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译文
用有利于我的机会,用人为的谋略引诱敌人,困扰敌人,困住敌人,返身歼灭它。“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以争其他。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陈仓崤谷。诩军不进,宣言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进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地;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按语译文”
《孙子兵法》中说:“最下策才是围城攻坚。”如果不顾条件地去攻坚,是自取灭亡。敌人既然据有有利的地形条件,就不应该去强攻。况且是敌人早有准备处于优势,除非他认为有利可图,否则是不会轻易离开有利阵地的;敌人处于优势,如果不利用天时地利等有利条件以引诱敌人,就无法取胜。汉朝末年,羌人数千人,在陈仓崤谷中阻挡虞诩行军。虞诩乘此,公开宣称进军受阻,向朝廷上书请求援兵,而且等待援兵到来才能再进军。羌人便信以为真,分散开各自去附近县城抢掠财物去了。虞诩利用羌兵离开的时机,下令日夜兼程向前进军,每日急行百余里。虞诩又命令军士驻军时每人佯作两灶,每日增加一倍。羌人误以为援兵陆续到了,于是不敢追赶攻击,就这样他们突破了羌兵的封锁。虞诩宣称等待援军到后再向前进军,就是调虎离山;不分昼夜地急行军,就得到天时地利上的有利条件;加倍修灶,就是人为地制造援军陆续赶到的假象。“计语出处”
《西游记》七十六回:“……正中了我的‘调虎离山’之计。”“计语详解”
调虎离山用在军事上,是一种调动敌人的谋略。它的核心在一“调”字。虎,指敌方,山,指敌方占据的有利地势。如果敌方占据了有利地势,并且兵力众多,防范严密,此时,我方不可硬攻,正确的方法是设计相诱,把敌人引出坚固的据点,或者把敌人诱入对我军有利的地区,这样做才可取胜。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灌水阻隔,易守难攻。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校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勋交好。同时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饶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饶,我们感激不荆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饶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饶。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饶,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已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它的老窝吧1于是立即率领人马,水陆并进,袭击卢江,几乎没遇到顽强的抵抗,就十分顺利地控制了卢江。刘勋猛攻上饶,一直不能取胜。突然得报,孙策已取卢江,情知中计,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范例解析:彭德怀调虎离山”
1947年3月,蒋介石命胡宗南以34个旅共23万人的兵力进攻延安,我西北野战兵团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的“磨”和“打”、“打”和“磨”的战略战术思想指导下,以两万多的兵力先后进行了伏击青化砭、巧打羊马河、大战沙家店、两攻榆林城、强夺清涧城等战役,创造了一幕幕战争奇观,由这支部队的司令兼政委彭德怀亲自组织的调虎离山袭击蟠龙镇战役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时值五月份,陕北已经入夏,西北野战兵团在青化砭、羊马河歼敌两个旅以后,正在休整。
胡宗南一出延安就挨了两次打,有点沮丧。并且总找不到我军主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直转,没有办法,此时他把董钊、刘戡的9个主力旅摆在蟠龙镇附近,有些举棋不定。
战役间隙,彭德怀又坐不住了。他是一位严谨的军人,平时十分注意军容仪表。但在闷热的司令部里,他怎么也坐不下来,他一会儿解下腰间的皮带,一会儿又扎上,一会儿又犹豫着解开了棉衣和扣子,一会儿又扣上。这时,警卫员从门外进来,他一看,警卫员把衣服脱得只剩一件空心小袄。看见彭总在司令部,警卫员怕挨训,扭头就跑回去换衣服。看着警卫员慌张跑去的样子,彭德怀叹了一口气。原来,陕北部队撤离延安时还是冬天,都穿着棉衣,现在已是夏天,指战员们还穿着棉衣,直接影响行军打仗,边区政府也撤退了,军需无法保障。彭德怀正为此事考虑解决办法,他决定向胡宗南这个“运输小队长”领服装。
他让人把司令部王政柱副参谋长找来问:“你能断定蟠龙是胡宗南的补给地?”
