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足不出门户,已知天下万物的兴衰;眼不望窗外,已晓气候发生变化。
越向外奔逐,对道的认识也越少。
所以圣人不必体验,就能察觉事物已经发展;不必观看,就已洞悉事态正起变化;无须操纵,不横加干涉,事业自然水到渠成。
这一章老子不是在讲什么未卜先知或先知先觉的怪事,而是在讲哲学抽象思维的重要作用。人类运用哲学的抽象思维,可以抓住世界上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认识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也就把握了事物的发展进程,不但可知其现在,也能推算其过去,还能预测其未来。
事物有个性也有共性,共性的东西被称为一般规律。老子在第四十一章谈到的“循环往复的运动”和“间接软化的影响”,便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一般规律。一般规律适用于我们人类社会,于是本章有了圣人“不为而成”之说。圣人身为人类的精神领袖,他懂得人类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运动轨迹,谁都无权操纵它,谁也操纵不了它,唯有顺其自然,事业自然水到渠成。
宇宙中的星球,各自遵循自己的轨道运行,但假如其中任何一颗星球脱离轨道,都会给宇宙带来空前未有的大混乱,无生命的星球都能懂得遵行轨道运行,有灵性的人类更应按照天道来实践人道,这就是儒家学说中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根据。现代人当然不信天人合一,但在无常的变化中人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是和自己的修养有关的,一个修养深厚的人应时时保持一种超然的心态,如雨过天晴,保持一种稳定状态一样,这样才能处变不惊,理智处事。
那么,圣人都干些什么?如何体现他的伟大呢?圣人要做的就是自觉地遵循自然规律的原则,责无旁贷地传扬“无为”的思想,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跳出自己才能解放自己、跳出人类才能解放人类,从而使人们自觉地放弃地球主宰者的地位,彻底地回归到淳朴率真的本色上来。这就是圣人肩负着的人类从原始纯朴到理想纯朴的历史使命。
“智慧应用一”
有位老禅师身边聚集了一帮弟子。有一天,禅师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
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只好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可是,唯独有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师傅问他:“你为什么不感到遗憾呢?”
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
老禅师责问他:“出家之人怎么能乱摘无主之果呢。”
小和尚机智的回答:“师命有所不从,都是因为尘缘不清造化弄人,我获得无主之果,使之皈依禅门净地,不被俗世所玷污。虽然是无主之果,但这是得天意而顺其自然啊。”
老禅师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高兴。后来,那位摘苹果的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智慧应用二”
赵太后新执政,秦国便加紧进攻赵。赵向齐求援。齐王说:“一定要以长安君作为人质,军队才能派出来。”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的人宣布:“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这老婆子一定把唾沫啐在他脸上!”
左师公触龙拜见太后。左师公说:“我那儿子舒棋,年纪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我年老了,内心总疼爱他,希望您让他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把这件事禀告您。”太后说:“好啊,他年纪多大啦?”左师公回答说:“15岁啦。虽说还小,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有死,便把他托付给您。”
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太后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啊!”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
太后说:“你错了!我爱燕后远远比不上爱长安君。”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紧跟在她身后哭泣,想起她远嫁异国就伤心,也确实够伤感的了。她走了以后,您不是不想念她呀,祭祀时一定要为她祈祷。说:‘一定不要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考虑,希望她的子孙相继当王吗?”太后说:“是啊!”左师公问:“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上推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封了侯的,还继续有存在的吧?”
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单是赵国,各诸侯国内还有继续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就是说他们之中近则自身遭了祸,远则祸患落到他们子孙身上了。难道说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不是。只不过由于他们地位很高却没有什么功勋,俸禄很丰厚却没有什么劳绩,却拥有很多贵重的东西罢了。如今您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富庶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贵重的东西,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所以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
太后说:“好吧,任凭你怎么调派他吧!”于是给长安君整治好百辆车子,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援兵就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