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享乐主义的哲学大师伊壁鸠鲁主张,人生的最大目的就是快乐,但并非指放荡的快乐或肉体的纵欲,而是指身体不痛苦和灵魂无纷扰的快乐。他为了实践这个学说,平常只吃一点儿干面包,节日时才加点儿乳酪,他的生活方式真是地道的知足常乐。
美国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柯布兰,喜欢住在学校中一幢高楼的最上一层——两间又小又破的屋里。校方屡次想请他搬到适合他身份的高级住宅去住,可是他一直坚持不肯。他说:“我还是喜欢住在最高一层,因为在这里,只有上帝在我头上,虽然他很忙,可是他很安静。”
再进一步讲,人一出生原本就一无所有,若在世上能有所获得,那是额外的恩惠;若是少有获得,也不该怨天尤人。
上帝说:“如果你要使一个人快乐,别增添他的财富,只要减少他的欲望。”
一个满脑子思考如何赚取财富的人问卡耐基说:“用什么方法才能致富?”卡耐基脱口而出:“节俭。”那人又问:“现在谁是比你更富有的人?”卡耐基回答说:“知足的人。”那人反问:“知足就是最大的财富吗?”这时卡耐基就引用罗马哲学家塞尼迦的名言来回答他:“最大的财富,是无欲。如果你不能对现有的一切感到满足,那么纵使让你拥有全世界,你也不会幸福的。”
过多的欲望是痛苦的来源,知足常乐才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
爱莎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中。有一次,爱莎正在院中独自玩耍,忽然从外面进来一个年纪和她差不多的女孩,她叫玛丽。玛丽穿着破旧的衣服,她提着一个篮子来送奶油和面包。她看见爱莎就说:“你穿得好,吃得好,又不需要受累,整天在家逍遥自在,多快乐!”爱莎说:“我哪比得上你快乐呢,虽然我住得好,穿得好,吃得好,但我并不快乐。你若愿意,我们对换一下吧!”
于是两人真的各自脱下衣裳,彼此交换,爱莎拿着玛丽的篮子,往她家走去,玛丽则进入爱莎的家里。玛丽的母亲一见爱莎,就说:“这身衣服是我孩子的,但你却不是我的孩子。”于是爱莎就把这件事详述一遍。这位穷太太,立即写信通知爱莎的母亲快来领回孩子,但爱莎的母亲回信说:“我们的孩子,既然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不如让她们换着看看吧,但你对待爱莎要像对待你的孩子一样,我对待玛丽也是如此。”
爱莎从没有动手做过事,这下子她有很多家务都要做了,吃粗茶淡饭,住简陋的房子,她只住了一天就喊着要回家,而玛丽刚到财主家里,样样都要守规矩,不能外出玩耍或弄脏衣裳,觉得十分难过,也想回家。隔天两人早餐都没有吃就跑了出去,路上彼此相见,于是把衣服换回,各自回家了。人常会不知足,看别人总比自己好,却忽略了知足是生命中最大的快乐来源。
美国人萨得尔·伯克在探险时,与他的同伴迷失在浩瀚无边的沙漠里,他们毫无希望地在沙漠里行走了21天之久。萨得尔说:“我从那次经历中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信念是,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的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你就绝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了。”艾迪在他的镜子上贴着这样几句话,好让自己每天早上刮胡子的时候都能看到:
人家骑马我骑驴,
回头看看推车汉,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知足是对欲望的一种理性的审视。俄国作家契诃夫对知足常乐有深刻的体会,他说:“为了让内心不断感到幸福,甚至在忧伤悲愁的时候也不变,那就需要知足。”
对于生活、工作、家庭,我们都不要太苛求,只要我们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家庭和睦,钱多钱少,位高位低,都不重要。尽量保持良好的心态,才是赢家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