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1000000002

第2章 古代扇子的产生及其沿革

扇面绘画

在我国,自古以来,扇子就带着艺术品的风韵,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格。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画家大都曾在扇面上留下墨宝,或题诗,或画画,或既题诗又画画。

这些墨宝与各种形状的扇子配合得当,相得益彰,大大增加了扇子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美感。无论是谁拿着这样一把精彩绝伦的扇子,儒雅之气顿时大为增加。

很早以前的尧舜时期,首领舜为了寻找贤明的人帮助他治理国家,就令人制作了一把五明扇,表明自己招贤纳士的主张。

这个想法有点奇怪,但却符合当时的情况。舜作五明扇是取五明扇中央四方皆开明之意。

这个说法并不是杜撰,而是有着史料根据的。后来晋代崔豹的《古今注·舆服》记载了这件事:

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秦,汉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魏,晋非皇帝不得用。

此外,后来明代罗颀的《物原》也载有“舜时造扇”的说法。

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中,把扇子的起源追溯得更早,里面是这样记载的:“黄帝内传有五明扇,天子用雉尾扇,即掌扇也。舜广开视听以求贤人作五明扇。‘古者扇’,皆编次雉羽或尾为之,故于文从羽。”

五明扇就是平扇,是一种不能开合折叠、形状保持平面而不能变化的扇子。五明扇古称为“箑”,形状如“阖”,即长柄扇,通常由他人持之,立张拥身,可见五明扇是很大的。

后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箑,箑莆,瑞草也,尧时生于庖厨,扇暑而凉。”这个解释道出了扇子的制作材料和功用,制作材料是一种草,功用是“扇暑而凉”。

早在5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我国劳动人民就用竹子编制工具、器物,用竹子编制竹扇自然也是情理之事。由此可以加以判断,在黄帝、虞舜时代,有了扇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扇子的演变,主要是在形制和质地上进行变革的。而这种变革,是建立在当时手工业经济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变化基础之上的。

先秦时期的扇子,多用集羽或竹苇编制而成,其形如鹊翅或门扇。扇子的得名,按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扇的本义是门扇,因为“扇”字从“户”;但“扇”字的另一偏旁是“羽”,由此看来,扇的本义可能不是门扇,而是扇动。鸟和昆虫飞行时都得扇动翅膀,所以“扇”字从“羽”。

至于门扇称“扇”,那是因为先秦时期流行一种门扇形的扇子,如战国时期的短柄竹扇,这种扇与门扇类似,故门扇也称为“扇”。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昭王涂修国献青凤、丹鹊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时,凤、鹊脱易毛羽,聚鹊翅以为扇。”

当时一共制成4把羽扇,还给每把扇子各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游飘”、“条翮”、“兮光”、“仄影”,由两个宫女侍立王侧,更换摇扇,“轻风四散,泠然自凉”。

晋陆机在《羽扇赋》中说:

昔楚襄王会于章台之上,山西与河右诸侯在焉。大夫宋玉、唐勒侍,皆操白鹤之羽以为扇,诸侯掩麈尾而笑。

这也说明了那时的扇子由鸟的羽毛制成。

先秦典籍《管子·四时篇》中说:夏天“禁扇去笠”。意思是说夏天禁止使用扇子和斗笠,这是因为不希望人为地干扰“盛阳之气”。

《六韬》卷二《励军》中也有将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的说法。这都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扇子就已经有了“扇”的名称。

扇子的图像在图画中也有所反映,战国金银错铜壶上画着一个奴隶手执长柄扇,图像中主人似在饮酒,背后的奴隶手执长柄扇正在为主人扇风取凉。

战国时期,扇子也被称之为“便面”,因为用这种扇子来障面,则显得更方便,故道“便面”,亦称“屏面”。

战国时有一种“便面”是一种短柄竹扇,扇长40.8厘米,扇面略呈梯形,用极细薄的红、黑两色篾片编织成矩形纹,靠近柄的一侧有两个长方形孔,周边夹以较厚的竹片,文饰十分规整,是一种技艺很高的竹编制品。

这种“便面”竹扇从战国晚期直至汉代,一直通行于当时的社会,上至帝王纳凉,下至奴仆烤肉、灶户熬盐,都使用它。

有一把西汉时的长柄扇,扇长1.76米左右,木制柄,扇面用篾丝编织而成,扇面四周用布包边。这是一种仪仗用扇,由奴隶或仆从执掌,用以障尘蔽日,同时也象征主人的权威。这种扇古称“翣”,又称障扇或掌扇。《小尔雅·广服》载:“大扇谓之翣。”

