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契约,尊重契约,你获得的将不只是尊重。
——《塔木德》
对于诺言,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总是强调遵守。比如中国古语就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等劝人必须信守诺言的警句,都是在告诫世人一定要重承诺,不能毁约。
犹太人也非常赞同守信重诺,但是,他们维护自己信用的方法却和其他民族的人不一样。他们认为,一味地实践自己的诺言,自己说过什么就要做到什么,这种守信的方法比较被动,有时候难免会给自己带来损失。所以,他们的方法就是:不轻易对别人应许承诺。这样的话,就不用担心会有不守承诺的事情出现了。如果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随口许诺,最后却无力实现,只能让人更看不起。
有一个拉比就曾经因为承诺而差点闹了笑话。
有一天,这个拉比在犹太教堂里正在进行着他的早课,这个时候,一位妇女来找他帮忙了。原来,这个妇女的丈夫去世了,她要求拉比在她丈夫的葬礼上主持仪式并发表赞词。拉比答应了。
但是,等到了那一天的时候。拉比经过了解,发觉这个女人的丈夫竟然是一个十分有名的匪徒,虽然拉比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已经死去的匪徒,但是他的名字经常与各种各样的犯罪活动联系在一起,他曾多次被捕入狱,是牢房里的常客,于是拉比感到十分的为难。
拉比想不去这个仪式了,可是,如果不去的话,那么这个妇女和她的孩子们将会一辈子都感到羞辱,脸上无光,虽然她的丈夫从来不去教堂,但是妇女和孩子们却是虔诚的教徒。
再者,自己毕竟已经答应她了,如果反悔就是失信,不守承诺。
这个时候,拉比才真正感受到前人们的明智的格言。他想:如果当初我不这么轻易地给她承诺的话,我就不会这么的为难了。
仪式上只有十几个人参加,都是死者的亲戚,站在高坛上的拉比又一次感到了轻易承诺的后悔,200多人的大教堂里只有这么寥寥的几个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遇见的情况。最后,拉比为这个死去的匪徒读传统的祷文,一共念了两遍,第一遍用希伯来文念,然后又用英语念了一遍。
当他开始发表赞美词的时候,他愣住了,因为死者生前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可以值得赞美。幸亏,拉比十分的机智,他顺势摘下眼镜,看着下面小小的人群,说道:“还有,我只能说,死者的兄弟更坏!”
还好,这位拉比确实机敏,否则的话,恐怕会下不来台,而且还会为人耻笑。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就一定要去努力实现。
有人说,恪守承诺作为诚信的表现形式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
这句话说得很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承诺都无法去实现的话,那么这个人是一个颇为值得怀疑的人。这样的人,同时也是无法令人相信的人。
所以,如果自己没有把握去实现诺言的话,那就学学犹太人,不要轻易承诺,这样的话,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对于你自己而言,你就没有诺言可以遵守了,也就不用为如何去遵守诺言而烦恼了;对于别人而言,也就不会因为你的实现不了的诺言而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和事情。
因此,才会有人说:一个无法实现的承诺,于己而言,是一个债、一个包袱;对于拥有承诺的人来说,则是一个痛,或者一个失去。
中国有一个叫“抱柱守信”的著名故事,说的是尾声和朋友相约好了一起出外游玩,两个人约在桥边见面。
尾声的朋友正要出门的时候,被他的妻子拦住了,告诉他待会会下很大的雨,不但不能游玩,还有可能会发洪水,很危险。尾声的朋友想想也是,于是就回过身来,进屋去了。
可是,尾声却不知道天要下雨,他很早的到了桥边,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朋友来。这个时候,天开始下雨了,没有办法,想回去,但又怕朋友来了找不到他。他就想了一个办法,跑到桥底下去避雨,这样,既不怕被雨淋湿,又不至于失约。
雨越下越猛,不到一会就变成滂沱大雨了。桥下的水已经涨得很高了,漫过了桥墩。尾声在想,朋友是不是不会来了,这么大的雨,但是又想,不是已经说好的吗?说不准他已经在半路上了,因为下雨所以被阻了吧?如果,等他到这儿的时候,没见到我,他岂不是要白跑一趟?而且还要淋这么大的雨。我还是再等一等吧。
最后,河水漫过了桥,躲在桥底下避雨的尾生抱着桥下的石柱被淹死了。
从此,尾声的朋友被看作是失信小人的代表,而尾声被奉为信守承诺的经典人物,但这个人物却不被犹太人赞同。虽然犹太人也同样看不起尾声的朋友,但却认为是尾声错在先。因为尾声与朋友约定的时候没有考虑周全,轻易地和朋友承诺“不见不散”,最后为了实践承诺连性命都丢了。虽然精神可嘉,却不值得借鉴。若是犹太人,在一开始与朋友约定的时候,便会在“不见不散”前加一个前提:在无任何意外情况下。
拿破仑曾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能自拔的错误。在为人处世中,许诺是人人都可以办到的事情,但守诺却不是人人都能遵守的。所以,千万不要轻易许诺。因为不许诺你也会赚取谨慎的美名,但不守诺肯定会让你以为你是言而无信、不诚实之人,肯定会让你失去很多朋友,甚至还害了自己。
我们应该多学学犹太人,不要轻易许下诺言,在事情最开始时就主动避免失信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