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5000000013

第13章 人口控制

传统的生育观念是早婚早育,“多子多福”和“养儿防老”。20世纪70年代初期,政府开始提倡计划生育。纳家户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村民宣传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人口政策,使计划生育工作和人口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广大家庭的支持和育龄妇女的响应。2000年,制定了有关奖励计划生育,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纳家户计划生育公约》,并制定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发展计划,村民自觉实行计划,落实节育措施。

一、生育状况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的生育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推广新法接生,降低了婴儿的死亡率;再加上政府对生育未加限制和大集体时“大锅饭”分配政策的影响,使纳家户村的人口再生产进入了一个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有过两个生育高峰和一个生育低谷。

第一个生育高峰出现在1950年至1958年期间。根据1964年该村三队的人口普查资料,在当时的人口(139人)中,出生在这一期间的占25.9%。以此推算这一期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26‰以上,人口的出生率在40‰以上(这一时期,永宁县人口出生率为41.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6.7‰)。另一个生育高峰在1963年~1979年间。根据抽样调查,当时人口中有42.2%出生于这一期间。其中在经历了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后的最初几年(1963年~1969年)间,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有一个突跃反弹期。例如,从三队1964年的人口普查登记中,与1963年1月至1964年6月30日出生的0岁~1岁者竟占该队总人口的10.8%,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可算是历史之最。

与上面的两个生育高峰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59年至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口生育处于低谷。抽样调查的448人中,出生于这一期间的人口只有7人,占1.6%。三队从1964年的人口普查资料看,该队当时的人口中出生于这4年之中的只有3人。从中不难看出,这一时期该村人口的再生产实际呈负增长。说明在人口再生产中,经济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

20世纪80年代后的人口生育状况80年代后,随着计划生育的国策在该村推行,及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人们生育观念在某些方面的转变,该村的人口再生产从过去自然状态进入到一个有计划控制的少生优育时期。总的趋势是: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降低,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一个较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是纳家户村人口再生产史上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性的重大转变。

1987年~1996年的10年间,纳家户村人口出生率均在20‰以下,年平均出生率为17.95‰。与1984年相比,平均下降了3.45个千分点,与20世纪80年代前的平均水平相比,约下降了10个千分点。如以1984年的出生率来衡量,10年间少出生137人;10年间平均年死亡率为5.42‰,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2.93‰。与全区平均水平相比,1996年该村的人口出生率低1.0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低0.0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高0.4个千分点。

另据对103户家庭18岁~45岁的已婚92名妇女的统计分析,妇女的生育率随年龄呈下降趋势;在40岁~45岁的19名已婚妇女中,平均存活子女2.84个,其中生育过3个以上的占78.9%,而在18岁~39岁的73名已婚妇女中,平均存活子女只有1.6个,有3个子女的只有1人。2009年,全村计划生育率、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0%、15.5‰、13.6‰。

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

纳家户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把计划生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村、组、农户建立三级责任制度,层层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任务,制定了奖罚措施,目标、任务、管理措施到位。实行“准生证”制度,控制计划外生育,并对准生的育龄夫妇公布,加强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管理。

自1985年开展计划生育以来,如按1988年19.48‰的人口出生率计算,到2009年,累计少生2015人。若按培养一个婴儿到成长为劳动力者需要3000元计算,全村少生的孩子可节约出604.5万元。如按每人每年消费粮食200公斤、布匹15尺、消费资金20元计算,少生的孩子每年为国家节省粮食40.3万公斤,布30225尺,消费资金40300元。这些资金用于医疗、保健、教育、城市改造方面,以此改善人民生活或建设性投资,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和发展。

人口出生率逐年减少,群众的经济收入相应增加,生活水平相对提高,2009年,全村社会总产值4305.2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1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35元,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三、计划生育政策

