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0900000002

第2章 先秦军事工程(1)

军事工程

夏代的筑城

城堡的大量筑建,说明掠夺性战争的剧烈;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的大量出现,则说明部落联合体的普遍存在。联合体的不断扩大和战争的日趋频繁,促使联合体间进一步结盟,组成更大的地区性联合体。随着联合体内部社会结构、社会分工、经济活动和外部关系的复杂化,联合体的管理体制也日益复杂。如《尚书·尧典》记尧时已设置有四岳、十二牧、司空、司徒、后稷、秩宗、典乐、纳言等职官;随着人们对社会秩序的要求愈来愈高,联合体首领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许多联合体逐渐形成一个个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实体。陶唐氏部族首领尧、有虞氏部族首领舜和夏族首领禹,就是中原地区三个最大的部族联合体的领袖,并相继成为间接控制中原地区的盟主。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继舜为中原盟主时,战争更为频繁。据说“国之不服者三十三”。禹不仅“攻曹、魏、屈、骜、有扈,以行其教”,还曾“伐共工”并灭相柳氏。当时规模最大的战争,是征三苗之战。禹继尧、舜率领中原地区不同族系的各个联合体,经过激烈的战斗,终于将实力最强的江汉地区苗族系统的大部落联合体击败,吞并了其中一部分部落,赶走一部分部落,更进一步地走向部族融合的道路。据《左传》哀公七年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说明这时禹已成为凌驾于万国之上的,以华夏族为中心、包括一些没有血缘关系的酋邦、部落大联合体的盟主,创造了建立国家的条件。与此同时,禹的权力也达于集中的顶点,如《国语·鲁语》说:当他召集诸侯们在会稽开会时,“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这种处置,当然是极不正常的,但它却说明:国家权力的最终形成已指日可待了。禹死后,虽然仍接传统习惯,以由禹生前推荐的东夷族酋邦首领益为中原大联合体的盟主,但禹的儿子启,以武力击杀益,夺取了中原大联合体的统治权,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王朝。

夏王朝建立后,组建了6个师的常备军,并充分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青铜冶炼技术,制造兵器,同时在禹武力征服的基础上,歼灭了与夏对抗的有扈氏和平定了叛启的武观等,基本上稳定了统治。当时夏王朝直辖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方国的武装力量,不存在被攻击的忧虑,所以很少新建有防御设施的城市。又由于夏王朝的王都经常迁徙,据古文献记载的不完全统计,从禹至桀17王,共变更王都13处。这13次都城,地望比较明确的:安邑、晋阳、平阳在山西,阳城、阳翟、斟寻在河南,斟灌在山东西部,东西相距2000里,这样频繁和远距离的迁徙,使夏王朝都城规模不可能很大。从考古发掘的成果看,基本上沿用先夏时筑建的城堡,或在其旧址上重修及修葺。即使其后期建造的王都,也仅筑有围墙宫城,而没有高厚的城墙。

位于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据说是夏桀所居的都城斟。遗址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5公里。外围没有城墙,仅在遗址中部发现两座土围墙宫城。一座稍大,围墙筑在夯土台基上,台基高约3米,边缘部分为缓坡,宫墙就筑在缓坡内缘上,墙内全是宫殿遗址。宫城略呈方形,仅东北角凹进一块。面积约1万平方米。仅南墙有宫门。另一座稍小,城址西南距大城约150米。南墙宫门内侧有东西塾(耳房),系门卫所居。宫墙的夯筑技术,较平粮台城墙有所发展。基槽是在台基夯土上重新挖掘的,槽底铺有未经加工的红砂石和青石,础石中部立有木柱,作为墙骨,然后在木柱四周积土夯筑。这种结构,可在厚度不大的情况下,相对提高墙的高度。墙宽约1.9米,四面墙的结合部,墙基加宽,墙体类似榫接,以增强结合部的牢度。从军事上看,高宫墙只能起到遮蔽、隐蔽及障碍作用,不能登上城墙进行战斗。

