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三批“支教”的大学生,我来到这个贫困的山区学校。孩子们那一双双质朴、纯真的眼睛,让我忘记了教室的简陋、生活环境的艰辛,每天尽心地备课、上课,但还是觉得自己做的一切远远没有乡亲们认为的那样好。我只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但学生、他们的父母以及整个山区的人回报给我的,是他们真挚的爱戴、感激之情,是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第一个让我明明白白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大婶。
那时,初来乍到,虽然山区的艰苦条件已在心里有所准备,但真正面对了,才知道何谓贫困。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忍受,但这里糟糕的伙食实在让我难以下咽。但不吃就没有体力,还怎么能上课呢?后来,学校的老师给我出了个主意,去临近的村子里买鸡蛋,回来自己做着吃,可以补身体。这里家家都养鸡,不为吃鸡,是为了让鸡下蛋。孩子的学费、家里人的吃穿,很多都是依靠卖鸡蛋得来的收入。
于是趁着休息的时候,我来到学校旁边的村子,随便推开一家的院门,我高声问:“家里有人吗?”应声走出一位大婶,有着普通乡村妇女的那种淳朴。听到我说要买鸡蛋,忙不迭地拿出小半筐。我向她问起价钱,她却叫我说个价,我回答说不清楚当地鸡蛋的价格,让大婶自己定价。“4角5分钱一个?”犹豫了一会儿,大婶报出这个价,然后一脸询问地看着我。想到山区的贫困,再看看这个近乎一无所有的家,我坚持把价钱提高到每个5角,说这样算账方便。虽然每个鸡蛋多给5分钱帮不了她家太大的忙,但好歹有些贴补。我坚持几次,大婶也就答应了。我暗自决定,以后只买大婶家的鸡蛋,能帮一点儿是一点儿。
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大婶一家的生活实在可怜,便单方面又提高了5分钱,一个鸡蛋给她5角5分。开始大婶说什么也不肯提价,但在我的坚持下,僵持了很久,她才终于接受了。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在默默地帮助大婶,直到有一天,我善心的平衡被打破了。那天,我照旧去她那里买鸡蛋,刚走到院门口,听到里面有说话声,是一个蛋贩子在跟大婶讲价。蛋贩子出6角一个的价要把她的鸡蛋全部收走。大婶却不肯。蛋贩子说,这个价够可以了,山里这么多个村子,都是这个价。大婶说:“不是因为这个价,是因为这些鸡蛋要卖给那个大学生的,人家那么远到我们这里教书,又那么瘦,我希望她胖起来,才能有力气给孩子们上课,孩子们需要她。”
我顿时呆住了,原以为自己是在默默帮助别人,没想到真正的助人者是这位大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