1979年,在全国第一次计划生育会议上,提出了“晚、稀、少”的口号,晚是晚婚,男25周岁,女23周岁结婚;稀是二胎生育间隔四年、五年;少是指只生两个孩子。

1982年,中央对计划生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晚婚、婚育、少生优生”。随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生育政策和奖罚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国家干部、职工、城镇居民从严掌握政策,除特殊情况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农村提倡生育两个,必须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间隔4年。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了《计划生育暂行规定》,“倡导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

1981年~1985年,对有生育条件的育龄妇女进行摸底排查,教育群众实行避孕措施,节制生育。1986年,国家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正式提出生育政策:“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要求一对夫妇只生一个,但符合条件的第二胎必须间隔4年。纳家户村也根据永宁县有关少数民族地方计划生育的要求,对生育三个孩子以上的育龄妇女要求绝育,对未婚青年要求晚婚。

为了加强辖区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村委会成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和村计划生育协会,加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宣传《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要求,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对房屋出租户户主进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明确了房屋出租户的职责,确保流动人口严格计划生育。至2009年,为流动人员办证和验证3人,落实计划生育措施3人,有效地控制了外来人口的盲目增长,连续5年完成县、镇人民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指标,被县、镇人民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村”。

四、措施

抓好宣传思想教育,使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必然性以及有关的具体规定深入人心。中小学生在学校要接受这方面的教育;青年在结婚登记和举行婚礼时,都会受到这种教育;在召开的各种村民会议上村、组干部都要不厌其烦地宣传这一基本国策,告诫村民必须遵守,并把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写入《村民公约》。在开展评选各级“文明户”的活动中,计划生育是衡量是否达到文明户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从而在村民中逐步形成了“实行计划生育光荣,违反计划生育可耻”的道德舆论氛围。村民之间互相监督,谁家有不遵守计划生育的行为,知情的群众会很快向村干部和乡上反映,从而使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现象能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尤其是宗教人士在主持宗教仪式时,常常结合伊斯兰教的经典,劝诫教民遵守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法规。宣讲国家的这一基本国策与伊斯兰教的信仰是一致的,从而消除了信教群众因担心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伊玛尼”(信仰)的思想顾虑,排除了宗教心理的阻力。

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搞好上门服务。村、组干部在掌握全面情况、加强面上工作的基础上,对于一些可能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重点户、危险户(特别是一些纯女户)事先打好“预防针”,加强孕情监督,一旦发现有超生的苗头,及时进行说服教育,力图使违反计划生育的行为克服在萌芽状态。同时,村上负责抓计划生育工作的专干,定期(一季度一次)把从乡上计划生育站领来的避孕药具送到各家各户,并传播避孕知识。至1997年6月,在已婚49岁以下的1007名育龄妇女中,节育率已达82.8%。在各种节育措施中,累计结扎214人,上环565人,吃避孕药的50人,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的5人。绝育、避孕的主体主要是女性,男性除个别使用避孕套外,大多未采取绝育和避孕措施。到2009年11月,在1017名育龄妇女中,除33名新婚妇女外,生育一孩上环37人,二孩上环25人,使生育率控制在15.4‰,自然增长率9.6‰。当年生育小孩的72人,上环60人,人流12人,采取避孕措施103人。

建立规章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不论谁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必须受罚,这是该村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就订立的一项制度,并为村民所认可。如不实行,或执行不公要受到村民的谴责。违反者也自认为输了理,大多甘愿认罚。所谓罚,主要是罚款。

在杜绝超生现象的同时,对于只生一个孩子作了绝育手术或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实行奖励。奖励办法一是按两个孩子的标准分配责任田和宅基地;二是按照永宁县1982年的规定,由乡上给农村的独生子女每年奖励50元,发至14岁。至2009年底,全村有22对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