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原有龙山文化时的城堡,但不久即废弃不用。至岳石文化时期,又在旧城址上新建一稍小于旧城的新城。城为长方形,面积17.5万平方米左右。夯筑城墙基宽16.6米,残高3米。依当时筑城技术推算,估计原高约6米,顶宽约9米。大致为夏王朝建立后构筑的。此城地处东夷族人活动地区之内,显系东夷族某一部族联合体所建。当时东夷已有许多酋邦或部落联盟,如有穷氏、有仍氏、有缗氏等。早在禹时,东夷就不服禹的命令。《战国策·魏策下》说:“禹攻三苗,而东夷之民不起”。启杀益后,夏王朝与东夷的矛盾更趋尖锐。启死后其子太康嗣位,曾发生“太康失国”事件,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一度夺取了夏王朝的统治权。直到“少康中兴”,灭掉有穷氏,夏王朝的统治才得以恢复和巩固。城子崖的新城堡,可能即在启至少康这几十年中,因战争需要而重建的。

商代的都城

商是生活在黄河下游(今河南、山东)一带的一个部族。至汤当部落首领时,已发展为夏末最强盛的一个部族。汤联合东夷的一些部落,于公元前1600年,发动了灭夏之战,在鸣条大败夏军,并俘虏了夏王桀。商灭夏后,“汤放桀而复薄(亳)”,在三千诸侯大会上,得到诸侯们的拥护,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建立了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商王朝。

当时商王朝的势力范围远远超越夏王朝,据有东至海滨,南达湖南,西至陕西,北至河北的辽阔区域。整个国土称曰“邦畿千里”。但实际上当时人们还没有将领土联为面的地域观念,只有点的概念:在商王朝的统治网中,以王族所居的都城为中心,远近散布着若干诸侯的据点,据点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受商王朝控制的方国、部落。商王族居住和直接统治的地区称王畿,仅相当于今河南北部地区。商的政治结构,分内服、外服。王畿内为内服。其政治组织。全为按地区划分的国家权力机构,这里的统治贵族为百官(百僚、百辟),百官各贵族虽有各自的土地、民众和奴隶,但名义上是由商王分配的,是商王的臣属,要向商王纳贡和服兵役。王畿外职官总称为外服,这里的贵族统治者即各方国、邦的诸侯。商王为开拓疆域、扩大直辖统治区和掠夺财物、奴隶,经常出兵征伐王畿外的某些方国,而有些方国和部落,也不断对商王畿边境地区进行军事掠夺,抢劫物资和奴隶,所以商王朝前期,小规模的战争还是不断发生。因而,这一时期,商王朝在加强军事实力的同时,也加强了都城的防御工事。

商前期的社会情况,和夏代相差不大。国家政权机构还比较简单,基础薄弱,当时又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所以仅靠中心地区建立一个都城,很难对各方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因而夏、商两代,往往在都城之外,另建一个或数个辅助都城,有的规模接近王都,也建有宫殿、宗庙,但主要作为加强统治的军事要枢而设。这种以军事性质为主的都城,有的建在距主要都城不远的地方,以拱卫王朝;有的则远离主要都城,以作为偏远地区的军、政中心。此外,还在统治的边缘地区,修建了一些小的城堡,它们对保卫商王朝的统治区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正如《国语·楚语》所说:“且夫制城邑,若体性焉,有首领股肱至于手拇毛脉。”

商汤最早建都城于亳(河南商丘东南),进行灭夏准备时,为了战争的需要,又在亳都以北、临近夏王朝较强与国边境、景山地区建立了一个以军事目的为主的辅助都城,称景亳(商丘北)。灭夏之前,这里是各诸侯攻夏部队的集结出发地;灭夏之后,汤又在这里被拥戴为天下共主。后人根据两亳的地望,称亳为南亳,称景亳为北亳。灭夏后,为有效地统治原夏地,汤又在原夏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区,建立了一个大都城,后人称之为西亳。据《括地志》等书记载:“河南偃师为西亳”。《汉书·地理志》班固自注说具体位置在“偃师尸乡”。

