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从辽宁一带长途迁徙来的鲜卑人打破羌人在青藏高原的宁静生活。他们经过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地,完成了当时中国境内最漫长的族群迁徙。这次迁徙不仅改写了西北地区游牧族群的历史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3世纪末到7世纪中国西北地区游牧民族的历史。
2000年前的青藏高原,几乎就成了羌人的天堂,破坏甚至摧毁这座天堂的,是一支来自3000多公里外的力量——鲜卑。
汉文献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了对鲜卑的记载。游牧在今辽宁省东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少数部族被称为“鲜卑”,属于当时的东胡。匈奴强大时,他们一度臣服于匈奴。匈奴被击败后,这个原本不起眼的部落迅速在蒙古草原上亮出了自己的力量,尤其是他们收留了数十万蒙古地区的匈奴人后,很快成为北方草原上最强大的游牧力量之一。魏晋时期,鲜卑分为宇文部、慕容部、拓跋部、秃发部和乞伏部等若干部,影响最大的是拓跋部。
拓跋,这个强悍而神秘的部落,文献中记载他们最早居住在今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大鲜卑山一带。然而,历史文献中的大鲜卑山在哪里呢?至今仍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地区。
2010年夏天,我穿越大兴安岭地区,寻找大鲜卑山的具体位置。2010年7月12日,我在大兴安岭茫茫而葱翠的林间穿行至鄂伦春旗,在当地学者崔越领的带领下,前往那个神奇的嘎仙洞。站在被青草和绿树包围的山洞前,我仿佛穿过千年的时光隧道,依稀看见曾经发生的一切。
从嘎仙洞走出的鲜卑人,逐渐在草地和林地过渡的大兴安岭西部地区形成气候。3世纪,强大的鲜卑部落开始分化,鲜卑人在他们的首领诘汾带领下,向南迁徙,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生活。3世纪70年代后期,诘汾的儿子力微开始吞并和统一内蒙古地区的鲜卑各部,在蒙古高原上建立起了新的部落。《北史》记载,这个新兴的部落“控弦之士,二十余万”。一个有20万专业军人的游牧王朝出现在了当时的中国北部。力微曾经两次派自己的儿子沙漠汗作为人质去曹魏政权和西晋政权那里留学,后来在鲜卑军队中发挥很大作用的弹弓技术就是沙漠汗从西晋学习并带回的。很快,这个部落开始效法中原国家设置中央的官吏系统,颁布一些简单的法律。
魏晋时期的鲜卑部落大裂变后,慕容部落在酋长慕容涉归的带领下来到了今辽宁省义县一带,文献称其为“辽西鲜卑”。284年,慕容涉归的长子慕容廆继承了酋长之位。鲜卑部落中一直沿袭着马斗的比赛项目,鲜卑部落内部的大冲突就缘于慕容廆和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吐谷浑在草原上的一场马斗。16岁的慕容廆出身高贵,是可汗之位的合法继承者;吐谷浑当时则统领着1700户部落,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马斗失利并受到嘲弄的吐谷浑一气之下带领部众,穿过今辽宁省西部、蒙古草原南部边缘,在河套地区开始了近20年的游牧生活。后来,他们乘生活在这里的拓跋鲜卑部落内部发生内乱之机,和拓跋鲜卑展开了征杀、融合,为日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羌叙说自己的族源时,增添了一份骄傲(西夏开国皇帝元昊登基第二年就派人到开封,他的使者给宋朝的表中说道:“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意思是说,我元昊是具有帝王血统的,我的祖先在东晋时期创立了后魏的根基)。
10多年后,拓跋鲜卑强大起来了,居住于黄河河套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臣服于拓跋鲜卑。312年,不愿臣服拓跋鲜卑的吐谷浑开始了再次西迁,翻阴山、渡黄河、越陇山、跨洮河,迁徙途中穿过了蒙古草原、阴山地区、河套地区、陇西黄土高原、甘肃省南部草原地区、积石山脉、河湟谷地、青海湖等地,行程2000多公里,最后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青海高地,建立了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少数民族政权:吐谷浑。
鲜卑人在辽东时就已经接受了先进的汉文化,他们带着先进的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以及先进的武器,进入羌人生活的地界。他们带来的先进的养马、驯马,甚至养驼技术,很快就在这片辽阔、富饶但又原始的大地上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