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眼”的人,做什么事情都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然后才考虑集体和他人的利益;只有占人便宜,而绝对不会让人便宜;只想别人围着他转,而不肯帮助一下别人;只听得进恭维的话,批评的话一句也听不进。
从心理角度来说,“小心眼”会破坏人的心理平衡,妨碍人际间的正常交往,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小心眼”的人往往心过于狭隘,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一旦个人权益受到侵犯,便郁郁不乐,甚至进行打击报复。而且,有“小心眼”的人又极易受外界的暗示,经常疑神疑鬼,内心经常处于矛盾之中,这样,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心理障碍了。
此外,具有“小心眼”的人意志也很薄弱,办事刻板。谨小慎微,有时发展到各场、自我封闭的程度。由于“小心眼”的人所做的种种行为,不得不让朋友“敬而远之”,可以说“小心眼”的人是很孤独的。
小慧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从小父母就教她勤俭节约,但父母并没有告诉小慧“勤俭节约”的真正含义。于是,在学校里小慧成了“小气”一员中的一人。平常,小慧问其他学生借文具时,其他同学都会借给他,而当别人向小慧借文具时,即使是一块橡皮,只用一次,小慧有时都磨磨蹭蹭地才借给同学。小慧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住的是宿舍。在宿舍里,同学关系都特别好,经常买一些小零食之类的食品,每次都叫上其他同学一起吃,当然其中也包括小慧,而小慧家里穷,但又特别喜欢吃零食,有时买了零食总是偷偷地藏起来,等宿舍没人了再吃。有一次,她的这种行为被同宿舍的另一位同学发现了,告诉了全宿舍的人。从此,宿舍中人再买零食时,从不叫上小慧。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很完美的,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小心眼,但是有时是因为一些原因才促成其个人小心眼的产生的:
1.受父母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当邻居问他们借东西时,总是用各种理由推三阻四,不愿借给别人;还有的父母总是嘴上很阔气,当别人真正用到他时,用尽各种理由回避别人。而这种行径都会被你们模仿下来,并且根深蒂固地种植在心里。
2.贫穷延伸的小气
由于贫穷家庭的你们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而又没有正确认识到节俭的真正含义。当别人向自己借东西时,总怕别人不还给自己,或者把自己的东西用完了,弄坏了,而在借给别人东西时,显得小心翼翼。
1.与人交往中要先人后己
遇到事情时,要先想到别人,再考虑自己。人生活在世上,总要与别人发生交往。但须知道,人际之间的交往是有互酬性的,如果你想别人尊敬你,你要先尊敬别人,你付出多少,也会得到多少。但如果在交往中你是一个“小心眼”,事事斤斤计较,为了自己的私利生怕自己吃亏,或者说有点不正常的想法(从交往中捞点好处),这样的话,不管是谁都会离你越来越远,不屑与你交往。因此,有“小心眼”毛病的人,心里要先想想别人,看看到人需要自己帮助些什么,自己能为集体做点什么,而不要总想着自己能从别人身上、从集体当中首先捞到些什么。坚持这样做,“小心眼”自然变作“大心眼”了,这样也可以对自己有大的帮助。
2.做一个肯理解和容纳他人优点和缺点的人
有“小心眼”的人由于心目中的“自我”过于膨胀,往往会神经过敏,总认为别人的一言一行都与自己有关,都是针对自己的,于是常常处于“庸人自扰”的矛盾当中,弄到人际关系十分紧张,甚至会发展到与邻为敌的地步。其实,对别人的一些议论和看法,不必过于看重,即使确实是针对你而来的,也不妨听之任之,只要自己不做亏心事就行了。因此,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你不计较别人,别人也就不计较你了,这就是缩小自我。朋友或同学之间相处,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惟一做到的就是宽容。不以苛求的标准要求别人,尊重他人,其实是很容易做到的。更重要的是朋友们之间的友谊,能催人上进的力量就是宽容,而不是批评、指责和说教。
3.重新认识自我。
当你在别人心目中造成了“小心眼”的不良印象,那就要刻意地、认真地改正了。能否改正的关键是集中到去掉一个私字上,正像一位伟人所说的:“克制利己主义,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比如在平时,可以主动与人交往,主动解人之忧,修复好因原来“小心眼”而造成的人际关系上的裂痕,借此,来修复自己在人心目中的形象。