1983年,在河南偃师城西之尸沟乡一带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大型商代古城遗址。它西距二里头夏宫不到7公里,历史学家多认为此城即是西亳。1996年和1997年,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动下,又对该城址进行了一次更大规模的发掘,不仅对该城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发现大城中还有一座小城,它始筑于大城之前,大城是在小城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大城建在洛水北岸稍稍隆起的高地上,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米,东西宽度:北部1215米,南端仅740米,总面积约190万平方米。城周围筑有夯土城墙,墙基部宽度一般在17~19米之间,有的地方超过20米,最宽处达28米。筑城作业采用的是先挖基础槽,再逐层填土夯实的方法。基槽口宽18.3米,底宽17.7米,深约1.2米。主城墙每夯高0.3米,即向中心收缩0.3~0.6米。现存残高2.3米处,顶部宽约14米。城墙根部内外侧均有高约1米的护城坡。城墙东、西两面各有城门2座,北墙有城门1座。南墙因全部叠压在村庄房屋下面,无法发掘,有无城门,情况不明。经对东墙城门进行发掘,发现门道很窄,仅宽2.3~2.4米。门道两侧各有一条东西向窄墙,紧贴城偃师商城平面图墙两端,夯土筑成。墙体中间立有暗柱,柱下有深埋地表下的暗础石,与二里头的筑城技术相同。城门内南侧4米处,有一条与城墙成直角相交的斜坡登城道,夯土筑城,路面宽约3米。东至墙顶,西与城中东西向主干道相接,显然是守城部队上下城墙的通道。估计此时已有长期守卫的士兵。城墙内还有一条与城墙平行的顺城路和排水沟。沟口宽0.8~1米,深约0.8米。城墙外有一道与城墙平行的护城壕,口宽约20米,深约6米。外侧壕岸坡度陡,内侧坡度较缓。护城壕与洛水相通。城内东北隅,曾出土铜渣、陶范、坩埚、木炭等物,说明此处系青铜兵器及礼品的作坊遗址。

小城位于大城城内西南,平面亦为近似长方形。南北长约1100米,东西宽约740米,面积约80万平方米。城西墙、南墙和东墙的南部,与大城城墙重合,并被大城城墙所包夹,墙基宽6~7米。城墙不是直线走向,北墙中间约300米的一段,向内凹进约8~10米,形成4个直角拐弯。东墙中段则向外凸出约10米。西墙也有拐折内凹。小城城墙的凸凹现象,并非受地形限制形成,应是筑城时即按规划修建的。有的学者认为是为便于弓箭侧射,以加强城墙防护能力而设计的,“实即后世城郭马面之滥觞。”小城内纵向中轴线稍偏南处高地上,建有方形宫城,边条200米,面积4万平方米。四周有宽约2米的夯土围墙。宫城内有8处宫殿和1处祭祀场遗址,北部中央还有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20米的大蓄水池,四壁用石块垒砌而成,深约1.5米。水池两端各有一条石砌水渠通往宫城外。水渠先向北,再分别向东西拐折,从城门下穿过,与护城壕连接。小城东墙外和西墙内南端,各有方形夯土围墙的府库一座,面积稍小于宫城。内有6排共90余座长20多米、宽6米多的库房遗址。

1956年在河南郑州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一座商郑州商城平面略图代古城遗址,据碳14测定、树轮校正,建城年代约在公元前1595年左右、时间略晚于偃师商城。城为方形,城墙周长6960米,四面有大小不同的缺口11个,有的可能是城门。城墙四周挖有深、宽各约5—6米的外壕一条。城墙根部总厚约21米,现残存高度5米处厚约10米,估计原高可能在10米左右。筑城作业方法,与偃师商城相似,也是由主城墙和护城坡两部分组成。主城墙根部厚约10.6米左右,两侧护城坡根部厚度,各在5米以上,向上倾斜角约为23度左右。但这时的筑城技术,已有明显提高:第一,主城墙已由板筑法筑成,两侧与护城坡接缝处,已近似垂直,壁面至今仍留有长约3米、宽约0.3米左右木板的痕迹。第二,护城坡为倾斜夯筑而成,考虑到迟滞攻者攀登,在夯完后,由顶部向下进行铲削,并在表面铺设一层料姜石碎块,以防雨水冲刷。第三,主城墙各夯层之间,采用笋卯式结合法,夯窝较深,两夯层夯窝嵌接,紧密坚实,可增强主城牢固性。第四,使用的夯具,已由4根木棍绑在一起,发展为由成捆圆木紧密固定而成。