“绝对没错,这是我们反复侦察过的。”
这时,参谋长张文舟也进来了,“彭总,下面部队又请示换装的事。”
“我也热得受不了啦!”彭德怀一边说一边用棉衣襟扇着风。“你们两位来得正好,来,我们来商量一下为部队换装的事。”
二人凑到地图前,顿时眼睛一亮,原来不知什么时候,彭德怀又在地图上给蟠龙镇画了一个圈。
三人反复研究后,彭德怀命人立即把第二纵队司令兼政委王震、副政委王恩茂召到司令部。两人也都是棉衣棉裤,因为一路跑赶满头大汗,棉衣后面也湿透了。
彭德怀简要介绍了山东、晋南战况,接着说:“我们在陕北不仅要粘住胡宗南,还要咬他一口,你们看,我们下一步来吃他这一砣。”说着,他把手指向蟠龙镇一指。
“李昆岗,167旅?”王震恍然大悟。
“对,拿下蟠龙镇,消灭167旅,叫部队去领服装。”彭德怀果断地说。
“听说李昆岗是胡宗南的四大金刚之一,我倒想见识见识,看他是真钢还是假钢。”王震特别兴奋。
“胡宗南手下那么多军官,为啥偏封他为金刚,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当过胡宗南的副参谋长,至少在军事上还是有些办法的吆!”彭德怀从不轻视自己的对手。
“老总,不必绕弯子,你就交代任务吧!”王震有专门爱啃硬骨头的脾气。
“我就知道你王胡子又要着急。你们看,现在董钊、刘戡的九个旅集结在蟠龙,我们想吃掉他,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呀!”
“老总的意思是叫我们调董钊、刘戡这两只老虎离山,然后再打李昆岗?”王震会意。
“不然我们没法打蟠龙嘛。你们可以用359旅一部,我再从别的主力部队抽调一部分,和你们共同完成调董、刘二将降蟠龙的任务。你们要摆出一副且战且走的样子,节节抗击,节节后退。现在胡宗南急于找我主力决战,我们就利用这种心理,摆出主力阵势,把他的主力引到绥德去,我们再乘虚夺取蟠龙,吃掉李昆岗!”彭德怀全盘端出了作战计划。
王震二人领受完任务,冒雨返回,立即给359旅旅长郭鹏布置任务。“要让敌人以为你们就是西北野战军的全部,同时要做出一副给养缺乏,不堪其扰,准备东渡黄河退入晋绥的样子给敌人看,把敌人一直牵到绥德去,好让主力痛痛快快打个漂亮仗,敲掉167旅和它驻守的这个兵站。”王震先交代了一番。
“依我看,这和演戏差不多,一个‘像’字顶重要,演像了,观众就信以为真,演不像,观众就要回家睡觉……要演像一个角色,一定要设身处地从这个角色考虑问题,该急就要急,该跑就要跑……同时,道具、效果、服装也要配合得很合适才行,要给人以逼真的感觉。但是,只有逼真还不够,还要注意掌握节奏,不能太慢,也不能太快,太快太慢,敌人都可能返回头来支援,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决定5月5日解决167旅,那么,你们最好让敌人在一日或三日之内进到绥德。”王恩茂慢条斯理,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演如此这般又给郭鹏旅长“导”了一遍。
郭鹏连夜开始行动,他把参战部队分成几个支队扮成主力,旅部扮演野战军首脑机关,配上电台,在次日上午,冒雨分头上路。
一出发,郭旅长就告诉大家尽量走大道,声势要大,在和敌人交战时,不可恋战,但也不能一触即溃让敌人看出破绽,还要故意丢掉一些破骡子瘦马。
为了尽快让敌人知道我“主力”动向,他又到当地的一个区里找到区委书记,请老乡帮忙。区委书记以为部队需要粮食和担架,表示全力支持,郭鹏笑笑说:“当前最主要的事情不是粮食和担架,而是找几位老大娘,去给胡宗南的部队泄露一下主力部队的行动秘密,引他们上钩。”
“不行不行。”区委书记一听这话连连摇头,“咱这里的老大娘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让她给部队保密行,你叫她泄密,可是打死也没人干,谁愿意当叛徒!”