按照杨和镇计划生育工作要“抓管理,促宣传,保三无,搞服务,争创新”的总体要求和坚持“面向群众,深入村组,服务上门,方便群众”的方针,在2008年,发放农民健康教育书籍2000本、宣传资料2200本,刷写永久性标语10条,办黑板报4期,举办计划生育培训班4期,有800人次参加学习。利用农闲时间,配合县计划生育工作站下组服务,共接待来访妇女560人次,咨询300人次,做B超检查600人次,同时组织已婚高龄妇女做检查。对新婚妇女定期上门宣传优生优育、晚生晚育、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等政策。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村妇女主任、村组干部层层负责,齐抓共管,准确掌握管理对象的基本情况。当年,共出生56人,新婚29人;采取节育手术41人,口服用药18人,外用药100人,上环6人,做皮埋1人。

2009年,继续以宣传教育为抓手,把计划生育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家喻户晓。利用宣传橱窗、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发放各种计划生育宣传材料1500份,使育龄夫妇95%以上学习了计划生育基础知识。继续开展“知群众情,暖群众心”,全面推进和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保障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面对面的咨询,提高了育龄夫妇知情选择的能力和自我保健意识,保障了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对906名育龄妇女“查孕、查环、查病”服务。是年,在1017名育龄妇女中,女扎16人,放环786人,外用套94人,口服药10人,做皮埋1人。

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让广大妇女知法、懂法、用法,在全村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男女平等的良好氛围。

五、节育方法

自1982年10月开始宣传避孕药具,但使用避孕药膏、子宫帽的人甚少,使用避孕套、放置避孕环的人较多。1985年开始使用口服避孕药、外用避孕药膜等8种药物,同时增用复方18-甲短效口服避孕药、长效避孕针1号,以及53号速效抗孕药或避孕针、避孕药膜等。

结扎手术自1981年后开始实行自愿结扎手术,1985年后女性结扎手术达到高峰。1987年11月以后全村已生育两个孩子以上育龄妇女(除少数有病者外)大都做了结扎手术。

药具管理1985年~1987年,药具无专人管理,乡镇发到村上的药具管理比较混乱,浪费现象严重,至1990年才改变这种不良现象。2000年后,杨和镇计生站对纳家户村的节育人数、服用避孕药、使用避孕工具的人数进行定量控制。是年,县计生局下发《关于加强避孕药具管理的通知》,乡镇计生站配齐了专职药具管理员,纳家户村有妇女干部与计生专干负责到乡镇计生站领药具,建立药具管理账卡和领用药品登记册,负责将药品发放到人,加强了药具管理,提高了药具使用效能。

六、孩次及存活

2009年,纳家户村16岁~49岁有子女妇女1027人,没有子女4人。有1个的422人,有2个的541人,有3个的32人,有4个的1人,有8个的1人,平均每个妇女有子女数1.03人。

2009年,有育龄妇女1017人,一胎率为0.36%,生育高峰的年龄是20岁~29岁。

七、生殖保健服务

20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向育龄夫妇免费提供基本的计划生育药具和服务,使育龄妇女避孕方法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男女结扎等不可逆方法比例出现下降,宫内节育器等可复性方法以及避孕套使用者明显上升。2000年,国家组织实施避孕方法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干预和出生缺陷干预三大工程,计划生育工作结合避孕节育服务,开展生殖道感染的检查、治疗和预防活动以及降低出生缺陷的咨询与初步筛查等服务,推动了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提高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深受群众欢迎。2004年,县、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购进了光谱治疗仪、红外线乳腺诊断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凝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满足了群众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需求。建立避孕药具发放点,定期开展药具发放和咨询等知情选择服务。

2006年~2009年,在为已婚育龄群众落实节育措施的同时,有976名服务对象接受优生优育咨询和妇科病普检,使广大育龄妇女的妇科病得到及时诊治;为976名已婚育龄妇女实施了查环、查孕,为864名妇女提供红外乳腺诊断仪扫描服务;对885名患有生殖道感染和864名患乳腺增生症的妇女进行及时治疗或建议治疗,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已婚育龄妇女享有免费技术服务落实率达到98%,极大地调动广大育龄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0年以来,胎教已为孕妇所认识,让胎儿听音乐、听唐诗宋词、听儿歌的孕妇比率不断增多。

