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学童的城市终将衰败。
——《塔木德》
“有学童而不教育的家庭,必将是一个贫穷的家庭。”
孩子的童年决定他的终生,这在犹太人中是一个至理名言在现实中也是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有人认为人的一生是很复杂的,人的一生漫长,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际遇与偶然性。如何将孩子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所有父母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个人是天才还是庸才,究竟是取决于天赋还是教育?这是一个在许多民族中有着争议的命题。但在犹太人中这个命题是没有争议的,他们认为一个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能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犹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儿时,并不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天赋也不算高,四岁开始说话,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曾要求他退学;而在他的家庭中,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和他叔父对他进行的数学启蒙,培养了他杰出的形象思维能力,使他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在很多人的头脑中有这样一种概念,认为:孩子成长得好,是因为天赋优良;孩子不成功,就怪罪于先天不足,而不是去追究父母在教育方面的失职。
很多成功的教育事例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开始的越早越好。认为婴儿就如同一张白纸,不具备学习与接受教育的能力;出生不久的幼儿就如同一只小动物,主要是吃饱,长身体,而不是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偏见,事实上,孩子从出生到三岁前,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学习时期。因为这一个时期,孩子的大脑接受事物的速度和方法最快最直接。
一位犹太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的话:“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没什么两样,但因为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交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就算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假如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决定于禀赋的多少。
多数犹太教育家认为,婴儿在零至三岁之前的学习方式与长大后不同,前者是一种模式学习,即无意识学习,后者称之为主动学习,即有意识学习。了解这一点对开发孩子的潜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如何塑造天才,如何发掘天才?最为重要的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家庭中尽早挖掘出孩子的潜能。
生活中的天才是神秘的,事业上的天才更为神秘,这只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天才是怎样出现的。天才并不神秘,也不是望不可及,而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潜能,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只是后天的培养不当,潜能没有开发出来而已。
根据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力。它隐秘地潜藏在人体内,表面上看不出来,这就是潜能,即使我们所说的天才。
很多人说人人都是有潜能的,但人的潜能并不是恒定的、永存的、而是有一个潜能递减规律。
很多犹太教育家都有这样的看法,一个人的事业、社会地位、婚姻和财富,并不取决于某种单一的因素,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成功,同样,智商不高的人不一定不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智商低的人肯定不幸福、不快乐,智商高的人则比较自由与快乐,而智商的高低恰恰与早教有着极大的关系。
犹太母亲爱莎说:
“我的孩子出生还不到六周,我就自作主张要他看一些有颜色的东西,比如,我给他喂奶的奶瓶的颜色就各不相同,这与很多国家永远只用一种颜色的奶瓶是不一样的。我发现用不同颜色的奶瓶给孩子喂奶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因为这样孩子就会爱上某种颜色,当用他所喜欢的颜色的奶瓶喂他奶时,他总是表现得很有食欲。两只粉嫩的小手总是试图要抱紧这只奶瓶。
当然,用他不喜欢的颜色奶瓶喂给他奶时,他是不开心的,他会不停地扭头,回避奶瓶嘴或吐出来,有时还会皱着眉头表示他的反抗。
除了奶瓶之外,我还给孩子买了红色的小鼓,用短绳把小鼓拴到他的手腕上,随着手的上下的摆动小鼓就会随之发出声音。孩子就会很高兴。
为了让孩子分辨与记住这些颜色,我每周给他换一个其他颜色的小鼓。通过这种方式,在不多的时间中孩子就会记住绿色、红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在形状上就会对圆的、方的有一个不同的概念。”
另一个犹太母亲海可·华丝格说:“教育孩子的方式很多,可以让孩子拿一些贴有砂纸的纸片和其他光滑的物品,教给孩子粗糙、光滑等形容词。当然婴儿拿着这些东西总喜欢往嘴里送,家长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让他们记住大人不允许的东西是不能放进嘴中的。”
犹太母亲的建议:这里所要提到的给孩子买玩具,是要划分年龄段的,年龄小的孩子给他的玩具应该是线条简单,而色彩明快的那种。
这是一个犹太母亲教育孩子识别颜色的方法。这种办法很快就被大多数犹太母亲所接受。因为犹太人中有一个良好的习惯,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她们总是在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了一种好的方法,她们就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人。她们认为教育好孩子是每一个犹太母亲的责任,也是一个母亲所应承担的民族责任。
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