城内发现大面积宫殿、宗庙遗址和用人头骨制作器皿的制骨作坊。在以城为中心的约25平方公里的面积内,还发现大量住房、壕沟、水井和冶铜、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考古及历史学家们,有的说这是“成汤所居的亳都”,有的说是“中宗所居之庇”,有的说是“仲丁迁暾”之,目前尚无定论。但不论何说,都不否认这座大城市为商代前期的国都。仅就构筑城墙所需工程量来看,挖土约170万立方米,夯土约87万立方米。假如每天投入1万名劳动力进行作业,3000名挖土,3000名运土,3500名夯打,500名做勤杂工作,以当时的最高作业率计算,需8年才能完成。如果不是最高统治者所在之地,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是很难筑成如此规模宏大的城池的。这还未将建筑宫殿所需的工程量计算在内。

以上是商王朝前期国家都城的城池工事概况。在王畿以外的外服小方国各城,则与此大不相同,不仅面积小,而且以军事性质为主。湖北黄陂叶店,发现一座公元前15世纪前后的古城遗址,位于府河北岸高地偏东南部,称为盘龙城。城的平面也呈方形,南北城墙长290米,东西城墙长260米。四面城墙的中部各有城门一座。城墙现存残高为1—3米,构造、夯筑技术与郑州商城相近。城墙外有宽约14米、深约4米的外壕,壕内侧有积土,高出外侧约1米以上。在城南壕底曾发现桥桩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出入城池的。城内仅有大型房殿遗址,系诸侯贵族及其军队居住之处。城南、城北才有一般居民住房遗址。说明这是一个纯军事性质的城堡。

商代后期,迁都于殷,据《竹书纪年》说:“自盘庚徒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不更都”。殷亦称殷墟,它的具体位置,经考古发掘,已经证明在今河南安阳西北小屯村一带。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曾发现大量宫殿、民房、手工业作坊遗址,并出土大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乐器皿以及带卜辞的甲骨等,是一个规模相当大的早期城市。这里虽是商代后期的国都,但迄今为止,经近20次发掘,仍未发现有城墙存在。

西周的都城及“周道”

周族是一个古老的姬姓部族,原生活于以豳(陕西旬邑)为中心的地区,后来南迁至周原(陕西岐山附近地区)一带,至姬唱(文王)为王时,已成为商王朝西方的一个大方国。它逐渐向东扩展,灭崇(河南嵩县北)后,迁都于丰(陕西长安西南),不久又建辅都于镐(丰京略东)。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姬发(武王)灭商,建立了西周王朝。为了加强对原商地区的统治,姬旦(周公)在洛邑(河南洛阳)又营建了一个都城,后称丰、镐为宗周,洛邑为成周,它们都是西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经过夏、商两代近千年的发展,我国奴隶制社会已进入繁荣鼎盛时期,社会生产力较前大有提高,中央王朝的权力也较前有所集中。西周王朝推行“宗法制”与“封建制”,并以礼治来加强。“宗法制”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利用大、小宗的传嫡制来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制度,以加强王权及各级奴隶主贵族的专制统治。“封建制”就是将周王子弟、同姓贵族、有功或臣服的异姓贵族,封为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诸侯,分配在全国各要地,建立军事据点性质的城邑,以统治当地民众,藩屏西周王室。据《吕氏春秋》记载,当时“服国八百,封国四百”;但重要的大国,只有71个。这些大国,是西周王朝统治的支柱。它们不仅拥有自己的常备性质的军队,而且也修建了保卫自己的城池。因而,就形成了疏散分布于全国各要地的城池网络。

为加强礼制,以便有效地维持等级制度,西周王朝对诸侯的都城规模,也按照爵位大小作了相适应的规定。《周礼·考工记》说周王都城“方九里”,诸侯们的都城,则“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等。有的更具体地说:王城方九里,长五百四十雉;公城方七里,长四百二十雉;侯、伯城方五里,长三百雉,以及王城高九仞,公、侯城高七仞,伯城高五仞……这些绝对数字,是后人按后世观点写出的,难免带有想像的成分,并不一定准确。但由于诸侯各国大小不一,所统辖的民众、土地也多少不一,势必受到人力、物力及防守能力的限制,因此,各国都城的修建,其规模基本上与国家的大小相适应,并有所差别,这一点则是毫无疑义的。

西周王朝幅员辽阔,屏藩王室的军事据点分散于各国各地。西周王朝为了能密切与诸侯的联系,确保王都与各诸侯国都之间的交通畅通,以便于机动军队、传递军情,以王都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构筑了许多条以军用为主的国家一级的道路,称为“周道”,或称“周行”。西南至巴蜀(四川),北至秦、晋(陕西、山西),东北至燕、齐(河北、山东),东南至淮夷(安徽、江苏),南至申、荆(湖北),都有“周道”可通。

