应该是有限度的,宽容决不等于放纵!宽容自己的真正目的是在肯定、承认自己的同时,让自己更有信心地去创造自己!绝不应该打着“宽容自己”的旗号放纵自己。偶尔心绪不佳,或者休息不好,或者,随便为自己找一些其它他理由,就“宽容”地允许自己放纵,允许自己继续麻木懒散,问问自己,如此地运用自信训练中的理论,你何时能走出“心灵的误区”?
你决定试着战胜自己,整理一下麻木放纵的心绪。先从自身开始整理,打盆凉水,清洗一下,把头发梳理整齐,振作精神,保持清醒的头脑,端正意识,严肃态度,投入地去做每一件该做的事!
此时才明白:无聊的生活由寻找放纵的理由开始,因放纵自己而延续,因放纵的结束而结束!
是的,生活中“别太放纵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