用翣的多少,同主人的身份地位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是“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意思是帝王仪仗用8把翣,诸侯用6把翣,大夫用4把翣,士人用两把翣。

西汉时期,出现了用丝织细绢制作的扇子,这种扇子名为“纨扇”又称“绢扇”,又由于其形状“团圆如明月”,故而又称“团扇”。汉代是团扇与单门扇并行的时期。

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有一个姓班的女子,容貌美丽、多才多艺,擅长写诗作文,她被选入宫中后,备受汉成帝宠爱,被封为婕妤。

后来,美人赵飞燕入宫,班婕妤被冷落一旁,就连许皇后也失了宠。赵飞燕为了巩固自己的专宠地位,就在皇帝面前进谗言,诬告许皇后和班婕妤在后宫暗行巫术,诅咒皇帝。

汉成帝一怒之下,便将许皇后废掉,由于班婕妤的再三申辩,便没有受处罚。班婕妤想到赵飞燕如此飞扬跋扈,日子长了肯定会遭到暗算,日后恐怕连性命也难保。于是她请求去长信宫侍奉太后,离开了皇帝。

班婕妤去了长信宫后,回想起当日在皇帝身边时的繁华热闹,对比眼前的寂寞凄清,心中愤愤不平。于是,她写了一首《怨歌行》,抒发胸中的怨恨。诗中写道: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来,人们就用“班姬团扇”来形容失宠遭受冷遇;也用以表现孤寂冷落、凄婉哀怨的情感。也用“团扇”或“班女扇”代指明月。后来,明代唐伯虎还专门以此为题材画了一幅《秋风纨扇图》,后成为他的水墨人物画代表作。

团扇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团扇当中最有名的要数五明扇。晋代潘尼《扇赋》道:“安众以方为体,五明以圆为质。”这里“安众”是一种方形古扇的名字。

方形扇古代也比较常见。方扇有两种。一种是门扇形的,扇柄在一侧,另一种方扇扇柄在正中。东汉班固的《竹扇赋》道:“供时有度量,异好有圆方。”这是说扇子的使用有季节性,人们的爱好有圆有方。

方形扇中以安众最为知名。晋陆机《羽扇赋》道:“安众方而气散,五明圆而风烦。”这是讲安众扇和五明扇各自的功能特点。安众扇的风比较分散,感觉柔和;五明扇风量较大,感觉爽快。晋傅咸《扇赋》云:“下济亿兆,上宁侯王,是曰安众。”这是说安众扇能使众多的人在炎夏得以安宁,故称“安众”。介于方圆之间的是方圆结合的扁形扇,此外,还有六角形扇,还有上为半圆、下为方形的方圆结合的扇子。合欢扇是团扇的一种,其特点是扇柄从顶穿下,将扇面均分为两半,如合欢树之对生复叶,故称“合欢扇”。

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麈尾扇”。麈是一种鹿类动物,有人称之为驼鹿,也有人说是领队的大鹿。古人用其尾毛做成拂尘,称“麈尾”,因其形状如扇,故有“毛扇”之称。

士大夫手执麈尾或麈尾扇作清谈,含有“领袖群伦”之意。三国时诸葛亮、周瑜等儒将,均习惯于手执羽扇指挥军队作战。

这个时期还通行一种“比翼扇”,该扇用鸟翅做成,翅羽呈对称状,据说是“象征帝子天神、仙真升天、下凡的翅膀”。

除羽扇外,团扇也开始逐步流行起来。在晋代,团扇已作为宫廷专用之物,士大夫也多喜用团扇了。

隋唐以后,麈尾扇渐趋没落,而团扇作为主流,在民间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唐代早期的团扇,多作腰圆形,扇面较大。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才多作正圆形,同时出现了小型团扇,深受仕女们喜爱。

唐代诗人刘禹锡和杜牧等都写过咏团扇的著名诗篇,如刘禹锡的《团扇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上有乘鸾女,苍苍虫网遍。明年入怀袖,别是机中练。

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有长柄彩绘绢官扇,他的《挥扇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传世名作都反映了当时仕女们使用纨扇的习尚。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韩熙载手执一柄方形圆角竹丝扇,他和家伎王屋山中间有一个丫鬟手执长柄绘花圆形绢扇,反映了竹丝扇和绢扇都为豪门贵族所喜爱。

从宋代起,团扇的形制向多样化发展,如长方形、椭圆形、掌扇式、多角形、曲线形、海棠式等。扇面用料虽仍以纨素为主,但绫、罗、纱、锦等丝织物也都用来绷制团扇。伴随着造纸业的发明和发展,于是就有了纸糊竹丝扇的出现,人们称为“纸团扇”。