据古文献记载,“周道”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路面平、路身直。《诗·小雅·大东》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形容它像磨刀石一样平坦和牢固,像箭杆一样挺直;《诗·小雅·小弁》和《左传》襄公五年所引逸诗,也都赞扬说:“(平)周道”,“周道挺挺(直)”。二是路幅较宽,四马战车可以通行无阻。《诗·小雅·四牡》说:“四牡马非马非(速驰不停),周道倭迟(遥远之貌)”;《诗·小雅·何草不黄》还记有辎重车行驶于周道的情况,说“有栈之车,行彼周道”。三是周道两侧植有树木。《国语·周语》说:“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诗·大雅·绵》说:“柞、械拨矣(柞械树生叶时),行道兑(通行)矣”,可见周道两侧是种有树木的。道旁植树,不仅可起遮荫、标识作用,而且也起遮蔽、障碍作用。商代后期,战车已成为军中主要兵种,至周代,车战已成为主要作战方式,所以植树设障,就列为国家的重要防御设施之一,它和壕沟、土墙相互配合,成为战车难以逾越的障碍。

据《周礼·秋官·司寇》记载,周王朝设有专门“掌达国道路”的官员“野庐氏”,负责管理道路的“宿息井树”,在国家有军事行动时,要保障道路安全和畅通,以及军队的沿途休息、饮水等事务。《周礼·夏官·司马》记载,还设有“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的官员“掌固”,和管理各种障碍设施的官员“司险”,“设国之五沟五涂(道路),而树之林以为阻固”,一旦国家有警,“则藩塞阻路而止行者”。

王城、诸侯都城、沟涂、树障以及国家公路的周道等工程设施,组成了西周王朝的防御筑城体系。

东周(春秋)时期的筑城

公元前771年,申侯与犬戎等联合,进攻西周王都,周幽王姬涅出逃被杀,申侯等贵族拥立幽王之子姬宜臼为平王,往东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从东周开始至公元前476年的一段时间,也叫春秋。

春秋是奴隶制开始瓦解,封建因素逐渐增长的急剧动荡的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战争极为频繁的时代。在295年中,仅据不完全的统计,就曾发生过较大的战争376次,其中还不包括众多的奴隶起义。由于铁的发现和逐渐使用,由于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也随之发展。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为了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和号令其他诸侯,收取贡物,相互争战、兼并弱小,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局面。按孔子的说法,西周前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至东周时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开始时,据《文献通考》说,尚有诸侯国131个,随着兼并争霸战争的加剧,国家急剧减少。《荀子》说齐桓公“并国二十五”。《韩非子》说晋“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东周王城平面图十八”。“荆(楚)庄公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吕氏春秋》说晋文公“兼国三十九”。《史记》说秦穆公“兼国二十,开国千里”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强自身的生存能力,各国竞相构筑城池或增修城池。不仅如此,各大国的卿、大夫等,也纷纷在自己的采邑构筑城池。于是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增筑城池的高潮。西周王室所规定的那些筑城规模的条条框框,当然也就被突破,各国都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可能,来修建自己的国都。春秋时期的都邑城址,现存颇多,各大国的都城,差不多都有遗迹可寻。

(一)东周王城

1954年以来,曾不断对洛阳东周王城进行勘察。该城南邻洛河,西跨谷水(今涧河),城的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始建于东周初期。夯土城墙早已湮没。位于地势较高处的北面城墙和西南、西北、东北三个城角,在地下保存尚好。北墙长约3公里,全城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开始筑建成的城墙,仅厚5米左右,后经增修加厚,为14米左右。城墙拐角处夯土加宽,估计城上有用于防守的建筑设施。城外有深5米的壕沟。

(二)各国都城

1978年对山东曲阜鲁国都城进行勘察、发掘。该城位于洙水、沂水两河之间,城东南为丘陵山岳,西北和西南一片辽阔的原野。城的平面近似椭圆形。始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尚有残墙存在于地表之上。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总面积齐国临淄故城探测平面图约10平方公里,墙厚5—7米。城西、北两面,利用距城墙约20—30米的洙水为城壕,河宽30米,深4—5米;东、西两面挖有城壕,宽30米左右,通向洙水及沂水。全城共11座城门,除南面两门外,其他三面各有城门三座。

