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姆塔格沙漠位于新疆东部、鄯善县以南,与老城东环路南段相连,面积1880平方千米,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库姆塔格沙漠面积大约2.28万平方千米,主要组成元素不是沙丘,而是沙山,库姆塔格在维吾尔语中就是“沙山”之意。
“经典回放”
库姆塔格沙漠气候干燥。盛夏之日,沙漠处处热浪袭人,仿佛燃烧着熊熊火焰。一到这里,游人会感到酷热,瞬间就会大汗淋漓、热气绕身,给人以置身桑拿室般的感受。但是,在沙漠的北缘,又有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潺潺流水,傍依沙山蜿蜒西去。在小河两旁,随处可见的柳树、杨树挺拔伫立,盘根错节,状如盘龙。如果置身这片葱绿之中,听流水淙淙,任凉风吹拂,气温可骤降20℃~30℃,顿时又令人倍感凉爽。
库姆塔格沙漠地处我国温带荒漠区域,各类生物种群虽然数量稀少,种类贫乏,但各自代表着其对特殊生境的适应能力。库姆塔格沙漠自然植被是以温带半灌木荒漠和温带灌木荒漠为主的植被类型。考察共发现植物46种,隶属于15科36属,其中沙漠腹地植物18种,且以藜科植物分布为主,植被种类稀少,群落结构单调,单优势群落较为常见;野生动物属于荒漠动物群,主要由中亚荒漠区系成分组成,先后发现各类动物37余种,其中昆虫类20余种,有蹄类2种,鸟类8种,鼠类3种,爬行类4种,动物物种数量少,大型的野生脊椎动物如野骆驼、鹅喉铃及鸟类以沙漠边缘地带分布为主,沙漠腹地以昆虫、蜥蜴较为常见。
库姆塔格沙漠以独有的羽毛状沙丘而著称于世。对比遥感影像并通过实地调查和测定发现,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的风沙地貌特征表现为:由单个的新月型沙丘前后相连,构成了东北-西南走向的沙垄,沙垄间距100~2000米,这些沙垄可喻为羽毛状沙丘的“羽管”。沙垄间分布明暗相间并具有一定高差的沙带,形成了与沙垄斜交的“羽毛”。“羽管”和“羽毛”构成了独特的“羽毛状沙丘”。库姆塔格沙漠分布在阿尔金山北麓洪积扇之上。每年5~7月份,来自阿尔金山的季节性洪水在山前汇集,通过库姆塔格沙漠南北向深切谷下泄,最后聚集与沙漠腹地而形成多处面积大小不等的尾闾湖,湖水经过蒸发和下渗而消失。
野生双峰骆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全世界仅存不到七、八百峰。在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的两次科学考察中,科考队共发现8群31峰野生双峰骆驼,其中最少的一群只有2峰,最多的一群多达25峰。证明阿尔金山是野骆驼主要的夏季草场。在科考队穿越梭梭沟的沿途中,发现多处骆驼蹄印和粪便,另外,在库姆塔格沙漠腹地,科考队还发现一大一小2具野骆驼遗骸,说明库姆塔格沙漠是野骆驼冬春迁徙的主要通道,梭梭沟是其穿越库姆塔格沙漠的通道之一。库姆塔格沙漠中虽然有野生骆驼出现,但从总体上来说,库姆塔格动植物种类稀少,群落结构也非常简单。
“相关链接”
沙漠勇士——双峰野骆驼
在人迹罕至的中国西部荒漠和蒙古大戈壁地带,存活着世界上仅剩的几百只双峰野骆驼。这些深居大漠腹地的“沙漠之舟”正在不断减少,其命运引起人们的关注。骆驼科共有6个现存种。称为骆驼的只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主要生活在中亚、西亚和北非。另4种都在南美洲,包括原驼、羊驼、驼羊和骆马。野生的单峰驼现已绝迹,在亚洲只有中国和蒙古拥有总共不到880只的双峰野骆驼。野骆驼随季节而迁移,而且旅行的距离很大。夏天时,野骆驼大多散居,在戈壁沙漠里水草相对较为茂盛的地区活动。秋冬季节,野骆驼则结成群体,迁移到山麓地带和低洼的盆地中,这些地方气候温暖,又常有泉水。野骆驼大约在3月份开始求偶,经常是一只雄骆驼追逐数只雌骆驼,雄骆驼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雌骆驼即将生育时,会单独离开驼群,到偏远地方躲避豺狼等野兽,生下小骆驼。通常离群时间在10天左右,之后母子骆驼再去寻找骆驼群。子骆驼生下两个小时便可站立,一天后便随母亲一起游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