同类推荐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谁妨碍我们更加富有

    从宏观经济到金融世界,从股票市场到房地产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打下了市场化发轫初期计划经济与自由市场胶着的深刻印迹。数百年来形成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数千年形成的民族性格成为制约中国人更加富有的阻碍。突破它,需要强大的中产阶层。对于普通民众而言,中产之前先要树立中产意识。这是物质上富有之前先必须做好的精神准备。
  • 第七次财富潮

    第七次财富潮

    本书透过五年计划这一与普通人息息相关的宏观政策,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通过政策分析解读历次财富浪潮中的致富密码,展望未来潮流所指的财富爆点。
  •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

    《“十一五”回眸:四川金融改革与发展》主要分为:综合篇、监管篇、经营篇、地方篇、大事记。
  • 定位故事

    定位故事

    本书汇集了反映钻石图定位法理念和方法的180个精彩并令人回味的故事,依定位的过程分为导论、找位、选位、到位和结语五个部分。
热门推荐
  • 异界崛起之路

    异界崛起之路

    云浮大陆,灵河断流,偷天换地。在无尽的大陆之中,走出一个少年,搅动九重天,重塑天地...
  • 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

    明伦汇编宫闱典公主驸马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爱的另一种方式(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继魂决

    继魂决

    只有不停歇的修炼,才能继承永恒的力量,力量对于我来说,只为复仇,只为守护。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破灭仙神界

    破灭仙神界

    何为仙,何为神?这世界上真的有仙神的存在吗?苍茫大地,千古苍穹,遥远的过去发生过什么?历代强者不停的追溯,许多真相都已成为尘埃。登临绝顶,俯瞰大地,傲视千古,一代天骄战魂凝聚重踏修炼之路,看他如何让历史从现?如何让仙神重临大陆......
  • 颜色猎人

    颜色猎人

    这是一个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故事,或许说,是一个外来世界的人来到这里所发生的的故事,这个人肩负着对于她来说仿佛毫无意义的使命,在这个世界里游荡,渐渐的,她的身边多了许多的身影,而那绝望痛苦的河头,就这样被新建起的堤坝所抵挡,然而,那娟娟流出的细水,同样也混杂着开心、痛苦、希望、绝望、悲伤、感动....
  • 倾世血恋

    倾世血恋

    ★第一卷★她的主人受伤沉睡,她代替主人陪伴在主人的弟弟身边,可却屡遭外界伤害,虽然每次的危险都在腹黑的“弟弟”的帮助下化险为夷,本想就这么等到主人醒来,可偏偏又遇上了身为吸血鬼的温柔的他,他因为爱人的死去而心如死灰,却在看到几乎和她一样的她时再燃心房,面对无数人的阻拦,陷害,最后她发现一切的一切并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一切笼罩在深深的阴谋中,她到底该何去何从。★第二卷及以后★沉睡后的回归,仿佛一切都变了样,她奇奇怪怪的背负了天大的责任,唤回爱人,拯救一切,再造天地,重塑生灵,她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绝色嫡女:倾城郡主不好惹

    绝色嫡女:倾城郡主不好惹

    一朝穿越,竟成丞相嫡女,一张圣旨,入宫为妃,深宫险恶,步步为营。可耐心机不深,三下五除二被打入冷宫。可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翎雨阁阁主,怎会轻易老死宫中?霸气转变,化身腹黑大boss,杀出皇城。她宁羽汐这个名字传遍大江南北,可就是无人知道天下一绝的诗煜便是当年杀出皇城的小丫头。什么?她还有另一种身份?竟是唯我独尊的疏影国郡主!认祖归宗,受尽万人宠爱。三年后,她霸气归来,虐心机妹妹,手撕笑面狼,收拾当年害苦了她的一国国君夜幽晨。“呵,想娶我?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