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面的路被一座山挡住时,我们只能绕过去。这样虽然要多走一些路,但却能保证到达目的地。
因此,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不懂得后退是不行的。后退是一种做人的方法,不懂得后退的人,往往难以达到目的,还可能碰得头破血流。
“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自古以来,人的进退,本来就不是件容易处理的事,尤其是“退”字,但是不管个人的主观愿望如何,只知进不知退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
后退是为了造就自我进取的资本。身处竞争时代,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是首要条件。
“钢铁大王”卡内基,运用此法之高明,足以称得上谋略过人的商战高手。
1898年,“华尔街大佬”——金融巨头摩根与“钢铁大王”卡内基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受美西战争的影响,匹兹堡的钢铁需求高涨。美西战争最后以美国胜利而告终,使得美国在国际上声望日降。在这样的背景下,摩根向卡内基发动钢铁战争其意义就更加重大了。
摩根早将目光盯上了钢铁,因为他意识到钢铁工业前途无量。
摩根把安插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融资条件,送入伊利钢铁和明尼苏达钢铁两家公司,从而控制了这两家公司的实权。
但这两家公司与卡内基的钢铁公司相比,只能算中小企业而已。
由于美西战争导致钢铁价格上涨,摩根对钢铁的兴趣更加浓厚,便决定向卡内基发起进攻。
野心勃勃的摩根,一心想主宰全美钢铁公司,所以,一出手就首先拿卡内基开刀。摩根首先合并了美国中西部的一系列中小企业,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同时拉拢了国家钢管公司和美国钢网公司。接着,摩根又操纵联邦钢铁公司的关系企业和自己所属的全部铁路,同时取消了对卡内基的订货。
原以为卡内基会立即作出反应,但与摩根的预想相反,卡内基却纹丝不动。作为玩股票起家的卡内基,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冷静是最好的对策。特别是在这个关头,自己面临的对手是能在美国呼风唤雨的金融巨头,如果此时仓促作出反应,那最后倒霉的将是自己。
卡内基更清楚自己的“分量”。他深知自己的钢铁业在美国所占的市场,这些市场如果失去了卡内基的支持,势必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因此而蒙受损失,到那时,卡内基并不愁自己钢铁的出路——你不要自然有别人要!
摩根很快意识到在这事上栽了跟头。他马上采取了第二步:“美国钢铁业必须合并!是否合并贝斯列赫姆,我还在考虑中,但合并卡内基钢铁公司,则是绝对的!”摩根向卡内基发出了这样的信息,甚至他还威胁道:“如果卡内基拒绝,我将找贝斯列赫姆。”
别的挑战并不可怕,但是,一旦摩根与贝斯列赫姆联手,自己显然不妙。在分析了形势,估计了发展后,卡内基终于作出了决定:“大合并相当有趣,不妨参加。至于条件,我只要大合并后的新公司债,不要股票,至于新公司的公司债方面,对卡内基钢铁资产的时价额,以1元对1.5元计算。”这对摩根来说,条件太苛刻了!但摩根沉默片刻后还是答应了卡内基的条件。
在商战中,不能死抱住一些今日的蝇头小利,应该为了长远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尤其是在情形不利时,更要善于退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善于退让的人,才能赚到大钱。
卡内基瞅准了摩根的心理,同时抓住了摩根的弱点:“你不是迫不及待地想合并吗?行,我答应你。但条件要听我的。”这样,以1∶1.5的比率兑换了卡内基钢铁公司资产的时价额后,卡内基的资产一下子从当时的2亿多美元涨到4亿美元!
在这场较量中,卡内基看似非常“软弱”:当摩根采取第一步时,卡内基无动于衷;当摩根采取第二步时,卡内基似乎未作任何抵抗便“就范”了。但是,卡内基看似让步,而实际上却取得了一次大的飞跃,不能不说卡内基退了一步,而实际上进了两步。最后的真正胜利者,是卡内基,而不是摩根!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之,无不撒腿而逃跑。可谓虎者,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也。可是,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紧紧地抓住猎物。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退与进是一种辩证关系,暂时的退却是为了将来的进攻。然而真正能够懂得其深刻含义的人却未必多,因为人人都向往着高官厚禄,幸福荣华。在“退”上欠火候,可能会使你一生的功绩毁于一旦,身败名裂,遗恨终生!
执行箴言
在执行过程中,退让不会是永久的,只有被彻底打垮后才有真正意义的退让。该进时进,当退时退。退让是保存自己的实力,是短暂的隐退。有的时候退让,反而会获得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