“要不怎么找你呢?你去以组织名义动员一下,她们就肯听了,要不然,别人去了得当奸细给抓起来。”郭鹏仍然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
“试试看吧。”区委书记只好硬着头皮去动员老大娘“泄密”去了。
4月28日,诱敌部队在郭旅长指挥下,摆开了东西十里的长阵,向绥德方向“溃散”。
彭德怀这一计独具匠心。这支“主力”,口音南腔北调,服装五花八门,绿、黄、灰、蓝色都有,还有黑色的。单看这阵势就能让人感到是西北野战军“主力”。
在诱敌部队出发的同时,经彭德怀请示,中共中央下令,由绥德地委出面组织一些部队和群众,在黄河岸边,摆出了一副过黄河的阵势。为了使过河的场面更加逼真,还调动了陕西、山西的大批木船,在河上来回摆渡,部队和地方群众前呼后拥,熙熙攘攘,来往穿梭,一副大部队过河的“热闹景象”。
终于,“老虎”出山了。
蒋介石接到国防部报告:“共军正在东渡黄河。”他一下来了精神,立刻给胡宗南发报:“兵分两路,直逼绥德,一日三报战况。”同时命令在榆林的邓宝珊22军:“迅速南下,夹击共军。”蒋介石觉得这下共军可插翅难飞了。
胡宗南精神头更足。他立即进行了部署:令李昆岗率一个步兵团、一个小炮营及直属部队坚守蟠龙补给基地,令董、刘两个兵团带7天粮食向绥德挺进。于是董、刘在我359旅的牵引下,排成巨大方阵,纵横几十里,浩浩荡荡向绥德扑去。
此时,彭德怀看到敌人果然“听从指挥”,于是对司令部人员说:“走,我们南下,打蟠龙去。”说得非常轻松,就像去赶集一样。
部队进入阵地后,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雨来,直到5月2日才突然放晴。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电报:“攻击蟠龙决心很对,如胜利,影响必大,即使不胜也积累经验。”彭德怀向各部队领导宣布:“你们可以明确告诉战士们,拿下蟠龙穿单衣!”这句话作为战斗口号,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们的士气。
下午18时,战斗打响,李昆岗以为凭着明碉暗堡,三层防线,这些坚固的阵地和精良的武器,可以坚不可摧,根本没有想到共军会以主力袭击蟠龙。激战至5月4日,我军全歼李昆岗所部6700余人,活捉了李昆岗。同时,缴获敌人山炮六门,子弹万余发,医药品无数,军衣四万套,可以装备近两个西北野战兵团,面粉1.2万多袋,骡马1000多匹。等胡宗南发现我军真正意图,急令董、刘火速回援时,已是5月4日凌晨。董、刘接到命令往回赶,仅250公里路程就走了三天,直到5月8日才赶回蟠龙镇。此时,新华社正在广播评论《评蟠龙胡军被歼》,胡宗南听着收音机里的广播,恼羞成怒,一下子把收音机摔在了地上。“智谋小结”
蟠龙镇是胡宗南的军需补给地,拿下它可以解决部队的换装问题。然而董钊、刘戡的9个旅集结在蟠龙,攻取蟠龙谈何容易?于是彭德怀以359旅一部伪装成主力,诱敌出击,调开董、刘两只“老虎”,以主力攻取蟠龙,活捉胡宗南的四大金刚之一李昆岗。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解决了部队换装问题。智取蟠龙可谓是“调虎离山”战法之典范。
“兵法妙用”卡内基计败佛里克
调虎离山之计,在现代商战中常见运用,其关键是“调”。为了获取胜利,通过制造各种假象,让对方产生错觉,然后因势利导去牵着对方走,或是故意泄漏一些假情报来“调”动对方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以达到削弱对方、战胜对方的最终目标。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与焦炭大王佛里克的一段从联手到分裂的经营过程,充分表现了商战的残酷性。佛里克在匹兹堡拥有好几座精炼焦厂,为寻求发展,他求助于卡内基,而卡内基则看中了焦炭对钢铁的重要作用。两人从此联手,合作一度很愉快,收益也很丰厚。
但佛里克是一位野心勃勃、桀骜不驯的人。他并不满意只经营焦炭业,在与卡内基联手后,他有意向钢铁业渗透,并一度占据了钢铁公司副总经理的高位,与卡内基分庭抗礼。对此,卡内基无法容忍,两人因此关系恶化。但卡内基深知,欲除佛里克,只能谨慎行事,否则,将会祸及自己的钢铁业,一山不容二虎,调虎离山势在必行。此后,焦炭厂发生了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卡内基怂恿佛里克从严处理焦炭厂罢工事件,而佛里克意气用事,酿成了一场轰动全美的流血事件,成了众矢之的,他也只能自食其果,引咎离职。被激怒的工会组织又让他经历了一次暗杀风波,身负重伤。
在此例中,卡内基计“调”佛里克。在当时,报界有人指责卡内基用心险恶,但卡内基丝毫不为所动。他有他的道理:在敌人尚未清醒时,假如你不能把他打倒,那么倒在地下的将是你自己了。巧借总统的广告词
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一个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意与他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于是这些书被一抢而空。
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过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糕透了。”出版商听后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有不少人出于好奇争相抢购,书又售荆
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调动了总统这只猛虎,大发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