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就要承担全部责任。
——《塔木德》
犹太人在教育孩子时经常鼓励孩子多问为什么,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他们认为,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矗思考是由怀疑和答案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发问和答案一样重要。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犹太人家庭特别注意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一直受到成人的教诲和指导。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和孩子们谈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中去。无疑,犹太人出名的口才和智力测试中的高分同这一点是分不开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认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的地方。”
犹太人的基本信仰只有一条:承认上帝的存在,其他一切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独立思考,而这并不违背教义。“三个犹太人有四种意见”是犹太人好争辩的写照。即使在家庭、摩西十戒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只有一条:“孝敬父母。”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读书,增长知识,明辨是非,他们在一起诵经,共同探讨经文真谛,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孩子不简单模仿大人行为,要多问为什么,甚至展开争论。这与家规并不相悖,而是受到鼓励。可见,犹太人从小便教育孩子不迷信于权威,敢于怀疑。善于独立思考这一习惯,得益于他们有着良好的传统与教规。
犹太人维尔纳·卡尔·海森堡的大名在全世界物理学家中是极其响亮的,他31岁就获得了诺贝尔奖。当他入读慕尼黑大学第三年,还不足22岁时,就以非常出色的论文获博士学位。他的导师——世界级著名物理学家、物理学慕尼黑学派领袖索末菲对他赞不绝口:“这几年来,眼看海森堡轻易地完成他的学业研究,真令人产生‘智者不难’的感觉。在理论造诣上,我们都自愧不如。”一个名导师如此评价自己的学生,是非常罕见的。海森堡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海森堡何以成功?值得注意的其中一点就是他不迷信权威,注重独立思考。
海森堡不迷信权威,注重独立思考,这与他父亲的言传身教分不开。他父亲是慕尼黑大学的教授,父亲的家训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自己看过才能相信!”“千万不要盲目!要保证内心的自由,不要受流行见识所左右。你们只应该相信自己的严格判断,并且只对这种判断负责。”
当海森堡在“格丁根玻尔节”向当时的物理学“教皇”玻尔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当他向物理学大师玻恩递纸条的时候,当他根据他的思考创立新理论的时候,他一定紧记着他父亲的家训。他把家训有效地用在科学研究上,他常对人说:“如果你决心献身于科学,就应该对任何一种想法仔细考虑,一再加以怀疑,不能毫无批判地接受下来。”他还表示过这样的信念:“在每一个崭新的认识阶段,我们永远应该以哥伦布为榜样,他勇于离开他已熟悉的世界,怀着近乎狂热的希望到大洋彼岸找到了新的大陆。”
求知是让自己丰富,更让自己变得灵活机智、善于洞见。在这个世界上,相同的事情绝对不会重复出现。因此,当面临一种新的状况时,谁也不能把以前所学的东西,原本不动地运用上去。
学习到的东西只能给人以知性的感觉,要使知性变得灵敏就必须融会贯通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敢于怀疑、独立思考就是求知的钥匙,从而才能开启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