1971年对山东临淄齐国都城进行了发掘,该城位于临淄城西部和北部,东临淄水,西依系水(今泥河),南有牛山、稷山,东、北两面是辽阔的原野。始建于西周。城为大小两城组成,小城在大城西南方。城墙残迹尚存于地上。城的四周很不规整,有的呈直线,有的沿河岸构筑,蜿蜒曲折。城墙全部夯筑而成。大城周长14公里,小城周长7公里,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城墙厚度一般为二十余米,城根部最厚处达67米。全城有24个拐角,拐角处墙加厚,城上有防守设施遗迹。《齐乘》引《齐记补》说,该城有城门13座,现仅探明11座。小城南面二门,其他三面各一门;大城南、北各二门,东西各一门。城门道两侧,有垒砌的石墙,城墙上还建有排水口。城东、西两面,利用洙水、系水为城壕,南、北两面挖有城壕。城壕及洙水、系水,均宽约30米。凡正对城门处的城壕,往往显著变窄,以便架桥,尚有夯土与石块修建的墩可寻。小城为奴隶主、贵族统治集团居住的宫殿、官署区;大城为平民及奴隶的居住区。按《吴越春秋》:“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原则说,小城属于城的性质,而大城则属于郭的性质。

郑国都城,位于河南新郑双洎河、黄水之间,始建于春秋时期,城的平面很不规则,东西长5公里,南北最宽处4.5公里。郑国新郑城探测平面图中间又有南北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两半。两城性质,与齐都相似:西城稍小,略作长方形,为宫殿、官署区;东城呈曲尺状,面积比西城大一倍,为手工业作坊及居民区。全城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现存城墙残高尚有15—18米,墙基厚40米。

楚国都郢城,位于湖北江陵北,也叫纪南城,始建于春秋时期。该城平面略呈方形,东西长4.5公里,南北长3.5公里,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城墙保存尚好,有的高出地面7米,顶部宽12—14米。城外有护城河环绕,目前已发现有5座城门2座水门。城门每门3个门楚都郢城平面图道,门道一侧有门卫房遗址。水门用四排木柱构筑而成,亦为每门3个水道。

春秋末期所建都城,规模更大,如吴国都城,吴王阖闾时由伍员建造。不仅筑一大城,而且还筑一纯军事据点性质的小城,以拱卫已发展为城市的国都。据《越绝书·记吴地》载:“吴大城周四十七里二百一十步三尺,陆门八,其二有楼,水门八”。大城城址即在今江苏苏州。据《越绝书·记吴地》说:“吴小城周十二里,其下广二丈七尺,高四丈七尺,门阖闾城平面示意图三,皆有楼”。小城城址在无锡西南25公里,与武进交界之处,紧依仆射山(白药山)和胥山,面临太湖。城东群山连绵,闾江蜿蜒流经城北和城西,可控制太湖北走廊,扼守苏南交通要冲。该城遗址城墙至今明显可见:城中有土墙将城隔为东、西两部分,墙厚约20米,现存残高3—4米,城墙系堆土而成,城周均有河道相连,实测该城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吴国都城的规模,不计小城和郭(“郭六十八里六十步”),也比洛邑东周王城的规模大三四倍,甚至比周王朝规定的王城“方九里”也大得多。可见这时周王朝的礼制已完全丧失制约作用。

(三)各国邑城

江苏常州西南7公里处,有一西周时期的小国淹,春秋时期为吴兼并,淹城就变为吴国的一个军事城堡。淹城构筑比较特淹城示意图别,有内、中、外三道城墙,内城呈方形,周长约500米;中城也是方形,周长约1500米;外城为不规则的圆形,周长2500米。每道城墙只有一座城门,而且不在同一方向上。内城门在南墙正中,中城门在西墙偏南端,外城门在西北面。三道城墙外均有城壕。内城壕已湮没,中城及外城壕宽45—50米,深约9米,长年不干。内城地势隆起,城墙高距地面约6米左右,中、外城紧挨城壕,墙高距水面约10米。三道城墙的厚度,均在25米左右,为堆土筑成。中城城壕不与外界相通,但曾于壕底出土铜镞、铜剑等兵器及四只西周时期建造的独木舟。其中一只长11米,现存北京历史博物馆,判断为巡弋中城壕及载人出入中城之用。从城门方向看,当是吴国向东方防御的军事要点。

