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必备的自我保全手段。熙熙攘攘、名来利往的社会处处风雷激荡,时时风云变幻,只有甘于低调之人才能在社会的风雨中更好的保全自己。
有时在“显眼处”表面的荣耀和光彩之下,也许暗藏着众目所向和众矢所指的危险,此时的“高处”渗透着凛冽的寒意,只有急流勇退、及早抽身,甘于低调做人的人,才能避祸趋吉,永保平安。
唐朝大将郭子仪一生活得风风光光,有头有脸,究其实质得益于这四个字:“低调做人”。
功高权重的郭子仪,更加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代宗大历二年十月,正当郭子仪领兵在灵州前线与吐蕃拼杀的时候,鱼朝恩却偷偷派人掘了他父亲的坟墓。当郭子仪从泾阳班师回朝时,朝中君臣都捏了一把汗,料他回采不肯和鱼朝恩善罢甘休,会闹得上下不安。郭子仪入朝的那一天,代宗主动提了这件事,郭子仪却躬身自责,说:“臣长期带兵打仗,治军不严,未能制止军士盗坟的行为。现在,家父的坟被盗,说明臣的不忠不孝已得罪天地。”君臣们听了,都由衷地佩服郭子仪坦荡的胸怀。
郭子仪心里明白,自己功劳越大,麻烦就越大,就是当朝皇帝代宗,也会对自己有所顾忌。所以他处处谨慎小心,以求自保。每次代宗给他加官晋爵,他都恳辞再三,实在推辞不掉,才勉强接受。广德二年,代宗要授他“尚书令”,他死也不肯,说:“臣实在不敢当!当年太宗皇帝即位前,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后来几位先皇,为了表示对太宗皇帝的尊敬,从来没有把这个官衔授给臣子,皇上怎能因为偏爱老臣而乱了祖上规矩呢?况且,臣才疏德浅,已累受皇恩,怎敢再受此重封呢?”代宗没法,只得另行重赏。
郭子仪爵封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进出出,而郭子仪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给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军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他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边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军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太丢王爷的面子,他们决定对父亲提出建议。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听了哈哈一笑,几个儿子哭着跪下来求他,一个儿子说:“父王您功业显赫,普天下的人都尊敬您,可是您自己却不尊重自己,不管什么人,您都让他们随意进入内宅。孩儿们认为,即使商朝有贤相伊尹、汉朝的大臣霍光也无法做到您这样。”
郭子仪听了这些话,收敛了笑容,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的性命。”
儿子们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专门落井下石、妨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郭子仪之所以让府门敞开,是因为他深知官场的险恶,正因为他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又有一定的德性修养,善于忍受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因此即使在自己功勋卓著的日子,也时时做好了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危险。做人不可骄傲自满,有了成绩便不可一世,眼中容不得任何人,这往往会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所以,做人不管有多大的权势和资本,也应该放下身架,保持低姿态为好。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充满了机巧、险诈、说谎、欺骗、逞能、阴谋、斗争,而老实、忠厚、善良、退让、柔弱等美德都被许多人淡忘了。彼此逞能,暗算代替了友情;彼此都以为自己聪明,所以,彼此都愚蠢;彼此都想占对方的便宜,所以,到头来大家都挖了自己的墙脚。
其实,低调绝不是无用,不等于懦弱,相反,低调才能成就大事,才能保全自己,战胜他人。我们来听一听老子与商容的一段对话。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无为胜过有为。我们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