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长辈意愿改名法
中西方文化差异,传统理念大不相同。在中国,从古自今,人们都提倡“子继父业”、“子承父志”和“孝道为先”。而在西方有句俗话:“美国人无父母。”意思是说美国孩子早早地就有独立意识。不仅是在美国,在西方,儿女成人后,便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过独立生活。价值观生活,也有像诺贝尔这样的人物子继父业,但毕竟很少。而中国却很讲究这一点,某种程度上,儿女成了父母长辈意志和愿望的延伸,前辈们没有完成的事业和心愿,便想在儿女的名字上体现,以此鼓励他们去继续拼搏奋斗,或光宗耀祖。
当然,父母长辈的意愿也不是完全相似的。因家庭背景、身份或身世的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意愿。因此,父母长辈的意愿是无法予以一一分类的。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徐志摩,著名诗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曾在他头上前后摸了一遍,说:“此人将来必成大器。”他父亲为应这个预言,1918年送他出国时更名为“志摩”。
可想而知,父母长辈的意愿是殷切而厚重的,生活中人们的名字大多体现了长辈们的的期望和嘱托。即便父母长辈的意愿不同,但也应是好的或健康积极向上的期望和心愿,那些消极的对儿女有不良影响的名字将是很不恰当的。
采取向人求赐改名法
一些人的名字并不是父母给取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可能文化程度不高,对改名不内行;也可能求人“赐名”,为求荣耀吉利,或是以示感恩纪念,要么求人指点迷津,以觉悟解惑,也有的是为了立身行事的方便。
“赐名”者各个阶层都有,有皇帝圣谕钦赐,也有“金枝玉叶”口谕传诏,有私塾先生、有亲朋长辈、有传艺恩师,也有云游僧侣。随豪儒名士,也有刀剑行侠……
求人“赐名”的礼仪也更是形形色色的。有的举家斋戒数日,然后大摆宴席,以待“赐名”者的到来。也有与之不同的情况:孩子出生时去求名,等到孩子周岁时再去接名,有的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还有的盛宴招待“赐名”者……
何坤求名于毛泽东而得“长工”;刘大田求名于恩师而得“开渠”;张正权曾出家投佛而得“大千”;牛俊国求名先辈而获“得草”……
以上的诸多例子举不胜举。可以说,求人“赐名”在古代多是由于人们对权威或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所致,而在当今则是对改名文化习俗的一种尊重,对先进文明的一种借鉴和后代前途的一种深切关注和殷切期望。所以,不管是那些才疏学浅的人,还是那些才华出众的人,这无非是可行之事。
根据生活憧憬改名法
有人改名只想根据工作社交的需要取一个意义深刻的的好名字。比如有的女孩子觉得萍、花、芳等不够高雅,而且叫者又多,便决定改名,或者把名字中的这类字眼去掉,留下另一个意蕴丰富的字。比如张慧芳,去掉一个“芳”字,单名“慧”字,听起来感觉就更大气,更高雅一些。这类名字的更改,大都出于对理想和美感的追求,对新生活的向往。
根据地名变化改名法
齐白石,国画大师,在他拜师学艺时,请胡沁园先生给他改名,胡先生说:“有个驿站叫白石辅,离你家不到一里路。那里虽无名山大川,却也风光怡人,景色优美,我看你叫白石山人吧!”但四字有些啰嗦,所以在题画时,他常常只写“白石”二字。久而久之,他便以“齐白石”为名。
这种因地名而取名的习俗一般都有一段历史,有些是因为父母有太多的牵挂,或是名字主人自己难以割舍对曾经经历过的那段情怀,故起名时予以寄托,以便想起之时突出了,都不禁感到幸福和留恋,因此改名时也不妨作为一种考虑。
根据祖籍变化改名法
家乡,是游子心中最亲切、最神圣的精神家园。以出生之地、抚养之地或者其他具有纪念意义的地点改名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左联作家之一柔石,原名赵平复,1920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城西方祠前,祠前有桥名“金水柔石”,他觉得不错,加之敬慕明代方孝孺的品德(方祠即是今人为纪念方孝孺而建),于是以“柔石”做自己的笔名。
作家、评论家王任叔是四川人,四川古称巴蜀,于是他就以“巴人”为笔名。
根据特点变化改名法
男人改名不仅突出了男人的操行、志向,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男性那种宏大高远的进取精神。对男性名字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要求,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上激烈的竞争,也是对与女人一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男儿们一种极大的鞭策和鼓舞。
根据文化特点改名法
有些文化底蕴深存的人以文章或诗词的精髓来取名,但是它也是一种极富内涵的改名方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的发展,民族文化水准逐渐提高,人们越来越喜欢选择词章中的字义改名。
“雨巷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望舒取自楚国诗人屈原做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的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
邹韬奋,原名邹思润,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因其一生的主要活动都用“韬奋”这个笔名,关于韬奋一名,他曾向人解释过:“韬”是韬光养晦,“奋”是奋斗不息,用以自勉的意思。郭沫若曾就他的笔名作为一副藏头联:“韬略终须建新闻,奋飞犹待读良书。”
王若飞,原名王运生,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幼年崇拜民族英雄,当他从《木兰辞》中读到“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名句时,十分向往那种奋战疆场、马革裹尸的战斗生涯,因此遂改名若飞,表达了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豪气与救国救民的迫切心情。
采取谐音改名法
人们常说的谐音改名,就是使改后的名字与原来的名字同音或音近。也是方便的一种改名方式。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著名科学家,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中不幸遇难殉职,他牺牲前是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早在1956年,他在自愿申请到新疆工作时,就在决心书中正式改名为“彭加木”,他说:“加木合起来就是架字,我要为上海和新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从上例中可看出,谐音改名方法十分简单,稍作变化,字音不变,字义与原来截然不同,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改名方法应用是很普遍的。又如张稚民改为张志民、杨公忌改名杨公骥、孙毓麒改名为孙越琦,赵树礼改名为赵树理等。
采取增减字改名法
增减字改名法也是改名中比较常见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在原来名字的基础之上加上或减去一个字,产生新的名字。如:王丽改为王秀丽,李文博改为李博等。
增减改名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增加或减少名字的偏旁部首,产生新的名字。如:王木祥改为王木羊。在这类改名方法里,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把名字改变一个字,形成新的组合。如:将李永芳改为李其芳,取“何其芬芳”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