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修筑了邗沟,并筑建了邗城,以作为屯军之用。该城位于江苏扬州西北2.5公里处的蜀岗之上。平面略呈方形,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东、西、北三面有板筑夯土城墙,南面利用蜀岗断崖。城墙厚约20—40米,残高有的尚存7米。断崖高7—10米,陡度约为50度。四面均有城壕(护城河),西、北、南面壕宽达100米,均与邗沟相通。东面城壕较窄,为20—40米,但在城壕外面,即为平行的邗沟。东、北、西城墙,各有城门一座,城门外均有瓮城遗址,城东北角有城楼遗址。另外在北、东两面,还各有水门一座,船舰可由邗沟进入城中。这是一个作为屯兵、积粮的前进战略基地,纯军事性质的城池。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考古勘察及发掘,已发现的东周都邑城池,不下三四十座。大城如山东的薛城、邾城,周长在10公里左右,为不规则的方形;其他小城,周长一般在5公里左右,多为方形,城墙厚度,大致皆为10米左右。凡诸侯国都,不论大小,绝大多数均有内、外二城。内城亦称宫城,为宫殿区,附近往往设有铸造兵器、线币等官府手工业作坊;外城亦称郭,为“国人”及一般手工业、商业人员居住区。郭城有的在宫城外围,有的在宫城一侧,但都没有《周礼·考工记》所记“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那样规整。

同类推荐
  • 越峰大陆之征途

    越峰大陆之征途

    无名大陆,古老的万丈崖将大陆一分为二。大陆东方:战火纷飞,热血男儿仗剑沙场。百国林立,连年征伐,大国吞小国,强国并弱国。最终演变为七国称雄----西秦、南楚、东齐、北燕、中韩、武魏、骑赵。七国各霸一方,其中弱小国家郑、宋、陈、蔡、鲁、中山等等。在七国的镇服之下,左右摇摆以求自保。而大陆的西方万族生存,期间马其帝国有一大帝崛起。一战灭希源,继而战罗国、征伊尔、图印尔。带领百战之师,一路血雨腥风,来到万丈崖下。大帝派出哨探,探寻向东之路,意欲东征,看一看万丈崖东边的世界。与此同时期的东方统治者们,却是毫不知情。继续着战乱:西秦与武魏争河西、东齐与武魏争霸主、南楚并小国、骑赵与中韩争榆城……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屌丝越峰却因为一次车祸而穿越。来到这个战火纷飞的大陆,投身于一个小国陈,成为国君唯一的子嗣,成为国之储君。他能否改变陈国国运,让陈国崛起?在东西方的大碰撞中,他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将篇(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将篇(二)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将。内容包括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斯大林、毛泽东、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等。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追寻事情的究竟,怀念伟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进步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 强国梦

    强国梦

    一场地震使主人公穿越到了1928年的东北磐石,伴随他穿越的还有大量的书籍。那些书籍在后世不过是只有收藏爱好者才会关注的故纸堆,但在民国初年却成为强国梦的依托。主人公苦心孤诣,依靠划时代的技术、文化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暗中发展军事实力,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过了侵略战争,主人公率领部下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
  • 沧海横流之大楚中兴

    沧海横流之大楚中兴

    据说,南美洲上空的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会变成北半球的一场飓风,这就是“蝴蝶效应”。历史上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多重选择,有时候,我们看见的历史是其中一种选择,但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假设,正如蝴蝶效应一样,在岔路口上不一样的选择,那么我们现在看见的历史或许又是另外一种历史了!作为一个极为普通的历史和文学爱好者的高济域,在现代的高能雷电和历史上的一个不同的选择共同作用下,他的灵魂穿过时光隧道,附身于一代霸王项羽的身体上,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另外一段历史,一段传奇!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更露捭阖谋略!
热门推荐
  • 过路阴阳之龙组

    过路阴阳之龙组

    我叫王小龙,天生十鬼傍身,涨一岁,死一鬼,三岁时遇到师傅,收我为徒,教我驭鬼,教我道术,推荐我加入龙组,我要斩妖除魔,我要家财万贯,我要大波妹纸,我要....师傅,我错了,我什么都不要。
  • 美好年华不辜负