在宋代,扇子出现了另一种形制,这就是折扇。其实,我国在南齐时就已有折扇了,但那个时期,这种扇子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形制还很不成熟。在北宋时,这种形制的扇子变得成熟起来。

至明代以后,制扇业有了更为繁盛的发展。扇的式样更多,如团扇中有朱团扇、红绣四方扇、单龙扇、双龙扇、寿扇等品种,折扇中有春扇、秋扇、香扇、油扇、靴扇等,以及“倒肩”、“格景”、“金面”“彩面”等花式,无论是实用还是美观,更为民间所接受。扇子在人们的艺术生活中,也拓展了空间。

扇子成为书画的一个载体,与它的特殊形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多种形状、各种质地的扇子和它上面的书画配合得当,相得益彰,以精致优美,富有文化内涵而成为具有历史特色的艺术瑰宝。

同类推荐
  •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青少年不可不读的18本国学经典

    本书精选的18本国学经典是教育专家和国学研究者的双重推荐之作,它们在国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它们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经典中的经典,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国学书目。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

    《渗渗泉的故事》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随笔。 作者王惠凤久居回汉杂居之地,深受回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以自然的和科学的方式对山川、人物、自然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并对其所隐含的文化进行了回族式的解读。 《渗渗泉的故事》中还收录了作者工作之余所创做的歌曲十五篇。
热门推荐
  • 绝品郎中

    绝品郎中

    开个小诊所,看看病,救救人,价格公道,为人低调,左邻右里都说杨凡是个好青年。杨凡也想如此平平淡淡,奈何现实总是逼良为娼,渐渐出现的人,出现的事让人发现,平素言语不多的小郎中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杨凡说:穿上白大褂我可以是天使,脱了之后我也可以是恶魔!
  • 和琴梦

    和琴梦

    受宠十七年的天之骄子,昨天还是所有女子羡慕的对象,而今天,她所拥有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成了泡影。他默默无闻十七年,却一战成名,被誉称天楚战神,江山美人,都是唾手可得。中毒?和亲?远嫁天楚,她要嫁的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仇人!战神又如何?江山美人唾手可得又如何?他却必须娶他这一生最不想娶的女人!据说,很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比如,爱与不敢爱,恨与不愿恨……
  • 天书圣者

    天书圣者

    黑暗的种子落入光明中慢慢的绽放出黑色的传说................
  • 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行政法原理与实务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行政法原理与实务》就是其中的一部。
  • 血零魅侠岚

    血零魅侠岚

    她(他)是邪恶与正义的化身,她(他)既是善也是恶,她(他)从另一个世界来的,她(他)也是这两个世界的强者,她(他)的一念之差可以毁掉一个世界。她(他)的来到会给玖宫岭带来什么,在这个世界里她(他)会喜欢上谁,还有她(他)为什么要来这个世界,她(他)来着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全在书里。想知道就来关注这本书吧!
  • 你不知道的我

    你不知道的我

    我们的命运像是掉入宇宙的尘埃,迷茫、失重、交错永远没有尽头,猜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都是站在十字路口,抉择成了习惯,一代人的故事,两代人的爱情
  • Can Such Things Be

    Can Such Things B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路裸奔

    一路裸奔

    没有硝烟的商战,却比战火纷飞的战场更激烈更残酷;商海沉浮、名利双收的背后哪一个环节不是内幕重重、险象环生?年少轻狂的莫言、布扣子,在不满足现状的情况下南下打拼,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在追求美好未来的道路上,一路高歌裸奔……从初次生意获利到被人算计破产;从贫困青年到商战精英……他们在充满坎坷、布满陷阱的商场中摸爬滚打,逐渐磨砺成一把寒光闪闪、锋利无比的钢刀!商场如战场,职场如沙场,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相信《一路裸奔》都会使你受益匪浅!
  •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

    你是一个理财高手吗? 你有做生意的潜质吗? 你是否能合理支配薪水?你的理财盲点在哪里? 你的赚钱能力有多强? 你是否适合做投资? 是什么决定你的生活水平?经济学一直被称为“沉闷的科学”,因为经济学家经常带来坏消息。他们会指出一个表面上看来很吸引人的项目,很可能结局并不那么美妙… …《经济学常识一本通》以经济学教材为底本,整合经济学各分支理论常识,一本书能让读者通读整个经济学。同时用简洁易懂的文字阐释经济学常识精髓,再给这些理论配以精彩绝妙的故事加以解说,让象牙塔里的镇塔之宝跟读者做亲密接触。
  • 破六道

    破六道

    怒破六道,纵横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