    美好年华不辜负

    一个普通的少女,在这大千世界该如何走下去.纯真的年华,在朴实的校园收获快乐,友情.不忘初心,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繁华的世界收获成功,爱情.
  • 甜心抱一抱:凯少的蜜恋情人

    甜心抱一抱:凯少的蜜恋情人

    谨献给爱三个少年的四叶草们!爱tfboys!!!一场温暖暧昧的甜蜜邂逅;一段温馨感人的正义之言;她与他,有了第一次相遇。“在这个争强好胜的校园里,你、由我保护!”“不管前方道路有多坎坷,我相信,只要有你的地方,就会有我”深情专一的他、阳光坚强的她,在培养艺人的帝星学院中,会为大家上演一场怎样的爱情故事?
  • 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滋润人生温情故事

    一篇篇励志故事,仿佛驾船双桨,助我们逆流而上;一句句哲理名言,宛如驱车长策,让我们执著向前;一缕缕感悟心语,如同智慧钥匙,开启心灵天窗;品读隽永文章,体验百态人生;分享哲理故事,聆听心灵感动。《睿励人生》带给我们的是睿智的感悟,励志的信念。 本书是“睿励人生”系列丛书之《滋润人生温情故事》,书中精选了近百篇温暖的情感故事,让我们用心灵感知世间纯真的温暖与光明,品味幸福与温情,让爱情、亲情、友情浸润疲惫的灵魂,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释放。
  • 寻仙之阳神

    寻仙之阳神

    天地初成混沌开,苍茫第一神灵巨人族盘古开天地后,他的精气神化为了世间万物,其中一缕精元则落入昆仑山脉,又经历一万八千年,昔日那缕盘古精元终于孕育出一个生灵,被昆仑山脉的伏羲女娲兄妹收为座下弟子,赐名初。于是,这少年持伏羲八卦阵,玄天女娲图下山历练,开启了一段南瞻部洲的寻仙之旅。这是一个万族并立的世界,这里有盘古开天,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 十道轮回

    十道轮回

    三年前,叶尘与一名不世天才一战,重伤落败,昏睡了三年之久。然而一朝清醒,他却无比震惊,因为在昏睡的三年中,他神游太虚,重回太古,在太古时代称帝了一万年!重回今世,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在三年前被打成了不治之伤,几乎无救,沦为了废人。但是同时,他又发现自己的神魂强大得异常,远胜常人数百年苦修。“为什么到了今世,太古的一切都没有留下,甚至那些曾经无敌六道十万年的无上大帝,也连个名字都不被世人所知,难道太古的种种都被埋藏了吗?武帝、魔尊、道祖,你们也都被葬在了那一世?”带着留在太古的诸多遗憾,叶尘回到了这一世,从头开始。
  • 冷王子之孤独小姐的爱恋

    冷王子之孤独小姐的爱恋

    相遇,心绪如白云飘飘;拥有,心花如雨露纷飞;错过,心灵如流沙肆虐。回首,幽情如蓝静夜清。有时候看起来,天上的两片云总会有相遇的一天。可是人们不知道,那是不同高度上的两片云,永远也不会相遇。他是帝都最厉害的人物,无人敢触碰他的底线,但她冰熙雪薇就是敢。都说朴翊宸不近女色,但他只对她好,处处爱她,护她,不让她受任何委屈。他就是这般宠爱她,放纵她。
  • 我就是明星

    我就是明星

    小说主要讲述几个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故事。陆仁嘉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误打误撞的情况下和几个学财经的同学一起合力打造校园明星,经过一番啼笑皆非的经历……几位同学终于明白了,只要你努力,在那个行业都可以成为明星。
  • 异世之土星之旅

    异世之土星之旅

    倒霉的邢紫嫣在给表哥送书的路上,被正在爆破的大楼砸中,然后穿越了。本来穿越就够可怜的了,她还被丢到了没有人烟的大草原上,不仅如此,她还遇到了地震地裂,悲催到想要自杀的邢紫嫣,一天就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她,终于找到了有人居住的地方,这里竟然是一个魔法世界,而且这里的人的魔法,都需要他们自身所带的空间来支持。邢紫嫣忍不住要呲牙了,那啥,她不是这里出生的,没有带着空间,怎么办?
  •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实用指南

    本书涵盖了家庭心理健康概论、家庭心理健康的环境、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预警、夫妻和谐与心理健康、关爱亲人与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与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